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赵孝文王吞下了“上党郡”这块肥肉后,又饮下“赵括”这杯美酒,吞下去的肥肉还可以吐出来,饮下的美酒,融入到血液里,迅速扩散,发作。

贪心惹祸,韩国送礼,赵国受贿,惹祸于秦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野王(河南沁园阳),在韩国的国土上楔下一颗大钉子,切断了韩国北部上党郡(山西长治)和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上党郡铁定守不住,成为弃儿。韩国反应倒是很迅速,直接一步到位,把上党郡献给了秦国,大大的顺水人情,秦国欣喜。

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秦昭襄王哼着小曲,迈着方步在书房里悠哉。探马来报,上党郡已归赵国,秦昭襄王甚怒。原来情况有变,上党太守觉得反正这块地盘守不住,与其归秦,不如归赵,于是他宣布脱离韩国,投降赵国。

免费的午餐,好吃难消化。赵孝文王笑纳了上党郡十五座城池后,赵国从此不再安宁。因为赵国的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秦昭襄王,他要让赵孝文王把吃下去的原样吐出来。秦派王龄统兵,大兵压境,赵国丢失了上党郡还不够,战火一直烧到长平,拉开了三年之久的“长平之战”,引来灭门之祸。

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纸上谈兵”未必错,“庸主误国”才是真

长平之战,初,赵国坚守不出,秦国强攻不下,互有小胜负,秦、赵长期对峙。赵孝文王接受了平阳君赵豹的意见,未联魏、楚合纵抗秦,而是派特使游说秦国,是战、是和?赵孝文王对秦国抱有幻想。反观秦昭襄王,赵国的特使在秦国呆了三年,好吃好喝好招待,就是不谈论“正事”,于此同时,秦昭襄王把赵特使来秦会晤一事,大肆宣扬,炒的沸沸扬扬,制造秦、赵和谈假象,迷惑它国,以防“合纵”抗秦。

对比赵孝文王的犹豫,秦昭襄王是铁了心一条道走到黑,志在拿下赵国。于是他再出新招,一方面在前线秘密换帅,暗中派白起接替王龄,另一方面放出话去,秦国最怕的是赵括,而非廉颇。

秦昭襄王下套,赵孝文王入局。廉颇因坚守不出,扣上“作战不利”的帽子被撤职,赵孝文王启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挂帅,至长平,志在必得。

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赵括新任,立即改变廉颇的防御战略,主动出击秦军,白起非常配合赵括,连连败退,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果然应验了秦怕赵括的传闻。赵军一直追至秦军大营,怎奈沟深土高,不易得手,双方僵持不下,忽然赵军后路被秦军切断,与此同时,赵军队伍中间又被另一支秦军切断,在白起的策划下,赵军被切成数段,首尾,腹背皆守敌,粮草无供应,人困马乏,40多万万将士挣扎了一月多后投降,又被坑杀。(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长平之战,秦胜。令人痛心的是秦国将40万赵国士兵全部坑害,这注定成为历史最悲苦的记忆,而刽子手便是白起、秦昭襄王。赵括纸上谈兵,果然非军事之才,廉颇在长平坚守三年置办下的防守家业被赵括毁于一旦。启用赵括,蔺相如反对,连赵括的母亲都诉苦赵孝文王,真真切切地说赵括真不行,赵母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了个底翻天,怎奈赵孝文王就是不听,人若要犯浑,天都拦不住。

长平之战,四个关键人物,明白人遇糊涂蛋,不敢相信是真的

秦昭襄王在长平设局,美味佳肴,专等赵孝文王入席,恐怕连设局者自己都不曾想到,对方会轻易上当,主动入席,甚至是不请自来,赵孝文王吞下了上党郡这块肥肉后,又饮下赵括这杯美味药酒,吞下去的肥肉还可以吐出来,饮下的美酒,融入到血液里,迅速扩散,发作。长平之战后,赵国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很快将撒手人寰。赵亡,不打紧,只可惜了40万忠魂男儿,青山巍巍,白骨累累,惜哉,痛哉,悲哉。

图片来源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