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人常用它做肥皂,沒想到它還是一味良藥

《禮記·玉藻》曾記載:浴用二巾,上締下綌。出杅(yú),履蒯(kuǎi)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屨,進飲。” 意思就是洗澡的時候要準備兩條浴巾,細的擦上身,比較粗的則擦拭下身,出浴盆後要站在草蓆上再用熱水沖洗一遍,然後穿上衣服和鞋子,而後喝點東西以暖胃。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洗澡很是講究,也很符合科學養生之道。在洗澡的時候除了準備浴巾,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沐浴露之類的清潔用具。那時候沒有飄柔海飛絲,古人用什麼呢?真不用替古人操心,他們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符合需求的東西。它就是皂莢!


古人常用它做肥皂,沒想到它還是一味良藥

皂莢


《本草綱目》記載了最早運用皂莢製作肥皂的方法,把皂莢搗碎研細,和上白麵,加上香料,做成桔子大小的球狀。這就是最早的肥皂模樣了。《金瓶梅》中西門慶讓丫頭取茉莉花肥皂洗臉,被潘金蓮搶白一頓“怪不得你的臉比人家的屁股還白”,從這句刻薄語中可看出肥皂的清潔美白功效確實十分好,肥皂在當時還不是尋常人能用得起的。事實上,皂莢有十餘個品種,去汙能力有強有弱。皂莢有潤滑爽利、消除垢膩以清潔皮膚的作用,亦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用皂莢洗衣服,衣服不會變色,不會收縮,纖維不會受損和失去光澤,因此很多古人都用皂莢洗衣服。而皂莢這個東西不僅可以做肥皂,其實還是一味良藥。距今2000多年前,醫聖張仲景曾經用它來治療疾病。並記載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

古人常用它做肥皂,沒想到它還是一味良藥

皂莢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金匱要略》)

所謂咳逆上氣者,為咳嗽頻發之意,時時吐濁者,就是時時吐濁痰的意思,但坐不得眠,意為坐則咳嗽少,呼吸稍緩解,臥則咳嗽頻發不得眠。原來皂莢還可以用來治療痰濁阻肺,通俗點講就是現代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皂莢丸:

【組成】皂莢末、棗肉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4克.每日3次

【功效】祛痰止咳。

【主治】主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痰,但坐不得臥,苔白,脈滑。

【用處】主要用於治療侵性阻塞性肺病、肺泡蛋白沉著症等病症。


古人常用它做肥皂,沒想到它還是一味良藥

醫聖(張仲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