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自律的孩子背後,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作為父母,我們都期待孩子走向獨立、自主和自律。 但是,日常生活中最難避免的就是不停的提醒孩子每一件小事,尤其是早上起床後和晚上臨睡前,孩子做什麼都慢吞吞的。

自律的孩子背後,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對於到什麼地兒,該做什麼事兒,孩子似乎永遠沒有概念。早上上學前磨蹭,晚上臨睡前磨蹭,總是讓父母一遍一遍地催促,一遍一遍地提醒,這個嘮叨讓多少孩子不甚其煩,又讓多少父母心力交瘁。

這種情況下我們做父母的通常是什麼感受呢?可能是著急、上火、怒火中燒,或者是很心煩,也很無奈,又有點擔心、很焦慮。

自律的孩子背後,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有的時候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沒用,就會覺得很沮喪。這是我們常見的一些情緒,對嗎?

大家想一想,在這些情緒中往往我們常見的做法是什麼?可能會講道理,也會催促,可能會嘮叨,生氣了還會吼,動手拉扯、指責或者是打罵。也有可能我們會威脅孩子,比如早上起床時候,“你不起來我不管你了!“,“你不走我走了!”,或者有些父母會包辦替他做,也有些乾脆就放棄,不理他了。

這是這樣做,孩子又能從我們的這些做法中學到什麼呢?

孩子可能會該幹嘛還幹嘛,屢教不改。他們有的時候也會覺得很煩,就不理我們,裝作沒聽見,有的時候他們很生氣,就跟我們頂嘴、對著幹,或者孩子是等到大人真發脾氣了才做,等發火了才去做。

自律的孩子背後,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還有些,孩子可能會哭鬧,但就是沒有行動力。也有時候我們越催他越慢,或者脾氣漸漸地變大了,所以痛點難點羅列出來一大框。

說到這兒,我們是不是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既然我們知道這些嘮叨、發火、催促沒用,甚至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我們為什麼還這麼做呢?

具體怎麼辦,關於這種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們可以用可視化的日常管理表來解決。

第1個要點,和孩子一起製作日常慣例表,在這裡的關鍵詞是一起,不是家長說了算,我們要帶著彼此尊重的心態,讓孩子參與,給孩子發言權。大家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制定、一起執行、一起修改完善。

我們要特別小心自己有沒有對孩子有各種告知,各種命令和要求,我們是不是藉著慣例表去控制他,而不是啟發孩子給他時間去思考,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選擇的機會。其實當我們大人尊重性的讓孩子參與去制定計劃,孩子就會更願意去做這些自己想到的事情。

第2個要點是跟孩子一起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列出所有想到要做的事情。頭腦風暴的原則:不評論、不指責。每一個想法都需要先記下來,因為記下來就是對孩子的尊重。當孩子和家長的想法全部都記下來之後,再一起回顧一下,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可以做到的。哪些需要調整?比如如果孩子在睡覺前說,我想玩很長時間,媽媽可以問,半個小時怎麼樣?

當孩子提出我要看一個小時的電視,媽媽也可以提醒孩子,慣例表需要同時遵守家裡關於看電視的約定,同時要遵守睡覺時間的約定,要記住我們給孩子的是有界限的自由,不是放任孩子,他想怎樣就怎樣,我們是引導孩子逐步的學會去評估,合理的規劃和安排自己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有自由也有界限,家長的底線要非常清晰,這些底線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相互尊重的,在討論中形成一個約定,比如我們需要幾點出門,晚上要幾點睡覺,看電視和看ipad的、次數和時間、吃零食的要求等等,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並且確定下來。

孩子年齡非常小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直接給出自己的底線,隨著孩子年齡越大,他可以承擔的責任越大,我們家長放手的就越多。傾聽孩子的需求,理解並且尊重他的合理要求,這是和善。但是尊重我們家長自己的原則,尊重我們的約定,尊重現實情形的需要,這就是堅定的部分。

所以在跟孩子制定日常慣例表的過程中,我們就做到了和善與堅定並行。

第3個要點是我們可以拍一下孩子做每件事的照片,或者用文字用圖畫的方式來記錄管理表。

自律的孩子背後,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他不會寫字,我們就可以邀請他用創造性的繪畫,或者是多種方式來呈現。有些孩子擅長畫畫,有些喜歡媽媽幫自己拍照,有一些喜歡我自己找圖片來貼都可以。只要是孩子積極主動參與的就好,好不好看、規不規範,這都不要緊,這些都是成人的要求,其實對孩子來說,只要是自己做的,他看得懂,才是最有效的。

第4個要點是當這個慣例表製作完成之後,就要讓日常慣例表說了算。我們家長經常要問孩子,你的慣例表的下一項是什麼?

用這一句簡單的問題代替嘮叨、催促、命令、信任孩子,他建立了慣例表,我們卻一再不斷的繼續提醒他,一再去催促他。其實言下之意就是告訴孩子,他不用為自己負責,媽媽會給你承擔責任,我會幫你看時間,你聽我的安排就好,這樣就無效了。

5個要點是千萬不要以獎勵剝奪孩子的能力感,獎勵真的剝奪了孩子體會內在充實感、能力感的機會,讓孩子依賴於外部獎勵。

其實原本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我自己規劃好,自己做好,我是有能力的,現在通過獎勵卻變成了我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做,那出發點和意義就都不一樣了。

所以現在我們最後來看一看,如果我們真的跟孩子一起來製作慣例表,並且按照慣例表經常去執行,孩子可以學到什麼呢?

他可能可以學到自律、有計劃性、有時間觀念,並且從中感到很自信。孩子可以收穫能力感。當父母允許孩子自己來製作管理表,並且遵守了管理表,他感覺很良好,而不是說給孩子一些小貼紙獎勵,用外在的刺激,不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就有真的有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感,孩子就會更樂於去執行,所以它的內在動力就會提升。

孩子還可以學會關注解決問題。當慣例表不能被很好地執行時,我們邀請孩子一起思考問題出在哪裡,有哪裡需要調整,如何修改?這就是關注解決問題。

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孩子的能力邊界不斷擴展中,逐步弱化自己對孩子的管束。我們的職責是要幫助孩子自立,而不是依賴。教孩子日常慣例表是邁向這個目標的重要一步。日常慣例的目標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能幹,並受到鼓勵。

運用日常管理表,還有一個福利,就是當孩子們按照自己制定的慣例表來作息時,我們就能停止嘮叨,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更平和的早晨和夜晚。

涵哥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