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Shopify,社交電商的啟蒙者

Shopify,社交電商的啟蒙者

當中小商家發現從電商平臺導流公域流量的成本太高時,經營私域流量就成為了一種必要的選擇。而Shopify就是私域流量經營的全球啟蒙者。通過對其的觀察和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國內的有贊、微盟、雲集等私域流量經營者。

Shopify填補了哪塊空白

儘管Shopify在2004年就已成立,但前期一直髮展緩慢,這其中既有創始人團隊誤打誤撞、產生分歧、資本手段不成熟等原因(關於其發展經歷,推薦看《Shopify 成長史》一文),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其成立的前中期,為中小電商客戶提供建立自有站的服務根本不具備多強的吸引力,更不要說當時的線上經濟還處於萌芽狀態。

Shopify真正開始顯現出吸引力,要歸功於電商平臺發展格局逐漸穩定後,亞馬遜開始呈現出一家獨大的態勢。亞馬遜在具有電商流量的壟斷優勢後,第三方電商從業者被迫接受平臺的高額抽成,想要增加店鋪曝光度的話還需要向平臺買量。這種對平臺流量的高度依賴導致第三方賣家很難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中的流量開始成為窪地。Facebook、Instagram無論在轉化效果還是價格上都具備流量窪地的優勢,但受到亞馬遜的限制,第三方賣家從亞馬遜往外引流有封店的懲罰,因此賣家在亞馬遜之外建立一個獨立的電商網站用於經營社交流量就成為兼顧兩方優勢的選擇。此時Shopify的價值才開始體現。

從專門為亞馬遜第三方賣家提供動態定價服務的Feedvisor提供的監測數據來看,在2017年亞馬遜第三方商家的流出去向中有16%選擇Shopify,僅次於流向eBay的62%和自建網站的41%,正是這部分商家的選擇促進了Shopify做大營收。

亞馬遜收稅,Shopify賣鏟

Shopify的業務主要分為兩類,SaaS訂閱及金融物流的增值服務。SaaS訂閱板塊的業務主要圍繞著為電商及實體店建獨立站(PC端)和APP(移動端),以及後臺的倉儲信息管理系統,同時提供社交媒體的流量服務。在增值服務板塊,提供圍繞第三方支付、物流的配套服務。

如果將電商從業者比喻為互聯網時代的掘金人,那麼亞馬遜和Shpify的商業模式差異可以歸結為:亞馬遜通過marketplace和自有物流倉儲體系的優勢向第三方電商收稅,賣的越多收的越多;而Shopify則一直都是賣工具,能用工具鏟到多少金礦全看電商自己的本事。Shopify並沒有妨礙到亞馬遜收稅,而是幫助店家利用了超出亞馬遜控制之外的流量。目前為止,Shopify支持從Facebook、Instagram、Twitter、eBay、Lyst、Youtube等平臺的流量導入到獨立站。

Shopify提供的工具價值體現在,其通過SaaS形式輸出的電商管理工具大大降低了第三方賣家的使用門檻和建站速度,第三方賣家可以同時利用社交平臺和亞馬遜平臺的各自優勢。SaaS訂閱服務採用的是按月\\年訂閱收費的方式,增值服務上採用的是手續費形式。在配送物流上,其同樣採用中介的方式,目前提供UPS、DHL express、Uber、Postmate、加拿大郵政等物流公司的服務。

Shopify,社交电商的启蒙者

工具型SaaS應用如何建立競爭壁壘?

從Shopify提供的服務價值來看,網站模板的快捷和精美、中後臺服務的完善等都很難形成其長期的競爭優勢所在,因為這些層面極容易被對手模仿。目前的情況也是如此,Bigcommerce、Magento及CoreCommerce等都是其相似競品,那麼工具類SaaS的競爭壁壘在哪?

筆者認為,工具類SaaS的定價模式決定了客戶對產品價格的敏感性不高,各家廠商在產品質量差距不大的前提下,無法在價格端開展太大的競爭。在產品開發及運營的成本限制下,哪家可以首先獲得規模優勢下的成本領先,將能夠藉助其規模優勢取得成本攤薄後的持續競爭優勢。也就是說,客戶數量和粘性是工具型SaaS首先應該考慮的指標。

客戶數量是一個動態的池子,既要保證客戶新增,又要維持住原有客戶。Shopify在這些方面花費了很多功夫。從財務數據來看,2012-2014年其銷售費用率常年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研發費用率則維持在20%附近,體現出其兩面發力的力度。

在用戶拉新上,廣告及營銷業務是其目前獲客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廣告費用支出逐年上升,2018年達到1.3億美元。全球化是獲客的另一面,跨境電商業務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使得Shopify的建站業務得以普及,在跨境電商的建站方面其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用戶心智。

而在維持住原有客戶上,Shopify的粘性開始顯現,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月經常性收入(MRR)為5390萬美元,同比增長32%。月經常性收入體現出其持續經營增長空間。

Shopify,社交电商的启蒙者

Shopify在中國

儘管Shopify更多時候是工具型SaaS,但其同樣具有對流量的依賴。在中國,最大的社交流量入口微信,有自己的小程序生態,因此Shopify的在華業務更多是幫助國內企業做跨境電商。

筆者認為,Shopify在中國的業務開展基本沒有可能性,因為其在國外積累的所有流量玩法在國內都面臨無法逾越的流量壁壘。目前在中國最大的社交流量入口——微信生態中已經出現如有贊、微盟、雲集和兌吧等社交流量的玩家。而其他諸如阿里系、百度系、頭條系和快手系也在迅速佈局小程序及社交電商的新玩法,Shopify在這些中國學生面前也只能算是啟蒙者。

總結

Shopify成立很早,其幫助中小電商以低成本開獨立網站,併為社交流量的轉化提供可能的做法,使得社交電商這一概念開始普及。但其上市至今仍未盈利,高估值也受到多方質疑,億歐會在之後進行持續的關注。

1、廣發證券,洪濤,《海外巡禮之 海外巡禮之 Shopify—— ——私域流量變現的“賣鏟人”》

2、蔣鴻昌,《Shopify 成長史:在亞馬遜的夾縫中成長的電商小巨頭,早就開始玩「新零售」了》

3、億歐網,劉叔洋,《百億美元市值,卻7年虧損,Shopify需要一劑“強心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