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想利用廣交會開拓市場,中小型外貿企業卻欲哭無淚,怎麼辦?

嗨,大家好,我是rick。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的是,中小外貿企業參加廣交會所面臨的問題,並從為企業減壓的原則出發,提出我個人對企業參展的一些建議。我們知道,近年來廣交會的參展效果越來越差,中小外貿企業壓力很大,參展費用居高不下,效果卻越來越微弱。主要表現在下面四個方面:


想利用廣交會開拓市場,中小型外貿企業卻欲哭無淚,怎麼辦?


1.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參展攤位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申請,只能從黑市購買,費用居高不下、不堪重負。

我舉個例子,以家電行業為例,通過當地商務部門申請一個3X3米的標準攤位,價格在2.5萬左右,而黑市的購買價格則從12萬-15萬不等,這還不含人員費。在外貿價格競爭如此瘋狂的今天,一年兩個攤位,30多萬的參展費用要多少個訂單才能掙回來呢?相信很多做企業的朋友都是心知肚明的)。

2.比價的現象非常嚴重,買家下單的進度變得比以前更慢,利潤也大不如從前了。

主要表現在:買家下單前,現在不是貨比三家,是貨比N家,買家變得更理性,也似乎更聰明瞭,以前直接在攤位上給定金就把訂單落實了,現在非得要兜兜轉轉地四處看,四處比較,到最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跟進,也未必能接到訂單。從這點上看,我認為,其實是中國的低端同質化現象,縱容了海外買家的購買風氣,導致利潤很薄,毛利率能做到20%那算是很優秀的了。

3.尋找新奇產品的買家多了,固定採購的採購商變少了,想在廣交會上銷售傳統的產品變得更難了。

時至今日,只要能生產出來就可以賣出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舊的訂單模式已經固定了,買家的供應商也基本上固定了,所以想在廣交會上銷售傳統的產品線實在是太難了。別看每屆廣交會有20萬左右的專業買家過來,但是,有多少人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過來的呢?一是見見現有的供應商,看看他們還是不是活著,二是找找新產品,因為他們也想跳開當前的業務模式。要知道,不僅我們的生意難做,我們的買家,他們的生意也同樣難做,惡性競爭也同樣存在。


想利用廣交會開拓市場,中小型外貿企業卻欲哭無淚,怎麼辦?


4.很多買家是為新供應商而來,而要想成為別人的新供應商,除了品質、交貨期、結算條件等需要保證以外,價格更是無法跳開的一個成交要素。

要知道,想做別人的新供應商,要思考買家為什麼願意下單給你?如果不是奔著更便宜的價格而來,那就是奔著更優的性價比而來。舉個例子,如果A工廠和B工廠品質相當,規模相當,買家現在將在A工廠下的訂單轉給B工廠,B工廠如果想不出血就接到訂單,是不太可能的;當然並不排除有少數優質採購商,只看重產品和供應商品質,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既然廣交會的表現特徵變成了今天這樣,參展的效果勢必就變差了,預期的利潤就下降了,外貿企業的負擔也就加重了。在這樣的形勢下,對於參展廣交會的問題,我給各位的建議有下面五點: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在企業發展初期,最好先花1-3年的功夫去建立自己的產品線,在品質、功能、工藝和消費者體驗上謀求比同行更大的突破。

畢竟,做企業的第一步一定是先做產品,沒有差異化產品的推廣,到頭來終究是得不償失的。

2.對於廉價組裝、還在使用風批和鐵錘的企業,最好暫時不要去參展。因為你除了賣低價,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接到訂單。此時你要想的,就是產品的升級換代,而不是投錢去參加廣交會的問題。

大家知道嗎?在廣東地區,有很多外貿企業為了接到取暖器的訂單,一個40HQ只掙1萬塊錢左右的訂單利潤,這點費用能不能滿足一年2屆廣交會的費用要求?我們要想想,一年兩屆,至少要準備30萬左右的費用哦,更何況公司的管理費用還要攤銷呢?這筆賬我們要算仔細了。

3.傳統外貿企業不懂互聯網營銷,只能參加廣交會,為了減少費用,我給大家兩個建議:

1)與他人共享攤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怎麼共享?對於一個3X3米的標準攤位而言,要麼是單開口,有3面牆,你可以要其中2面牆或者一面牆,要麼是雙開口,則就有兩面牆使用。

2)調研本行業買家的參展習慣,如果買家更喜歡在每年10月份的秋交會來廣交會採購,你就可以參加秋交會,放棄春交會。


想利用廣交會開拓市場,中小型外貿企業卻欲哭無淚,怎麼辦?


4.參展前一年做足廣交會調研

在計劃參加廣交會的前一年,買個臨時參展證,去看看同行中,與你平行的競爭者在賣什麼款式,賣點是什麼?銷售策略是什麼?回來跟自己的企業特徵做個對比,對比出清晰的思路,包括:款式優劣、品質優劣、價格優劣、業務員素質優劣,以及你自身企業的優劣,在優劣對比出結果後,調整自己的劣勢,再確定下一期參展的具體戰術:價格戰?品質利潤優先?

5.外貿接單能力,是參加廣交會的前提條件。外貿團隊建設應該是參展前必須用心去做的一件事。

最基本的,你得有一個拿的出手的外貿業務員,她得懂產品,會正常溝通,能夠講英語,做事積極等等。千萬不要找英語講得特別溜,對產品卻一竅不通的朋友來幫忙接單,否則,客戶一個問題:why this model 25,and that model 33?就這一個問題,就能把你的朋友問倒,更何況做外貿沒那麼容易,一個客戶訂單下來前,要經過多少次溝通才能功德圓滿,沒有人知曉。

總之,廣交會對於中小型外貿企業而言,確實是拿不掉的負擔。既然拿不掉,我們就想想怎麼參展才能用好它。所以下一期,rick為大家準備的話題是,如何正確組織參加廣交會。

我是rick,我在製造型外貿企業深耕15年,我有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收藏、轉發和分享,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