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李稚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的評選展評活動已經緩緩落下了帷幕。在與這些鄉村教師的交流中,我們感受著他們堅守的力量、奉獻的精神、奮進的情懷和探索的勇氣。

鄉村教師究竟美在何處,透過李稚的故事,也許我們能夠找到鄉村悄然發生變化的原因,能夠理解他們執著堅守的意義,能夠展望未來鄉村孩子的美好明天。

2011年,是巴中市南江縣光霧山鎮紅軍小學教師李稚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他告別工作了近30年的鄉鎮中心校,主動請纓到下轄的一所村小——鐵爐壩村小學教書。

李稚的愛人老家就是鐵爐壩村三社。每次到鎮上辦事,鐵爐壩村支部黃書記都要找李稚這個"鐵爐壩村的女婿"聊天,談鐵爐壩村小的困境,談孩子們的未來,希望他回去工作。

書記的話擊中了李稚的軟肋,他想:"在哪裡不是教書?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咬咬牙,就應允了。

李稚收拾了簡單的行李,給校長打了一個電話,坐上黃書記開來的皮卡車,踏上了去鐵小工作的征程。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南江縣光霧山鎮的冬天是嚴酷的,沒膝的積雪幾十天都不融化。小朋友很容易摔倒,家長乾脆告假不讓孩子來上學。

李稚害怕落下了課程,放學後,還冒著風雪"送教上門"……

李稚從小就有偏頭疼的毛病,睡眠不好,身體瘦弱。後來又患雙腎結石,先後5次激光碎石,嚴重類風溼,關節變形,手腳疼痛,可謂"百病纏身"。

為了不耽誤孩子們成長,他秋天穿著"保守",冬天戴上厚厚的護腿上課。晚上,提前用電熱毯把床鋪烤熱,然後圍著被子蜷在床上,準備第二天的上課內容。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有一年,幾位同學到光霧山欣賞雪景,順道看望李稚。閒聊中,他們說:"李稚啊,你咋混得這樣慘?哪裡給不了你一口飯吃呀?"

李稚的同學,有的是主政一方的官員,有的是享譽全國的專家,有的是滿腹經綸的博士。李稚笑了笑,想要回答兩句,想想又覺得無須解釋什麼。

回到家,李稚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們如同處在生活的兩極,時代離不開他們,但也同樣需要我這樣的人啊!就是這種'受虐'的痛感,才更加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光霧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世界級地質公園。景區旁邊,有趙銘恩烈士墓、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地質科普陳列館等。南江縣光霧山鎮紅軍小學教師李稚經常帶孩子們去那兒“玩”。

“教育要多一點分數以外的東西。”李稚說:“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紅色教育和科學知識的薰陶,非常必要。”

孩子的世界是新奇的,摸摸這、瞅瞅那,還嘰嘰喳喳問個不停,李稚都一一耐心給他們講解。

有一次,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老秦給李稚提議:“我們找年齡大一點的孩子,集中培訓後,讓他們利用寒暑假做小導遊,怎麼樣?”

李稚覺得這個想法很有創意,對孩子本身是一種教育,於是就爽快答應了。

2018年暑假,李稚與“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協作,從鐵爐壩村二年級到八年級學生中挑選了一批孩子,進行基礎禮儀、語言文明、講解技巧、人文歷史培訓,組成了“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志願者服務隊”。

每到週末,這些身著校服的學生志願者就活躍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的各個展廳,他們標準的手勢、適中的語速、熱誠專注的態度,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辦好鄉村學校,不僅是一種救急的行為,體現了底部攻堅的價值,而且體現了前瞻性,具有創新性。

特別是在打造“小而美”“小而優”鄉村學校的過程中,鄉村教師不僅要吃得苦、耐得勞,更要跟得上信息時代的發展,把得準學校管理的內涵規律。

2013年5月,南江縣光霧山鎮鐵爐壩村委給學校接通了移動光纖,極大地豐富了李稚的業餘生活。李稚從網上關注到“教學點數字教育全覆蓋項目”,深深地被數字課程資源吸引了,很想移植到課堂上去。

琢磨了幾天,“點擊播放視頻”總打不開,他詢問了縣內外的其他同學,也都沒法解開疑團。

李稚不死心,試著撥打服務熱線聯繫,尋求幫助。中央電教館的老師,耐心給他講解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併發來了“新手上路”全套資料。

5年來,李稚自費投入近6000元,安裝寬帶接入教室,運用項目資源輔助教學。

他說:“運用信息化教學,解決了我身體上的不便,也克服了教學上的短板,讓農村孩子站在大山裡就能看到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感受現代文明的氣息。”

2018年9月,各地紅軍小學校長一行到鐵爐壩村小學聽課,他們評價李稚是“與中央電教館建立了‘固定的聯繫通道’的神秘人物”。

時代需要我這樣的人——四川省第二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