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岳飛,字鵬舉。出身河北普通的農家。有傳言岳飛在出生時有大鵬鳥在他家屋脊上飛過,因此取名岳飛,這也註定了岳飛不平凡的一生。少年時期的岳飛天資聰慧,喜歡讀《春秋》,《孫子兵法》春秋讓他明白了忠孝節義,孫子兵法讓他掌握了帶兵打仗之術。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23歲應徵入伍。留下了一個經典的故事,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飛的後背寫下了4個大字“精忠報國”

從此,他成為基層的普通士兵。由於軍功卓著,迅速成為有長遠戰略眼光的軍事將才。

經歷了靖康之恥,從此投身抗金前線。

向宋高宗提出諫言“收復失地,迎回二聖”而遭到貶黜。在松高中看來,如果二帝被迎回,那麼,皇帝到底給誰當呢?

岳飛跟隨大將宗澤,得到他的賞識,在黃天蕩之戰中,岳飛憑藉著一百輕騎偷襲金軍,殺死金軍2000多人,軍名大振。宋高宗大悅,讓他做知州。知州是一地的最高政治長官。與岳飛的軍事理想相違背,岳飛向皇帝回絕晉升。願誓死收復失地。皇帝無奈讓岳飛去收復農民叛軍。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公元1130~1140年, 10年裡,岳飛奉命平定洞庭湖農民軍。

1135年岳飛名揚洞庭湖,他平定了鍾洋,楊么的起義軍。

更高明的是岳飛,竟然將農民起義軍全部收編。集中各地力量進行北伐。

岳飛收復了襄陽六郡,岳飛按著“騎兵利曠野,步兵利險阻”的軍事策略。大敗了李成上萬兵馬。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憑藉著三萬岳家軍與金軍10萬對抗,大敗金軍的“鐵浮屠柺子馬”。一種全面武裝的重騎兵。岳家軍光復北宋的首都。逼近了金人的大本營。

此時,宋高宗連下12道金牌。勒令岳飛班師回朝。河南地區重新落入敵手。秦檜兒更是炮製了風波亭的千古奇冤,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

從唐朝以來的尚武精神到了宋代已經流失了。

對外不殺俘虜,對內不欺壓百姓。愛兵如子,不苛扣軍餉,知人善任。

重視人民的抗金力量。民間的抗金義軍與宋軍的力量夾擊金軍。這種敵後抗戰的做法。被很多人所不恥。岳飛充分運用了農民的地下鬥爭。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軍功顯赫,愛民如子,下屬尊敬的將領。最終功虧一簣。

在古代,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所有的軍事其實都是為了鞏固政權,皇權。戰功卓著的將領,不僅得不到皇帝的歡心,反而會得到他們的記恨。岳飛之死的啟示是抗爭派與投降派鬥爭的一個悲劇。岳飛的悲劇其實是秦檜一黨對於政權的全面勝利。

縱觀岳飛的一生,只要有上前線的希望,他便執著地去抗戰。而且每戰必勝。可是骨子裡滿腔報國熱血的軍事天才,最終還是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最後我們來賞析岳飛的《滿江紅》

岳飛之死理所當然嗎?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