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岳飛

宋宣和四年,岳飛應徵入伍,經過層層選拔,成為“敢死隊”中的一名分隊長。從此開始了岳飛一生傳奇的軍事生涯。

岳飛從宣和四年(1123年)入伍到紹興元年(1131年),經歷八年時間已經從普通士兵升任神武后軍統制,統制一職大致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師長一職,也就是說岳飛已經成長為一名軍隊中的中高級以上的軍官。

一、岳飛與將領的關係:

岳飛和吳玠、韓世忠、酈瓊等名將的關係非常好。這可能也有一部分心心相惜,愛才的原因存在。1.韓世忠在軍中資歷比較老,看到岳飛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軍事成就,有羨慕忌妒恨的因素存在,所以起初關係一直不太好,直到岳飛平楊么起義後主動送了他老人家一艘車船後,兩人關係才好起來。2.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在收復襄陽六郡的北伐行動中,劉光世作為配合作戰的部隊卻避敵不戰,等到岳飛收復襄陽六郡後,才打發其部將酈瓊帶著人馬姍姍而至。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岳飛卻上書朝廷先行犒賞劉光世軍。酈瓊從此對岳飛心服口服。從這點可以看出岳飛為人不但周到、聰明,而且在處理軍隊將領的關係上不計較個人得失,也圓滑、到位。

3.吳玠也算中興諸將中的後起之秀,他和其他名將沒什麼交往,但唯獨對岳飛青睞有加。還給岳飛送美女外加豐厚的嫁妝,可見兩人關係不一般。

二、岳飛與文臣的關係

在外為將,手握重兵,這本身就是皇帝的大忌,所以“朝中有人”這對於武將,尤其是很多打戰的猛將來說尤為重要,否則皇帝大人每天擔心自己的寶座不穩,你就沒有好果子可吃了。朱勝、張浚、趙鼎、王庶(相當於)歷任南宋宰相都對岳飛極為賞識和看重,都把他看做是未來北伐最合適的統帥,也都在他進行軍事行動甚至政治建言的時候,給了有力的支持,當然也替他在宋高宗趙構面前說了不少好話。主要原因是:

1.岳飛能打戰,在皇帝面前舉薦岳飛沒有後顧之憂2.岳飛執行力強,執行朝廷命令不折不扣3.岳飛為官清廉,不貪財,也不為親屬謀利4.為人低調,一次大的軍事行為一結束會要求朝廷裁人。

既然岳飛也懂得這麼多的人情世故,那岳飛最後為什麼還會被12首金牌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岳飛提出的“迎還二聖”的口號。皇帝一旦坐上了最高權力的顛峰,你想叫他主動讓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2.與朝廷大方向相背道。當時南宋朝廷,從宋高宗到朝廷一些文臣高官貪圖安逸,一直謀求與北方苟合,既然皇帝這個當家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了,你一個岳飛一天到晚在那邊打打殺殺,浪費錢糧軍費不說,而且明顯與朝廷的偏安策略相背道而弛,不幹掉你也是不正常的了。3.岳飛“議立太子”。高宗無後,自然就無法從他的親生子中選擇當太子。有的意見說這個議立太子之事實際上朝中的文臣已經提了很多年了,岳飛之死與提“議立太子”無關。但筆者認為文臣可以提,即使提一萬遍都不見得有事情,但在外的武將,而且是擁有重兵的武將去提“議立太子”就犯了大忌了吧?不管岳飛之死與“議立太子”這件事是否有關,在這件敏感的事情上,岳飛即使一肚子為國擔憂的情懷,我看還是忍著為上策,或者是通過其他文臣的嘴去說比較合適。4.岳飛太過清廉。皇帝老兒寧可你能貪點,這樣他倒反而放心。因為你會貪,說明你沒有野心,同時你貪那也有把柄握在皇帝手裡。岳飛比較清廉,作為這樣的一位高級將領,你不貪,很有抱負,說不定還很有野心,所以高宗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萬一被你給反了,那我的皇帝位置就危險了。5.“死”是最高的賞賜。在北伐的方針大計上,岳飛確實表現出了他非常渴望收復北方大片失地的雄心壯志。在這種大事情上,岳飛估計已經顧不上其他很多的繁文縟節,一心一意要盡全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所以對於岳飛這位功高震主的大將,趙高宗給他的最好也是最高的賞賜恐怕就只有“死”字了。

岳飛用他的“死”詮釋了“精忠報國”的最高境界。他的愛國情懷也成為後世的楷模而永載史冊。

精忠報國——岳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