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崇祯死后,顾炎武等人为什么把埋葬崇祯的思陵称为攒宫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打进了明朝首都,攻占了紫禁城,四面楚歌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朝随之宣告灭亡。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崇祯的尸体被发现,陪同崇祯一起上吊的还有太监王承恩。李自成带领的大顺军队把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最后由昌平当地士绅出资安葬在田贵妃墓中。 没过多久,多尔衮带着八旗劲旅入关,趁机赶走李自成,顺治在紫禁城内登基,在明十三陵给崇祯皇帝简单修建了一座陵墓,起名思陵。但是,在有气节的明朝遗臣中,却给埋葬崇祯的思陵起了另外一个名字“攒宫”。

崇祯死后,顾炎武等人为什么把埋葬崇祯的思陵称为攒宫

明崇祯皇帝思陵遗址

首先提出给崇祯陵墓“更名”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顾炎武。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一生以匡扶明朝为己任,崇祯死后,曾经在南明政权中任职。顾炎武一生曾经多次拒绝同僚的推荐,拒绝入朝为官,以表达对明朝的怀念,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九(2月15日),70岁的顾炎武去世。之所以给崇祯帝陵起名为“攒宫”,正和他时刻不忘明朝的忠义气节有关。

崇祯死后,顾炎武等人为什么把埋葬崇祯的思陵称为攒宫

顾炎武

顾炎武一生当中,曾经“十谒明陵”,并写下了游览明十三陵的见闻录《昌平山水记》。在书中,顾炎武说“宋朝南渡之后,埋葬在会稽的宋朝皇帝的陵墓都叫“攒宫”,意在将来一雪国耻之后归葬到中原,攒宫一词,在中国古代专指为了暂时埋葬棺椁而建设的临时建筑。况且,按照《春秋》的说法,君王被杀,如果不给被杀的君王报仇的话,名义上是不能称为“葬”的,所以,虽然此时的崇祯已经入土为安,但是一来大仇未报,作为明朝的臣子,称呼先帝崇祯的坟墓为“攒宫”更为妥当。

崇祯死后,顾炎武等人为什么把埋葬崇祯的思陵称为攒宫

粱份《帝陵图说》中的思陵

顾炎武的观点提出之后,得到了明末文人的推崇,熙四十二年(1703)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已经年届70的梁份徒步拜谒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在对十三陵进行了五天的详细考察,粱份绘制详细的陵区图——《帝陵图说》,他在《帝陵图说》中也说“烈皇帝(崇祯)殡于田妃墓,国耻未雪,不谓之攒宫不可也!以陵称不可也!”

崇祯死后,顾炎武等人为什么把埋葬崇祯的思陵称为攒宫

崇祯皇帝朱由检

虽然顾炎武的这一观点被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广泛认同,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康熙末年,随着朱三太子朱慈炯被康熙凌迟,明朝的正统皇族血脉被斩断,人们对明朝的感情也逐渐模糊了。

而埋葬崇祯的陵墓,也一直被称为思陵,直到今天。


沟通需要日积月累,感谢您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