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战争解读(三):世人遗忘的昌黎保卫战

明金战争解读(三):世人遗忘的昌黎保卫战

皇太极第一次入关

战役背景,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军10余万,借道蒙古,避开宁远、锦州、山海关等地,分兵三路准备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十月二十七日后金开始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十一月二十日,后金兵马临北京城下。明军满贵部 、袁崇焕部在德胜门、广渠门大战后金大军,后金军久战不怠撤退,此役明军大将满贵、孙祖寿战死。

明金战争解读(三):世人遗忘的昌黎保卫战

昌黎县图

昌黎保卫战,拽提郎君的传说

崇祯三年正月,后金军进攻北京城失利转而东进,进攻永平、迁安等地,欲图切断山海关与京师的联系。初四后金军攻打永平,永平城破,知县张凤奇、兵备副使郑国昌、永平道下中军都司的程应琦、前居庸参将焦庆延战死。皇太极留下贝勒济尔哈朗携兵马一万在永平驻守,自引主力攻打迁安、滦州。皇太极走后济尔哈朗进攻昌黎,昌黎属于永平府的一个小县城,周围四里,四面有筑墙,高三丈余,但是明军并没兵马驻守此地。初八,清军数千余人在昌黎县城外聚集。清军见无正规军守,;料定守城之人必定无守城之心,遂派永平生员陈钧敏、王钰等数十骑劝降。适任昌黎县令左应选刚刚到任不久却是胆识过人,对劝降之人破口大骂,亲自登上城门对百姓说道“勿自恐。数日当退”。

清军听闻左应选不降顿时大怒,初九天不亮就开始攻城,左应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命众人将火药放在城头。左应选见后金军靠近城墙,命令将火药点火丢下,顿时火星四溅,清军将领见军兵皆被所伤,鸣金撤退。初十,清军不甘前一日失利,继续猛烈攻城,战斗异常激烈,清军指挥兵马竖着攻城梯强登城门。战至酣处清军已有数人即将登上城楼,危急时刻城下一位扶攻城梯的壮士突然把攻城梯拽到,清军士卒纷纷掉落,清军大怒将这位勇士当场磔于城下。虽然这位勇士死了,但是他的行为彻底的激发了昌黎百姓的无畏之心,他们同仇敌忾,一次又一次的将后金打退,奋战七天之后,清军见攻不下昌黎,权和利弊之下撤退。此役昌黎百姓阵亡40+1人,其中40人有名有姓至今均在地方志中可见,唯有那拽梯者不知何人,根据《明季北略》记载:“清兵至昌黎,尽焚城外庐舍,恣略子女,金币,降抵城下”推断此人应是被清军从他处掠夺而来。四年之后,杨嗣昌途经此地,听闻此事上书崇祯皇帝封其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明金战争解读(三):世人遗忘的昌黎保卫战

顾炎武

顾炎武作诗立记

二十五年之后即顺治十六年,大思想家顾炎武来昌黎考察,面对着这曾经挂着大明龙旗的城市感慨万千作出了《咏昌黎》“丸弹余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霜槎春寨出,风叶夜旗翻。欲问婴城事,声吞不敢言。”同时顾炎武还拜访了当年曾今参与战事的张庄临,在其陪同之下吊唁了拽提郎君祠,并且留下了《拽梯郎君祠记》用以纪念在保卫昌黎献出生命的忠贞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