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胡宗宪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他集能臣、名将、严党和书生于一身,实在于大明有功,又籍籍无名于史册。虽然他一生最多官居封疆之职,从未进入大明中枢,但个人认为他丝毫不弱于类似南宋,只身五十骑闯叛军营,笑看风云定乾坤的辛弃疾;单骑嘉峪关,奇谋定乱宁王祸的王阳明。

胡宗宪幼年就与众不同,不喜欢“文科”,专攻兵法谋略这类“工科”,突然有一天好像是“受高人点拨”似得开窍,之后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我们再看看胡宗宪从政后有过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第一个“蝗灾匪患,两难自解”

中进士的两年后,胡宗宪出任山东益都的知县。那一年该地突然“蝗灾骤起”,蝗虫所过之地颗粒不全,由于地里受灾作物绝收,不少人开始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真是“蝗灾未去,匪患又起”。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胡宗宪上任后,开始“下基层、访民情”向当地人请教“治蝗清匪之策”。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走访和调查研究之后,他宣布了多项自救和抗灾的举措。其中有一招“堪称神来之笔”——罪犯受到的处罚可以用实物冲抵,不过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蝗虫的虫卵;同时百姓所欠徭役赋税皆可用此冲抵,多缴者可按数领取粮米以做奖赏。这一招可以说是正中要害,与其官府拼命赈灾不如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治理蝗灾中去。再去看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只有人的地方百姓都在动手发掘虫卵。就这样几个月下来,遮天蔽日的蝗灾居然“奇迹”般的被消灭了。

蝗灾被灭,胡宗宪又下令补种粮食,几月之后境内丰收。那些落草为寇的盗匪坐不住了,这些人本来就是走投无路的百姓,看到山下灾情已去开始纷纷“去刃还家”。其中的典型就是有个绰号叫“草上飞”的,《明名臣言行录》中记载“虎悍甚,有众数千,据矿为患久,莫能制”。

就这样在别人看来的两大棘手难题,被胡宗宪“三下五除二”的化解了。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第二个“单骑闯营,九边定首”

嘉靖27年,胡宗宪奉旨巡按宣大(宣府和大同)。因宣大一线为北部防御蒙古前沿,素有“九边重镇之首”的称谓。这里驻防的野战军由于天长日久,遂养成了彪悍桀骜之气。刚刚到任的胡宗宪就接到了一个件“棘手”的命令,“兵部调大同之左卫军于阳和、独石换防”。由于明军采取的是“卫所制”,所以这些“左卫军”很多人在大同安了家,这些人当然不愿意背井离乡。史书上写“卒聚而哗”。边防的野战军要哗变,这还了得。

于是胡宗宪左思右想,来了个“只身冒险、独闯龙潭”。《明史—胡宗宪传》记载“宗宪单骑慰谕,许勿徙,乃定。”至于“老胡”怎么定的?怎么英雄果敢的?一概没写,成为可惜也!我估计这一段不亚于后来的“山海关叛兵抓巡抚毕自肃,吴三桂狠辣双绝收降50家丁”的故事。

要知道,此时的明朝清流之气盛行,朝中文臣夸夸其谈而实无一策,武将痞性惯见而望风而逃。作为文气书生的“老胡”能有这种勇气和胆魄,古今不曾多见,就是中华五百年内,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由此“老胡”开始步入了军旅,1553年,到任浙江总督军务。此时的倭寇已经横行东南日久,但也迎来了克星。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第三个,屡出奇谋,大破倭寇。

从众多史料来看,当时的“倭寇”成分复杂,其中不止有日本人,还有东南之海商海盗。由于嘉靖一朝的“海禁”,他们开始彼此勾结,从开始的小偷小摸到后来的屠戮百姓、抢劫财物、攻城略地,甚至几十人上岸如入无人之境,直逼大明陪都——南京。这些“倭患”已经从大明的疥癣之疾,变成了心腹大患。

《筹海图鉴》记载,1554年嘉兴保卫战,由于大军皆在他地,嘉兴附近兵力不足。在如此局势严峻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胡宗宪认为“兵法以攻谋为上,角力为下”。于是命人密取来米酒一百余瓮,米五十包,于其中放毒,然后选精明强干、胆大心细的士兵,扮作百姓对前来的倭寇假意犒军。结果倭寇哄抢回营,一夜之中中毒者七八百余。同时,“老胡”又命嘉兴附近酒家皆在酒中投毒,百姓家中用毒药熬制之水浸米,逼得倭寇“饥肠辘辘而不得食”,只好恨恨撤兵。同年冬天,倭寇登陆大澳到三港,欲侵犯台州,“老胡”再次埋下伏兵故技重施“预置药饼饵之”。结果可想而知,倭寇或中埋伏或中毒者多矣,明军大获全胜。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第四个,对饮倭“首”,人生几何。

《筹海图编》中“龛山之捷”记载(它的作者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星爷的好朋友徐渭徐文长,系“老胡”的高级幕僚),“我兵攻堡破之,悉斩首以献,公喜……命取贼心,啖之,选狰狞首级廿余颗,置案上,每颗为饮一觥,左右皆失色,而公谈笑自若也。

堪称“嘉靖奇人”的胡宗宪,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记录

白话文就是“明军大破倭寇,众人将所斩之敌人首级献给胡宗宪,胡宗宪大喜。于是命人将仇敌之心取出吃掉,同时选出来面目狰狞的敌人头颅20多颗,放在对面的书案之上,对着每颗头颅喝一杯酒,旁边的人大惊失色,而我们的老胡却谈笑自若。”

在我看来,这是真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猜想此时的胡宗宪心里一定在对这些进犯我华夏之倭寇说“汝等蕞尔倭奴,何敢踏我大明之国土,如若不服,来世尽可再犯我华夏,吾胡宗宪仍取尔等之首级,祭于天下苍生。”

至此正如徐文长为著《龛山凯歌五首》,其中第四首那样:

无首有身只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

凭将志译传番语:看尔来生敢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