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胡宗憲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他集能臣、名將、嚴黨和書生於一身,實在於大明有功,又籍籍無名於史冊。雖然他一生最多官居封疆之職,從未進入大明中樞,但個人認為他絲毫不弱於類似南宋,隻身五十騎闖叛軍營,笑看風雲定乾坤的辛棄疾;單騎嘉峪關,奇謀定亂寧王禍的王陽明。

胡宗憲幼年就與眾不同,不喜歡“文科”,專攻兵法謀略這類“工科”,突然有一天好像是“受高人點撥”似得開竅,之後發奮讀書,27歲中進士,開始進入仕途。

我們再看看胡宗憲從政後有過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第一個“蝗災匪患,兩難自解”

中進士的兩年後,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的知縣。那一年該地突然“蝗災驟起”,蝗蟲所過之地顆粒不全,由於地裡受災作物絕收,不少人開始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真是“蝗災未去,匪患又起”。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胡宗憲上任後,開始“下基層、訪民情”向當地人請教“治蝗清匪之策”。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走訪和調查研究之後,他宣佈了多項自救和抗災的舉措。其中有一招“堪稱神來之筆”——罪犯受到的處罰可以用實物衝抵,不過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蝗蟲的蟲卵;同時百姓所欠徭役賦稅皆可用此衝抵,多繳者可按數領取糧米以做獎賞。這一招可以說是正中要害,與其官府拼命賑災不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治理蝗災中去。再去看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只有人的地方百姓都在動手發掘蟲卵。就這樣幾個月下來,遮天蔽日的蝗災居然“奇蹟”般的被消滅了。

蝗災被滅,胡宗憲又下令補種糧食,幾月之後境內豐收。那些落草為寇的盜匪坐不住了,這些人本來就是走投無路的百姓,看到山下災情已去開始紛紛“去刃還家”。其中的典型就是有個綽號叫“草上飛”的,《明名臣言行錄》中記載“虎悍甚,有眾數千,據礦為患久,莫能制”。

就這樣在別人看來的兩大棘手難題,被胡宗憲“三下五除二”的化解了。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第二個“單騎闖營,九邊定首”

嘉靖27年,胡宗憲奉旨巡按宣大(宣府和大同)。因宣大一線為北部防禦蒙古前沿,素有“九邊重鎮之首”的稱謂。這裡駐防的野戰軍由於天長日久,遂養成了彪悍桀驁之氣。剛剛到任的胡宗憲就接到了一個件“棘手”的命令,“兵部調大同之左衛軍於陽和、獨石換防”。由於明軍採取的是“衛所制”,所以這些“左衛軍”很多人在大同安了家,這些人當然不願意背井離鄉。史書上寫“卒聚而譁”。邊防的野戰軍要譁變,這還了得。

於是胡宗憲左思右想,來了個“隻身冒險、獨闖龍潭”。《明史—胡宗憲傳》記載“宗憲單騎慰諭,許勿徙,乃定。”至於“老胡”怎麼定的?怎麼英雄果敢的?一概沒寫,成為可惜也!我估計這一段不亞於後來的“山海關叛兵抓巡撫畢自肅,吳三桂狠辣雙絕收降50家丁”的故事。

要知道,此時的明朝清流之氣盛行,朝中文臣誇誇其談而實無一策,武將痞性慣見而望風而逃。作為文氣書生的“老胡”能有這種勇氣和膽魄,古今不曾多見,就是中華五百年內,也算是鳳毛麟角了。

由此“老胡”開始步入了軍旅,1553年,到任浙江總督軍務。此時的倭寇已經橫行東南日久,但也迎來了剋星。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第三個,屢出奇謀,大破倭寇。

從眾多史料來看,當時的“倭寇”成分複雜,其中不止有日本人,還有東南之海商海盜。由於嘉靖一朝的“海禁”,他們開始彼此勾結,從開始的小偷小摸到後來的屠戮百姓、搶劫財物、攻城略地,甚至幾十人上岸如入無人之境,直逼大明陪都——南京。這些“倭患”已經從大明的疥癬之疾,變成了心腹大患。

《籌海圖鑑》記載,1554年嘉興保衛戰,由於大軍皆在他地,嘉興附近兵力不足。在如此局勢嚴峻強敵環伺的情況下,胡宗憲認為“兵法以攻謀為上,角力為下”。於是命人密取來米酒一百餘甕,米五十包,於其中放毒,然後選精明強幹、膽大心細的士兵,扮作百姓對前來的倭寇假意犒軍。結果倭寇哄搶回營,一夜之中中毒者七八百餘。同時,“老胡”又命嘉興附近酒家皆在酒中投毒,百姓家中用毒藥熬製之水浸米,逼得倭寇“飢腸轆轆而不得食”,只好恨恨撤兵。同年冬天,倭寇登陸大澳到三港,欲侵犯臺州,“老胡”再次埋下伏兵故技重施“預置藥餅餌之”。結果可想而知,倭寇或中埋伏或中毒者多矣,明軍大獲全勝。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第四個,對飲倭“首”,人生幾何。

《籌海圖編》中“龕山之捷”記載(它的作者就是《唐伯虎點秋香》裡星爺的好朋友徐渭徐文長,系“老胡”的高級幕僚),“我兵攻堡破之,悉斬首以獻,公喜……命取賊心,啖之,選猙獰首級廿餘顆,置案上,每顆為飲一觥,左右皆失色,而公談笑自若也。

堪稱“嘉靖奇人”的胡宗憲,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記錄

白話文就是“明軍大破倭寇,眾人將所斬之敵人首級獻給胡宗憲,胡宗憲大喜。於是命人將仇敵之心取出吃掉,同時選出來面目猙獰的敵人頭顱20多顆,放在對面的書案之上,對著每顆頭顱喝一杯酒,旁邊的人大驚失色,而我們的老胡卻談笑自若。”

在我看來,這是真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猜想此時的胡宗憲心裡一定在對這些進犯我華夏之倭寇說“汝等蕞爾倭奴,何敢踏我大明之國土,如若不服,來世儘可再犯我華夏,吾胡宗憲仍取爾等之首級,祭於天下蒼生。”

至此正如徐文長為著《龕山凱歌五首》,其中第四首那樣:

無首有身只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

憑將志譯傳番語:看爾來生敢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