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運輸機在運送核武器過程,要是被導彈擊中,會不會引爆核武器?

天下沒有高低貴賤


我是雪松,我來告訴你:載有原子彈的轟炸機即使偶爾冒犯領空別國不敢輕易攻擊。比如圖160曾有多此進入他國領空邊緣,對方只是敬而遠之。須知你膽敢攻擊擊落即使不爆炸造成核洩漏也夠你膽寒的。


雪松127947852


你知道核武器是怎樣設計的嗎?每個核彈頭都是絕對安全的。因為原子彈爆炸不是一般的爆炸。

舉一個比較簡單而形成例子,原子彈就像一個橘子,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原子彈也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合成一個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需要先聚合再爆炸,而氫彈是先聚合,再爆炸,然後再聚合。而擊落飛機的空對空導彈只能打飛機,而不能打原子彈,因為能量太小。

美國曾發生過很多次核彈落地事件,原子彈掉在地上就掉在地上了,絕對不會發生爆炸,而這也是世界普遍規律。

核武器不是刻意爆炸是爆炸不了的,這下對核武器放心了吧?



大志遠思想空間


當然不會了!對於世界各個有核國家而言,核武器都屬於是手中核威懾力量的重要一環,所謂的核威懾就是存著嚇唬敵人,但絕對不會首先使用的武器,畢竟對於這種用了就明確挑起戰爭的武器而言,其存在的意義本身就足夠強大了。

首先就是核武器的武器化問題,初期的時候核武器基本上就是裝有核元素的普通炸彈,使用的載具基本上也是遠程轟炸機,當然那個時候核武器還是很危險的,就拿投向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舉例。當時的核武器工程師就坐在原子彈旁邊一起上天,等到飛抵目標上空時,在安裝印信等重要部件,可見那個時候的原子彈並不安全。

可隨著導彈時代的來臨,核武器的安全化被以上了日程,畢竟導彈這種東西在發射起飛前是在本國領土上的。如果載著核武器的導彈在剛發射就發生了爆炸,那麼遭殃的終究會是自己的國家。

如今的核武器投放平臺主力仍舊是導彈,陸地的彈道導彈,空中的巡航導彈,海洋的潛射導彈等。這些導彈如果有能力安裝核戰鬥部的話,那它的保險措施也同樣是非常到位的。目前世界各個有核大國都能保證在載具發生爆炸時,核戰鬥部無論是從萬米高空摔到地上,還是在航空燃油近千度的大火中燃燒,都不會發生爆炸或是洩露。

不僅如此一旦核武器丟失,還可以遠程進行銷燬,說白了就是遠程摧毀核戰鬥部的電路系統,讓導彈本身僅僅是一顆核燃料球而已。

綜上所述:核武無小事,既然各大國手中都擁有著互相制衡的核武器,那麼自然也擁有管理好手中核武器的能力。核武器這種東西一旦出事必是大事,所以保險措施同樣也是一道有一道,絕對不會出現核武器在運輸的過程中因被導彈擊中,然後引發核爆的事情。


九品侍衛


核武器寶貴但不嬌貴,舉世皆有共識。對這種大殺器的認識,威力大得令人不寒而粟,安全問題幾乎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即如影隨形。比如儲存問題,運輸問題,從天上萬一掉下來怎麼辦?在海上運輸掉到海底會不會爆炸呀?一不小心被人偷走了用於第三國,豈止要發生核戰爭?等等都是問題。

別擔心!科研人員在研製它的那一天起,即精心地考慮到各類問題。

現實生活中,總見美俄總統身邊拿著一個黑提箱的人,總統任期結束一件比較重要的事,要把此提箱鄭重交給繼任者。在核潛艇上,為了防止核武器失去控制,要幾個指揮人員一起輸入指令才能啟動發射程序。1965年一架載有核彈的艦載機,不小心使其滑落,沉入海底至今沒有事。從此我們可以看出,遠沒有人們想像得這樣危險。

在美國的大片中,會看見偷核彈的恐怖份子,如何差點成功云云,也只是編造的故事,不是誰偷走就能如何,核武器安全著呢。為了它的安全,努力多年,努力也是有成的,引爆核武器,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序和規定,就是設置了密碼,通常也不會交由一個人來掌握。

核安全從來都是有核國家的重中之重,防範相當嚴密,不知有誰做過這樣的試驗,用火焚燒如何?大約也需要一定條件,總之迄今為止,人們擔心的各種意外,從來出現過不安全的問題。因此,且請放寬心,基本沒有問題。


魂舞大漠


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統稱為……核武器。

自從“核武器”發明到現在、真正用於實戰的只有美國二戰時期向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
那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核事故”不是個案、以美國人發生的“核事故”最多。


影響世界的最著名的當屬“西班牙折箭”核武器載機發生碰撞事故、“西班牙折箭”是事故暗語……

1966年1月17日、在西班牙上空一架美國空軍B-52轟炸機與一架KC-135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作業過程中意外發生相撞、兩架飛機墜毀、B-52轟炸機攜帶了4枚核彈、一同入大海、幾個月後才全部收集到……

其中一枚發生了核洩漏、給當地造成核汙染、迄今為止該地區仍然屬於“危險區域”……
(博物館裡的“西班牙折箭”事故中的核彈、可以清楚的看到彈體受損情況)

1958年2月5日一架美軍的F-86戰鬥機與一架B-47發生空中相撞、F-86攜帶了一枚B-28型氫彈、相安無事。

1965年12月5日“提康德羅加”號航母、一架A-4“天鷹”艦載機從升降機意外滑入大海、A-4艦載機攜帶了一枚B-43型核彈、入4800深海底、迄今為止仍然下落不明……
1980年9月19日一枚“泰坦-2”型洲際導彈在發射筒內爆炸、造成1人死亡、21人受傷、核彈頭被拋出200米遠的地方……
綜上所述:核武器引爆是一個複雜的操作流程、輕微的碰撞是不會引發核彈爆炸、正因為如此、發生的多次攜帶核彈的飛機✈️發生空中相撞事故、沒有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孔乙己亂彈


美軍專業技術人員正在把B61–12型核彈固定在C17運輸機的地板,然後空運到國內或者國外的核武器儲備倉庫當中。

運輸機運送核武器當中被導彈擊落的事情沒有發生過,因為運輸核武器的有非常周密安排的,通常來說運輸的飛機就是一架正常的運輸機,而裡面是否有核武器只有極少數的高級將領,始發機場和最終目的地機場的主管領導知道,其他人是一概不知,而且運輸機的飛行路線事先已經規劃好了,通常也不在戰鬥機巡邏/訓練的航線上飛行,空管方面要實時監控它的飛行狀態,甚至還在機內安裝了攝像頭實時將監控信號傳輸到本次空運的指揮中心,所以運輸機運送核彈是安全和迅捷的。

B47由於發動機推力不夠,加上機體龐大,它在滿載起飛時需要用8個火箭發動機助推,就是因為這個才使得它在起飛過程中屢次出現事故。

運輸機雖然沒有被導彈擊落的事情發生,但史上卻發生過美軍的B–47戰略轟炸機攜帶核彈墜毀的嚴重事故,並且這兩起都發生在美軍駐英國空軍基地,第一次是1956年7月一架B–47降落時操縱失誤一頭撞進了核彈頭的儲備倉庫,爆炸並引起了大火,當時烈焰已經燒到了核彈了,由於機場消防隊奮力撲救和核彈有多重保險裝置,才沒有引起核彈爆炸。

另一次是1957年10月,這次更危險,事故的原因是一架B–47起飛不久後不知什麼原因一臺發動機空中停車,飛行員見狀就駕駛轟炸機返航,也可能是操縱不當或者飛機的升力不足的原因轟炸機一頭紮在地上,隨即發生了大火,並且將所攜帶的核彈也摔碎了!基地裡的官兵將大火撲滅後,在基地的各個角落裡找到了上百克的U235...但,基地內和周圍的放射性劑量非常高,在以後十多年的時間裡基地周圍居民患上各種癌症和其它奇難雜症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那麼,在這樣劇烈的撞擊和烈焰燒灼下核彈為何沒有爆炸?這是因為核彈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各種問題,將它的保險裝置設計的非常完善,幾乎到了不通過人工解鎖核彈就不能引爆的地步。

核彈從開始研製的時候就對它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為核彈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如果不施加多道保險倘若在運輸、保管過程中出現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廣島原子彈年代採用多道機械式保險,也就是通常說的拿鑰匙解鎖,使電路相連接,通電後核彈投擲出去才會被引爆。

到了1950年代中後期出現了電子管控制住的電器開工,又增加了一種保險方式,B47轟炸機兩起重大事故核彈沒有引爆都是保險起了作用,到了現代又出現了集成電路控制保險,需要將保險插入核彈彈體內,再輸入密碼/解鎖使用程序,才能接通電源...。

理論上來說,核彈在運輸途中即便出現了意外,比如:飛機墜毀,火車脫軌...等等事故,由於有極高的安全措施,核彈爆炸是可能性極低。


皇家橡樹1972


運輸機在運送核武器過程,被地方導彈導彈攔截擊中,飛機爆炸並不會引爆核武器,因為核武器比我們想象中的堅實的多,除非是通過輸入密鑰進行內部引爆,不然任何形式的外力影響都不會引爆核武器的。至於說為什麼不會像普通炸藥那樣會發生連鎖反應爆炸,這一點我也不是很瞭解,畢竟接觸核武器的的相關知識比較少,只能通過一些案例來像大家說明,核彈並不會被外界的衝擊給引爆。

首先是在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那時候正值冷戰的對峙高峰時期,美國的裝有核彈的轟炸機正在從英國起飛進行正常的戰備巡航,但一架裝有核彈的轟炸機在起飛不久後由於出現故障,飛行員為保證安全減輕機體重量,就將掛載的副油箱扔掉,但底下就是機場,而其中的一個副油箱正好砸在停機坪上,熊熊烈火就很快就引燃了停在停機坪上的飛機,而其中有一架就是裝有核彈的B-36轟炸機,儘管消防很努力救火,但飛機還是被燒燬,當然被大火炙烤的還有飛機上的核彈,大火的高溫直接將核彈上的引爆用的炸藥給燒炸了,但是核彈卻沒有被引爆。不然英國就是第二個被核彈攻擊的國家了。

從這次發生的事件就可以看出一二,那就是核彈的材料比較穩定,並不會因為外界的衝擊而像普通炸藥那樣被引爆。而這也正好解釋了當年烏克蘭為什麼要銷燬自己的核武器,就是因為烏克蘭本身沒有發射這些核彈的密鑰,所以就算自己手中有核彈也打不出去,就是打得出去也引爆不了。所以最後才決定銷燬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類似情況,美國1968年1月21日,一架載有四枚核彈的B-52G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墜落在位於格陵蘭西北角的沃爾斯坦霍爾姆峽灣的海冰上,但沒有發生核爆炸。 如果運載核武器的運輸機被導彈擊中,核彈極不可能引爆。



通常核武器直到擊中目標前不久被解開保險。即使裝有引爆用的原子彈裝有高爆炸藥,引爆過程也極其複雜,必須精確進行。現代氫彈需要裂變反應才能啟動。 然而,導彈撞擊核彈頭會導致核彈頭“爆炸”,但會以常規方式向環境中噴射放射性物質。 原子彈裡面有兩個半球體,是鈾235或鈈。它們在不同末端的圓柱體中,一個是炸藥。

當核彈爆炸時,炸藥從一個球體後面爆炸,然後噴入另一半球體,產生核反應,你需要一定量的鈾,必須在半球體中,因為它的表面積與質量之比最小,原因是粒子從原子中還原為中子,引起連鎖反應,但這是更復雜的物理現象。 氫彈由內爆裂變裝置點燃。想象一下一團被大量炸藥包圍的亞臨界物質,如果爆炸是一前一後發生的,它們會壓縮足夠的材料使其達到臨界狀態,開始裂變並引爆氫彈的聚變物質。 核彈一前一後爆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彈頭被擊落,這是非常不可能引起核爆炸的。



如果一枚導彈擊中核武器,這無論如何都無助於它達到臨界質量。 核彈必須達到臨界質量才能引爆。 此外,更現代化的洲際彈道導彈實際上攜帶多枚分導核彈頭。這樣我們就可以用一枚導彈摧毀幾個城市。所以現在每枚導彈總有不止一枚核彈需要擔心。 導彈將核導彈擊毀,它將會有類似於“髒彈”的效果。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不會,達不到核爆的條件


LWR55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