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瀋陽太原街為何風光不再?

沙漏遺愛


瀋陽太原街為何風光不再?我想這裡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所導致。

一是佈局不合理導致原有的商埠氛圍不再濃厚。負責任地講,近些年來瀋陽太原街地區的改造應該不是很成功的。盲目崇拜高大上,追求實現領導人的面子工程,最後的結局實在不怎麼樣,改造後的現狀是,使得原本熱熱鬧鬧商埠氛圍弄的蕩然無存。現在的太原街除了中興大廈貌似還算可以,新興的玖伍圖書也還火熱,但卻因此丟下了原來面積不小的購書中心。華聯商廈、伊勢丹百貨、興隆大家庭,走馬燈似的換主,現在基本也是閒池閣。聚斂不起來人氣,何來商業百貨的興旺發達?應該說,商埠戰略佈局眼光的嚴重缺失,是導致瀋陽太原街風光不再的主要因素。

二是城市人均零售商業面積超標。關於人均零售商業面積,國際上有個版本認為發達國家一般是1~1.2平方米。更有認真的學者根據我國的情況,精算到我們的一線城市人均應為1平方米,二線城市人均應為0.75平方米。那麼,瀋陽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7年年末,以瀋陽戶籍人口730萬計算,人均零售商業面積已達1平方米,且預計到2020年瀋陽人均商業面積將達到1.6平方米。這個數字標準已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實際上瀋陽不過僅僅是個發展中國家的二線城市,到2017年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僅僅為41359元。

回頭看看瀋陽這些年來的商業建築,尤其所謂的金廊沿線,可謂風起雲湧,大型商廈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K11購物廣場、茂業中心、萬象城、恆隆廣場、樂天百貨等等,有一些商廈幾乎建成就歇菜。嚴重超標的人均零售商業面積以及線下的人均消費水平,無疑也是導致瀋陽太原街人氣不旺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是線上的網絡購物衝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當下的購物源頭寬泛,是導致實體店風光不再的另一個原因。以前的百姓購買商品,只能也必須到實體店購物。現在高速發達的社會,購物源頭早已不侷限於實體性的百貨商場了,尤其網上購物早已嚴重衝擊著實體商場。只要你想買的東西,坐在家裡,幾乎都沒有買不到的,包括國外代購。早些年樂於親眼看到具體物品才肯掏錢的一代老年人,如今上街也走不動了。當下的年輕人即便逛街也只是權衡比對,畢竟實體店的成本問題所連帶的商品價格,根本無法與線上網店所抗衡。

以上,先想到這些,歡迎補充。節日快樂!


靜靜的雲裳


個人感覺也跟近些年代購或者出國的人越來越多有關……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媽去瀋陽念遼大的時候,什麼智能都沒有 需要什麼都得自己上街買。北航、中街、三好街、太原街……現在的年輕人都網購!!雙十一 雙十二 都便宜,還省的出門折騰了。網購、外賣給實體經濟擠兌完了!實體店成本高,又是店面又是人工的,我見過太多在實體店試穿完不買然後去網上買的。再說,我以前在卓展看好一件博柏利的大衣 實體店一萬二,一點折也不打!我親戚出國旅遊 給我帶回來的 才八千塊(當然這是在人家一分錢代購費也沒要的前提下),這一下子省了四千元,所以有些人寧願出國旅遊順便給親人朋友或自己帶點東西回來,省下的錢都夠再出趟國了……條件一般的不太出國旅遊的,有身邊的人出國 寧願自己出一些代購費 也不在實體店買了,就算加上代購費 也比實體店便宜……

還有感覺就是商場太多了,供大於求。

社會發展了、交通便利了、人工智能了、人們越來越有錢了(不滿足小城市的條件了),感覺這些都是實體店不行了的原因……


qzuser248244058


第一,太原街的目標人群太少。能去太原街的大多都是老瀋陽人,其中呢以政府國企職工幹部和其子女(單純就是早年積累的購物習慣)具有一定的購買力。從外地來瀋陽的土豪們好像去的比較少,更何況外地來沈工作的就更少了。瀋陽讀書的大學生可能都不認太原街這個牌子了。

第二,太原街物價太高。對比中街,可能太原街的單價品類普遍偏高,連地下現在經過裝修後,商品檔次提高了很多倍。當然看了高大上的東西后誰還願意買便宜貨呢?商家都爭著賣高檔商品。小吃價格也隨房租上漲很多。中興很多頂著外文牌子實則國產品牌的商品價格已經要跟外國品牌價格一爭高下了。曾經我同學出國回來都喜歡在中興買鞋,因為款式多且漂亮,最重要是外國品牌十幾分之一的價格。而現在某國產品牌皮鞋和ash的鞋子一樣的價格。對於我們中年人來說不如網購。

第三,停車難。停車場入口難找不方便,停車場規劃不夠科學,中華路有時候擁堵,停車費貴。都是不願意去太原街的理由。

第四,太原街的牌子太少。中興新世界把東舜伊勢丹頂黃了。是因為當年發放了很多購物卡,單位福利髮卡,送人情卡。東舜,伊勢丹可是實打實掏現金購物,而且打折極少,客戶群體是十五到三十歲的女性,這又和地下相撞,地下的商品多便宜,款式更新也快。最後沒有挺住。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不同,如果現在能開的話,營業收入不會比大悅城。

第五,網購。無需贅言。

現在中興還在賭,賭中老年的高端客戶。和碩果僅存的白富美們,要做瀋陽高端商場。而萬達的客戶群體是年輕化的消費群體。地下可能就是瞄準白領和年輕的群體。現在新出的太原裡,也是開了幾家大型品牌店。眼看中興尋著新世界的腳步。太原北街可能也就徹底衰敗了。沒了新世界,中興也落寞了。

中街一直都是中低高端都分佈的商業圈,包容性很強。扎堆競爭的感覺不是很強。恆隆,大悅城把著中街兩端,很多人都是兩邊溜達,也造成了有很多人流的感覺。

以及太原街很多人流也被分散到了地下,不是嗎?哈哈哈哈哈!


破產姐妹致富記


瀋陽有兩條最出名的商業街,太原街中街,十幾年前,太原街是熱鬧非凡。現在的太原街是冷冷清清。商場一家接一家的倒閉。現在只剩下中興,還在苦苦的掙扎。百盛這些年也是要拉不死的,還有一個萬達廣場。其它的像五州,新世界,伊斯丹,再到後來的興隆百聯,潮匯,都沒有開幾年,就倒閉了。實體經濟不好,大環境是一個方面。現在網購太多,出來逛商場的人越來越少。另外一個出來逛商場,停車也比較麻煩。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瀋陽這些年開的商場越來越多。瀋陽的商場在全國大城市來說,我看了一篇報道說密集度是全國排第一。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本來東北的經濟就不好。在接二連三的開大型的商場。這邊開那邊倒閉。中興商場是瀋陽最大的商場。但是它的佈局不合理。缺少娛樂項目。重新擴大以後,效益反而不如以前。另外一個瀋陽的商場越開越多。顧客的分流就比較嚴重。以前瀋陽有四大商場。中興聯營商業城鐵百。現在在四大商場只有鐵百效益還算好一點。另外這三大商場都是在苦苦掙扎。經營的模式還是和20年前一樣。自然人越來越少。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高雲o


太原街不風光主要原因是"升級"升的。光顯示"高大上"了,人氣下來了。第一大道等於廢棄。過去幾十家老商號都升沒了,現在"合併"成了屈指可數的幾大家,過去一進太原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逛街的人出了這家進那家,現在一進商場沒有特色不知是買啥的。裝修的可到好,倒讓逛街的人不敢進去了,高端了價格指定便宜不了。老百姓買東西就不怕便宜,為啥五愛市場人氣這麼旺?性價比就是優勢,我不信顧客買商品不講價的。因為適合大眾消費口味薄利多銷適合不同的消費群體,品種多選擇的機會就多,一站式想買啥不用換地方。太原街就不具備這種經營機智,商場商品單一選擇的機會自然少。太原街要想回歸從前必須走"群眾路線"!否則難風光身難翻!


強歌1122


自己作死,現在太原街空下來的商場,你也是空著,趕緊搶佔文化市場,天時地利人和地點便利,人流量大,商場現有佈局小改造可以迅速開業。把零散的古玩藝術大集收歸一處,租金優惠你看人來不來。藝術品展覽,月月搞個文化大集,搞些活動,既為瀋陽市文化娛樂,品質提升做出突出貢獻,還能盤活一處昔日輝煌太原。中心區永遠是中心區,需要的就是敢想敢幹敢為的人,就應該讓這樣的人,企業,給他便利的條件為省城的經濟文化提升,代動一批敢想敢幹的人。如果還是這樣迂腐下去,倒第一遲早是我們的。


kissyouandyou


其實還是選擇太多了,小時候購物逛街,買品牌就去中街太原街,中興,聯營,新世界都是老字號,圖便宜就去五愛,雖然假貨多,但畢竟都沒錢。

如今除了一些年紀大的人意外,又有多少年輕人住在瀋河,和平?而且家家都有車,所以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何必去中街太原街遭罪呢,堵車不說,停車又貴,對於年輕人來說,時間更寶貴,所以不是瀋陽人真的沒錢消費了,而是不愛去太原街了,就近原則,差別不大。

網購確實分流了很多購物量,家裡缺啥少啥,拿起手機就買,一二天就到了,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去商場要快捷,所以這也是時代的進步吧。

最後商場因為租金物業費的原因,東西確實貴,真貴,不划算,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東北不是很富,收入不高,但商場裡的東西,絕對不比北上廣便宜,錢都買房買車了,哪還有錢花幾千買條褲子買雙鞋呢?海瀾之家才一二百,也很好,誰都不想被當冤大頭吧,除非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九尾天狐2018


太原街沒以前好我認為就幾點:

1電商的衝擊有一定影響。

2瀋陽新建的各個商場、購物廣場太多,造成分流。

3停車太難,有停車場的停車費高,輕易不敢去,去一次停車費一般都是10元打底,5元一小時。(有車就不愛坐公交了,反而做公交確實不方便)就不能像鐵西宜家那樣免費3小時嗎?想帶動經濟還什麼錢都想賺。

4以前都是小商戶在街上,每個商戶都會絞盡腦汁的賣力銷售,商品也是五花八門,還接地氣。現在呢?全是高樓大廈沒有特殊需要都不愛進去轉。

5總體經濟不好,跟離咱最近的北京的繁榮景象比,瀋陽經濟簡直是緩慢到比打太極還慢。

總結現在太原街還有啥?萬達人多,廣場是複製出來的,瀋陽其他萬達也都不賴,分流一部分。也就地下商場挺火,但跟太原街地上沒多少關係,上面還是冷清,如果排除路過的、送外賣的、人更少。現在除了顯的高大上,剩下也沒什麼特點了。畢竟瀋陽工薪階層佔的比例太高,不接地氣就沒有生意。瀋陽特色美味都分佈在各個區,無一家進入太原街(被大型商家佔領沒位置)

我給政府出個招:1停車免費2給瀋陽各個特色美食提供空間。這樣人氣必定會上來。


麻辣香之奇緣


窮折騰的,一會修馬路,一會蓋高樓,一會修門面……有時候扒的破破爛呲地,以前想買啥知道上哪買,改完以後想買啥東西,找不著地方了,比如,想買書上興華書店,買工藝品上工藝品大樓,買文房四寶上瀋陽畫苑……想吃吊爐餅,灌湯包,四季麵條,都能找著地方,現在倒好,樓高了,人兒沒了……能怨誰呢!


樂妙境


不知說點啥好,太原街的繁華要追綜到20多年前,那時的華聯,老電影院,中興,還有些帶有藝術裝飾的樓房門廳是今天也忘不掉的記憶,如今很少去,只因取而代之的商業街區,大商場的吃穿用玩太多了,只擔心中街也變了樣,好害怕中街的商業城被裝修改造,原來的稠布店門臉沒了,被珠寶金店佔了,很可惜,可別再把剩下的百年老店門臉弄丟嘍,那樣可真就沒啥可留戀的了,逛街的找存在感的人很多,找老瀋陽的人更多,希望在互聯網當下的今天,商場的明天一定能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人們需要交流,需要融洽,需要體驗,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