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項羽和韓信誰更厲害?你更喜歡誰?

琪姐說歷史


我是奔騰Li,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項羽與韓信這兩位曠世英雄,在戰績上的作為相信大家都知道,筆者在此,就不在撒過多的墨水了(應該是敲鍵盤!),今天筆者想從性格上去分析西楚霸王“項羽”,與淮陰侯“韓信”到底哪個更厲害一些,

高傲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

作為楚國舊貴的項羽,自小就對秦王朝恨之入骨,兒時的項羽對讀書識字不是很感興趣,但卻鍾情於兵法,漸漸長大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項羽的叔父項梁也藉機起義,項羽從此走上滅秦之路,

項羽熟知兵法,驍勇善戰,很快便闖出一番天地,但項羽的性格特點卻極為明顯,

  1. 有勇無謀,遇事多莽撞
  2. 高傲自縛,獨斷獨行
  3. 心中恨意太深,對秦朝舊部手段狠辣
項羽劇照

能屈能伸的,淮陰侯韓信

作為一名普通人的韓信,在沒成名前,可以說是吃飯都成問題的人物,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這是最嚴的象徵,而韓信能受更大的羞辱《胯下之辱》,作為小人物出身,也許韓信的成功,除自身學識外,更大的因素在於韓信的性格特點,

  1. 有勇有謀,善於激發士兵的潛力
  2. 能屈能伸,在逆境面前肯降低身段,
  3. 知恩圖報,對困難時給予自己幫助的人,給予回報
韓信劇照

總結

出身與經歷的不同,導致兩人的性格卻截然相反,

  • 歷史見證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霸王別姬》的悽美給後世留下無數的惋惜,
  • 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讓後世知道一代“兵神”韓信,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古人云:“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與韓信這兩位英雄,都有各自的使命需要完成,性格的優劣,也全因環境造成,作為後世的我們,看著古人的事蹟,應該學會取長補短,


奔騰Li


楚漢爭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項羽、韓信兩大戰神的對抗。雖然最後結果,是漢軍大獲全勝。但是關於項羽、韓信二人誰最厲害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兩人沒有在正面戰場上真正一決雌雄,所以讓人有了很多聯想空間。接下來小編就從天分、戰績、戰略戰術上對比分析下項羽和韓信誰強誰弱。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朋友們提出批評指正。

首先,從軍事天分上說,項羽可能略勝一籌:

這可以從項梁教導小時候的項羽說起。項梁,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羽叔父。項羽小時候,項梁先教他讀書識字,項羽學了一會覺得沒意思就不學了;然後項梁就教他學習劍術,項羽學了一會也不學了。項梁生氣地問項羽:“讀書識字,劍術武藝你都不學,那你想學什麼?”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要能記住自己的名字就好,學劍只能與一人對敵,我要學萬人敵的本領。”項梁聽到後很高興,就開始教項羽兵法。可惜項羽總是改不了自己沒有耐性的毛病,只是學了個大概就不肯深究了

小夥伴們,看到沒,項羽學兵法根本沒有下什麼功夫,只是學了個大概。一個只學了個大概的項羽就推翻了秦朝,還在楚漢相爭初期打得漢軍狼狽不堪。他如果要是下苦功研讀兵法,那天下還有人是他的對手嗎?

韓信雖然也天資聰明,但與項羽相比,小編認為要略遜一籌。雖然歷史上沒有交代教韓信兵法的老師是誰,也很有可能韓信是無師自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韓信小時候投軍之前一直苦心鑽研過兵法,否則也不會被鄰里鄉親笑話一無是處之人。韓信投軍的時候,項羽早已經帶兵多年,他可比韓信學習的時間少很多,又沒有韓信認真。再對比兩人都是戰神的名頭,所以小編才說,項羽的軍事天分要比韓信略勝一籌。

其次從戰績上來看,可能還是項羽略佔優勢:

項羽一生征戰幾乎全部都在以少勝多,鉅鹿一戰,項羽領5萬楚軍破章邯四十萬秦軍;彭城之戰,3萬精銳打得劉邦56萬大軍狼狽不堪。與之相比,韓信雖也有“背水一戰”擊敗以一敵十擊敗十倍於己趙軍的戰績,但兩人對手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鉅鹿之戰項羽以一敵八擊敗的可是秦朝的正規軍。韓信“背水一戰”擊敗的趙軍,正是鉅鹿之戰中敗北的秦軍擊潰的那批人。再聯繫彭城之戰,項羽的戰績,小編認為,項羽在戰績上略佔上風。

最後從戰略戰術上說,韓信比項羽要強上一些:

韓信善於打大兵團作戰,軍隊越多他的勝算越大。所以韓信的兵越打越多。垓下之圍更能顯出韓信的這一長處。60萬大軍在韓信手中如臂指使,對項羽完成合圍。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一句話“一般將領能指揮10萬人的部隊流暢行軍就很了不起了,行軍打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物資糧草多少、攻城器械攜帶多少、戰士的身體素質,每一項都影響到整體行軍速度。”這絕對是韓信的強項。所以說,在戰略戰術上,韓信確實要比項羽強一些,項羽帶兵可能是10萬以內最好,韓信則在50萬級最能顯出優勢。

但是小編要說的是,有時候兩軍交戰戰略戰術並不代表一切,交戰士氣,將士的勇氣也很重要。

在這一方面,項羽可以說完勝韓信。項羽本身就是一員勇將,又身先士卒,往往他帶領的士兵能發揮出全部的潛力,這也是項羽身上最主要的特點。

歷史上“夫戰,勇氣也”這樣的論斷,不正說明勇氣、士氣對戰爭勝負的重要性嗎。知道戰爭的勝敗,影響因素不會只有戰略戰術一項。所以綜合起來看,小編認為項羽要略勝韓信一籌。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古行生


我個人認為:韓信更厲害!韓信是漢朝第一戰神,而項羽不過是韓信的手下敗將而已。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大家看看是否合理?

第一、項羽有勇無謀,他屢戰屢勝靠的就是八千江東子弟啊。項羽一人之力根本打不過章邯大將軍。

我們都知道,章邯大將軍在定陶圍攻了項梁大將軍,楚軍大敗,項梁也被殺死了。然而這個時候,章邯錯誤的估計了戰爭形式,放過了項羽,轉而攻打趙國。給了項羽喘息機會,項羽藉著為叔父報仇雪恨,殺紅了眼!八千江東子弟兵個個驍勇善戰,他們北渡漳河,破釜沉舟最終大敗章邯。為此,項羽一戰封神。

第二、韓信運籌帷幄,懂得兵法,不會胡來,如果歷史讓他兩個人火拼的話,項羽根本打不過韓信。

韓信是個兵法大師,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的打敗了章邯大將軍。隨後,韓信出關打敗了趙國,收拾了燕國,藉著出使齊國的計策滅了齊國。韓信開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項羽積極拉攏韓信,然而韓信並不搭理項羽。反而,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

項羽全靠亞父范增一人獻計獻策,其他人的計策都是餿主意。比如:龍駒前往齊國救援齊國,項羽都讓他不要輕易出戰,然而這個草包還是中計了,被韓信三下五除二給消滅了!

第三、項羽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他受到了韓信十面埋伏的計策,項羽中計以為四面楚歌,失望之極的項羽竟然丟下了10萬楚軍,帶著百人突圍。

項羽與劉邦議和之後,項羽著急回家。劉邦老滑頭毀約,他又派兵追擊項羽。但是劉邦打不過項羽,只有請韓信出山。韓信出山之後,用了十面埋伏的計策。項羽被團團包圍,走投無路。這時候,項羽沒了計策跟著虞姬哭泣,太丟人了吧。最終,項羽害死了虞姬,帶著親信跑了😔。

項羽跑了以後,韓信窮追不捨。最終項羽走頭無路,在烏江自刎!

綜上所述:項羽根本就不是韓信的對手。你們覺得呢?歡迎下方評論。


95後歷史觀


如果比軍事能力的話各有所長,但是我更偏愛項羽。,項羽22歲起兵反秦,27歲分封天下諸侯,29歲垓下之敗,烏江自刎。不到十年項羽做到了別人幾輩子都難達到的高度。鉅鹿之戰以數萬人破釜沉舟打破秦軍四十萬,俘虜秦朝大將章邯司馬欣。彭城之戰以五萬疲兵之師打破劉邦近六十萬,垓下之戰以十萬力敵韓信五十萬。


反觀韓信一生也未有一敗,井徑之戰平趙國,濰水之戰斬殺龍且,垓下之戰圍殺項羽。被稱為兵仙。我覺得
項羽用兵能力強,戰場之上有著強大的統治力,而韓信除了軍事才能外,還擅長謀略,兩人則各有所長,韓信適合為帥統領全局。項羽適合為將勇猛天下無雙。

比政治能力的話。他們兩個都爛的一塌糊塗。項羽統一天下後沒想過當皇帝,卻來個分封天下諸侯,從來沒想過治理天下,破咸陽後不收買人心,卻來個火燒咸陽,,還活埋了秦國二十萬兵馬,盡失人心。



韓信在平掉齊國後,先稱王后請旨劉邦,,謀士蒯越叫他自立,他又猶猶豫豫,當時韓信佔齊自立很容易成功,韓信一走劉邦只有蕭何陳平也沒什麼用,項羽也不可能統一天下,可惜他猶豫了。。後來被劉邦控制住了又露出了謀反的心思,為了保命又出賣了好友鍾離昧。

所以說他們兩個差不多,但是都不適合當皇帝。


歸零574304739


韓信可能是楚漢之際最厲害的統帥。

秦朝最後一個名將章邯,是被韓信用水淹死的;成安君陳餘,也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被韓信以十分之一個兵力長途跋涉後斬於泜水;項羽帳下第一猛將龍且,率領號稱二十萬的精銳楚軍來齊地與韓信作戰,結果被韓信斬殺於濰水;靠在鉅鹿打敗章邯、蘇角、王離、涉間而一戰成名的項羽,被韓信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中,自刎了,自刎了……

楚漢之際這麼多的名將,無論是誰,但凡是韓信的對手,都被韓信給消滅了,你說韓信的打仗本事到底如何呢?漢高祖劉邦可是給予了韓信極高的評價,說韓信這個人哪,「戰必勝,攻必取。」

《史記》中有過類似評價的,還有項羽,項羽在垓下被圍困的時候,說自己自打起事以來,大小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可是,這麼厲害的一個項羽,遇到韓信的時候,還是敗了。因為韓信對項羽率領的楚軍發動了心理戰,這是降維打擊啊,所以項羽只能率領少數親兵,一路往東跑,跑到烏江邊的時候,幾乎就剩下哥一個了,但江上只有一隻船,划船的老者跟項羽說,霸王快上船吧,我帶你過河。

項羽也不傻,尋思這兵荒馬亂的歲月,偌大的一個烏江,怎麼就你一個船?你莫不是韓信劉邦派來的?我一個馬上將軍,上了你的賊船,還不在江心被你擒住?我項羽士可殺不可辱,焉能被劉邦逮住?所以項羽就放棄了,徒步與漢軍決戰,最後看到故人呂馬童,自刎身亡。

劉項決戰,韓信彭越總是遲遲不來,最後,二人傾巢而出,肯定是要把項羽給滅掉的。所以,其實韓信之所以如此厲害,還有另一個原因,他不打無把握之仗。


遙望燕園


首先我表明我的觀點,那就是韓信不如項羽。

首先,大家比的最多的就是軍事能力,這方面應該說項羽、韓信都是那個時代最一流的,非要比出誰強也不切實際,除了最後一場垓下合圍外,幾乎沒正面交手;

其次,從地位上看項羽算是楚國領袖(雖然其政治能力實在可笑)從司馬遷身在漢朝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項羽與劉邦同作本紀就可看出一二,韓信只能算是漢方一員大將,不是同級別的,而且韓信的政治能力也是渣的一塌糊塗,楚漢相爭末期蒯通力勸其自立為王就是不肯,還說是忠於劉邦,可從其後期的結局也能看出並不是這樣(詳見後文);

第三,人品,韓信的人品就不用多說了,劉邦偽遊雲夢要削韓信諸侯王的時候,出賣了朋友鍾離眜,妄圖賣友求榮,結果還是被劉邦從楚王為降為淮陰侯;

第四,性格,人們常說項羽殘暴,我覺得這是他的認識問題,妄圖以此讓後面的戰爭更加容易,也是他沒有好的謀士的緣故。有個典故,項羽攻下一城後準備屠城,但竟在一小孩的勸說下放棄了,這也只能說是范增實在菜,劉邦陣營不提張良,就是陳平也不是范增能比得上的;

第五,人格魅力,從司馬遷的不以成敗論英雄到現在不斷傳唱的霸王別姬,就能看出項羽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


一隻養生喵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項羽和韓信都是天才將領,都曾經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結局也很一樣,都敗於劉邦之手。因此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比較真的很有意思。通過仔細比較你會發現,韓信真的是比項羽厲害的,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分析。

首先兩人在軍事上有相通性,既然是比較,我們就拿兩人同樣的戰爭背景,同樣的戰爭策略來比較,這樣容易看明白。

軍事上有一招叫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用過,項羽也用過。先說項羽,項羽在鉅鹿之戰時就採用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史書上的名字叫破釜沉舟。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前去救援被秦軍圍困於鉅鹿的趙軍。當時項羽的部隊和秦軍的部隊兵力懸殊,項羽為了鼓舞士氣,命令士兵砸破做飯的鐵鍋,鑿穿渡河的船隻,以示有進無退的決心。

結果這八千子弟兵以一當十,在與秦軍的九次戰鬥中奮勇殺敵,大敗秦軍主力,贏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在這次戰鬥中項羽靠什麼贏得了戰爭,一句話“一萬鐵甲,所向無敵,十萬鐵甲,橫行天下”。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擁有一萬名不怕死的士兵,那麼在戰鬥中就會所向無敵。如果擁有十萬名不怕死的士兵,那麼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因此項羽用兵首先在於一個勇字,激勵士兵的鬥志,在未戰鬥之前在士氣上就已經贏了。再加上項羽對於騎兵穿插分割戰術的運用,可以說項羽率領的軍隊是天下無敵的。

我們再說韓信,韓信在軍事上也運用過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個策略,史書上的名字叫背水列陣。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韓信率領兩萬老弱殘兵前去攻打趙國(強壯的士兵都被劉邦抽走了),這時趙國利用有利的地形,採取了防守策略。以井陘口為障礙,設置了強大的防守部隊。我們看看韓信是怎麼辦的。

對方有將近十萬部隊,還是防守狀態,而韓信只有兩萬軍隊,如果正常打,韓信肯定要敗的。韓信在經過仔細分析之後,進行了如下部署:派一萬人為先鋒渡過綿蔓水,然後背水列陣,第二天派兩千人前去誘敵,攻打井陘口的趙軍。趙軍反擊之後立馬撤退。這時韓信親率部隊,打著帥旗前去救援撤退的漢軍,趙軍看到韓信的帥旗都出動了,於是傾巢而出攻擊漢軍,目標只有一個,活捉韓信。韓信帶領著誘敵的軍隊退到河邊,然後鼓舞士兵以必死的勇氣和趙軍戰鬥,因為退一步就是河水,必死無疑。

韓信當然不是傻子,背水列陣只能抵擋一時,軍事上講究正奇兼用。於是韓信偷偷的派了兩千騎兵,帶著做好的漢軍旗幟,長途奔襲一百多里,繞過井陘口來到趙軍營盤旁邊的山上埋伏,等待時機。

就在趙軍傾巢出動追擊漢軍時,這兩千騎兵衝下山去,打敗了守衛營盤的少量趙軍,攻破了趙軍營盤,然後把準備好的漢軍旗幟插到了趙軍營盤上。這邊的趙軍正在和漢軍廝殺,忽然聽見背後人聲嘈雜,遠遠望去,只見趙軍營盤已經遍插漢軍旗幟,以為趙軍主帥已經被擒,於是軍心打亂,四散逃竄。這時韓信率領軍隊反擊,和趙軍背後的兩千漢軍騎兵一起夾擊趙軍,趙軍幾乎全軍覆沒。

同樣的計謀,項羽和韓信採用了不同的策略。項羽靠激勵士兵勇氣,把普通士兵逼成了死士,然後靠士兵的廝殺取勝。還有一點就是項羽帶領的軍隊多是父子兄弟同列,因此父死弟亡更能激發活著人的拼殺鬥志。而韓信則更多的考慮到了人性的弱點,置之死地只是權宜之計,正奇結合才是最終的目的。把士兵逼到絕境是為了暫時吸引和拖住敵人,最關鍵的在於那兩千騎兵的突然出現,不按常理出牌是韓信最厲害的地方。因此在遇到同樣的處境,在處理方式上雖然兩人都靠著幾乎一樣的計謀取得了勝利,但韓信明顯更加技高一籌。

既然是比較,肯定要分出勝負。韓信和項羽誰更厲害,其實看看他們兩個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較量就明白了。

韓信明白項羽的優點和缺點,因此依照項羽的特點,韓信精心佈置了垓下之戰,最終擊敗了項羽。具體是怎麼回事呢?劉邦將指揮大權交給韓信之後,韓信將六十萬部隊分成了三路。為什麼要分成三路呢?

韓信明白,項羽軍隊的戰鬥力世上無人能敵,因此就採取了包夾策略,首先由韓信率領的中軍前去應戰,結果當然是不敵,然後韓信領軍撤退,項羽率軍追擊。這時兩邊佈置的漢軍軍隊突然出現在兩個側翼同時夾擊項羽的部隊,韓信也領軍回擊,這時項羽就頂不住了,率軍撤離。韓信就領著軍隊圍追堵截,把項羽的軍隊按照原定的計劃趕到了垓下這個地方。

下面就是韓信的老套路了,又是正奇結合,正是白天輪番挑戰,使楚軍疲憊不堪。奇是在夜晚唱楚歌。為什麼要唱楚歌呢?這是韓信精心想出來的對策。項羽的部隊靠的是什麼?士氣而已。士兵沒有了士氣也就沒有了勇氣,因此瓦解項羽軍隊的士氣是最關鍵的。用什麼瓦解他們的士氣,靠歌聲傳達的思鄉之情,妻子望夫的殷殷之意。於是楚軍在歌聲中漸漸的鬥志喪失,紛紛投降。項羽看到局勢無法挽回,於是率領少數騎兵突圍而去。最後在漢軍的追擊下,在烏江邊自刎。韓信沒有打敗項羽本人,但是打敗了項羽的部隊,這就是最終結果。

有時候說起來真的很奇怪,項羽至剛,而韓信至柔,因此從萬物生生相剋的原理來說,韓信真好可以剋制項羽,但是搞笑的是劉邦能剋制韓信,於是形成了這樣的怪圈,韓信克項羽,項羽克劉邦,而劉邦克韓信,最終的結果是韓信把項羽打敗,劉邦把韓信滅掉,最終劉邦完勝當了皇帝,你說氣人不氣人。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韓信指揮軍隊,正奇結合,方法千變萬化。而項羽指揮軍隊靠的是軍隊的戰鬥力和英明的戰術指揮。因此在軍事指揮才能上韓信明顯更勝一籌。


每日趣評


當然是項羽更厲害!項羽還被後人稱為“千古無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項羽究竟何德何能,能當得起這樣一個稱號?

項羽之所以有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稱號,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羽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至今都沒有人能夠超越。

一、勝率最高

雖然很多名將都被人們稱為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個人總有失利的時候。然而,除了項羽的最後一戰,項羽可以說是真正的百戰百勝。項羽起兵只有八年,他經歷到了七十多場戰爭,卻沒有一次失敗過。項羽只用了八年的時間,比別的大將一輩子幾十年打的勝仗還要多,這種勝率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名將的成功都是由很多將士的性命換來的,吸取了很多次失敗的經驗之後,才有了後來的勝利,因此打敗仗在所難免。但是項羽似乎是天生的軍事天才,年紀輕輕就能有這樣的戰績和勝率,真的是太可怕了。

二、最年輕的稱霸的人。但是能夠稱霸天下的人,無不是經歷了長久的奮鬥,和數十年的積累。但是項羽在26歲的時候就已經稱霸天下。要知道劉邦26歲的時候還是個小混混,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是項羽手下的一個小嘍囉。就算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也已經39歲了,比項羽晚了十三年,而且是在先人打下的基礎上完成的。

三,單人武力值最高。項羽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舉起幾百上千斤的鼎。後來在臨死之前,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不僅拿下了敵軍將領的人頭,臨死之前,還連續殺死了八百多漢軍士兵。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要是別人,就算是累都累死了,但是項羽沒有,沒有人能殺死他,項羽最後是自殺的。



佳哥tan5366


說起項羽和韓信,相比大家沒有不認識的。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外號“西楚霸王”;韓信,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項羽和韓信,可以說是秦朝末年難得的英雄人物。兩人都用兵一流。韓信從獨自領兵開始,到滅四國,直至垓下全殲楚軍;而項羽身經大小70餘戰,戰無不勝,最後只輸了垓下之戰也是因為糧草斷絕,身陷重圍寡不敵眾。兩人都結局都很悲慘,韓信被劉邦從齊王改為楚王,又貶為淮陰侯,最後死於呂后之手;項羽兵敗突圍,8000江東子弟兵死傷殆盡,虞姬也死了,望著茫茫江水,霸王自刎而死。

那應該如何看待這兩個人呢?他們的不同之處是:項羽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文武雙全,有馭國之才,是王主之料,是帥才。而韓信,主要具備帶兵打仗的軍事才能,是將才。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6萬大軍打敗秦朝的20萬大軍;彭城之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項羽以3萬大軍擊敗了劉邦56萬大軍,殲滅劉邦主力,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這就是項羽,西楚霸王的風格!

而反觀韓信,是善於用計謀,劉邦兵敗彭城之後,採取了韓信北上東進的政策,對項羽實施戰略包圍。韓信率領幾萬大軍大破趙王的20萬大軍,拿下了趙國;後來韓信擺出要攻打燕國的陣勢,然後派人遊說燕國,結果沒費一兵一卒燕國就投降了,後來又用計謀滅掉了齊國。等韓信平定四國後,就只剩下南方的項羽了。

從用人方面說,項羽可謂是敗給了劉邦。像范增、鍾離昧等忠臣,因為項羽的猜忌,紛紛離去,所以垓下之戰,項羽已經沒有剩下幾個將領了。加上糧草不足,無援軍導致烏江自刎。項羽和韓信兩人雖說同處一個時代,又是不同陣營,卻沒有機會公平交手。垓下一戰,韓信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項羽已經日暮西山,單就這一戰,不能說項羽用兵就不如韓信。


李哥講史


這個不用懷疑了,必然是韓信比項羽厲害。

第一,韓信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個將軍,不是統帥,不是帝王,不是士兵;他只需要帶兵打贏了戰爭就好。所以有韓信自己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

反觀項羽,把應該分封的印章都把玩的沒有稜角了,都捨不得給立功的手下。垓下之圍,都已經四面楚歌了,還向手下吹噓自己的個人戰鬥力。他在統帥和帝王的位置上,做的卻是一個刻章的和一個騎兵的工作。



第二,韓信可以接受劉邦的領導,從而專注於用兵,把排兵佈陣的工作做的非常棒,至於後勤和兵源,他放心的交給了張良。

反觀項羽,就一個亞父全心全意輔佐他,還被項羽氣跑了。他的後勤和兵源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這就造成了他的精銳部隊得不到新兵的補充和休養。後人總結說:項王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漢王養其全鋒,一戰而定。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項羽此人剛愎自用,不能容人,部下多是楚國原來的貴族,項羽也就信任這些人了。他滿腦子的分封諸侯,妄想恢復周朝的分封。這分明就是開歷史倒車嘛!

你看韓信,不論六國的什麼人,他都能捏合在一起組成軍隊,這樣他的軍隊數量一直很大,而且即使有失敗,也能輕易恢復。哪像項羽,三千江東子弟一死,就再沒有地方找人了。

有以上三點,韓信還不夠比項羽厲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