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解碼李河君的新能源帝國,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

從創立一家企業到引領一個產業,他和他倡導的薄膜太陽能,引爆了一場宏大的能源替代革命浪潮。現在,他所掌握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成為全球最高水平,他的新能源帝國也已經初具雛形。

在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逆人群而行的先知先覺者、離經叛道者,或者領先於世的拓荒者,躲不開被嘲笑,揹負“瘋子”或“騙子”之類罵名的宿命。

解码李河君的新能源帝国,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李河君就是其中之一。好在他並不“孤獨”。

比如英國鋼鐵大王威爾金森。他在產業革命時期,於一片質疑聲中建造了第一艘鐵船,被人罵為“鐵瘋子”。他寫信給朋友說:“它符合我的一切期望,並且說服了那些不相信的人,這些人的數目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

2016年7月2日,在令人期待的“漢能移動能源戰略暨全太陽能汽車發佈會”上,李河君以幽默的口吻說,“當年做金安橋水電站,全中國都笑話我們;後來做薄膜太陽能,全世界都笑話我們”。此前,他也曾回顧過,“漢能在20多年成長過程當中,一直是在質疑聲中成長,從做金安橋到做薄膜,所有人都反對,但是,如果我知道這個事是正確的話,我就會努力去做,不管別人怎麼看”。

解码李河君的新能源帝国,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李河君在創造漢能“兩個傳奇”中,也恰恰經歷了兩次“瀕臨絕境”!

1994年,李河君下海創業幾年賺了七、八千萬元人民幣之後,始入水電行業;2002年,則轉戰雲南金沙江。當時,沒有任何一家民營企業做過百萬級千瓦的水電站,但他敢冒風險,一口氣簽下了金沙江中游“一庫八級”中的6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建設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約1400萬千瓦、總投資高達750億,最後幾經博弈只保住了其中的金安橋水電站項目。

接著,便是漫長的八年征程。期間,李河君頂住了潮水般的質疑,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偏見和偏激行為,頂住了大壩截流時洪水肆虐的嚴峻考驗,頂住了海拔超過兩千米高原作業的艱難,頂住了命懸一線的資金拮据……

李河君曾回憶說,“為了應對高峰時每天1000萬元的投入,漢能把前些年建設的效益好的優質電站一個一個地出售,這些項目都凝聚了漢能人的心血,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電站——漢能在2003年以12億元收購,當時已併網發電……”

在最困難的時候,李河君拿出了那股子決戰到底的拼勁、狠勁:一面把漢能多年積攢下來的風險準備金全部投了進去,一面動員全體員工使出千方百計,吞下千辛萬苦,不吝千言萬語,四處借錢,多方湊款,連親朋好友的錢、自家積蓄的存款……都紛紛向金安橋匯聚,終於突破了資金瓶頸,躲過了一劫,經受住了第一次“瀕臨絕境”,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

一座全球最大的比葛洲壩還大10%的民營水電站,就這樣歷時10個年頭、8個整年以及投資超過200億而“非常形象”地屹立於金沙江上。那江水滔滔,是劫後餘生的詠歎?還是決勝鬥志的豪唱、企業家精神的歡歌?

至少15年以前,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曾用飛輪來比喻傑出企業家、企業領袖的堅韌品格與持續力。任何企業都不會一夜之間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躍升,他在2001年出版的同名書中這樣寫道,“無論最終的結果多麼富有戲劇性,從優秀公司向卓越公司的轉變從來不會突然降臨。這裡沒有決定性的行為,沒有雄偉的規劃,沒有一了百了的創新,沒有一個幸運的突變,更沒有奇蹟的瞬間”,“可堅持到底的轉變總是遵循一個能夠預測的模式——從積累到突破,要想推動一個龐大而又沉重的飛輪旋轉終歸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但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堅持不懈地推動飛輪朝同一個方向旋轉,飛輪就會積累起動量,最終實現突破”。柯林斯還說,一旦飛輪開始旋轉,就不會停下來。

金安橋水電站落成後,李河君沒有停下來,也停不下來。不斷地“做大做強做優”,使他永遠放棄了自我叫停。他,又用了差不多8年時間,移師深耕薄膜太陽能和移動能源領域。從2009年起,他又幾乎把自己10多年在水力發電項目投資後的收益,全部“砸”到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研發和裝備製造上,累計投入達上百億美金,率先佔領了全球該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制高點。

由於這個“漢能傳奇”的人類意義、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等,顯然非頭一個“漢能傳奇”能夠等量齊觀。因此,挑戰性也一定更大,擺在漢能人面前也一定不會是一馬平川。李河君常說,“漢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歷練,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長”。其實,此話更道出了另一層意思,“漢能要獲得前所未有的成長,也必須經歷前所未有的歷練”。

2015年5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持續上漲以及李河君個人財富一度超過王健林、馬雲而成為新的內地首富後不到兩個月,突然遭到惡意做空,短短20分鐘,股價斷崖式下跌,超過1400億港元市值頓時蒸發,隨之而來的是公司持續超過兩年被強制停牌,一時間,各種嘲諷挖苦、各種“見勢不妙”鋪天蓋地而來……

面對又一次“瀕臨絕境”,李河君決不放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依然堅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在接踵而至的數百個“新的一天”裡,不負蒼天,痛定思痛,堅持到絕處逢生,堅持到“上帝伸出援手那一刻”,修煉得更加寬厚、包容、淡定。

他在事發當年9月29日漢能21週年司慶講話以及2017年“520”事發兩週年以“反思與成長”為標題的總結講話中,毫不迴避漢能自身存在的不足、短板和問題,比如“轉型太快,管理跟不上”,“風險管控意識不強”、“金融人才短缺”等等,逐一進行反思,並給出了明顯經過深思熟慮、統盤籌劃的系統變革方案。

熟悉漢能的人,可能都已強烈地感受到,“此漢能非彼漢能”。兩年多的停牌,不但沒能停下李河君率領漢能人前進的腳步,反而促使他們徹底把重心放到應用產品的開發和市場上來,增加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一步步地朝向戰略目標,行走得更加心無旁騖、更加專心致志、更加穩健和快捷了。正是在逆境中,整個漢能的經營管理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此外,他在進一步明確戰略目標、願景、商業模式以及實施路徑、組織保障、機構設置、人才配備等關鍵細節的基礎上,又向全體員工特別是中高層管理者量身定製了“三強三快”制勝法寶,即“強矩陣、強考核、強激勵”和“執行快、學習快、改錯快”,進一步強化了隊伍建設和決勝能力。

解码李河君的新能源帝国,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李河君已明顯集聚了漢能在所在行業、所在領域決定乾坤的力量,真的叫“獨見弘美”!它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企業家精神的根本指向是敢於為成功和勝算而戰。因此,必須有一種英雄氣概、必勝氣概。企業家如果缺乏英雄氣概、必勝氣概,不能以豪情奔放的雄圖激勵自己和他人,用“最後的堅持”去爭取“最後的勝利”,那就根本無所謂企業家精神。為了最後的勝利,企業家可以對一切流言蜚語、一切嘲罵和毀謗、一切強加於人的磨難和非難……像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從而在直抵勝利、成功目標之途讓企業家精神產生溢出效應,沉澱為全社會的寶貴財富——這才是企業家最應致力“生產”的優質資產。

隨著國內大央企的投入,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重新回到資本市場的視線。李河君“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信念正在積極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講,李河君正在創造一個擁有更廣泛用途的薄膜太陽能行業。

懷著“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夢想,曾經被“笑話”的李河君仍然在薄膜的道路上奮力前行。“我深信,薄膜發電、移動能源,一定會改變世界。讓能源無處不在,人類一定會像葉綠素一樣利用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