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 新動力

在很多城市的道路兩旁都能看到一種“風光互補路燈”。這種路燈頂部多出了兩頂“小帽子”,一頂是小型風能發電機,一頂是太陽能電池板。這兩頂“帽子”既可以獨立發電,也可以聯合發電。這就是新能源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應用之一。

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兩大基本問題是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發展新能源是解決這兩大問題的必由之路。我們走進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採訪了風能、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三個專業方向的教學負責人,對“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一探究竟。

專業解析

什麼是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除了不受供電線路影響的太陽能燈,新能源的重大應用還有很多,比如,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神州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太陽能動力飛機首次嘗試環球飛行……甚至廢舊的人民幣也可以作為生物質發電材料,焚燒轉化為電能。這些都是新能源技術帶給我們的驚喜。

那什麼是新能源呢?新能源是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從名稱看,一個“新”字將它與傳統能源區別開來。新能源是採用新技術和新材料而獲得,在新技術基礎上系統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傳統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儲量是有限的,並且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汙染或有害氣體。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過程往往是可循環的,對環境沒有汙染或者汙染很小。

這裡簡單說一下風能、光伏、生物質能。風電比較好理解,就是如何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主要就是光熱和光伏,以光伏為主,其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特效應”。生物質能主要是利用生物轉化技術和熱化學轉換技術,將生物質轉換成燃料物質。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胡笑穎老師說:“比如小麥收穫了以後的麥杆,稻子加工後產生的稻殼,木材加工後的木屑、樹枝、樹皮等,這些農林廢棄物都可以成為生物質發電的主要材料。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將生物質資源轉化為各種清潔的能源,如沼氣、燃料乙醇等。”

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各校有差別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屬於工學中的能源動力類。由於它是面向新能源產業的,其學科交叉性強、專業跨度大,學科基礎來自於多個理科和工科,與物理、化學、材料、機械、電子、信息、軟件、經濟等諸多專業密切相關。各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已有專業積累,設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專業方向等都有較大差別。

比如,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集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科學及工程知識與現代信息技術為一體的跨學科複合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廈門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面向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化學儲能、能效等國家急需的新能源產業方向,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經營管理人才的新興專業。

河海大學新能源專業以風能為主要方向。研究的是新能源發展所涉及到的基本氣動力學理論、控制理論和發電運行理論。學習空氣動力學、電路、控制理論等專業基礎課。學習風力機、風力發電機組控制,風力機塔架與基礎、海上風電場、風電場規劃與選址等專業課。

胡笑穎老師介紹,現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但大家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有很大不同。2013年由華北電力大學牽頭聯合40多所高校建立了 “高校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聯盟”,希望能推進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加快統編教材建設。

專業與就業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能源。化石能源是工業革命的基礎,現在世界能源消耗的主力還是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大傳統能源,但使用年限只有百年量級。各種新能源只佔能源消耗不到20%的比重,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它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新能源必將成為未來保證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試想哪一天這個比例倒過來,新能源佔到80%,傳統能源不到20%,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會有多麼巨大!

看行業大環境

我國高度重視和關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新能源產業已列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其中四項與新能源產業密切相關。“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其中包括核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應用間隙性可再生能源需要的儲能系統和動力電池等。國家“十三五”規劃100個大項目中,第37項就是實現新一代光伏、大功率高效風電等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因此,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也發佈過一組數據:截至2013年底,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核准的裝機容量是12226兆瓦。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2020年要達到3萬兆瓦。從12226到3萬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光伏產業運行情況看,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吉瓦。這意味著“十二五”的五年間,我國光伏裝機從2010年的0.89吉瓦起步,實現了超過40倍的擴充。

“十二五”期間,風電產業執行“集中式+分佈式”並重的發展戰略。未來中國將在沿海等電力負荷較大的地區建立一批分佈式風電基地,到2020年要達到2億千瓦-2.5億千瓦。很多研究者指出,進軍海洋是未來發展風能的新方向。

從這一組組數據中不難看出,國家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非常重視的,它可以說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競爭焦點和戰略制高點。因此,有專家預測,太陽能、風電、生物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相關專業人才未來就業及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看當前就業情況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核能、電力、製冷、低溫、汽車、船舶、流體機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型企業從事研究、開發、策劃、管理和營銷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學研究與管理工作。

因各校的專業方向不同,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領域也有一定的區別。如華中科技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在電力、動力、汽車、化工、冶金、機械等部門從事節能減排和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及自動化等相關方面的研究、教學、設計、開發等工作。

河海大學畢業生風電場運營單位需求量比較大,從目前就業情況看,已有的風電場或者在規劃的風電場都缺乏風電人才,很多從業者都是從熱電廠轉過去的,專業人才缺乏。該校新能源科學工程畢業生一般在風電場從事運行和維護工作,也有少量學生會去大型設備廠從事研發工作。

廈門大學該專業畢業生可進入新能源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等,廈門大學還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建立了2+2合作辦學項目,畢業生也可以出國深造、創新創業等。

據華北電力大學老師介紹,華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一般是去一線的生產單位,研究生畢業去研究所、設計院比較多一些。學生會根據專業方向不同,選擇不同的對口單位。從2015年的就業數據看,生物質能方向40%進入國企和事業單位,33%選擇在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光伏發電方向,進入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有30%,選擇繼續深造的有55%;風能方向39.8%進入國企和事業單位,37.4%選擇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其他進入私企和自主擇業。

生物質能方向就業對口單位主要有華能、大唐、神華、中電投、國電等發電集團公司的燃煤電廠、生物質電廠,華北、西北、西南、中南、華東五大電力設計院,以及各省級電力設計院、電科院,環衛集團、廣大集團等環保企業,東鍋、上鍋、哈鍋等鍋爐、汽機等製造單位。除此之外,還可以去ABB、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從事相關工作。

光伏發電方向的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太陽電池設計與製造、光伏系統設計、光伏電站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與維護以及太陽能發電新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風電方向就業對口單位主要有五大發電集團的風電場(如華能、國電、大唐、華電、中電投);電力設計院(如華北、西北、西南、中南、華東等);各省設計院、電力勘測設計院;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葉片製造企業、電氣設備廠和其他相關的工作。除此之外,加入一些大型的跨國企業,如GE、Gamesa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報考指南

新興戰略產業的相關專業

基於新能源產業對於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目前新能源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教育部於2010年7月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公佈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的通知》(教高[2010]7號)批覆部分高校設置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自2011年開始招生。

首批獲批的高校包括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河海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等十多所高校。

經過幾年的發展,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報考人數逐年遞增。據陽光高考平臺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開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院校已有58所。

報考看清專業方向和招生範圍

由於這個專業開設時間不長,各校關於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則處於不斷探索和完善中。同時也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已有專業積累,設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如華北電力大學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是教育部2011年批准設的,2012年將原有的風能與動力工程跟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合併,合併以後共設有三個專業方向,即風電、太陽能光伏、生物質。報考時三個專業方向的專業代碼是不同的,按三個專業招生。

河海大學該專業前身也是風能與動力工程,後來改成新能源與科學工程,培養方案更側重於風能。主要的優勢也在於開設了海上風電場等特色型課程。

還有其他很多985高校以熱能動力為背景,更多地偏重於生物質能。

考生在報考時,最好對學校特色和專業方向有所瞭解,看準目標比較清楚後,再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學校和專業。另外,很多院校該專業不是全國招生,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以當年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為準,查看你想報考的高校和專業在當地是否有招生計劃。

理工科基礎要求要高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科基礎來自於多個工科和理科,如物理、化學、電氣、動力、機械、自動化等。如果考生具備紮實的基礎學科理論和良好的工程素養,學習這個專業將更具優勢。

由於這個專業比較新,很多知識不在現成的教科書上,而是在最新的國際文獻裡,因此學生需要較多地閱讀國外的文獻,與國際一流大學、研究機構交流,要有較好的英文水平。

從就業的角度看,那些具有較好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綜合人才更受用人單位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