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導彈也會有“保質期”呢?

近10


導彈也有保質期?是的,導彈也是擁有保質期的,導彈會過期的主要原因就是導彈內部的精細零部件壽命到期,無法擁有設計標準性能,一旦它們的作用、功能失效,那麼這枚導彈就失去作戰能力,有可能是無法發射,有可能是發射後失控,無法擊中目標,甚至有可能是發射時爆炸。

為了避免因為使用過期導彈造成意外事故,各種導彈在研發列裝前就會測試出它們的保質期,部隊會根據各類導彈保質期的長短來安排它們的訓練使用計劃。

一般來說,目前擁有最長保質期的導彈當屬洲際彈道導彈,主要原因是洲際彈道導彈技術複雜,價格極高,加上使用頻率很低,更新換代速度較慢,所以在研發洲際彈道導彈時比較注重它的保質期,以便能夠讓它度過數十年的服役戰備期。

以美國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為例,目前正在服役的400多枚“民兵3”都是在1970至1975年內部署完畢,也就是說目前它們的服役時間已經接近50年。而它們的繼承者——GBSD(“民兵4”)導彈要到2029年才具備作戰能力,要等到2036年才能全部部署到位,這意味著不少“民兵3”導彈的服役時間將超過60年。

而普通導彈的保質期明顯短得多,例如“阿斯派德”導彈的保質期為5年、“海標槍”導彈的保質期為8年、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9M96E、9M96E2、48N6DM等防空導彈的保質期為10年。這些導彈價格並不高,而且在日常訓練中使用頻繁,所以不需要擁有很高的保質期。

當然,並不是說導彈保質期一過,導彈就無法使用了。很多時候,導彈保質期是比較保守謹慎的,所以即使導彈的保質期到了,不一定就要馬上退役這枚導彈,只要這枚導彈在全面檢測後沒有問題,就可以繼續儲備或者是使用的。

即使出現問題,導彈也不一定是“必死無疑”,導彈保質期過後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它內部某零部件、某系統壽命到期了。而導彈內部零部件、各系統的壽命時長各不相同,很多時候,只要對部分到期的零部件進行更換,導彈就能夠繼續服役了。

如果想要導彈擁有更長的保質期,那麼就需要為導彈建設一個條件良好的彈藥庫,同時注意進行檢測,及時更換相關零部件,確保它處於最佳狀態。


科羅廖夫


導彈保質期的長短一方面和導彈後期的保養維護有關,另一方面和導彈的生產質量有關。生產質量過關,保養情況較好的導彈,即使在倉庫中存放二三十年的時間,仍然能夠繼續使用。而生產質量較差,保養情況較差的導彈,只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出現損毀。


導彈屬於一種結構複雜的運載的工具,任何一臺機器在生產出來後,長時間不去使用,都會出現老化和折舊。一輛車開上10年可能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停放一年就會出現問題。導彈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導彈長期置放在倉庫中,一些易損耗件就會逐漸的折舊。然而導彈從生產出來開始就只能使用一次,因此想要延長導彈的使用壽命,就必須要定期為導彈進行保養和維護,及時更換已經損耗的零部件。

定期對導彈進行安全檢測,能夠讓導彈隨時隨地處於最佳狀態,有利於導彈使用壽命的延長。不過頻繁對導彈進行安全檢測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安全監測能夠及時的排除隱患,但是安全檢測本身也會對導彈造成一定的損害,如果安全檢測的次數過於頻繁,那麼導彈的使用壽命不僅不會延長,還可能出現縮短的情況。同時頻繁的安全檢測也會造成導彈的儲藏成本增加,因此導彈想要真正的延長使用壽命,除了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測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導彈本身的質量過關。



最近幾年生產的導彈基本都具備8年免檢或10年免檢的能力,導彈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不需要進行安全監測,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這樣高質量的導彈,既能夠降低導彈的維護成本,也能夠提高導彈的保質期。例如俄羅斯的S300導彈系統就號稱在“10年免檢”,當然在真正的使用這些導彈的時候,肯定還是會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以防止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因為保質期指的是導彈的最短使用時間,大部分導彈在“過期”後仍然能夠使用。當導彈快要到達壽命極限的時候,為了不浪費資源,一些國家將導彈改成了運載火箭,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軍武小咖


導彈當然有保質期,取決於推進劑和保養。比如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蘇聯的P-7導彈,採用液氧作為推進劑。液氧不腐蝕且容易生產,當然缺點就是冷卻到低溫的液氧變化無常,即便是在零下50度酷寒條件下加註,液氧與導彈接觸也會沸騰,這造成了導彈儲存時間有限和戰鬥準備時間較長。

例如P-7洲際導彈在發射前需要加註液氧和煤油,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加註定額170噸,需要運給導彈400噸液氧。冷卻到超低溫的液氧和溫暖的貯存箱接觸時,會立刻沸騰、蒸發。導彈整個發射準備時間需要12小時,保持戰備狀態不超過8小時。此後將推進劑洩出,導彈在一段時間內就會變成對敵方完全安全的金屬部件。為了維持導彈作戰必須的液氧加註量,導彈操作人員需要不停地嚮導彈補加液氧。只要導彈在待機過程中,這項工作就必須不間斷進行。顯然這完全不適應實戰的需要。

此後蘇聯採用了高沸點推進劑,即硝酸。最初採用的是P-11導彈,在加註後可以貯存1個月,大大增強了實戰能力。蘇聯戰略火箭軍成軍後裝備的第一種導彈P-12採用煤油和硝酸為推進劑,導彈保存期達到7年。

之後蘇聯戰略導彈液體推進劑基本都採用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保存期基本在7-10年。不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一些導彈進行了延壽,使得原先設計壽命15年的Р-36М УТТХ和Р-36М2導彈又增加了5-7年使用時間。

而採用固體推進劑的導彈,蘇聯與俄羅斯一般採用含三氫化鋁AIH3和二硝酰胺銨ADN高能推進劑,例如“白楊-M”和亞爾斯導彈,保存期為15-20年.

總體而言,俄羅斯由於經濟不景氣以及新裝備尚未服役,因此在2014年10月簽署的《延長在役彈道導彈系統服役期相關措施》的文件,計劃將Р-36М/Р-36М2導彈服役期延長到2027年,УР-100Н УТТХ導彈服役期延長到2036年,РТ-2ПМ Тополь“白楊”導彈延長到2026年,РТ-2ПМ2 Тополь“白楊”-М延長到15年以上。


榮華之武器堂


我知道我國研製出保存氫彈的方法,全世界僅此一家,只有中國能做到,厲害了!


嗨你的益達⁶⁶⁶₆₆₆


你去問導彈專家吧


休閒垂釣172


大家知道嗎?在軍事領域,像一些威力很大的鐵傢伙也是有“保質期”的,比如——導彈。其實導彈“保質期”又叫貯存期,導彈出廠時都會標明貯存期。像法國“響尾蛇”導彈是8年,意大利“阿斯派德”導彈是5年,英國“海標槍”導彈是8年。

俄羅斯C-300導彈是10年,但是美國“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部署時間為上世紀70年代,卻計劃服役到2020年,半個世紀。美國人能夠做到導彈50年“保質”,這需要相當強悍的檢測技術。所以偶爾有兩枚導彈是啞彈也不足為奇。

導彈不是製造出來就不用管了,世界上每年都會有很多導彈被生產出來,同時,也會有彈藥過期被直接的銷燬。導彈是一個龐大複雜系統,其組成部分不乏金屬、塑料、橡膠等材質做成的零部件,所以導彈“過期”無法避免但可以延期。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改善貯存環境,像把食品放進冰箱一樣。或者新工藝的出現,能夠大幅延長“保質期”。

“過期”的導彈就不能用了嗎?其實就像辣條一樣,看保質期過了沒多久,狠狠心還是敢吃兩口。導彈就算“過期”了,可是檢測後確信還能用,可繼續服役。很多國家也會把狀態還好的零部件拆出來進行翻修,繼續使用。美國是如何處理的呢?一部分賣給其他國家,一些導彈也會改造為運載火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