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前言:

太平天國起義規模之大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空前的。它不僅完成了定都天京,還佔領了九江、安慶、揚州、江蘇、鎮江等富庶區域。它擁有自己完善的政權結構體系,在諸多方面優勝明末李自成時期。

然而轟轟烈烈、一時間幾乎佔領江南全境的太平天國為何最終卻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政權。在分析具體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個因果問題。

究竟是誰發動的天京事變?天京事變對太平天國來說是政治的革新還是權力之爭的衰落?

天京事變後,為何會有楊秀清被滅族反而得到平反,韋昌輝、秦日綱等勤王卻被滅族?

石達開為什麼會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等人之後,十多日才回到天京?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帶著疑問我們來層層剝開天京事變謎團,還原天京事變真相以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天平天國前期六王的關係與彼此之間的矛盾

太平天國的最初雛形便是拜上帝會。但拜上帝會並不是洪秀全所創建的,而是馮雲山。洪、馮不僅同是廣東人,還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最初馮雲山跟隨洪秀全到粵北宣傳教義,但是在屢次碰壁之後,洪秀全便回廣東了,是馮雲山不甘心放棄,輾轉到了平在山建立了拜上帝會。

馮雲山在宣傳拜上帝會時,是以洪秀全作為精神領袖的,所以當洪秀全來到平在山的時候,自然而然便做了拜上帝會的首領。此後的禮制、官制也都是馮制定的,軍事兵法是馮根據《司馬法》演化而來的,所有的一切都導致了一事無成的洪秀全對無所不能的馮雲山強烈產生的依賴性。以致馮時候,洪會不知所措,只是一味的想要以拜上帝會來取代孔孟。

《醒世文》:“南翼軍師為輔佐,前導開國扶聖君,克取省郡如反掌,開疆拓土功勞深。”

《李秀成自述》:“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太平天國時期的文獻記載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從其內部自己刊印與外部李秀成被捕的自述都可以佐證:天平天國其實就是馮雲山一手創建的,而洪秀全除了那些百姓都看不懂的書籍外,一事無成,所有的一切軍政都要依靠馮雲山來牽制楊秀清。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南王馮雲山,七千歲,太平天國最早的功勳也是最大的功勳


楊秀清、蕭朝貴是在馮雲山的影響下加入拜上帝會的,起初二人只是普通會員,在馮雲山被捕期間,洪秀全返回廣東設法營救,會眾沒有首領大亂,楊秀清讓蕭朝貴假借天父附體控制了局面。金田起義之前,楊、蕭更是趁機奪取軍師的權位,自此有了軍政大權。也就是說在金田起義之前天平天國的軍政大權就都在楊秀清手中了,洪秀全只是負責教義,作為精神上的領袖。好在有馮雲山,還能控制住局面,然而洪、楊自此也算埋下矛盾的苗頭。馮雲山戰死之後,洪、楊二人之間的矛盾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全面爆發的那一天。

韋昌輝也是被馮雲山勸說加入拜上帝會的。馮被捕之後,從桂平縣遣送回原籍廣東花縣的時候,路上說服兩名差役加入拜上帝會,返回平在山時路過韋昌輝家,說服韋帶著全家入會的。

石達開是在洪、馮拜訪之後過了三年,也就是金田起義前夕正式加入拜上帝會的。

從以上可以看出洪、馮關係較為親密,楊、蕭關係較為親密,洪、楊因權利之爭從最開始便出現矛盾,韋、楊此時沒有交集與矛盾,石與韋、楊業都不存在矛盾。六王之中的每個人入會都與馮雲山有直接的關係,馮雲山可謂是六王之間的橋樑與調和劑。

天京事變的真實還原

洪秀全與楊秀清矛盾的升級

定都天京之後洪、楊的矛盾便逐漸爆發。首先便是在文化理念上,沒怎麼讀過書的楊秀清始終認為孔孟之道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瑰寶,他認可孔孟學說。而洪秀全有過落榜的經歷,這是他的痛處,他信奉基督教,希望以他自己理解的基督教來取代孔孟之道。二人甚至為此有過激烈的爭論,最終楊秀清不得已假借天父附體,才使洪秀全改變觀點,同意將四書五經修改之後在刊印、宣傳。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東王楊秀清


其次,洪秀全有一次因兒子洪天福貴的錯誤而懲罰了宮女,結果楊秀清假借天父附體責備了洪秀全,並且差點打了洪的屁屁,我想即便是信奉拜上帝會的洪秀全此時內心也不由會喊出那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吧!關於此事在太平天國刊印的《天父下凡詔書》中有記載。其實從表象看,這是對洪秀全教育兒子方式的批評與指正,實則是楊秀清藉此樹立威信的一種手段。

洪秀全與楊秀清矛盾的爆發

在楊秀清與秦日綱擊敗清軍的江南大營之後,楊秀清返回天京。其實對於此次楊秀清在軍事上的勝利,洪秀全的內心肯定是非常矛盾的,畢竟這進一步威脅到了他作為天王在眾人心中精神領袖的地位。

在定都天京之後,軍政大權都歸楊秀清統管,洪秀全儼然已是木偶般存在的精神領袖。因為對於吃穿、婚嫁尚且是問題的百姓來說,誰領導這個政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

楊秀清在返回天京沒多久,便假借天父附體,逼迫洪秀全封自己及子孫後代為萬歲。其實對於所有的“天父附體”洪、楊二人心中都明白事實的真相,但在眾目睽睽之下,洪秀全只能一切聽從天父的旨意。久而久之,內心積攢的怒與恨始終是要爆發出來的。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策劃了一起大的陰謀——徹底摧毀楊秀清的勢力及影響。於是給韋昌輝與秦日綱分別送出模糊不清的書信,大致意思肯定是入京勤王。為何模糊不清,因為這種勤王的書信,在正常情況下彼此是不知道對方的,也就是韋、秦之間互相不知道對方入京勤王的事情,只知道有同伴,但不知道是誰。當二人在天京城下相遇之後,才一起入城。

那麼問題來了,楊秀清掌握著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此次又逼迫天王封其萬歲,那京城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必定在楊的視線之內,洪是如何將信送出的呢?天京城防也必定是楊嚴加排查之地,況且他與韋昌輝素來有矛盾,這種矛盾起因便是韋長期以來統兵作戰在軍中的影響巨日劇照,楊為了在政治上打壓為韋,經常以一些小事為藉口羞辱韋,還有就是楊曾逼迫韋殺死自己的堂兄,這一切最終導致韋對楊態度出現陽奉陰違。那麼既然對在外統兵作戰的韋昌輝時刻堤防這,那韋、秦帶著三千多人是如何通過城防入城的呢?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北王韋昌輝


這裡我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人物,那就是佐天候陳承瑢。陳承瑢本與洪秀全交好,被洪視為親信,但在定都天京之後,又被楊視為親信,並且一路高升,負責國務上達,也就是說他經常與楊秀清在一起,偶爾也能見到洪秀全。就在天京事變之前,陳承瑢與楊秀清發生了點矛盾。

《金陵癸甲紀事略》:燕賊牧馬某甲坐門前,見東賊同庚叔未起立。東賊叔怒,鞭某甲二百,送燕賊,未及問。又送付玉昆,意欲玉昆加杖。玉昆謂既鞭可勿杖,轉相勸慰。東賊叔愈怒,推倒玉昆案,訴於東賊。東賊怒,使翼賊拘玉昆。玉昆聞而辭職。偽佐天侯陳承鎔、偽燕王泰日綱聞之,亦相率辭職。東賊大怒,鎖發北賊杖日綱一百,杖承鎔二百,杖玉昆三百,某甲五馬分屍。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僅因為秦日綱求情,陳承瑢就被楊秀清打了兩百杖,這件事使二人之間關係逐漸變得惡劣。

洪秀全抓住這次機會,將陳承瑢徹底變成自己的親信。並讓他實施了所有的行動,送信給與東王有矛盾的北王、燕王入京勤王,並約定了見面的時間、地點。到了那天之後,陳承瑢負責打開城門,放北王、燕王進來。事實上,如論是送信還是入城,也只有他能做到,畢竟在眾人心中,他還是楊秀清的心腹之人。事實上他做任何事都可以打著楊秀清的旗號,這無人會懷疑。

從此後與韋昌輝、秦日綱一起被殺來看,他也確實參與了此次行動。作為一個內官,若非在事變中負責送信與開城門,他沒有參與進來的機會。至於告密之說,不足信。一者,記載都是經過清朝修改過的;二者,楊秀清手握太平天國軍政大權,實際上的領導人,而洪秀全只是精神上的領袖,如木偶般的。楊不可能做篡位的事,更沒必要做。如果要篡位便沒有必要假借天父之名強要萬歲的稱號,這豈不是打草驚蛇。

李秀成《自述書》: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殺許多之人,在湖北洪山營中,同曾錦謙、張遂謀狼狽趕回京都,計及免殺之事。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翼王石達開石像


這有出現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韋昌輝與石達開同在江西,後者會在前者到後十多天才到?原因只有一個,石達開並沒有收到勤王的書信。石達開在江西南昌附近,這與李秀成《自述書》中說翼王在洪山也基本符合。

從南昌附近到天京只有600裡,快馬最多兩天時間。而二人相差十多天,那就是說翼王並不知道天京事變,在楊秀清與其親信被殺之後,石達開的人才找到機會送來消息,得到消息之後,石急忙趕回天京。從韋封城殺人,到石的親信找到機會送信出來,以及石突然放棄在南昌的軍事進攻使得曾國藩能夠免受滅頂之災,急忙趕回天京,這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然而,此時悲劇已成。石達開悲憤之下,怒斥了韋昌輝,以致韋起殺心,石不得已連夜縋城而逃。韋昌輝得知後,立即派兵追殺,卻並未得逞。石達開到安慶起兵勤王,以致洪、韋交戰,韋敗,最終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以反叛執行被誅殺,禍及三族。

在為東王楊秀清平反的時候,就跟更能凸顯洪秀全的險惡用心了。此時楊秀清全族被殺,洪不得已讓自己的第五個兒子承襲爵位——幼東王。在歷史中追諡並不少見,但滅族之後再追諡恐怕也只有天平天國洪秀全導演的這一起了。借他人之手除了政敵,最後殺他人為政敵平反,收貨人心。

由此可見,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是洪秀全策劃的一起有預謀的政治鬥爭,並非楊秀清逼宮。洪秀全雖然名義上是太平天國最高領袖——天王,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軍政大權都在楊秀清手中。楊秀清不僅當中羞辱他,還想以擁護孔孟之道來撼動他精神領袖的權威,以致最終一場有預謀的悲劇上演。

天京事變對太平天國的影響


從天京事變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權為何沒能取代苟延殘喘的晚清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


追求的信念上:從平在山的拜上帝會到天平天國定都天京,百姓從未關心過誰來做這個新生政權的領袖,他們更關心誰能帶著他們一起吃飽穿暖。

天京事變之後,讓百姓看到一個事實:百姓還沒解決溫飽問題,諸王卻在那裡吃飽撐的開始搞政治內鬥奪權了。這讓百姓對這個新生政權再次失去信心,以致漸漸的民心渙散,不在擁護太平天國。

政治上:從馮雲山創建拜上帝會開始,天平天國便成為了具有宗教色彩的政權。這一切都與中華幾千年的孔孟道德背道而馳,但是洪秀全並沒有意識到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致重拳打壓企圖恢復孔孟學說的楊秀清。

如果馮雲山未死,或許能在意識形態上將洪秀全拉回正軌,逐漸形成保留宗教、傳承孔孟的新政權下的新文化,但隨著馮雲山的死,洪秀全並沒有搞清楚馮在文明、文化上戰略,導致悲劇上演,太平天國最終走上末路。

軍事上:天京事變直接損失了諸多的軍事領導人才,其中包含楊秀清、秦日綱、韋昌輝、韋俊等,還有在楊秀清的親信中,也有眾多的軍事將領。

隨著石達開被逼離京,太平天國也僅剩李秀成、陳玉成等少數的後起之秀了。事實上,自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可能是失去了信仰,側翼戰場幾乎沒有過勝利,最終大渡河畔被擒。號稱“石敢當”的重要軍事領袖,在後期竟然對太平天國幾乎沒有任何貢獻,這不可謂不是一種軍事損失。

結語

雖然太平天國是新生政權,擁有自己完善的政治體系與結構,但從拜上帝會開始便被附上了宗教的色彩,遠離了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的精髓——孔孟之道。這在短時期內或許能夠迷惑處於晚清政權下的窮苦百姓,但從長遠來看,沒有文化支撐的政權必定寸步難行。洪秀全身為讀書人,完全沒看懂儒家道德在明朝統治時期的地位與作用,這是無知的表現。

晚清雖然內憂外患,但在封建社會依舊是讀書人的“正道”。文化傳承象徵著一個政權的文明,中華之所以幾千年從未在抵抗外族侵略中失敗,究其主要原因便是五千年沉澱下來的文明。妄圖以邪門歪道、蠱惑人心的方式來取代已經傳承幾千年的文明,這無異於痴人說夢,註定只要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