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引言

关于隋朝历史,话题度最高的人物莫过于隋炀帝杨广了,其执政生涯显示出了十分强的两面性。早期的杨广励精图治,平定突厥,兴建大运河,远征高句丽,虽然这些举动没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至少体现出了其勤政的一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隋炀帝杨广剧照

但是在杨玄感发动叛乱之后,杨广就好似突然变了一个人,在后来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杨广更是偏居江都,无所事事,不由让人怀疑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怎么会变成了这样?而其中既有杨广内心的变化,也和其周围的大臣们转变了政治态度有关,在杨广久居江都的时候,其最为宠信的大臣为虞世基。

但是虞世基为了避免自己被杨广迁怒,对于农民起义的军情大多隐而不发,这让杨广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杨广的消极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虞世基毕竟曾经是一个名动天下的贤士,最终竟然变成了一个只会谄媚的小人,不禁令人唏嘘感叹,而我认为虞世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是与其身边人的教唆和杨广的刻薄多疑分不开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隋朝重臣虞世基



南陈名士,隋朝贤臣

虞世基出生在南陈,当时他的父亲并不是南陈高官,因此他小的时候并没有从父亲那里继承到太好的政治资源。虞世基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才华,他不但饱读诗书,富有文采,更写得一手好字,无论在草书还是隶书的书写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当时的中书令陈奂见到之后便认为他将来会是南朝最有作为的官员。

隋朝的大书法家虞世南是虞世基的弟弟,两人当时被称为当世之"二陆",由此可见虞世基的文笔之佳。后来虞世基在南陈仕官,一路高升,做到了尚书左丞的位置,虽然他不经常参与到军国大事的决策之中,但是文书却多出自他手,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多为世人称颂。

当时的南陈后主陈叔宝胸无大志,面对国家的危局没有选择发奋图强,而是耽于享乐。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虞世基也没有积极劝谏陈后主,而是加入到了歌功颂德的队伍之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陈后主陈叔宝

在一次群臣集会上,陈后主陈叔宝希望群臣能够作《讲武赋》,来陈述近年来南陈的军事成就。虞世基现场挥毫而就,文章虽然文采斐然,但却全部是吹捧陈叔宝的语句。这篇文章中既没有说出南陈军事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的建议,还将屡败屡战的南陈鼓吹成胜利者,更将陈叔宝称为"神武"皇帝,谄媚的嘴脸跃然纸上。虞世基的《讲武赋》在《隋书》中有收录,现节选如下:

"三献式序,八音未阕。舞干戚而有豫,听鼓鞞而载悦。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方席卷而横行,见王师之有征。登燕山而戮封豕,临瀚海而斩长鲸。望云亭而载跸,礼升中而告成。实皇王之神武,信荡荡而难名者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沉溺享乐的陈后主陈叔宝

虽然这可能只是虞世基在南陈糟糕的政治氛围下作出的妥协选择,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得出虞世基在其早年也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完美君子。

在南陈被平定之后,虞世基一开始并没有的得到隋文帝的重用,这可能因为在隋文帝一朝的时候关陇集团的势力依旧十分强大,而且在南陈刚刚平定的时候南朝的士人们还曾经爆发过叛乱,这让杨坚对于南陈官员不是很信任。不过在隋炀帝即位之后,南方官员们的处境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杨广在担任扬州总管的时候长期在南方任职,对于南朝文化很是喜爱,像虞世基这样的官员便终于迎来了机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杨广的登基给了虞世基这样的南方士人机会

当时虞世基被授予了内史侍郎的官职,深得杨广的信任,因此开始专门负责机密事务的处理,这也让他逐渐靠近政治中心,成为隋朝朝堂新贵,跻身五贵的行列。而虞世基也没有辜负杨广的期待,在隋炀帝一朝,事务比隋文帝时期明显增多,当时杨广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与虞世基讨论,有的时候文书甚至多达百份。虞世基在这种状态下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将文书处理地很好,体现了其超群的政治能力,因此杨广也对他更加依赖。

虞世基作为南陈旧臣,在隋朝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才重新被启用,而在此之后他依靠自己突出的能力迅速占据了朝堂之上的重要位置,并且在隋炀帝执政初期为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堪称贤臣。但是从之前他对于陈叔宝的奉承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虞世基的政治表现与外界的政治风气影响很大,而这也是其之后出现巨大转变的原因之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南方士族形象

隐匿军情,谄媚奉迎,乱世中贤臣的堕落

在隋炀帝执政初期,隋朝还处于发展期,政治风气还是比较向上的,在这个时期虞世基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的。但是随着隋炀帝连续远征高句丽,兴建大运河等举措消耗了大量的民力,造成国内局势不稳,隋朝的政治风气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隋炀帝开始猜忌大臣,并且性格也变得阴晴不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虞世基改变了自己的行事风格,他做事的标准从正确转向了讨好隋炀帝,虞世基重拾起了之前南陈的那一套,在平日里用一切方法讨好隋炀帝,这让当时的隋炀帝感觉很好,虞世基也逐渐变成了杨广最宠信的大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隋末全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

在这个时候隋王朝境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对于隋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此时的杨广已经变得十分暴躁,不喜欢听到战败的消息,虞世基担心杨广会迁怒到自己的身上,于是便隐匿战报,不再向杨广禀报实情。这样以来杨广的心情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军情却出现了延误,让隋朝的统治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此事在《隋书》中有如下记载:

"于时天下大乱,世基知帝不可谏止,又以高颎、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诺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

当时东都洛阳正在遭受李密的攻击,形势危急,于是镇守洛阳的越王杨侗便派使者元善达来到江都禀报,声称李密拥兵百万,围困洛阳,希望炀帝能够发兵救援。而杨广在当时对于农民起义的状况是不甚了解的,因为在虞世基的口中,农民起义不过是一些小股势力,不可能有这样的声势。

此时虞世基担心自己瞒报军情的事情暴露,便声称元善达是敌军的奸细,否则他又怎么能够突出重围,来到江都呢。杨广听后勃然大怒,杀死了元善达,东都也终究没能等来援兵。而且自此之后,其他大臣因为恐惧也不再向杨广禀报外界的军情了,隋朝政府的情报系统变得更加闭塞,终于走向了灭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隋末义军领袖李密

在杨广迁居江都之后,其性情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虞世基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采用了奉承的态度,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为了避免被杨广迁怒,就隐瞒军情,导致隋王朝的统治彻底走向衰败,这样的做法就是违背了身为人臣的底线了,而这也是虞世基被称为奸臣的最大原因,而虞世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与他身边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近墨者黑,继室妻子对虞世基的不良影响

前面提过,隋唐时期的大书法家虞世南是亲兄弟,两人在父亲去世之后便一直生活在一起。起初两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兄弟两人也都以高洁的品行为人所称道。不过后来虞世基入仕为官,虞世南成为了文化界人士,两人的发展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虞世基弟弟大书法家虞世南

在刚刚入仕的时候。虞世基还能保持自己的名士气度,为官清廉,生活朴素。但是后来她娶了继室妻子孙氏之后,虞世基的生活作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也开始收受贿赂,甚至还卖官鬻爵,其在生活中的作风也变得十分铺张浪费。他与虞世南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减少,这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虞世南看到了虞世基的堕落而自己断了往来。虞世基后来的表现在《隋书》中有如下记载:

"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其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虞世基从清廉转变为贪婪

而虞世基从清廉转变为贪婪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虞世基的政治风格,这让他有了更强的权力欲望,这也是造成隋朝末年政治局势混乱的原因之一,当时裴蕴等人也在利用各种方式争夺权力,这让本该同心协力走出危局的中央政府走向了内斗之中。

在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的时候,裴蕴提前得知了信息,他们本来有机会制止这次叛乱。但就是因为虞世基对于裴蕴的不信任让他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不作为的选择,葬送了自己和隋炀帝的生命。

虞世基作为曾经的名士,却逐渐走上奸臣的道路,这里面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他身边人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自从虞世基放弃了清廉的作风,其权利欲与利欲也在不断地膨胀,终于让他将为人臣子的责任抛诸于脑后,虞世基的堕落也让隋朝政府正式走向了灭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隋朝名臣虞世基沉浮有感

虞世南书法作品



结语

虞世基作为隋朝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其得到的评价往往是相对割裂的。一方面人们对于其年轻时的文采和名流气度艳羡不已,感慨其英雄出少年。而且虞世基在刚刚入仕的时候也确实展现了与其名声相称的政治能力,堪称宰辅之才。不过在其政治生涯后期,他却彻底变成了一个只懂得溜须拍马的奸臣,为了讨好隋炀帝甚至连军情都隐瞒了下来,让隋朝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其买官卖官,收受贿赂的行为更让人感叹其堕落,为其惋的同时也多多少少会生出一些厌恶之情。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虞世基的人生就可以知道其结局其实是早就可以看出端倪的。首先在南陈仕官的时候,虞世基就已经在吹捧陈叔宝了,陈叔宝的处境与后期的隋炀帝又是何其相似。而虞世基会这么做就已经体现出了其内心其实并不是无所求的,他年轻时的那种名士风流很有可能是受到环境影响的,虞世南作为书法大家,人格高尚,与其在一起时虞世基自然也受到他的影响,变成了君子。

而在离开虞世南之后,虞世基失去了他人的监督,又受到了孙氏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一名贪官,这可能都是因为其心中缺少那种坚定的信念吧。


参考文献

1《陈书》

2《隋书》

3《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来自铭儒说史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