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中國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條通道的合稱是什麼?

六億年前,太行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約在六千萬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中,太行山脈逐漸隆起,縱貫河北、河南和山西省之間,成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 在長達千餘里的太行山脈之間,有8個自然形成的峽谷,史稱“太行八陘”。“太行八陘”在古代主要作為軍事要道而意義重大,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無論是進行商貿活動還是戰爭,都必須通過這八條交通要道。隨著明清之後朝廷防禦重點的轉移,“太行八陘”的軍事意義逐漸削弱。

中國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條通道的合稱是什麼?

軍都陘的居庸關是"天下九塞"之一。

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桑乾河等數條穿越太行山而出的河谷。但由於這些河谷不利於人馬通行,因此古代穿越太行山而進出的交通道路多利用山脊的隘口,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史書中記載的“太行八陘”。

第一陘為軹關陘。軹關二字的原意為“只能通過一輛車(軹)的道路”。位於今河南省濟源縣西,是連接臨汾-運城盆地與“河內”平原乃至伊洛地區的重要通道,它的西段沿涑水上游以及毫清河橫穿中條山形成的橫谷而走,東段跨越王屋山南坡的臺地與溝壑。

第二陘為太行陘,位於今河南沁陽縣與晉城之間。太行陘因為山道狹窄,崎嶇蜿蜒,別稱“羊腸阪”。天井關村正好位於太行陘古代、近代和現代三條道路的交匯點上。

第三陘為白陘又名“孟門”,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條峽谷,在河南省輝縣西,是豫北與晉東南之間的孔道。

第四陘為滏口陘,在今河北省磁縣西北石鼓山口,因是滏陽河上源而得名。其地理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04年,魏武帝曹操在這裡擊敗袁尚;北魏末年(528年),北魏大將軍爾朱榮在滏口擊潰葛榮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還有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與滄州刺史竇宗的鼓山之戰等。

第五陘為井陘,是“太行八陘”最重要的一個,是從山西東出太行山最近捷之路。從井陘關東進,到山西邊境的井陘西口固關,長約百里,關隘重重,其間就有號稱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

第六陘為飛狐陘一名“望都關”,在今河北淶源縣北。飛狐陘與蒲陰陘相隔極近,彼此連通,是歷代統治者重兵把守的咽喉要塞。

第七陘為蒲陰陘,在今河北省易縣西北,宋代稱“金陂關”,金、元以後改稱“紫金口、紫荊關”。平型關位於蒲陰陘南。

第八陘為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之居庸山。軍都陘的居庸關是"天下九塞"之一,是北京去內蒙古的天然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