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莫讓“有序”扭曲鄉村

當下,“有序”已經成為城市化、景區化的通病,正因如此,才出現千城一面、千景一面,現在,隨著個別地方對“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的片面理解和狹隘認知,又陸續出現有千村一面的趨勢。

“有序”首先表現在鄉村的建築風貌上的強行統一化,統一化顯然是計劃經濟、形象工程、行政命令等弊政導致的結果。但是,老百姓的房子憑什麼非得排列的整整齊齊?憑什麼非得把房屋砌得一模一樣?

幾千年來,鄉村都在無序中發展,於是有了八卦村落、有了依山傍水的隨曲就彎、有了無數個特色村落,我國人多地少,特別在非平原地區,祖先們儘量把人居空間放在山麓和水邊,而留下儘量多的耕地。這是人類與自然幾千年的磨合與適應形成的,是一種無序中的有序。高低錯落、參差不齊就是一種自然的美、跌宕的美,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有序”還表現在鄉村傳承千年的文化上,“十里不同俗”是它的特色,中國鄉村攜帶著中華文明的基因,有文化、有歷史、有家族、有獨特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鄉村浸染著不同的文化風俗和家族家風,這是無數個特色村的靈魂,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無序才顯得豐富多彩。

鄉村人文是無比豐厚的、活態化的遺產和財富,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離開鄉村就無法解讀中華文明。從工業文明角度看,這可能是一種愚昧的生活方式;但從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和現代旅遊角度講,卻是最原始、最原真、最原生的資源,是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象徵。鄉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適合人群居住。鄉民從事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耕作,民風淳樸,形神有序,節奏舒緩。鄉村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有久違的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中國鄉村的價值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整個人類,那是我們生活的淨土,我們靈魂最後的棲息地,我們共同的家園。鄉村生活的這種閒適性,正是當下休閒旅遊市場所追求的,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已經成為中國未來最稀缺的旅遊資源。

莫讓“有序”扭曲鄉村

城市,一種“有序”的存在。筆直的馬路、方形的廣場、等距的行道樹、整齊劃一的小區、還有修剪一致的綠化景觀,呈現出一種城市性的秩序,從而寄託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

的確,因有序,城市創造出了強大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豐富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因此,城市的母體——鄉村一直在學習城市種種的先進與發達。與此同時,鄉村在城市的感召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謂過猶不及,面對城市盛景,迷妹似的崇拜也難免盲目和衝動

我們會發現,當下的鄉村總體呈現以下的面貌:水泥路、整齊劃一的民居、小水塘邊的花崗岩護欄、整齊等距的樹木、修剪一致的灌木叢,最突出的莫過整齊劃一兵營式的新農村,都是城市的“有序”觀念對鄉村的干涉和傷害,一張張“鄉村網紅臉”,不僅僅是審美疲勞,更是缺乏鄉村自信後的過度建設。

而且,似乎越是欠發達地區,越有這種“有序”的強烈衝動,其“有序”破壞也就越發明顯。贛南一個古村,一條水泥路和優美的竹林之間人為地加了一道生硬的竹籬笆,這是“有序”還是“無序”?皖南一些村莊小河坡的臺階路兩側加裝了笨重的石質護欄,名為安全實則多此一舉。

還有很多鄉村地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喜歡統一村莊外立面,桂北、贛南、皖南都是熱衷這種統一改造的地區,對於建築雜亂無章的鄉村,這種改造意義深遠、皆大歡喜,而更多村莊的立面改造反映的是一種落後的鄉村建設觀念,一種鄉村落後的意識歧視,一種無視鄉村人自發建設家園理性實踐的粗暴干預和一廂情願。或許能稱之謂“千城一面”的鄉村版本

莫讓“有序”扭曲鄉村


其實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好多村莊的建築風貌體現了明顯的現代性和田園味,如杭州龍塢鎮的龍門坎村、上城埭村、裡桐塢村,這樣的村莊完全沒有必要統一改造,確實地方也尊重了鄉村建築多樣性、村民生活自主性的事實,利用生動的建築景觀和空間格局,以及遍地茶山,正在發展城郊山地丘野的鄉村旅遊,並收穫了不錯的市場認可。

因此,無論“有序”還是“無序”,都要符合鄉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因應自然山水的豐富多彩,記錄鄉村的人文基因和傳承密碼。

當下,種種“有序”的盲動正反映了鄉村追求文明進步的急切、無奈,也是鄉村在探索,在發展中的迷茫、失誤,應理解,呵護,並幫助他們。

鄉村被“有序”,是鄉村文明和文化衰落的表現,沒有發言權也就失去了追棒者。鄉村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了千百年的空間,似乎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而在城市看來的種種“無序”,正是鄉村尊重規律,適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體現,不僅不是落後,恰恰是智慧與勤勞的彰顯,多少貌似參差不齊,雜亂無章,卻是錯落有致,井然有序。世界遺產中的皖南古村落、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開平碉樓與村落,就是

鄉村“無序”的世界認同

那麼這種“無序”就是鄉村特有的隨性、隨意,這絕對是城市缺少的,也是城市期待實現的,如此一看,鄉村不該文化自卑,自身的司空見慣竟然是城市的夢寐以求。

城市的“有序”有時是儀式感的需要,鄉村通常不能流於形式,濃濃的生活味要實惠點。如此,在鄉建過程中,五花八門、五顏六色、五短三粗、五行八作……正是鄉村需要的,不可或缺。

前些年各地著迷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也是一種鄉村產業和特色的被“有序”,實際效果怎麼樣?無需我多言。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能力改變、改造鄉村讓它們變得“有序”,如果能換個思路,適應鄉村隨性、隨意的基因特點,是不是解決三農問題、復興鄉村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值得強調的是鄉村旅遊是保護鄉村“無序”的重要方式,稱之為保護神也不為過。

鄉村遊主要以周邊遊客為主,民俗風土非常相近,鄉村味不易失真,無需屈就自身而迎合更大區域的遊客。眾多的“無序”就是旅遊差異化和吸引力,如此良性循環,“無序”復興鄉村,也就生髮了鄉村的“有序”,這是一種可以與城市“有序”相提並論,並駕齊驅的鄉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