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说武汉成都比南京杭州要穷?

gb上帝是个女孩


“武汉、成都比南京、杭州要穷”是真的!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说明理由和原因。

一、GDP总量及人均GDP

GDP总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人均GDP更能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GDP有局限性,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因此我们不能视GDP为城市发展的一切。从下面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这四个城市中2018年的GDP成都第1,武汉第2,杭州第3,南京第4,相差不是太大;而人均GDP是南京第一,杭州第二,武汉第三,成都第四,成都与前三者差距较大。

(2018年全国城市GDP排名表)


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城市财力的多寡,决定着这个城市在城市建设、民生支出、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投入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城市财力的真正体现。从下面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得知2018年四市中公共预算收入杭州为1825亿元,排第一;武汉1528亿元,排第二;南京1470亿元,排第三;成都1424亿元,排第四。也就是杭州市政府口袋能用的钱最多,最富裕。
(2018年全国城市公共预算收入排名表)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了最终是体现在每位居民身上,老百姓口袋有更多的钱才是真的发展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真正反映某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是真的可用于居民个体消费和享受的。根据下面的统计表,201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杭州54348元,南京52916元,武汉42133元,成都36142,也就说杭州百姓最有钱。杭州、南京分别位于全国城市排名第6、第7,而武汉和成都没有位列在前20,可见武汉成都与杭州南京二市相差的确较大。
从上面的分析中,三个维度来衡量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四市的发展水平,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真实反映与衡量城市财力和居民富裕程度的排序应是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现在的前二者确实比后二者富一点。

请大家理性评论互动,喜欢的请关注点赞!


虎哥视窗


没有为什么,这是事实。

很多人至今没搞懂GDP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认为GDP排名高,意味着一座城市就更富有。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

因为每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基数差异很大,比如成都有1630万人口,而南京只有840万,只有成都的51%,但是GDP却达到了成都的83%。那么一半的人口完成其八成多的产值,谁更赚钱也就显而易见了。

看看人均GDP栏则一目了然,南京比成都高出58189元,人均年贡献产值相差五万多,收入自然也就不太一个水平线。武汉虽高出成都不少,但比南京也有明显差距。

再来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南京高居全国第八,武汉第27,成都第41。由于没找到2018的完整排名,以2017年数据暂为参考。在2018年的数据来看,南京人均已经是5字头,武汉4字头,成都依然是3字头。这三个城市相当于处在三个不同平台的收入水平。基本也是以东部>中部>西部的顺序排列。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高楼衡量城建,用城建衡量经济。这似乎没什么直接联系,只是城市定位和风格原因所致,与经济并没有什么关联。大家都知道重庆、成都、武汉都是高楼林立、夜景迷人的城市,都有着出众的卫星航拍亮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经济要看写字楼内透光,而不是夜景照明。夜晚看看写字楼亮灯率和上下班高峰时门口人流量,才能感受到空置率和经济的关系。以目前的空置率来看,中部诸强没有一个能够媲美南京。甲级写字楼繁荣度反映着一座城市的企业竞争力,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下图是能够直观体现经济竞争力的排名,虽非城市名次,但也能够看出经济顶梁柱的分布。


城市发展报告


一方面是人们的固有形象,一方面是事实“的确如此“?。以南京、杭州为代表的江浙地区已经繁荣了上千年。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更是现在,中国很少有地区能与之媲美,毕竟人家的底蕴摆在那里。南京、杭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与世界对接比起武汉、成都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别看成都、武汉的GDP很高,有多少是靠兼并地市而来的?省内压榨其他城市的生存空间,掠夺省域内的优质资源。美名曰城市的首位度,在各大排行榜上刷存在。近年来越来越离谱,越来越目空一切。南京首位度排行省会城市倒数第二,杭州也只有1.25。看看江浙的百花齐放,再看看湖北、四川的一枝独秀,谁的发展好,谁的经济环境优质,谁的更有未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武汉、成都户籍的人不服,哪一天湖北省改名武汉市,四川省改名成都市也是翘首以盼的吧,更不会管其他城市的死活。



一个城市的发达与否,立足于面积和人口,发展于优质、可持续经济,根本在于产业结构、创新创业环境。

一、面积和人口是基础,建城区是第一要素

南京:面积65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3.5万人,城镇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82.3%

杭州: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

武汉: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城镇化率80.4%

成都:面积:14312平方公里, 2016年常住人口1591.8万人,城镇化率71.47%。

除了人口和面积能衡量一个城市的容量,建成区面积才是最能衡量一个城市的真正容量。根据2015年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梳理发现。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会持续增量,但主体排名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GDP是第一直观(样本采用2017年数据)

成都:13889.4亿元

武汉:13410.3亿元

杭州:12556.2亿元

南京:11715.1亿元

很多网友觉得这四座城市会遭到地域黑,也有人觉得东部的杭州、南京比中西部的武汉、成都穷,其实是因为它们四个长期在每年一度的城市GDP排行榜上处于这个尴尬的名次。但是,GDP不能代表民富,真正代表民富的是人均GDP。虽然还是有些人群被平均了,但整座城市的水平大概就在那个位置。



虽然成都、武汉在GDP上抢滩于前,但是人均的后浪将其拍死在沙滩上。成都城市排名第8,人均排名42。武汉城市排名第9,人均排名18。前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这其实就是一种虚富。反观南京、杭州人均和城市都达到了相对平衡。

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最低在2万美元,而目前中国只有八座城市能够达到,分别是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无锡、珠海、常州和杭州。南京、杭州是真正的民富,而武汉、成都还差得很远。

三、商业?房价?工资?城市未来?

很多商业结构喜欢把中国各大城市罗列一下,搞个排行榜。有些无知的人把这种狗尾续貂的竞价排名当成了城市发展的体现。


(样本来源2017年新一线城市)

这些指数的计算过于复杂,比例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同。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城建。不如我们看看2017年城市城建的排名。

前十名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天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四座城市又吊在了一起,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次,杭州、南京又扳回一城。



这个榜单主要来自 GDP产值+储蓄值。GDP部分已经说过,这个储蓄值其实能很好地体现民富。成都得分72.53,杭州得分71.71,武汉得分59.45,南京得分61.04。但要考虑一个现实原因:大家都在买房,而南京、杭州的房价远远高于成都、武汉。南京的购房压力最大,而成都最为轻松。

南京:房价26127元/平,平均工资7342元,房价工资比3.56,全国第6

杭州:房价22934元/平,平均工资7608元,房价工资比3.01,全国第9

武汉:房价15716元/平,平均工资6769元,房价工资比2.32,全国第11

成都:房价9756元/平,平均工资6941元,房价工资比1.41,全国第22

(数据来源2017年)




前段时间,2018中国百强区出炉,而城市的经济依托于城区。南京、武汉先后已经实现了全区化,成都、杭州手上还有县市未改区划。


南京(5个):江宁区(13)、鼓楼区(26)、栖霞区(60)、浦口区(78)、六合区(80)

杭州(5个):萧山区(10)、余杭区(38)、上城区(63)、下城区(75)、滨江区(84)

成都(6个):龙泉驿区(45)、金牛区(55)、青羊区(58)、武侯区(66)、锦江区(69)、成华区(90)

武汉(5个):江汉区(50)、江岸区(53)、武昌区(56)、洪山区(72)、汉阳区(76)

四座城市区级的差别不是很大,但从省域来看,成都、武汉占据四川、湖北所有的区级空间,造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浙江是杭州、宁波、绍兴三座城市并进。南京在省域内首位度排名不高,除其之外还有7市15个区入围,江苏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无锡5个区全进,经济上一度超过南京。这就是为什么南京着急着提升首位度,在省内被diss,在省外面子挂不住。另外,长沙也进了5个,济南进了4个,未来不可小觑。



无锡:新吴区(23)、梁溪区(42)、滨湖区(74)、惠山区(96)、锡山区(98)

苏州:吴江区(19)、虎丘区(43)、吴中区(51)

常州:武进区(14)、新北区(37)

扬州:江都区(59)、邗江区(92)

镇江:京口区(99)

南通:通州区(48)

徐州:铜山区(54)

百强区第二、第三产业总比重超过99%,位于城市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百强区三产比重达到6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消费和服务带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百强区产业主要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业,产业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层次高,实现了产业领域及环节的高端演进与快速发展。

四、下一轮十年城市洗牌

四座城市都在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实力,南京打造南京都市圈,杭州打造杭州都市圈,武汉打造武汉都市圈,成都打造成渝都市圈。毫无疑问的来说,四位选手都在力图捍卫其第区域内的C位。南京、杭州压力比较大,两者直接对立,只有200多公里的距离,而且上面还有上海压着。武汉是长江中游一家独大,长沙、南昌都难以抗衡,省内宜昌、襄阳被整得半死不活。成都与重庆堪称双子星,两者竞争最为激烈,就看成都能不能挺过去了。

全国的中高端产业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11座城市,也代表着城市的未来。据我所知,杭州依靠互联网+经济,南京依托于智能制造,至于成都、武汉的经济结构不大熟悉。


慵懒国王


看到那么多武汉的跳出来想证明武汉多富裕,你武汉的平均工资水平多少自己心里没点数?武汉人均收入,人均存款,人均GDP。房价全面落后南京。还在这边扯一大堆没用的,能改变啥?人均消费南京吊打武汉。



武林神话无名


恰恰相反,武汉成都比南京杭州要发达,地位更高。如果进行排名的话,是武汉、成都、杭州、南京。

武汉和成都都是全面的大区中心城市,军政职能齐全,南京略有一点点的大区职能,而杭州没有半点的大区职能。

国家在武汉投资了大量的重要项目,东风、武钢、武船、邮科院、三峡等都是,成都也是三线建设和西部开发的重要城市。所以,武汉成都的综合实力也要此南京杭州发达多了。

体现在商业实力上就可见一斑了。武汉拥有东风、武钢、日产、万科、绿地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东风、武钢、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长航集团、中国南方航空、邮科院、中国信科等副部级央企。成都也有新希望、成飞、成发等大型企业。

南京杭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央企,也是,一家企业就和你们城市级别一样了,高不可攀!


武大东湖


说一切都是扯淡。晒晒工资单你就知道了。成都武汉的教师,年薪有20多万吗?低保户残疾人每月有980多元吗?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480元吗?要是有,我南京甘拜下风。还有,到我们苏南农村或是区县城来看看,一点不吹,一个县城比得上一般地方的地级市。农村都是洋楼小别墅。不要做井底青蛙,钻在小圈子里自言自说。


臼湖渔翁


就论地理位置而言,南京,杭州位于长三角地区,既可借长江航运之便,又拥有天然良港,可通达全球。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地。这里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特别是最近,长江三角洲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也是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线,沿江、沿海地带的港口、工业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轴心的经济发展带已经初步形成。

武汉成都作为内地城市,其区位优势相对比较弱。


似水未央


武汉人均可分配收入在江苏排第六,成都在江苏排第九,其他人均经济数据基本都这排名,吹什么?


直辖省感谢dxp爷爷吧


地域黑 带节奏 两头挑事 这样的题主 在电视剧里 也就两秒钟的戏 😂





小白看房


把武汉和杭州对比一下,就可以回答你上面的问题了。

你提出这个问题,背后应该是觉得,武汉比杭州要富。

这大概是因为武汉这几年的GDP比杭州高,所以你才会产生这种感觉。

而事实上,看城市只看GDP的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

1

首先要反思:这种简单粗暴直接比较GDP的城市竞争,真的好吗?真的健康吗?

地区经济的发展,难道不是为了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快乐起来吗?

“楼神”研究所认为,两个城市的竞争,不要去比较GDP,而应该去比较居民的幸福程度。

因为,GDP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富裕起来。与其去比较GDP这个过程指标,不如直捣黄龙,直接比较富裕程度这个最终结果。

2

GDP,在推动百姓富裕这件事情上,虽然是个过程指标;但GDP一人均之后,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

以2018年,武汉、杭州的数据来计算。

2018年,武汉GDP是14847万亿,杭州是13509万亿,武汉GDP要高出杭州1338亿。

2018年,武汉常住人口是1108万人,杭州则是981万人。

用GDP除以常住人口,就得出了人均GDP。

这样算下来,武汉的人均GDP是13.4万,而杭州是13.8万,杭州比武汉高出0.4万。

也就是说,武汉的GDP虽要高于杭州,但人均GDP水平却是略低于杭州的。

之前说了,人均GDP代表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杭州的人均GDP高于武汉,也就代表了杭州人的生活水平,要略高于武汉。

3

当然,只看人均GDP这一个指标,武汉人肯定不服气的。所以,下面我们再来看两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年,武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万元,杭州是6.1万元。

武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万元,杭州是3.3万元。

如果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综合起来看,武汉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万元,杭州则是5.4万元。

也就是说,2018年,一个杭州人的可支配收入要比武汉人高1.2万。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实实在在进入老百姓口袋的,所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两地老百姓真实的富裕程度。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总体上,杭州人确实要比武汉人富裕一些。

4

比较两地百姓的富裕程度,并不是因为拜金,而是在城市比较中,总有人只拿一个GDP就定“胜负”。

一个城市的GDP高固然很好,但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较两个城市,我们除了看GDP,还应当要看GDP的含金量。

GDP含金量,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比值。这两个数字相除后得出的结果,代表了单位GDP所创造的人均收入。

上面我们比较了武汉和杭州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数字相除一下,来比较两地的GDP含金量。

数据是:武汉的GDP含金量是31.4%,杭州的GDP含金量是39.5%。

这就是说,武汉创造的单位GDP中,31.4%进入了居民口袋;杭州创造的单位GDP中,39.5%进入了居民口袋。

虽然杭州的GDP含金量也算不上高(杭州边上的小城湖州,GDP含金量高达60.6%),但还是要比武汉高出8个百分点。

杭州GDP在推动老百姓富裕上的作用,要大于武汉。

5

总结一下,在人均GDP上,武汉快追平杭州了。

可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武汉和杭州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从GDP含金量来看,武汉每创造单位GDP,进入市民口袋的钱,比杭州要少。

所以,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杭州确实要比武汉富一些。

但,还是看好武汉的。

大武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