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痛是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有些人吃點硬的、辣的、涼的食物後就會出現上腹部不適,這些人一般吃東西吃得少,體重也會有下降。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有人會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只是所謂的消化不良,但等到出現黑便時,去做胃鏡檢查,則可能會被診斷為胃息肉。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息肉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侷限性隆起,胃息肉按組織學分類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樣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較為少見的錯構瘤型息肉。不同類型息肉的相關病理因素和發展趨勢也不一樣。因此,萬萬不能聽別人說,得了息肉無所謂,就覺得自己有胃息肉也不會對健康有多大影響。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底腺息肉與萎縮性胃炎無密切相關,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也較低;增生性息肉可以從幾毫米到幾釐米大小不等,有些可以超過10釐米大,較大息肉可以有蒂;腺瘤性息肉多為單發,多是在慢性萎縮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腸化生的胃黏膜上皮上出現;炎性息肉是胃黏膜的良性增生,體積一般較小。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息肉在早期或者沒有併發症的時候,常常沒有自覺症狀,隨著息肉的發展,會出現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如果息肉合併潰瘍,則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癥狀,表現為大便潛血試驗陽性或是黑便,但一般不出現嘔血。息肉按長生部位的不同,也會引發幽門梗阻或是出現吞嚥困難。因為多數胃息肉患者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水平低下,因此會出現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腹瀉等症狀。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息肉多數可以通過X線鋇餐透視和胃鏡檢查而被發現,因此,只要患者及時就醫,診斷胃息肉並不困難。從發病機制來看,腺瘤樣息肉的形成是多基因改變的過程,多發腺瘤是基因突變的信號,而生活因素中的吸菸、低纖維膳食、多肉食等習慣也可促進腺瘤的癌變。幽門螺桿菌感染則與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相關。研究還發現,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在質子泵抑制劑使用者中更為多見,特別是使用藥物超過12個月者。此外,約有85%的胃息肉患者伴有低胃酸狀態,同時也發現,膽汁反流也在胃息肉的發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胃息肉目前已經被歸為癌前病變,其中,炎性息肉的癌變率相對較低;直徑超過1釐米的增生息肉存在癌變可能;腺瘤性息肉複發率及癌變率都較高,因此,也被認為是最具有癌變潛質的息肉,而且常與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相伴,甚至會與胃癌共存。在治療方面,內鏡下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此外還需要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向腫瘤說不,預防胃癌要先認識胃息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發現,胃息肉與腸息肉的發生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也有研究認為胃息肉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機械刺激、進食醃製品生活習慣等有關。因此,發現胃息肉也需要同時做腸鏡等檢查,在預防方面,要重視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飲食方面則提倡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長期飲酒。年長、有家族病史者需要定期做胃鏡及腸鏡檢查。對癌變率較高的腺瘤性息肉則應該及早切除。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