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戰時期幾個蘇聯士兵押送一群日本俘虜,為何俘虜不反抗?

歷史思想家


很正常,蘇聯打的是“晚期鬼子”,這幫人與戰爭初期的死硬分子簡直兩碼事,連陳賡大將在戰爭末期都分析出來了——抗戰初期想抓個鬼子俘虜都難,抗戰末期小鬼子日薄西山了,俘虜是越抓越多。


日本俘虜憑什麼在蘇軍面前反抗?現實並不是抗日神劇,日軍更不是無腦只會喊“天鬧黑卡板載!”的傻缺,當狂熱的軍國主義情緒退下後,他們沒有理由為了尋死而反抗。畢竟華西列夫斯基的流氓軍團,是機械化的鋼鐵大軍,而且蘇軍出兵沒幾天,天皇就投降了。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招核男兒”也是分檔次的,可劃為“早、中、晚”三期。

早期鬼子作戰最勇猛,他們從小進行著軍事化訓練,在軍隊中也面臨著極為嚴酷的晉升制度,對國家忠誠對部隊服從,甚至不少人還是退伍後再入役的“上等兵”,日本甚至為此專門設立了“兵長”的職務。

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相當頑強,軍事素質非常BUG,戰鬥意志極為堅毅,死了也要扯手雷的就屬這幫人最多,往往拼到最後一兵一卒。像平型關大捷就屬於這種早期鬼子,雖然只是個二線部隊,戰鬥力卻非常驚人,八路軍不僅沒撈到一個俘虜,打掃戰場時還被對方的決死反彈造成了沉痛的傷亡。

當這批早期的鬼子逐漸開始消耗之後,中期鬼子便上臺了,他們大多屬於戰爭早期被諸如“南京大屠殺”、“攻克武漢”這類宣傳給煽忽參軍的,擁有合規的訓練流程,也經歷過不少大場面,再加上日本國內本就有的“義務軍事教育”,飽嘗了前輩榮光的他們腦子給衝得渾渾噩噩,一心想要建功立業。

這個時期的日軍訓練標準,從他們的子彈消耗指標上就看的出來,日軍新兵需要訓練一年,新兵每月實彈訓練用彈不低於150發,機槍不低於300發,步兵一年訓練耗彈不允許低於1800發。而且他們練的還不是死靶,許多有經驗的老兵會負責幫帶,他們會製造出各種頗具難度的訓練內容整治新兵,甚至開上戰場後,還會找尋活人練膽。

到了戰爭的後期,日軍戰略上日薄西山,資源上面日益枯竭,他們急於推出更多的兵力去填補戰爭缺口,因此便有了“晚期鬼子”。

晚期鬼子許多人就是湊數的,他們要麼是給逼上戰場,要麼就是不得不參戰,這時候熱血青年們已經給煽忽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油鹽不進的玩意兒。比如動畫大師宮崎駿的父親,人家要他上戰場,結果他打死不從哇哇大哭,徵兵的就把他放過了。

這期間有不少在中國工作的日僑,比如煤礦、企業、開墾團的日本人都參加了日軍,以維護帝國大廈之將傾,這其中還有不少中國出生日本人,以東北為多,他們中間許多也屬於被關東軍逼上戰場的——對方來了個帶刀軍官,往中學講臺上一站,說了些聽不懂的話,男生們便稀裡糊塗的成了關東軍士兵。

蘇聯軍隊面對的正是這樣一幫“晚期鬼子”,日本關東軍曾經的輝煌早已過去,他們在連年的大戰中輸出了很多骨血,許多精銳人員都被“置換”,要麼去了太平洋送死,要麼送回國內防禦本土,剩下的關東軍千瘡百孔,完全是被抽了脊樑的散沙。

光戰鬥力不行還沒什麼,畢竟整體架子還在,但晚期關東軍還遇到了嚴重的“士氣”問題。正如前面所說的,許多關東軍新招納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戰爭為何物,中國東北地區在整個戰爭時代都是極為和平的——遠比飽受大規模轟炸的本土和平,幾乎沒遭到什麼像樣的打擊,這裡長期以來都是日本的大後方。

這種和平環境裡,關東軍精銳人員被抽走,剩下的僑民和殖民則根本不懂戰爭為何物,而關東軍高層也是一副被髮配的德行。當時的關東軍司令官是山田乙三大將,他在1944年7月才被任命為關東軍司令,他上任後開始大張旗鼓的修築防蘇工事,強徵勞工,還對731的細菌戰進行支持。

按說山田乙三做的挺勤懇的,他資歷還老,但戰爭後期關東軍完全是被本土拋棄的姿態,日本高層與蘇聯進行連場外交斡旋,希望蘇聯不要撕毀條約對日作戰,然而這些國際動向以及臺下局勢沒有任何人知會山田乙三,日本政府好似把直面蘇聯的關東軍給遺忘了,連蘇軍對日攤牌的最終斡旋結果,日本政府都沒有告知關東軍。

結果,蘇軍在8月9日凌晨準點對關東軍發起了進攻,華西列夫斯基很早就已秘密的到達了邊境並完成了進攻部署,而對局勢毫不知情的山田乙三,卻在當晚喝了大半夜的花酒(一說是參加關東神宮奠基儀式,儀式在晚上準備了歌舞劇),等他搞清楚局勢的時候,報紙的號外都出了。

這種被國家拋棄的局面,讓本就亂七八糟的關東軍官兵的士氣瞬間崩潰,尤其是此時日本已經連續遭受到兩顆原子彈轟炸(廣島原子彈在6日爆炸,長崎原子彈在蘇軍進攻的上午爆炸),“故鄉盛開的蘑菇雲”確實太令人沉痛了。

面對矛盾不已的關東軍,華西列夫斯基的軍隊勢如破竹,近乎碾壓式的幹掉了一切敢於螳臂當車的日軍,徹底讓關東軍印上了“恐蘇症”,簡單說就是被打怕了。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9日的轟炸以後,天皇明顯想開了,他在15日發佈了《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這讓關東軍上下更是陷入了懵逼的境地。

為什麼懵逼呢?因為這幫“晚期鬼子”已經知道末日來臨了,但他們中間卻又出現了不少死硬分子,哪怕裕仁天皇都宣佈投降了,他們仍然以“盡忠”、“決死”等情緒堅持著不投降。

當時山田乙三的司令部就陷入了這種矛盾,天皇喊停戰了,但直到16日他們還在討論何去何從,一幫人堅持認為“大本營沒有將命令發給關東軍,這不過是蘇軍的廣播”,所以要“寧可玉碎也要抵抗到底”。

結果山田乙三的參謀長秦彥三郎站出來說:“軍人難道除了服從天皇陛下的命令外,還有別的忠節之道嗎?如果誰再繼續要抵抗,便請砍下我的首級再去吧!”

就這樣,關東軍高層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投降的命令,但此時事情還沒完,山田乙三並不甘心於失敗,於是他想辦法拖延了命令的傳達。因此許多部隊並不清楚該幹什麼,有的想投降,有的堅決不肯。或者軍官想玉碎,士兵不肯送死,別說抵抗蘇軍了,連逃兵都大把存在。

誰都知道現在“大日本帝國”已經完蛋了,連蘇軍都在落井下石,那麼還有什麼好打的呢?“晚期關東軍”本就遠離本土,許多人還是在中國長大的,對天皇的忠誠度自然遠不及本土。現在天皇都投降了,讓他們繼續抵抗?滿洲日本人腦袋裡難道塞了糠麼?

不過,也確實有不少腦袋塞了糠的,蘇軍報告,一直到19日都有日軍繼續抵抗,為此還對日本投降政府表示了抗議,到21號以後這種情況才逐漸減少。實際上,早在抵抗初期,關東軍的士兵就有許多被忽悠著或強逼著,用血肉之軀去炸坦克、當人彈,英勇的早死了,剩下的全都是怨念,能活著投降,其實是好事兒。

這個時候的“晚期關東軍”士氣粉碎,理想垮臺,國家完蛋,家園毀滅,部隊戰敗,前途暗淡,可以說全世界再找不到比這衰的軍隊了,他們何必再去抵抗?只能認賭服輸,老老實實的做個俘虜,否則T34的履帶下可沒有冤魂。


王司徒軍武百科


二戰末日,開啟“無雙模式”的蘇聯巨熊,揮百萬雄師,挾鋼鐵洪流,一路浩浩蕩蕩的趕往中國東北,剿滅啃食中國的日本“害蟲”。

手持“三八大蓋”,腳踩橡膠鞋底兒的日本軍隊,在蘇聯裝甲師的炮火之下,被轟成了“神戶牛肉渣”。

面對蘇聯巨熊猶如摧枯拉朽般的強勢進攻,日本天皇終於顯露出了“慫逼本性”,單方面宣佈投降蘇聯紅軍。

就這樣,蘇聯紅軍在短短數月之內,俘虜了整整50萬日本關東軍!

我的乖乖,50萬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按照孔捷的話說:“給李雲龍50萬部隊他敢解放全世界!”

莫說是50萬名惡如虎狼的日本關東軍,就是50萬頭豬,管理起來也是十分的麻煩。

但是蘇聯紅軍竟然僅僅派了幾千名蘇聯紅軍就把50萬日本軍隊平平穩穩的押送到西伯利亞作苦工了,一路上基本沒有衝突,也沒有反叛,就像湘西趕屍一樣平靜,難不成蘇聯紅軍真的有“心靈控制”的本事?

二戰結束後,被遣送回日本的關東軍俘虜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原來,敗於蘇聯軍隊之手的日本關東軍在鋼鐵鑄就的坦克大炮的血性屠殺之下,早已經失去了反抗的決心,被俘虜的50萬日本軍人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反抗,因為無力的反抗很可能會招來蘇聯軍隊的大規模屠殺。

據說有一小部分被俘虜的日本軍人試圖反抗蘇軍,“腦洞清奇”的蘇聯軍隊用坦克將這些日本軍人來回碾壓,直至壓成“鬼子口味的肉餅”,其餘的日本俘虜被嚇破了膽,沒有人再敢反抗。

另外,蘇聯紅軍把日本軍官和日本士兵分開押送,沒有了長官的日本士兵等於失去了主心骨,在沒有“領頭羊”指揮的情況下,日本俘虜猶如一盤無法聚合的散沙。

最後,如果你認為反抗結果是“死”的話,未免把蘇聯紅軍想的太簡單了,蘇聯人不懂得什麼是“優待”俘虜,他們會將試圖反抗的俘虜折磨致死。

據說在押送日本俘虜到西伯利亞的時候,蘇聯軍隊為了減少日本俘虜的數量,在冰天雪地中扒光俘虜的衣服,並且斷絕他們的飲食,無數的日本俘虜死在押往西伯利亞的路上,一路上盡是被餓死、凍死的日本俘虜的屍體。

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日本俘虜連生存下去的力氣都沒有,又何談抵抗呢?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罷了。

而且你必須知道,這時候的關東軍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皇軍之花”了,其精銳早就被抽調一空,大批人都是新兵蛋子,意志力不強。若是當年的關東軍,或許還會有人出來熱血一番。大不了就是死嗎,那時候的日本士兵可不怕死。如今的這些士兵,沒那個勇氣,更何況連天皇都已經投降了,他們連為天皇效忠的藉口都沒有了,更加做不了什麼了。


白話歷史君


在第2次世界大戰蘇聯對日本宣戰的時候,日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

這個情況下,蘇聯的鋼鐵洪流已經讓日本人潰不成軍,通過諾門罕的戰役之後日軍就見識了蘇軍強大的戰鬥力,已經對蘇聯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所以說日本人即便是面對於希特勒的邀請也是不敢動彈的道的。

日本人心理上已經覺得自己失敗了。

並且日本的外交官一直在莫斯科,希望蘇聯軍隊不要參與美國和對於日本的戰爭,但是蘇聯還是參加了戰爭,

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將所謂的關東軍打得屁滾尿流,7天時間內就徹底瓦解了日本軍隊

日軍對蘇軍是產生了非常強大的恐懼心理。

可見蘇聯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比美國的原子彈還大,日本這個國家一向是欺軟怕硬的,說的好聽點就是敬畏強者。

而蘇聯人的做法一直是非常的簡單的粗暴的,日本的士兵一旦敢於反抗,那麼基本上就會被幹淨利落的槍斃掉,蘇聯人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

所以說日本軍人對蘇聯軍隊非常的敬畏,根本就不敢反抗,

而且,在戰爭最後,日本天皇早已經發表了投降詔書,所以說日本的丈夫面對蘇聯人也是非常的乖巧,他們並不是想找死的人,

第二個原因就是人類的從眾心理。在戰爭年代,幾個蘇聯士兵就能夠押送一群日本人。而要有一個日本戰俘發難,其他戰俘可能也會順勢逃走,但是畢竟會有人死傷,誰也不會做第一個,自然他們也不敢反抗,中國人有從眾心理,日本人同樣也有。


武經總要


日本鬼子只要是投降就不抵抗了,麥克阿瑟玩“漂兒”,只帶了幾十個非武裝人員去日本接受投降,一下飛機麥克阿瑟驚呆了,日軍派了兩個師團(兩個軍)數萬人沿街警戒,沿途的老百姓安安穩穩鴉雀無聲,麥克阿瑟立馬看出這個民族的優秀素質,因此鐵了心扶持日本的發展,使日本成了美國的“鐵桿”盟友


792突擊步槍


二戰時期幾個蘇聯士兵押送一群日本俘虜,而俘虜為何不反抗?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蘇聯的鋼鐵洪流,崩潰了大多數日本兵的心裡防線。

蘇聯對日作戰時,剛經過衛國戰爭的蘇聯士兵,武器裝備先進,有大量的坦克和大炮,以及大量飛機,經過衛國戰爭洗禮的蘇聯軍隊戰鬥力也非常強悍。

蘇聯對日本關東軍發動攻擊後,上百萬大軍、成千上萬的坦克裝甲集團的突擊,使日本關東軍迅速崩潰,短短几天,東北就失去控制。蘇聯強大的火力,使很多日本士兵產生心裡陰影。



第二,日本關東軍的士兵,大多由拼湊而來,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

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已經是二戰末期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日本由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為了調集足夠的兵力與美國作戰,大量關東軍精銳師團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二戰末期,為了阻止美國登陸日本本土,日本進一步把大量的關東軍抽調回國。

蘇聯對日作戰時,原來的精銳關東軍早就名存實亡,關東軍被抽調後,為了補充兵員以壯聲勢,日本把很多作戰負傷已經復員的老兵、傷兵、孩子拉來充數,甚至讓偽滿洲國的偽軍穿上日本軍裝充數。

這些士兵本來就戰鬥力薄弱,訓練有限,戰鬥意志差,被蘇軍俘虜後,哪還有心思反抗。



第三,日本敗局已定,反抗無用。

此時的日本敗局已定,太平洋上日本節節敗退,美國艦隊已經逼近日本本土;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中國和同盟國軍隊已經發起全線反攻,此時的日本就是垂死掙扎,敗局無可挽回,日本兵被蘇聯俘虜後,即使反抗又有何用?沒有武器的日本俘虜一旦反抗,只是自取滅亡。

蘇聯對日作戰短短一週,日本天皇便下詔書宣佈投降。



結語。

日本俘虜不反抗,是因為二戰末期日本士兵戰鬥意志薄弱,日本敗局已定,反抗強大的對手意味著自取滅亡,所以,即使只有幾個蘇聯士兵押送日本俘虜,俘虜也只得乖乖的聽話。


津城沐雨


這種東西其實過於捕風捉影,大概在十年前吧,我就記得有這樣的標題了,說的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幾個日本兵押送一群老百姓,當時發文的小編也是痛批那些百姓的麻木之類的,明明只有幾個日軍,什麼寧可被殺也不反抗。我不知道這類小編是個什麼心理,能說出這類話。

這類問題呢,其實和上面說的日本兵押送老百姓其實是一個性質的,為了吸眼球,沒有什麼實據去說明人麻木,即便麻木,也有那麼多戰死沙場的將士。但我不知道問答裡面出這類問題是啥意思,釣魚麼?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幾個蘇軍押送一群俘虜,俘虜為什麼不反抗,這麼說吧,負責押送的蘇軍幾個人,乃至一個班或者一個排的兵力,這只是負責押送的,而實際上呢,大街上還有沒有押送任務的全副武裝的蘇軍,你一反抗,就都過來了,而且他們還有槍,你俘虜頂多是搶兩把槍,有啥用?

人家日軍都已經是戰俘了,說明的是,人家已經奉天皇之命放下武器投降了,這會兒他們沒有什麼反抗意志了,再反抗不成大逆不道了,你把天皇面子擱哪了?天皇說話你當耳旁風了?好不容易聽見一回天皇說話,還不順從。天皇已經命令他們解除武裝了,就該做俘虜該做的事了。

說到底呢,其實還是怕,你是俘虜,你沒槍,你俘虜再撲騰,也就那幾個人,幾個押送士兵沒打過他們不要緊,呼呼啦啦可以過來一群人,還全副武裝,到時候等著被炮刑還是凌遲呢?再說你都投降了,你還反抗幹嘛?投降不就是為了保命麼,你難不成你還作死麼?

別管是哪場戰爭,其實都不會出現幾個人押送一群俘虜的事情,即便是有,他也是確定在有充足的援兵的地方,你一個班押送俘虜,道路兩旁有一個營的兵力在那看熱鬧呢,你要說三五個人押送兩百號俘虜,走二百公里去戰俘營,估計這戰士都不會接這任務。


軍武文齋


反抗?在西伯利亞你反抗了也逃不出去,反抗的話老毛子就把所有俘虜全突突了,老毛子下的了這個手


列別金


不僅僅是日本士兵,各國的士兵在被俘後都很少反抗。

軍人最重要的是戰鬥意志,戰敗被俘,戰鬥意志徹底垮了,反抗毫無意義。

古人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勝利的重要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