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如得到諸葛亮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那曹操一統天下會不會易如反掌?

總裁7c


曹操從公元175年(熹平四年)被授洛陽北部尉開始,到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降服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歷經三十二個春秋的東征西討,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梟雄霸業。

同樣在這一過程中,曹操也組建了自身的班底團隊。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劉曄、戲志才、滿寵等治世之才;武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李典,樂進、賈逵等能征善戰之將。

在此期間,諸葛亮還在草廬鑽研治國之道,直到公元207年冬,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才在劉備的誠心相邀下出山相助。所以,無論諸葛亮是提前幾年出山,還是此時投靠曹操,已然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階段。正如諸葛亮投靠劉備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所嘆:“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

一、天時不利

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司馬懿長諸葛亮兩歲,但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曹操才強闢司馬懿進入丞相府,而且以司馬家族在河內郡溫縣的強大勢力,其職位才僅為文學掾之職。同樣,如果以諸葛亮的年齡,進入曹操的丞相府,在沒有真正展示自己才能機會的前提下,不過就是一個默默無名、依託草廬為生的小青年,一無家世,二無名望,同樣不會受到曹操的重用。正所謂:懷才猶如懷孕。就算你再有才能,也同樣需要老闆有一個瞭解你的過程和你自己展現自己的一個過程。

而這時的曹操班底團隊,不但人才雲集,而且十分強大。所以,就算諸葛亮沒有投效劉備,反來投效曹操,以曹操的識人之能來說,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又怎麼可能給予重用呢。但是,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得到劉備的重用,正好處於劉備急需政略人才的存亡關口,因此當諸葛亮的“窿中對”一出才立即驚豔劉備。其實,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並沒有諸葛亮出山時的任何職務說明,也就證明當時諸葛亮出山初期,劉備沒有明確其職務,最多算個幕僚吧。只是次年,當劉備奪得江南四郡之後,才開始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

所以,在如此不利的時機下,諸葛亮在曹操的陣營想要有自己的表現機會,可能都很難。

二、地利不利

有人可能也會問,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之時,如果諸葛亮在曹操軍中,曹操是不是就不會大敗?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此時的曹操已然躊躇滿志,自大猶如當初的袁紹,就算諸葛亮在曹操軍中,也會同樣處於“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方面並不能證明諸葛亮就能看破周瑜的計策;另一方面曹操也不一定會聽其諫言,畢竟當時的諸葛亮沒有一點名望,可能蔣幹的名聲都比他高。

其實,事實也是如此。當時就算曹操的老臣程昱和荀攸勸諫曹操要防備孫劉聯軍火燒水寨,但自大的曹操卻認為冬天不可能有東南風,根本不予理睬。

同樣,在曹操打算征伐江東之時,賈詡也曾諫言曹操不可操之過急,但曹操依然如故。

之後,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初,當曹操奪取張魯佔領的漢中後,主薄劉曄和司馬懿獻計曹操,應當以漢中大勝之機,趁著劉備立足未穩之時,順勢征討益州劉備。但是,曹操聽後卻調笑二“既得隴,復望蜀。”

從這些也可以證明,後期的曹操不太能聽進謀士的諫言。

所以,關乎曹操一統天下的轉折點的赤壁大敗之敗,並不是有沒有諸葛亮的問題,而是曹操的主觀問題。

正所謂:主動權在彼,不在此。

三、人和不利

公元207年,當諸葛亮投效劉備後,將“窿中對”作為劉備集團發展的方針更重,並通過其獻計獻策,諸將士效命,最先奪取荊州以立足,接著又輔佐劉備奪得益州,從而實現了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生霸業。

就算在如此功勞的情況下,無論是關羽、張飛,還是魏延等跟隨劉備的諸多先期大將,其實並無幾人看重諸葛亮。所以,如果以當時諸葛亮的 “無名白身”的身份進入曹操陣營,在如此眾多成名已久的諸文臣武將之中,其想要站穩腳跟怕也需要下一番功夫吧,更別說什麼輔佐曹操建功立業的大志了。

可能有人說,諸葛亮偏重執政,弱於軍事。其實,這也是那拿諸葛亮自身的政與軍的比較,並不能說明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比較差勁,反而確實很強。

作為諸葛亮死對手的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通過觀察其營壘佈局,也連連稱讚其為:“天下奇才也。”之後,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就曾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同時,在唐朝也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將其與白起、韓信、張良等九位歷代兵家地位同列。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還是十分強大的,只是性格太過謹慎罷了。

或許,在曹操死後的曹魏後期,諸葛亮如果能同司馬懿和諧共進,曹魏一統天下的可能性應該會非常高吧。

所以說,曹操能否一統天下,和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係。

對此,你有何看法?


祥子談歷史


孔明歸曹操得天下易如反掌,孔明有這麼大本事嗎?

這裡有一個誤區,決定政策的人如曹操,孫權,劉備,才是關鍵,並非任何一個謀士及部下所左右的,一來是曹操的一類謀士成群,不少一個諸葛亮,加上曹操本是一政治家,軍事家,謀士心愎謀士必竟是部下。

再看看諸葛亮在劉備之處,夷陵之戰諸葛亮深知劉備是發生了一個不該發生的戰爭,此戰對蜀漢有百害而無一利,對蜀漢是至命的打擊,諸葛亮曾經力勸劉備,但無效,諸葛亮也無可奈何,這一戰損失五萬多人馬,荊州失利損失三萬多,可憐蜀國總兵力才十萬左右,後病故在白帝城,此時蜀國己成長爛攤子,也就是說諸葛亮即使歸曹操也不能改變什麼,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劉備死後基本上蜀漢由諸葛亮掌權,使盡混身本事同樣改變不了蜀漢命運,閒聊,再見!




9紫氣東來


首先,諸葛亮是不會去投奔曹操的,當然他如果投奔曹操,曹操會不會象劉備一樣重用他?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曹操的體制和劉備的體制不同。所以,諸葛亮就算投奔了曹操,曹操也不會太過重用。

漢末三國時期,社會割裂尤其嚴重,使得分裂反而比統一更得人心,豪強們也就近依附割據勢力保住自己的利益。這種基本態勢使得漢末三國時期類似中國歷史上從春秋進入戰國時期,要徹底結束戰亂,實現統一併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曹操雖然實力天下第一,比其他割據勢力的總和還要強大卻完成不了統一的原因。

所以,曹操不能完成統一,絕對不是他缺少一個或幾個謀士這麼簡單,曹操不缺少謀士,也不缺少將領,但是割裂的局面有延續下去的慣性。故而就算諸葛亮投奔曹操,就算他被曹操重用,也一樣完成不了統一。不要誇大諸葛亮的作用。


曉評三國


隆中是個療養的好去處,遠離喧囂城市,遠離霧霾空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有清新空氣,有清澈泉水。置幾畝田地,青菜水果,自給自足;蓋一棟別墅,有健身房有泳池,自得其樂。沒事就與朋友喝喝小酒,撩撩妹子,或者打打麻將,唱唱KTV,悠哉悠哉,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呵呵,太平盛世,才會有舒適生活。但諸葛亮生逢亂世,戰亂頻仍,生靈塗炭,想苟全性命、明哲保身,談何容易?諸葛亮家族為了躲避北方戰禍,才舉家遷徙到荊州。荊州表面上看似安全,實則暗流湧動,朝不保夕,北面曹操覬覦已久,東面孫權虎視眈眈,加之內部蔡氏家族外結曹操,荊州早晚毀於戰火。諸葛亮豈能不知。

諸葛亮是個不安分的人,並不想一輩子閒雲野鶴,不諳世事。試問,哪個年輕人願意一輩子在家務農,誰不想出人頭地,鮮衣怒馬,香車美女,榮華富貴一生。



諸葛亮《隆中對》中,“臣本布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際上是自謙之詞,否則也不會自比管仲樂毅,自稱“臥龍”了,他之所以結交司馬徽、龐德公等荊州上層名流,無非是給自己身份貼金,待價而沽等待機遇罷了。

最終,諸葛亮選擇的老闆是劉備。當然,劉備這個老闆還是相當不錯的,對諸葛亮相當夠意思,不僅封他做CEO,還一起吃飯,一起睡覺,搞得關羽張飛非常不爽,三人睡一張床已經夠擠的了,這下又來個一米八的小鮮肉,關羽張飛能不吃醋嗎?



假如諸葛亮選擇曹操會怎麼樣呢?

應該可以肯定的是,不如在劉備那舒服。劉備缺乏獨當一面的高層領導,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所以諸葛亮去了之後,沒多久就能委以重任。

但曹操那兒,人才濟濟,出類拔萃才比孔明者,為數不少。曹操光謀臣就有一百多人,才華出眾者,如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大謀士,個個經天緯地之才;二流謀士,諸如劉曄、蔣濟 、陳群、華歆、鍾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等等數不勝數。後期還出了個鬼才司馬懿,才智足以媲美諸葛亮。



而且諸葛亮出山之時,年紀輕,既沒有經驗,又沒有人脈,而且他說話尖酸刻薄,好自我吹噓,又喜歡貶低他人。這種性格的人,會比較孤立,容易受到排擠。而且曹操極不喜歡恃才傲物之人,楊修、許攸等皆因狂放被曹操殺害。諸葛亮除非改變高調張揚性格,否則在曹營,混個一官半職都很難。

前有諸葛亮好友徐庶,其才能不弱於諸葛亮,尚且在曹營鬱郁不得志,諸葛亮若去,境況又能好到哪呢?



但如果諸葛亮去曹營,曹操就算不委以重任,也可以當做一般幕僚蓄養起來。如此,劉備身邊就少了託孤之臣,曹操統一天下步伐或能提前一些。


一半秋色


諸葛亮可能不會喜歡曹操,

另外,曹操手下文臣武將眾多,諸葛亮去了,可能得不到象劉備那裡的軍師待遇。

真的如果諸葛亮到曹操那裡,為曹操所用,曹操象對待所有文臣那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不但可能不會為曹操設計,而且可能會藉機離開曹操,各奔東西。


叢中笑6603


以諸葛亮的才能和本事,不管誰得到他,都不能一統天下。說穿了就是諸葛亮還沒有那個能力能輔佐任何一個人統一天下!從三顧茅廬到五丈原,整整27年時間,輔佐劉備17年,輔佐劉禪10年。雖然在這期間打過一些勝仗,但我們知道的丟荊州,失街亭,卻都是諸葛亮的平庸表現;到後面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都說明了諸葛亮是沒有遠見的人!如果能夠假設的話,就算再給他27年,他也做不出什麼豐功偉績的事業來!諸葛亮的之所以有那麼大明氣,主要一點是三國演義捧出來的,後人加以美化!他自己有多少斤兩,他自己很清楚,如果真的有能力,在劉備死後他自己早就纂位了,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忠字麼?


半城繁華36


曹操沒能統一天下,並不是沒有能人輔佐,相反他有很多的能人在幫他。

之所以沒能完成統一,完全是由於他自身的一些問題造成的。由於他自己的兩次失誤,白白放過了統一全國的機會。

第一次是赤壁之戰,打造連環戰船之後,謀士程昱提出要提防東南風。但是曹操認為大冬天的不可能刮東南風,等到東南風起的時候,程昱再次提醒曹操,但是曹操認為冬季偶爾刮東南風不足為奇,沒有引起重視,結果赤壁慘敗!

第二次是張松獻圖,曹操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看不起張松。曹操的主簿楊修通過和張松接觸,發現此人絕非等閒之輩。向曹操彙報,曹操又沒有當回事,最後張松將西川地理圖先給了劉備,劉備取了西川。如果曹操拿到圖紙,拿下西川再順江而下,就是晉滅東吳的局勢!

這兩次機會都是曹操自己錯過了,那麼有諸葛亮輔佐,曹操是不是就能避免這些錯誤呢?不一定,君主們都有一個通病,順風時或氣不順時很難聽進意見,袁紹如此,曹操如此,劉備也是如此。諸葛亮在此情況下也左右不了主公的決定。比如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諸葛亮就勸阻不了!

結論:即使諸葛亮輔佐曹操,曹操也不一定能統一天下!


黑炭頭鴨


並不會。

諸葛亮就是那樣的王佐之才。得一人而得天下!

但是,再牛的人才,也需要時間。不可能短期內就扭轉局勢。

具體的講,就算曹操得到了諸葛亮,赤壁之戰他還是會失敗。而輸了這一仗,至少十年之內,是不可能征服江東的。

為什麼有了諸葛亮,曹操還會在赤壁打敗仗呢?

曹軍戰敗,主要是因為不善水戰、疫病流行、東吳兵精善戰,這些問題都不會隨著諸葛亮的到來而改變。

諸葛亮自己也不善於打水戰,肯定不是周瑜的對手。

而且,他只是剛剛投靠,曹操肯定不怎麼信任他,也未必會聽他的建議。

赤壁戰敗,短期內不可能統一天下。

不管劉備集團還在不在,赤壁大戰以後,東吳都會佔據東南半壁。十萬精兵,加上長江天險。足以與曹魏相抗衡。這樣的實力對此,不是哪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輕易改變的。



所以,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那麼歷史的進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曹操會赤壁兵敗,然後與馬超在關中死磕,然後佔領涼州、漢中,進取兩川。孫權會佔領荊州部分地區。

最大的輸家,可能是劉備集團。沒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劉備可能在長坂坡就被消滅了,也可能在赤壁之戰以後被東吳消滅。也有可能像歷史上那樣橫跨荊州、益州,虎視天下。


當然,諸葛亮在曹魏,曹操打很多仗會更順利。統一天下的進程也會加速。最大的好處可能是,諸葛亮會取代司馬懿成為將來曹丕、曹睿的託孤大臣。那樣的話,魏國也許會成為東漢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


上將噯福斯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也不能做到算無遺策,更不是萬能的神,誰得到都一樣。

劉邦、曹操外加孫權,三個人都是做勢的人,而不是做事的人,因此天下大勢每個人都看的很透。


所謂“勢”就要營造平衡,因此三家始終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所以當三個人相繼離世,這種平衡就逐漸被打破,那麼一家獨大的局面就必然會出現,這就是司馬家能得天下的原因。

前三國時代領軍人物都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名主,每個人手下都是謀臣如雲、良將如雨。

諸葛亮為劉備隆中對策,東吳有更早的魯肅三策,而曹操也有郭嘉的計謀天下。

曹操陳兵赤壁,儘管聲勢滔天,但他失敗早已註定,因數他的對手是兩個和自己勢均力敵的高人,以一敵二,毫無勝算。


儘管曹操敗的很狼狽,但是沒人願意取老曹的性命,因為曹操死了,劉邦和孫權誰都沒有戰勝對方的把握,更何況還會引火燒身。

劉備率百萬雄兵問罪東吳,也是他走向滅亡的開始,因為打他是打破遊戲規則的人。此時劉備不光有仇人孫權,還有敵人曹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終歸一統是歷史的必然,但統一的過程更需要時間的沉澱,沒有人能夠做到易如反掌,更不會輕鬆的一氣呵成。

事實上諸葛亮只有追隨劉備才可能有魚水之歡的君臣默契,更有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大空間。正因如此,諸葛亮才會事必躬親,兢兢業業,同時也註定了他無法擺脫被小事所累的桎梏。


那麼,如果諸葛亮跟了曹操,曹操臨終前也會說那麼大方“取而代之”的話嗎?曹操不讓諸葛亮陪葬就不錯了。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有諸葛亮對曹操來說其實並不十分重要,但是沒有諸葛亮,對曹操來說很重要。

諸葛亮即使投效魏國,在謀士如雲武將如雨的曹魏也不一定會受到絕對重視;但是如果曹操得到了諸葛亮,就意味著劉備沒有諸葛亮。

如此就不會有孫劉聯軍;劉備也不會趁亂佔據荊州;即使赤壁之戰沒有改變,劉備也沒有機會輕易佔據益州,那麼漢中之戰曹操就不會失敗。

一番蝴蝶效應下來,三國最終的版圖,將是曹操佔據北方、漢中和益州,東吳佔據荊州和江東。這就類似於當年劉邦和項羽的版圖,接下來的戰局可想而知,曹操必然可以統一天下。


那麼問題的焦點就變成了三點:其一,曹操是否需要諸葛亮的幫助;其二,沒有諸葛亮的劉備還有沒有威脅;其三,沒有諸葛亮孫權還會不會抗曹。

諸葛亮有沒有機會得到曹操重用?

我們都喜歡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又愛說“三顧茅廬”,但是這些其實都是炒作。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投奔劉表。但是期間極不安分,遍訪名士,結交武將,後來惹得劉表不喜。但是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才在司馬徽的口中聽說有臥龍這麼個人。六年啊,劉備在荊州遍訪名士六年,才聽說有諸葛亮,很明顯臥龍的名氣在當時並不響亮。

並且在司馬徽推薦孔明之後,劉備也沒有在意,後來還是徐庶親自找上門來,臨走時再度推薦,才引起劉備的重視。而司馬徽和徐庶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老師和朋友,真是舉賢不避親。或者說,是諸葛亮選擇了劉備,並且讓自己的老師和朋友引他前來。

為什麼諸葛亮會選劉備呢?這正是孔明的高明之處。因為要燒冷灶,劉備半生顛沛流離,正好缺出謀劃策之人,而恰荊州益州都在庸人之手,於是就為劉備量身打造了“隆中對策”作為投名狀。而這“隆中對策”對曹操來說是完全無用的。有人要說,那完全可以針對曹操也制定一個啊?用你多事嗎?

曹操已經蕩平北方,期間自然多有依仗他龐大的智囊團,比如荀彧兗州、徐州戰略,比如郭嘉賈詡劉燁等人的河北戰略,哪一個不是居功至偉?北方即平,剩下只有兩條路,要麼取漢中,順勢奪益州,要麼取荊州,順勢過江東。還有新鮮感嗎?

首先拿不出足以打動曹操的投名狀,就算有,諸葛亮有自信直接凌駕於眾謀士之上嗎?

因此,曹操即使得到諸葛亮,也未必會重用。

沒有諸葛亮劉備怎麼辦?

不誇張的說,劉備得到諸葛亮,絕對是質的飛躍。給了劉備前進目標不說,還通過強大的外交能力,促成了孫劉聯軍,又在赤壁之戰後順勢佔領荊州四郡,如此才有了今後圖取益州的資本。否則龐統會來嗎?張松會來嗎?法正會歸順嗎?

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很難逃過這次大清洗,避無可避,只有兩條路,要麼直接逃往益州,要麼投奔江東,至於能否再度起勢,可就難說了。


沒有諸葛亮孫權會抗曹嗎?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裡,好像是因為“舌戰群儒”和“智激周瑜”才讓孫權下定決心抗曹。實際上有一小部分諸葛亮遊說的功勞,但是諸葛亮外交的作用,更大的是幫助劉備獲取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對於孫權來說,內部已經有了周瑜和魯肅這樣堅定的主站派,諸葛亮的外交和劉備的加入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至此,我們看看問題發展到什麼程度。

諸葛亮入曹營,但是沒有什麼突破性的建議;劉備投奔孫權,孫吳勢力有所加強;周瑜繼續抗曹,赤壁大勝。而沒有了劉備的干擾,曹操退回北方以後,孫權將佔領荊州。


此時剩餘的大塊勢力有曹操、馬超、張魯、劉璋、孫權和士燮。進一步發展,曹操滅馬超、收張魯,孫權收士燮,隨後二人對益州展開爭奪。孫權沒有劉備那樣的政治基礎,不好打入益州內部,反觀曹操,拿下漢中之後,益州在他面前就像脫光了的大姑娘,任其揉搓,肯定是曹操贏面要大一些。益州既定,曹操對孫權形成合圍,形勢一片大好,一高興再多活兩年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如果諸葛亮不選擇劉備,那麼他很難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最多就是眾謀士之一,不會成為獨一無二的千古智聖。而排除了劉備的攪局,曹操和孫權很快就能分出勝負,天下一統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