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單純地熱愛,讓人耐得住寂寞並堅持”——七十年,川酒工匠們的精神傳承

“單純地熱愛,讓人耐得住寂寞並堅持”——七十年,川酒工匠們的精神傳承

李天銳

在大時代尋找小確幸

“单纯地热爱,让人耐得住寂寞并坚持”——七十年,川酒工匠们的精神传承

掃一掃看

更多文章

工作累的時候,五糧液集團506車間黨支部書記主任曹鴻英常常注視著車間院子正中的一座漢白玉雕像。雕像的主人公是她的師父——中國白酒勾調技術的創始人範玉平。當年正是師父手把手,將她領進了白酒勾兌的大門。一想到師父,如今在業內大名鼎鼎、獲評全國勞模的她,仍會充滿了力量。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川酒已成為四川的一張飄香名片。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為代表的川酒企業,在七十年中不斷髮展壯大,在國際國內為四川爭得了不少榮譽。而烤酒釀酒、品酒勾兌等硬核技術背後的工匠精神,更為世人所推重。

七十年來,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但匠人心中的那份執著、堅守、創新和熱愛,卻始終不渝、歷久彌新。

“单纯地热爱,让人耐得住寂寞并坚持”——七十年,川酒工匠们的精神传承

曹鴻英認為,單純的熱愛,是自己嘗酒評酒37年,不斷進步的重要原因。

考驗在變,對自己的嚴苛不變

——“要比別人做得細,我就提前一小時上班”

曹鴻英、劉春西、張銳先後於上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初、新世紀初進入五糧液工作,不過,他們所經歷的入行、進階考驗各不相同。

1982年,剛進五糧液一年,當時在包裝車間工作的曹鴻英從同事處得到消息:“公司要進行首批白酒勾兌人員招聘了,我們去試試吧。”曹鴻英當時對勾兌和嘗評一無所知,但同事熱情滿滿,拗不過情面,也想“看稀奇”的曹鴻英便隨她一同報名。結果如同俗套的成功學故事,同事落榜,而曹鴻英考上了。

她的入選頗有戲劇性——不喝酒、但天生味覺靈敏的曹鴻英,在一大桶自來水中分辨出一滴香精的味道。從此,她跟隨範玉平大師學習技藝,一干就是37年。

24年後,五糧液勾兌車間面向全公司年輕人招聘嘗評員,當時是五糧液庫工的張銳毫不猶豫報了名。此時,廠裡的勾兌技術已享譽全國,“我覺得他們穿上白大褂驗酒,很專業;能辨別酒的好壞,很神聖。”如今說起這,張銳的眼睛仍然放光。

但張銳沒想到的是,勾兌師選拔的程序如此嚴苛。先是通過“分辨出度數接近的酒”等考試,成為嘗評學員。接著,每月考,半年考、一年考,人員也二十進十、十進八……經過重重考驗,等到張銳正式成為產品勾兌師,已是6年多後的2013年1月。

從事烤酒、釀酒的劉春西進廠則是水到渠成。此前,他就與五糧液有過親密接觸,做過零散擇酒、運酒等業務,1993年進入釀酒車間後,他迅速成為業務骨幹。

對於瀘州老窖傳統釀製技藝第23代傳承人曾娜而言,進入瀘州老窖是“從足尖到指尖”。1998年,出生於釀酒世家、對酒“始終放不下”的曾娜做出了抉擇——毅然告別了國家二級演員的身份和歌舞團的工作,應聘成為了瀘州老窖的一名講解員。此後,又經過包裝女工、質檢中心化驗員等崗位,經過重重考驗成為了一名嘗評員。

工作初期,他們都曾不斷拷問自己。回答拷問,要靠堅持不懈,還要對自己“狠”一點。

就拿曾娜來說,“最初的學習如同‘訓練軍犬般’殘酷。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品評100多次酒,度數最高的是70度左右的原漿,經常會喝醉。”一年幾乎每天都在品酒的她,為了保持嗅覺

敏感,不得不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有香味的化妝品自然拒絕;為了保持飲食清淡,愛吃火鍋的她大多時候只能“忍痛割愛”。

評酒初期,曹鴻英的困惑來自,如何讓自己進步更快一些。有時看到師兄師姐品酒,把每杯酒的成分說的頭頭是道,她很受觸動。自己堅持了很久,有時卻無法識別,也很少得到師父的讚許。但隨著勤學苦練,她克服了一個個難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嘗酒師。

“单纯地热爱,让人耐得住寂寞并坚持”——七十年,川酒工匠们的精神传承

劉春西(右二)帶領小組多年來超額完成任務。

對劉春西而言,烤酒、釀酒的工作非常艱苦。為了確保味道純正,從選料、起糟到拌料、糠和,再到蒸煮、降溫、堆悶……每一步都需親自幹。在當地曾有“有兒不進武糟房,有女不嫁烤酒匠”的說法。長期的體力勞動,讓他有了胃病和腰肌勞損。不過,“我幹不了別的,就喜歡釀酒”的信念,讓他堅持了下來,不久後就升任了釀酒車間副組長。

評酒需要能靜下來,也需要以大量的經驗做支撐,為了能評更多酒,張銳常常比規定晚一小時下班,“後來經常聚會約飯的朋友們都不叫上我了。”

劉春西則是自覺提前一個小時“開工”:“做得慢點,活就細緻點,一點點疏忽,就可能導致味道不純正。”

儘管入行原因、進階考驗各異,但單純的熱愛、堅持,把事情做到極致,是他們對工匠精神共同的解讀。

“要釀好酒,就要真正熱愛它,勉強不得。”張銳發現,自己接觸酒的時間越長,就越能感受到它的神奇和變幻無窮。

曾娜也認為,“品酒不急躁,慢是一種堅持,每一次的品嚐都是嚴謹而孤獨的思考”,“一開始喝不出差別,不斷練習,最終頓悟的時候尤其欣喜”。因為熱愛,她甚至兩次懷孕期間都從未間斷過白酒品評。

時代在變,薪火相傳的精神不變

——秘密培訓後,他上演了“彎道超車”

如今,曹鴻英還常常想起上世紀80年代師父帶領他們,在簡陋的房子裡調酒的情景。那時師父早已名滿天下,卻十分謙和,對徒弟甚少疾言厲色。

“師父的點撥常常簡短,但很重要。”曹鴻英記得,有一次他自己組合的酒送給師傅品鑑。才把酒杯放在唇邊,師傅就露出笑容:“如果嗅起來香味純正、彌久,就成功了一半。”這讓曹鴻英興奮起來,每天聞、品各種類型的酒,慢慢體會到了五糧液的奧秘。

幾名老工匠告訴記者,範玉平緊跟時代有遠見,並善於在實踐中培養人。在他提議下,1985年,五糧液聯合開發了計算機勾兌專家系統獲得成功,開創了計算機輔助人工勾兌的先河。而已初窺門徑的曹鴻英參與了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感官鑑嘗和感官語言的描繪總結。

在曹鴻英看來,師父的表率不僅在上班期間。“他生活簡樸,很愛整潔,工作服、鞋子總是洗得乾乾淨淨。晚上還要覆盤當天工作,寫工作筆記,”這些都給大家無聲的影響。

恰如當年範玉平傳幫帶,如今曹鴻英任主任的506車間,也形成了以老帶新的氛圍。

2018年8月,張銳參加四川省白酒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預賽發揮不理想,一度感到沮喪。此時距決賽只有一個月。勾兌車間的老師專門對參賽者進行培訓,又做起心理輔導和動員,讓他重振旗鼓。

“我來自先進集體,不能丟臉。”張銳回憶,下班後他就在老師們幫助下,找不同的酒來練習。對哪些酒記憶不深,就把它放在床頭,臨睡之前、醒來後都品一品。“那段時間,我家裡飄窗上,床頭櫃上都是小酒杯。”

當年9月決賽上,張銳以優異成績獲大賽品評工種第一名,後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隨著時代變化,職業選擇更加多元,“誘惑”也更多。對於如何培養年輕人,老工匠們也有心得。

“他們接受新生事物快,點子多,必須和他們打成一片,注意發現優點。”組長一當就是20多年,帶領小組連續20年超額完成釀酒任務的劉春西說,“一有新人來我就告訴他,我們在一個鍋吃飯的,然後,再慢慢壓擔子,不能一下把人家嚇跑了。”有時加班太晚,老劉就自費切點滷肉給大家“打牙祭”。

不過,工匠精神容不得半點瑕疵。年輕工人們也領教過劉春西的“暴脾氣”,有人約了朋友下班後聚會,臨到下班時心一慌,做最後一甑糟子探涼時,翻劃比平常要快一些。劉春西看到一下就火了,發完火他又循循善誘道:“釀好酒的關鍵就是必須把每一道工序做細做好,千萬馬虎不得……”

張銳也回憶,前些年的一個冬天,因為實在太冷,他在取樣、嘗酒時戴上了薄手套,被路過的老師發現,立馬批評了他。“手套有刺激性氣味,手套裡的灰塵、粉末摻到酒裡,怎麼能嘗得準?”那以後,無論多冷他都再也沒有在工作中戴過手套。

對後輩的培養,曹鴻英在不斷總結。讓她欣慰的是,專業考、日常考、月度考……在更為科學的培養方法下,最新一批嘗評學員進步也很快。此外,公司還成立曹鴻英(白酒品評)工匠苗圃,她的徒弟中已有5人獲得國家級白酒評委資格。

在瀘州老窖,1980年代初出生、26歲就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國家級評酒委員的曾娜,早已當上“師父”了。在公司組織員工參加省級或國家級白酒評委考試時,她擔任培訓師,從寫培訓計劃到上課,都傾囊相授。一名瀘州老窖的省級白酒評委告訴記者,“培訓時曾娜講的,品酒師要有堅持,要用舌尖守住質量大門”,讓他記憶猶新。

如今,張銳也開始幫助老師們帶新學員。而這,或許就是川酒一代代工匠薪火相傳的秘訣。

環境在變,初心和夢想不變

——“如何保持住20年超額完成任務的不倒翁‘神話’”

幾十年來,川酒企業的“容量”更大了,環境也更美了。

曹鴻英記得,1981年她剛進五糧液酒廠時,酒廠只有兩個車間,員工幾百人,年總產量1000到2000噸。當時的勾調桶,容量幾噸就算大桶,如今,五糧液酒廠早已進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了能容1000噸的勾調桶,原酒產量也上升到十幾萬噸。廠區還被評為4A級景區,有“十里酒城”之譽。

“但是一些必須依靠人工的工藝,如釀酒、嘗酒、勾兌等,卻幾十年一如往昔,有的技術更加先進、細膩。”曹鴻英說。

在觀察人士看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川酒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精神的傳承,也是川酒幾十年來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尊崇工匠、注重傳承的文化,已滲透到川酒的血脈中,豐富了技能強國的文化內涵。

“单纯地热爱,让人耐得住寂寞并坚持”——七十年,川酒工匠们的精神传承

全國人大代表、瀘州老窖傳統釀製技藝第23代傳承人曾娜多次發聲談工匠精神。

2018年3月,曾娜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出席全國“兩會”。在更高的平臺上,除了講述弘揚工匠精神,她還和人討論起,川酒如何推出更多符合年輕人需求的新產品,這也是她近年來工作的著力點之一。

如今,即將退休的劉春西在思考,如何將自己的釀酒功夫傳下去,讓已頗有經驗的副組長劉培剛順利接班,特別是延續“20年不間斷超額完成任務”的“不倒翁”神話,他還在認真琢磨。

與酒打了37年交道的曹鴻英還有更多的期許:“從師父、師姐到我,都有個夢想,就是讓白酒和白酒文化更多地走出國門,成為中國一張靚麗的名片,讓世界領略它的神奇。”

“单纯地热爱,让人耐得住寂寞并坚持”——七十年,川酒工匠们的精神传承

視覺 / 玳瑁

審核 / 李天銳

▼下滑到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