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家里呆着。我每天看书写作,做点家务,时间一下就过去了。不过,很多宝妈们倒是叫苦连天,孩子太小又不能出去玩,在家呆一整天,时间长了就开始烦了。玩具玩腻了,绘本也不想看了。

有宝妈说:我的孩子以前上过兴趣班,学了画画和弹琴的,可是现在一下都不练了,又说喜欢下围棋了。真是“喜新厌旧”呀!就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这样下去,以后还能做好什么事情呢?

我明显能感觉到这位宝妈的焦虑。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但是又不能坚持学下去的时候,火爆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有的父母还会责骂孩子没有耐心,对孩子感到很失望。

但是也有的人却能把“持之以恒”转化为一种习惯。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父母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让他们适当休息,想让孩子持之以恒的做好一件事,还是有难度的。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孩子很难持之以恒。


一、为什么孩子很难持之以恒。

对一位孩子来说,想“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绝非易事。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好奇心,而难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还有的孩子对每天这样的练习感到很枯燥,从而不愿坚持下去。我看过很多学钢琴的孩子半途而废。

人们会喜新厌旧,这也是人之常情。从脑科学角度而言,人会对行为本身产生厌倦感。而且也会对奖励产生厌倦感。

其实,成人有时也会这样。当我们在上班时,也会感到每天同样的工作很枯燥,会有职业倦怠感,而对别的行业会产生兴趣。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让他们每天面对一件事情,孩子会感到很枯燥。他们喜欢丰富有趣的事情。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坚持下去,会用物质去奖励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总是获得相同的奖励、或者缺少奖励,或者奖励给他们的物质是他们不喜欢的东西的话,孩子的大脑就会失去兴趣,孩子自然就没有动力。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下去的话,就要不断变换给孩子的奖励。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与适应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惯化”,也叫“公式化”。人们知道到了一个时间就会自觉的做一件事情。当一个新的刺激出现时,人们又会重新做出反应。这种现象叫“去习惯化”。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一件事情形成习惯。比如:父母在陪孩子玩之前,会把孩子要用的地垫、玩具和其他物品拿出来。孩子一看这些东西就知道妈妈要陪他玩了。当妈妈拿出一样玩具放在孩子的面前时,最初,孩子是会感到很新奇的,他们会伸出手去拿。但如果妈妈每次都拿出同样的玩具,孩子会逐渐习惯了这样玩具,从而不再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化”。

从婴儿的角度而言,他已经对这个玩具失去了兴趣。但是,如果换一个他从没有看过的新的玩具给他,他会重新做出反应。因为婴儿知道这个玩具和刚刚的玩具不一样。这种对新异刺激重新做出反应的现象即“去习惯化”。

有实验针对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现象发生的大脑部位进行了探究。大阪大学中野珠实副教授针对婴儿早期的额叶活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如果一直在婴幼儿面前发出“babababa”的声音,突然变换为“pa”时,额叶的某个部分发生了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现象。


众多脑科学家均指出,额叶正是大脑的关键部位。此外,该实验结果证实,“婴儿也会产生厌倦感”。向大脑连续不断地展示“感兴趣的对象”。

当人们了解了大脑“总是渴望新异刺激”的特点后,就能高效的运用多巴胺控制法。给孩子适当的一点新的刺激,让孩子去持续做完一件事情。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人的大脑。


三、用“游戏化”可以防止思维“公式化”。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能让孩子有愉快的体验,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活跃。游戏化,是指将“游戏”融入到一件事情当中。使人们更加有积极性,让自己自发地朝着某个目标前进。

孩子可以对一件事情进行游戏化,成人也是如此。把游戏化思维运用在工作中,可以让工作变得更有趣味性。比如,人们在长时间工作后,会感到很累,有时会边哼歌曲边干活。以便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完成工作。

对孩子来说,他们在玩玩具、与小朋友一起开展活动时,就是他们在工作。他们甚至一个人也能自言自语的扮演一个角色,用游戏的方式去代替枯燥的事情。

比如:当成人在孩子洗手前叫孩子朗诵一首儿歌《洗手歌》,他们会感到很枯燥,因为已经朗诵过很多遍了。因此,他们在朗诵时会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声音,有的句子会提高音量,而有的句子又会降低音量。让朗诵变得很有趣。有时,孩子自己在朗诵的时候都会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们用这种游戏化的思维,让自己在朗诵时不再感到厌烦。

脑科学研究也证实了游戏化思维可以推动大脑运转,促进多巴胺分泌。大脑也非常热爱游戏。只要合理运用游戏化思维,大脑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干劲十足。在个人的大脑内建立此类工作模式,就能使多巴胺控制法“持续生效”。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用“游戏化”可以防止思维“公式化”。


四、如何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持之以恒。

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他们会重新对这件事情产生动力。主要有几种方法:

1.让孩子变换学习地点。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父母都会要求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玩,而不要把他的东西到处乱放,并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画画。不过,当孩子长期在他的房间里画画的时候,他们会因为早已形成了习惯而失去兴趣,渐渐的会不愿再画画了。

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到客厅的茶几上来画画。这样,父母可以更好的关注孩子,并对孩子画画一事表现出好奇心。这时,孩子会感到自己被看到了,会对在一个新的地方画画而重新产生热情。还可以让孩子坐在阳台上画画,让孩子观察阳台上的植物,和外面的建筑,而并不局限于孩子自己的房间。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可以变换学习地点。


2.让孩子变换学习顺序。

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要求孩子很刻板的遵守一些日常惯例。比如:平常孩子在做作业时,一直都是先背单词再写英语作业。因为,有的单词不熟悉,写作业就不会写。

不过,偶尔在孩子不想背单词的时候,也可以先让孩子写英语作业,当他们碰到了问题时,这个时候再去看单词,孩子会更用心的去记,记得更牢。因为他们现在就要运用到。如果父母一味地强调,孩子一定要先把单词背出来后再写作业,有时孩子会有抵触心理,他们会不愿意学习英语。

孩子们在看课外书的时候,有时父母会发现,你要求孩子看的书,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看的书。有的孩子总是会从第一页开始翻,然后看几页就不愿意看了。下次看书又是从第一页开始看,一本书要看很久。

不知道成人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我看书时就会这样。如果前面几页没有吸引力的话,就根本不想看后面的内容。因此,在看书时也可以打破以前的习惯。去习惯化就是允许孩子根据一本书的目录来看书。孩子对哪一个章节感兴趣,就允许他们从自己喜欢的地方看。前面没看到的内容也没关系,当孩子什么时候想看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

这样看书,可能对很多人会说,这是不科学的。但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后,他才能够坚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把看书当成是一个游戏,进行“游戏化”,孩子就会重新对看书产生兴趣了。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大脑喜新厌旧。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可以变换学习顺序、


3.鼓励和奖励孩子。

心理学家德里克斯曾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因此,父母要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就是:无论孩子做得怎样,父母都能看到孩子努力的一面,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的内心更有力量。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

我看到你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

“这么难的题目你都做出来了。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件事情没做好,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努力了,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当孩子在认为自己做的很好的时候,可以自己奖励自己,孩子自己奖励自己的方式有:在他们完成了一件事情后,可以去吃自己爱吃的零食、看动画片等等。爸爸妈妈也要奖励孩子。

奖励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成人对孩子的精神奖励,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对孩子微笑、点头以表示对孩子的肯定。或者陪孩子到楼下去玩一会,物质奖励可以给孩子买个小小的礼物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他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做好的。而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这都是强化物。能强化孩子正面的行为。但是,强化物不能太多,太多的物质奖会削弱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


4.与他人分享喜悦。

每个孩子在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情后,他们都有成就感和满满的喜悦感,很希望能够向别人分享。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爱就是被看见。当自己的努力的成果被别人看到时,自己会感受到爱和肯定。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还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挂出来,甚至是装裱起来,或者拍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展示给更多的人看到,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之情。

我身边的同事会把孩子画的画,还有孩子的书法作品发到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会点赞和评论鼓励孩子,父母可以把这些评论和鼓励的话给孩子看看。孩子在得到了正向的反馈后,他们会更愿意把事情做好。

用这样一种“游戏化”的形式大大减少了孩子的枯燥心理。有的孩子会迫不及待的问妈妈:“还有谁点赞和表扬我了?”当然,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能过度依赖别人的评价而去做一件事情,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尊,而不是他尊,只是把这份喜悦分享出去而已。

孙俪就把孩子们练习的毛笔字发在她的微博里了。她在微博里这样说到:“孩子们练习的毛笔字,我不舍得扔,可是放着又乱,东西越堆越多。我把完整的字都剪了下来,分类贴在相框里,是不是还挺美的呀?”尽管这是孩子们很早练习的毛笔字,但是发在微博里,也是一种展示,也能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孩子做事喜新厌旧。这四种“游戏化”方法,能让孩子持之以恒

孙俪的微博:孩子们的毛笔字。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过: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当孩子不能持之以恒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种“游戏化”的方式,使他们感觉好起来,让孩子重新产生动力,坚持下去。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鼓励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育婴师。致力于家庭教育,感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