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讀書悟道:周亞夫只知道琢磨事,不知道琢磨人

西漢名將周亞夫功高蓋世,結局卻餓死獄中,令人嘆惋。周亞夫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呢?我們不妨共同探討一下造成周亞夫悲劇的原因。

讀書悟道:周亞夫只知道琢磨事,不知道琢磨人

周亞夫像


性格原因

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離不開成長的環境。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是官二代,因此有點高傲。他從小是按照將軍的路線來培養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觀念深深植入腦海中。他繼承了父親忠厚的秉性,但又缺少父親能屈能伸的本事。

周勃從一個低賤的吹鼓手起家,經歷過他人的歧視,所以他即便是入獄也受得了獄吏的欺凌,他比周亞夫少了一分孤傲;周勃親眼目睹過劉邦的大洗牌,深知帝王的無情,因此他比周亞夫多了一份謹慎;他和陳平共事多年,領教了陳平見風使舵的本事,智力雖然有限但卻比周亞夫又多了一分變通。

通過父子二人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周亞夫在軍事上更專業,性格上卻存在很多缺陷。

埋下禍根

周勃去世後,文帝挑用了一年時間選中了周亞夫做絳侯接班人,這也是對周亞夫能力的肯定。細柳閱兵更是讓漢文帝非常滿意。漢文帝彌留之際囑咐兒子,危難之際可用周亞夫為大將。這和劉邦認為周勃可以保漢室江山如出一轍。漢文帝潛臺詞是說周亞夫可為將,沒說可為相。

細柳閱兵時,軍營中,士兵只聽命於將軍不聽命於皇帝。文帝是欣賞的,他信任周家的忠誠。但這種做法又是危險的,皇上信任時就是對的;皇上不信任或感覺功高震主時就是危險的。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由太尉遷為丞相,看似升遷,但更多的是剝奪兵權。

讀書悟道:周亞夫只知道琢磨事,不知道琢磨人

周亞夫細柳營初露崢嶸


平定“七國之亂”時,梁王求救,周亞夫按兵不動。周亞夫只考慮怎麼能更有效地殲滅叛軍,沒考慮梁王的感受,這就叫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梁王、竇太后與周亞夫由此結怨。他們經常在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不知變通

祖宗之法也可變。變則活,不變則亡。

讀書悟道:周亞夫只知道琢磨事,不知道琢磨人

變通是一種境界


  1. 廢太子事件是君臣產生間隙的開始。在廢太子事件中,周亞夫認為太子是國之根本,廢長立幼破壞祖宗之法。但事實證明,漢景帝做的完全正確,漢武帝確實是雄才大略的帝王。漢景帝為人任性、善變。漢景帝為太子時和吳王劉濞的兒子下棋,兩個人下急眼了,漢景帝用棋盤打死了劉濞的兒子。漢景帝重用晁錯實行削蕃,七國並起造反。漢景帝為止亂殺晁錯。漢景帝和周亞夫商量廢太子的事,只不過是通知一下週亞夫而已。周亞夫堅決反對造成君臣有隙。梁王此時與漢景帝關係正是親密之時,出入同輦。梁王趁此機會經常說周亞夫壞話,肯定會加重漢景帝對周亞夫的厭惡。
  2. 竇太后提議給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漢景帝內心是情願的,他知道此事可行,因為有先例。他卻找了些不重要的理由推辭,就等太后再勸。果然太后又勸。漢景帝內心高興,還希望這事做的名正言順,就說須和周亞夫商量。沒想到周亞夫又拿出劉邦祖訓“不是劉姓者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來阻攔,漢景帝雖然不高興,但也沒堅持。周亞夫死後,漢景帝封王信為蓋侯。很多人認為漢景帝並不情願封王信為侯,推敲之後,不難發現漢景帝是很希望封王信為侯,後來的確是封王信為侯就是明證。多次推脫,只是顯得自己大公無私。
  3. 封匈奴降將為侯。周亞夫認為降將背叛自己的君主有失節操,這怎麼約束做臣子的呢?漢景帝則認為可以鼓勵更多人來降。漢景帝認為周亞夫迂腐,不聽諫阻。周亞夫辭職。周亞夫沒搞明白對待降將和大漢臣子是不能用同一個機制的。

怒氣招災

梁王謀反之心暴露,梁王不再受信任。此時,景帝身體不好,想找輔佐少主的人。此時,漢景帝覺得梁王對周亞夫是構陷,周亞夫只是有點固執、狂傲。

漢景帝對周亞夫進行臨終試探。在禁宮中,漢武帝召周亞夫赴宴。盤中有一大塊肉,卻無刀筷。周亞夫向侍者要筷子。景帝說:“你難道還不滿足嗎?”周亞夫扣頭謝罪。景帝剛說“起”,周亞夫起身便離去。本來景帝是想殺殺周亞夫的銳氣,卻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景帝大怒:“這樣的人怎麼可以輔佐幼主呢?”此時景帝已起殺心。

事有湊巧,周亞夫的兒子違禁為父親置辦盔甲作為葬品。但他卻沒給夠搬運工的工錢,被告發謀反。漢景帝差人詢問,周亞夫看不起小吏,不予回答。小吏向景帝添油加醋地回稟。漢景帝說:“我不用你了!”於是把周亞夫下獄。周亞夫賭氣,絕食而亡。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他的故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人生啟示

  1. 只琢磨事的人,適合做技術類工作,不適合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紛雜的官場,琢磨人的人才能生存。
  2. 凡事要懂變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3. 居功不可自傲,不能和領導頂著幹。
  4. 不講策略,只講氣節是要吃虧的。
  5. 領導徵求意見只是尋求支持,並不是想真心徵求意見的。
  6. 別人家的家事不要參與。
  7. 做事不能只論成敗,要考慮人的因素。(平亂而得罪梁王)
  8. 家教要嚴。(兒子不懂事,剋扣工錢)
  9. 做機密事不可用外人,用人不可怠慢。
  10. 落難時,對小人物也要客氣。

讀書不限於故事本身,挖掘其中的道理才是價值所在。我希望通過周亞夫的故事,能給大家一些啟迪。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