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國科大華美醫院:這幢89歲的住院樓見證寧波醫療發展

國科大華美醫院:這幢89歲的住院樓見證寧波醫療發展

1930年建成的華美醫院大樓。國科大華美醫院供圖

海曙區永豐路上,今年“89歲高齡”的華美醫院大樓依然屹立。作為寧波最早的醫院大樓,1930年建成的華美醫院大樓雖多次歷經戰火,但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始建於1843年的寧波華美醫院是全國現存的建院第二早的西醫醫院。1923年,華美醫院為了滿足患者需求,有了建一幢新大樓的想法。時任院長蘭雅谷先生用1.5萬銀元向寧波效實學會買了寧波北門內的一塊空地,就是現在華美醫院大樓的所在地。

這幢大樓1926年開始動工,耗時4年建成,耗資近30萬銀元,所有款項都是向社會各界籌集而來的。

如今這幢老樓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的1號樓,仍然用作住院病房。在一樓大廳裡,至今仍有兩塊被保護得很好的大理石石碑,上面鐫刻著當年所有出資人的名字。國科大寧波華美醫院檔案科主任吳華告訴記者,當時社會各界人士都有捐款,不少還是當時寧波乃至全國的名人政要。

1930年4月,4層樓高的華美醫院住院大樓落成。因為建造中,拆除了寧波老城的北城門,使用了一部分城牆磚,所以大樓仿造北城門,呈“凹”字形,以作紀念。當時這幢大樓是寧波城裡最高的樓房,不但外形氣派,設備也很先進。新中國成立後,這幢大樓作為市第二醫院的住院部樓,見證了多項寧波首例手術的誕生。

今年73歲的國科大華美醫院前外科主任曹樹立,上世紀80年代到醫院工作。他說,當時住院部是有22張床位的大病房,像集體宿舍一樣。手術室裡沒空調,天氣熱了用電扇,一臺手術下來,醫生護士全身上下都溼透。每年7月-9月最熱的時候,外科醫生只能無奈“封刀”,除了急診及急需手術外,其他手術都延後。

雖然條件簡陋,醫務人員還是在這幢大樓裡完成了不少高難度手術。上世紀80年代,醫院成立了省內首家重症監護病房,實施了市內首例腎移植手術、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肺葉切除術、食管癌手術、斷肢再植等一系列高難度手術。

如今,華美醫院住院大樓幾經改造後,還在發揮著作用。手拉門式的老式電梯變成了自動電梯,木質百葉窗換成了玻璃窗,陳舊的木地板換成了現代化的地磚。

這幢樓見證了我市乃至我國現代醫學的萌芽、發展壯大,併為寧波地區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國科大華美醫院希望,今後這幢老樓不再用作病房,而是作為一座博物館留存下去。

記者 孫美星 通訊員 鄭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