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男主角為啥總罵我Idiot?”

《戀與製作人》上線已經快兩年了。

大概你還記得《戀與製作人》剛上線那段時間裡如日中天的景象。在這款國產女性向戀愛遊戲裡,玩家可以和四位風格迥異的男主角發生一段段邂逅。它巨大的——甚至可以稱之為現象級的成功,一時間引起諸多話題,並且範圍並不僅限於中國。

2018年開始,《戀與製作人》的不同語言版本陸續出海,來到國外玩家身邊。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款有話題性的女性向戀愛遊戲,當它面對國外的女玩家時,所獲得的反響大體上是相似的,但仍有一些有趣的不同。

1

2018年1月13日,隨著“李澤言生日快樂”幾個大字在深圳京基100大樓的LED屏上冉冉升起,這款“火到包大樓”的戀愛遊戲開始在外國媒體中引起波瀾。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在一部分外國媒體口中,整件事大致被濃縮成了“中國女人為虛擬男友花費數百萬美元”“中國女人為製片人包大樓”……等引人注目的標題。其中一些外國媒體推測了這一現象的原因,例如“中國不鼓勵少年談戀愛”“高學歷,經濟獨立的中國女性逐漸成熟,不想再早早結婚”等等。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引用了洛杉磯前市長陳愉的一句話:“《戀與製作人》能在年輕的中國女性中獲取巨大成功,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人們對約會的慾望,並且沒有風險或潛在的羞辱,亦無悲無喜。”

上述皆為外媒眼中《戀與製作人》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也正如他們所說,“在一個約會文化,和性別平等與西方有所不同的國家,這種成功尤其值得注意”,在《戀與製作人》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也能注意一些有趣的差異。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與競技類,或遊戲性較強的遊戲不同的是,文字戀愛遊戲在移植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著一些無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在戀愛向遊戲中,女主角往往會被設定成符合當地社會所凸顯的女性氣質規範——正如我們所見,在很多日本女性向戀愛遊戲裡,女主角的角色往往柔柔弱弱,內向,鮮見開朗大方的類型。

但這種設定其實並非單純的“刻板”,而是在迎合遊戲受眾群體的期望。作為戀愛遊戲的女性玩家,她們對女主角的角色期待也往往在反映其本身的自我意識與認同。

《戀與製作人》即一箇中規中矩的範例,遊戲中善良,溫柔,勇敢的女性主角,從外貌到內在無不符合中國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期望,四位風格迥異的男性主角也在迎合大眾女性的擇偶期待。

這也就意味著,在“移民海外”的過程當中,《戀與製作人》勢必要面臨著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

2

2019年開始,《戀與製作人》的英服、美服陸續開服。當跨越時區來到歐美,遊戲便改名成為了《Mr Love: Queen's Choice》,翻譯一下就是《愛先生:女王的選擇》——而這個名字甚至和遊戲內容本身關係不大。

這個名字或許的確對《戀與製作人》歐美本土化做了點幫助。一位外國女玩家評價:“‘我的愛(Mr.Love)’讓我感到畏懼,但‘女王的選擇(Queen's Choice)’就很好”。

儘管從命名開始就有了變化,但歐美版《戀與製作人》的遊戲內容本身的改變卻微乎其微。遊戲在Facebook上的小組有8千餘成員,據我觀察有不少都是華裔或喜愛亞洲文化的成員。

而遊戲社區的總體氛圍也和國內無太大差異,根據小組內的一次小型投票結果顯示,人氣最高的角色是李澤言。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雖說如此,這個角色在美服的人氣仍有一定爭議。儘管他的海外人氣整體頗高,但也能經常看見有些玩家表示,自己特別不喜歡這個角色——甚至是討厭——這種現象我在其他角色身上並沒有看到。

這個問題一部分出在了翻譯上。在人物設定中,李澤言作為十分典型的“霸道總裁式”人物,頗有傲嬌、毒舌的風範,在遊戲前期,在與女主角對話的時候,李澤言經常會冒出一兩句“傻瓜”——而這個詞在英文版裡被譯作“Idiot”。

“Idiot”這個單詞和中文語境裡的“傻瓜”有著微妙的不同。我們都知道在戀愛關係裡的“小傻瓜”“小笨蛋”是什麼意思,但外國女玩家並不瞭解……很多最初接觸這款遊戲的人很困惑:這位男性角色為什麼會動不動就罵自己?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但另一部分也不僅僅在翻譯上。在一系列科普和稍加理解過後,大多數美服玩家們也能體會到“Idiot”裡的寵愛之味,更何況美國玩家也並非對傲嬌之流一無所知,更有人也將“Idiot”看作是一個親暱的梗。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外國的女玩家們仍然覺得,總說“笨蛋”的李澤言太熱衷於打擊人了。

“因為罵人和侮辱,我從未喜歡過李澤言……”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自我玩遊戲開始,許墨就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我很反感罵人和侮辱,所以我從未喜歡過李澤言。不過我還是覺得他挺帥的,而且打完第十章,我就特矛盾了。(李澤言在第十章後有些角色轉變)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是的,不過他其實沒其他乙女遊戲裡的那麼糟糕。有些角色真的非常爛,而且有人會喜歡他們這件事真的嚇到我了。我的確不怎麼關注李澤言,但也沒覺得他那麼壞就是了”

除“霸道總裁”在歐美引起小規模爭議之外,總體而言,《戀與製作人》美服並未大熱,儘管已經做出“改名”這樣的努力。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外國玩家表示自己覺得能獨立承擔事業且勇敢的女主是“強大的”,但實際上,這種程度上的“強大”還不夠,以至於無法激起廣大西方女性玩家的愉悅感。

2017年,killscreen就曾有一文解釋為什麼日式女性向遊戲始終無法打開歐美市場。其中一位日本翻譯提到,美國的戀愛遊戲市場需要的是“強大的女主角”。

她指出,日式乙女遊戲中的男性角色往往是不友善,冷漠和自私的,而美國玩家則認為這些角色是“混蛋”。西方的女性玩家市場期待的是,更有領導能力的,更有個性的女性主角。當然,就同“亞洲女性遊戲主角都偏弱勢”一樣,這也是一個普遍而廣泛的傾向。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3

由於亞洲女性審美傾向的重合度較高,所以《戀與製作人》在日服、韓服的整體風向和國內並無太大的差異。只不過和期望不同的是,有精美日式立繪、日語配音的《戀與製作人》在日本並未炸出水花,或是日本的乙女遊戲市場已經相當飽和所致。

與美服、日服不溫不火的狀態相反的是,《戀與製作人》在韓國則相當出名。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下,《戀與製作人》曾經拿下了Appstore韓國免費榜的第一名。但同樣也引發過一次大規模爭議,原因和遊戲本身無關——但也不能說完全無關。

爭議因一位配音演員而起。在韓服《戀與製作人》中,李澤言的配音演員被定為鄭宰憲,一位十分資深的業內老手。

今年8月22日,鄭宰憲在推特上發佈了網飛電視劇《全裸導演》的訊息——一部描繪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人視頻導演的原創劇集。並配文:“原演員的演技真的很棒,所以我們的配音演員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及“因為是19禁,所以大家謹慎選擇觀看”。

一些喜愛《戀與製作人》的女玩家們看到了這條消息,十分憤怒,認為鄭宰憲是在提倡並推廣色情行業。而在一款萬眾矚目的女性向戀愛遊戲裡,曾參與“支持色情產業”作品配音的演員給主要可攻略對象配音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自這之後,網絡上爆發了大面積網絡輿論,在爭議和玩家抗議之後,《戀與製作人》的韓服最終決定換掉配音演員。並一份公告中表示,儘管工程浩大,仍然經過慎重討論後做出這個決定。

在韓國這樣一個女性地位偏低的國家裡,女權運動盛行,這樣的結局究竟是矯枉過正,還是理所應當,這裡不做進一步討論。只是這樣“女性玩家群起而攻之”的場景不難讓人想起《戀與製作人》國服裡的類似場景:

在2018年春節期間,國服《戀與製作人》發佈了一個讓女性玩家看著並不舒服的廣告。廣告內容中,玩家疑似被指為有些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花痴女”,引發巨大輿論,最終以官方道歉為結局。

這樣的相似或許意味著不了什麼,但很直觀的是,無論是韓國還是中國,女性向遊戲都離徹底弄懂女玩家的心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許不僅僅是遊戲的問題。

4

目前為止,對女主角的爭議在中國是最為嚴重的。

無論是在日服、美服,《戀與製作人》的玩家對女主角的評價都不鹹不淡,偶有吐槽,大抵也是在說“她說的這句話很傻”“這個行為很笨”,最詆譭之言不過是說她“蠢”。

但在中國,女主角卻被數量不少的玩家指責,因為玩家們認為女主角是一個“綠茶婊”。

“綠茶婊”的含義無需多言。作為一個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的女主角在遊戲劇情中被四位男性角色同時追逐,相互曖昧,但並未和任何一方確立關係——畢竟這是款戀愛題材的遊戲,大家都懂。

但很明顯的是,很多國內的玩家對四位男子的同時追捧無法欣然接受——儘管這只是在遊戲裡。在網絡上,有相當多的玩家怒斥女主輪流“玩弄”四位男性主角的行為,稱其“綠茶”“渣女”“婊”: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這是一個並不常見的現象,至少在可攻略人數更多的男性向戀愛遊戲裡,就從未出現過如此同仇敵愾的針對花心主角的現象。或許媒體Wired所採訪中國女玩家的一句話能部分解釋這種現象:“我們受傳統概念的影響。在西方,你可以將約會與婚姻分開,但在中國,約會是結婚的第一步”。

另一個不同,體現在中國玩家對女主角的獨立人格化上。《戀與製作人》的女主角色設定實際上非常正面,通過劇情的漸進,不難發現她有著善良,愛心,獨立……等等優秀的“女性特徵”。

隨著劇情的推進,玩家群體中逐漸誕生了“悠然黨”——他們將女主角賦名“悠然”,將其看作一個獨立角色,而不是像其他玩家那樣帶入自己。一位玩家在相關話題下解釋“悠然黨”的誕生,是因為玩家們開始發現女主角身上有自己並沒有的一些特質,“產生代入感欠缺的問題”。

國外女玩家眼裡的《戀與製作人》

而“悠然黨”和“帶入黨”偶爾還會發生爭吵與衝突,例如有的“悠然黨”會怒斥對方“不配代入悠然”……這就是這款女性向遊戲誕生的又一個稀奇古怪的現象之一。

作為一款因承載女性“擇偶期望”而火熱的遊戲,當它進入有著不同期望的國度時,產生的都是一些模糊不清的,難以下定論的現象:與歐美女玩家的口味不合、在日本波瀾不驚、在韓國和中國遇到相似的爭議,以及中國玩家們對主角的特殊看法。

而這些不同的看法,幾乎是基於同樣的劇情和遊戲性誕生的,這似乎是一個更為宏大的議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