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一個關於選股的難題

一個關於選股的難題

一直以來,我們基本上靠選股賺錢。無論是正向的研究還是逆向的思考,或者是正逆向的結合。一般人多的地方不去是基本的原則。這可能會影響盈利,但迴避了更多的風險。以前的市場一直不錯。總能找到一些比較滿意的機會,但現在我已經差不多有近半年沒找到一個十分滿意的標的了。

我們選股基本上都很特立獨行。一般都是關注度不高的標的,有些標的雪球上的深度分析文章也是我們寫的第一篇。因為我們本身受某個基金經理的影響比較深。這個有看過我們之前很多文章的人應該比較清楚。

某總16年說“長期下跌或者盤整後的,且有增長可能但還不確定的公司是我關注的主要方向。”

17年說“著眼一些中期業績不太好,但長期有展望前景的企業進行佈局,為明後年做準備。”

18年則說“現在我更傾向是選擇行業的底部,但並不介意我買的這隻個股之前是跌還是漲。”

從長期下跌或者盤整後變成我不介意買的這隻個股之前是跌還是漲。我覺得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因為長期下跌或者盤整潛在的風險點很多,一般肯定是因為企業的質地比較一般(也就是我說過的“平庸企業”)。那麼這種情況下如果爆出黑天鵝就很受傷。而17年說的那段話裡的風險點在於——長期有多長。用長期的邏輯來看待中期或者短期的前景可能是錯的。如果考慮到極端,長期的美好和中期的毀滅如果同時發生,就是最可悲的情況了。因為先是毀滅了,沒有之後了。而且,等待的時間需要考慮支付的“對價”,時間是成本,不是無關緊要的東西。這個就是一些人大喊只輸時間不輸錢的根本錯誤所在。所以他18年的表述,我是很認同的。整個邏輯就比前面的表述好很多。

以前的情況是,一些行業底部時。行業內的好企業雖然跌的不多,但肯定估值上還是比較低估的。短期股價漲跌不改變低估的本質。這樣的最弱中的最強,蘊含著很好的機會。如果行業長期邏輯沒問題,業績開始反轉,就很不錯。但現在的問題在於,因為17年一波波瀾壯闊的藍籌行情。一些本身在底部的行業,他的龍頭卻逆勢漲了不少,導致怎麼看估值都只能算作合理。這個是十分無語的情況,目前我還沒找到太好的應對方法。整個A股面臨這樣的情況很尷尬。所以選股的難題不是點位的問題。如果去找一些更小的標的,因為獲取信息的難度以及研究深度的難以拓展,其實也放大了風險,減小了期望收益。

如果放棄這些觀點,直接從個股著手。以前的頭條是個不錯的渠道,有時候會有一些啟發。但從去年開始,我個人感覺,頭條的個股分析裡面提到的個股,很多都是漲了很多的。甚至都是熱度很高的個股,例如現在經常能看到的平安、格力、美的等等。那麼就沒辦法從這些著手,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對我意義很小。所以目前只能更靠自己和小夥伴,勞累程度也加大很多。從我關注的人和範圍來看,個股分析的乾貨也確實越來越少了,整個趨勢是往雞湯化、宣傳化轉變。談不上好壞,個人有些遺憾而已。

逆向其實很難的,逆向的標的很多時候介入是因為下跌。而下跌包含了“事實”和“可以被證偽的事情”,你要去做區分,其實依靠的還是基本面的研究能力。如果能力不夠或者運氣不好,踩到價值陷阱,那麼要求就是要儘早發現並離開。這個還是依託於基本面強大研究能力。其次就是好價格,好的價格是除了研究能力外的對自己的最好的保護。這個也是我們持續的追求。

大部分人做的都是正向的研究。思維也都是正向。我昨天在說的汽車行業的時候說“所有的機構和研究員、基金經理,研究汽車行業,現在都知道了要去看新車週期。但他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預判多於跟蹤。你要想想看,一堆人在預測長城的新車週期上,提早介入就撲街了。在預測長安自主的新車週期上也是一樣。預測廣汽的新車週期也撲街了。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所以,最好是跟蹤,等到比較確定了再進入。漲幅不會一天走完的。當然,如果真錯過了,也就錯過了,賺錢的機會不只有一個。”這個就是正向的缺點,正向的思維邏輯是我發現了一個邏輯,然後我去找各種證據佐證。即使有提到缺陷,但潛意識裡實際上是忽略缺陷的,更談不上對缺陷的發掘。而對缺陷的發掘往往是對投資的重要保護。

這樣的思維潛在的缺陷很多,例如不斷尋找、宣傳利好,找到認為只有自己能發現的利好,驕傲的不行。實際上都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很容易失去客觀。而儘量客觀應該是我們的核心要求之一。所以,我覺得即使是正向研究很必要,逆向思考也是一定要有的。但這些缺點是根植于思維模式中的,大部分應該是完全改不了的。之前文章裡說過價投要避免自己陷於固執,開放很重要,但非常非常難做到。

當然,這些都是更高的要求。其實只做正向長期看收益應該也不會差,研究能力不錯的,一般都會有收益。如果行業選擇合適,收益更高。歸根結底長期看收益還是和認知能力(包含研究能力)匹配的。有些行業可以多些正向,少些逆向。例如科技行業,大部分需要的是正向的研究和思考。但深入的交流更多地存在於同類型投資者中間。當交流的邊際效應遞減,投資社交可能會僅剩下社交這兩個字,論壇和股吧的同質化也難以避免。如果,徹底淪為宣傳渠道不知道好不好。一家之言,姑且聽之,不一定對。

最後,如果看了覺得多少有一點點用,至少點個贊。默默的潛伏著,對於交流也不是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