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春秋時期四大強國之一,為何商鞅變法前卻淪為一個二流國家?

new2js


秦國在春秋後期的衰落,真可謂是“成也穆公,敗也穆公。”

事實上,縱觀整個春秋時期,秦國真正崛起成為有影響力強國的時間並不長,基本上就是在秦穆公時期。

秦穆公在位期間,廣納賢士,並且大膽任用非本國的人才,首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秦穆公的感召之下,素有“五羖大夫”之稱的百里奚、相馬專家伯樂及九方皋、蹇叔、由余等名臣能臣,紛紛投奔秦國。

也正是在這些優秀人才的輔助下,秦穆公對秦國軍政進行全面的改革,使得秦國國力迅速提振,並開始積極參與中原爭霸,進一步提升秦國的影響力。

秦穆公為了與強鄰晉國交好,娶了晉獻公之女,並且先後擁立晉惠公、晉文公,穩定了晉國的局勢。期間又擊敗晉國,俘虜晉惠公,並一舉消滅了周邊的梁國、芮國、滑國等小諸侯。

後來,雖然秦國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接連被晉軍擊敗,秦軍三將被俘,全軍覆沒。但在東進之路被晉國堵死後,秦穆公便掉轉槍頭向西發展,最終讓秦國稱霸西戎。秦穆公時期,是秦國在春秋時期國力最強勢的時代,史稱“益國十二,開地千里”,成為僅次於晉、楚、齊的第四大強國。

然而,伴隨著秦穆公的離世,秦國的強盛也旋即煙消雲散。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後世的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錯誤的堅持攻晉之策,造成了國力的消耗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穆公臨終前的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殉葬三良”。“三良”就為子輿氏(一說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

《左傳》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此三者皆為賢能之臣,本可作為秦國的棟樑之才,為後代君王所用,延續秦穆公的霸業。然而,秦穆公臨終前,卻直接將這三良也一併帶走。秦穆公這一做法,讓秦國百姓都深為惋惜,所以才寫下了《黃鳥》一詩。

也正是因為這樣,秦穆公時期的霸業也隨著他的死而偃旗息鼓,沒能有效的延續他在位期間的政令。所以,秦國在秦穆公死後快速淪為二流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秦穆公造成的.......



這些歷史要讀


秦國在春秋時期列入四大強國比較勉強,一直被晉國打壓。甚至在三家分晉之後,魏國依然可以吊打秦國。直至司馬錯滅蜀,以及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才真正強大起來,並最終吞併六國,統一天下。


當代曹植


千年依舊,鑑往知今!


對於秦國是春秋四大強國這一點有爭議,比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有載:

晉、楚、齊、秦,匹也。

這裡就說的秦國是春秋四大強國之一,之所以說這一說法有爭議,是因為越國是春秋最後一個稱霸的諸侯國,所以又有了春秋四大強國的另一說法:

晉齊楚越!正因為有爭議,所以秦國春秋強盛的時間很短,接下來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

外臨強敵

秦國實際上從來沒有 稱霸,其在春秋最顯赫的穆公時代也就是稱霸西戎,拓地千里!一直被晉國壓制在倄山以西。雖然穆公也為稱霸作出過努力,多次派遣孟明視等大將伺機東出,但是也多次全軍覆沒,大敗而回!

到了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中原變換:吳師破郢、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秦國仍然被中原各國看不起,因為三家分晉後,以魏國為首的三晉,多次攻打秦國,日子更不好過,甚至吳起在陰晉一戰率領五萬魏武卒大敗秦軍五十萬,差的逼得秦國亡國滅種!

地緣條件

秦國雖然有函谷天險等良好的地理優勢,但導致各國不容易攻打的同時,自己也相對封閉,遠遠落後於中原文明,人才甚少,穆公百里奚之後,秦國數百年間銷聲匿跡,再無明君賢臣!而攻打下來的西邊土地,未得到有力開發,非常貧瘠!

人才機制

前面說了,因為地緣劣勢,文化落後,本土沒有人才,又鮮有雄才大略之君。這時或許有人說可以引進,我可以明確和大家說行不通,因為這時的秦國和商鞅變法之後開明的秦國完全不一樣,在穆公死後,曾頒發詔書讓百里奚等名臣殉葬,試問東方六國有哪個國家的人才願意去送死?


所以秦穆公之後到商鞅變法的幾百年間,地處偏僻,政治體制落後,又鮮有雄才大略之君,加上外臨強敵,怎麼可能強的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