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5000億後,這些大佬都做了什麼?

突破5000億,碧桂園、萬科、恆大成銷售前三甲

2018年1月3日,萬科集團發佈2017年全年銷售業績公告,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全年合同銷售金額為5298.8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為3595.2萬平方米。

1月4日晚間,中國恆大發布業績公告稱,公司2017年的合約銷售額約為5009.6億元,較2016年全年增長34.2%,全年合約銷售面積約為5029.9萬平方米,銷售均價為9960元/平方米。

1月5日碧桂園公佈了其2017年全年的銷售業績,數據顯示,碧桂園2017年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508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6066萬平方米,但並未提及項目的合約銷售均價。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萬科、碧桂園均沒有提及2018年的銷售目標,這與以往略有不同;而恆大則將2018年的銷售目標定在5500億,以以往的經驗來看,不得不說恆大保守了太多。

一季度均破1500億,三房企2018銷售可期

萬科、碧桂園的低調與恆大的“保守”並不能掩蓋三大房企的銷售業績,僅2018年第一季度均突破1500億。

公告顯示,碧桂園一季度實現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20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54%;實現合同銷售額約1879.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06.6億元增長24.76%。

恆大前三個月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面積約為158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合約銷售金額達1618.7億元,同比增長51.4%。合約銷售均價為1047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3.06%。

萬科前3個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048.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988.2萬平方米增長6.1%;合同銷售金額由上年同期的1502.7億元增長2.7%至1542.6億元。

按照慣例,第一季度是樓市的淡季,但淡季依舊能交出超過1500億的成績,三大品牌房企的卻讓人羨慕嫉妒。

其實細看2018年的萬科、碧桂園、恆大,三家房企出奇一致的對銷售業績保持了低調,相反他們在其他方面卻顯得高歌猛進。

不走尋常路,三房企各有奇招

萬科、碧桂園、恆大在成為中國房企的第一梯隊之後,紛紛寄出新的“殺招”,向其他行業佈局深耕。

萬科鬱亮:要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雖然2017年萬科並沒有成為銷售榜的第一位,但絲毫不影響萬科作為中國最富盛名的房企的影響力。

4月10日晚,農產品發佈公告稱,與萬科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新零售及城市食品安全產業、農產品流通綜合產業園區開發、現代化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並同意建立由各自高層領導參與的聯合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協商、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問題;成立由雙方業務部門和相關單位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工作推進;雙方將按照框架協議約定履行保密義務;框架協議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可簽署補充協議。

此前不久,萬科剛剛宣佈進行戰略轉型,公司的定位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從“城市生活配套商”到美好生活場景師,再到“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萬科的每一次變化都能為行業帶來新的方向。

彼時,萬科董事長鬱亮表示,“萬科今天不能僅僅關心城市,也需要關心鄉村,這裡不僅包括城中村,也包括鄉村。城市鄉村的互動包括城市人的田園情結、安全健康的食品和大規模城市化之後鄉村的振興,萬科不是要去鄉村蓋房子,是要建設美好生活的場景、鄉村振興的場景”。

此外萬科在商業、長租公寓、教育、養老、物流等行業上的成就也同樣備受關注。

碧桂園楊國強:40年前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

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提交了兩份提案,分別是《關於集中居住、打造“聯合收割機時代”綠色鄉村的提案》《關於滿二十週歲才允許出來工作的提案》。

“碧桂園到了今天,有條件有責任去為鄉村振興做點什麼。”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首次對外透露,公司地產板塊已經很成熟,他本人希望未來用80%的精力做現代農業,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

楊國強在碧桂園集團2018年工作會議曾對碧桂園的農業項目——“鳳凰優選”做出了重要解析:

公司現在做“鳳凰優選”,我們期望在全世界範圍,找到沒有重金屬汙染、沒有農藥殘留、貨真價實的東西。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便宜。

商品種類,我要求找600種,不包括魚、菜等。我不允許利潤超過1%,還有整個流通領域和管理的費用減到最低,然後,在工廠直接運到“鳳凰優選”。

我夢想在全國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開上萬家這樣的店鋪,將自己農業生產的東西和剛才說的600種產品提供給所有的人。

恆大許家印:將投資1000億元進軍高科技產業

4月9日,中國科學院與恆大集團在懷柔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恆大集團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中國科學院院長兼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簽約儀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主持會議。

“這是恆大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許家印表示,未來十年,恆大將投資1000億元發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農業科技等重點領域,與中科院在三大基地上展開合作,分別為科學技術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將為科學家團隊建設世界一流的孵化基地,提供世界一流的後勤保障和靈活的激勵機制,把三大基地建設成為全球頂級科學家的聚集地。

對於恆大進入高科技產業的計劃,許家印在3月26日的恆大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就曾定下小目標:從2018年開始,恆大要在戰略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他還表示,進入的產業一定是大產業,“如果投個兩三千萬的,那是小產業。比如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幹細胞,互聯網,在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去探索。”

萬科要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碧桂園進軍農業,恆大則將目光定位到高科技產業,三家房企在完成了對樓市的絕對領導力後,紛紛向其他產業佈局,相信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高度的市場把控能力,會對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