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哪部軍事題材的影視劇讓你百看不厭?

東2468


推薦一部之前看過的軍事題材電視劇《突出重圍》,杜雨露,王志飛等主演,講述了部隊軍事演習中發生的衝突與對抗的精彩故事。為什麼這部電視劇讓我印象深刻,百看不厭?我想,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它有著精彩的劇情。在電視劇中,重點圍繞紅方A師和藍方C師的演習與對抗而展開,他們兩個演習部隊,重點圍繞演習任務,開展了一系列的鬥志鬥勇。在幾個回合的演習對抗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這些演習內容也觸動了他們的思想深處,讓他們對於現代戰爭有了深刻的學習與總結,整個過程看得人心潮澎湃,流連忘返。

2.它有著出色的演員。在這部電視劇中,集中了國內眾多老戲骨以及許多優秀的青年演員。不僅有杜雨露,張志忠,王志飛,還有鄭曉寧,杜志國,曹培昌,王海燕等演員,他們的出色演出,共同打造了這麼一部精彩大戲。我就是從這部戲中,認識了王志飛,以後成了他的影迷,他當時扮演的唐龍那個角色,聰明睿智,才華出眾,充滿自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是憑著這個角色獲得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男配角獎。

3.它有著震撼的畫面。在這部電視劇中,兩個部隊演習的畫面非常震撼。也可能與年齡有關,當時年紀小,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確實被震撼到了,能夠欣賞到這樣的大場面,感到非常興奮,自豪,激情油然而生。另外,裡面的劇情設置,情節安排,人物心理等,都非常經典,也因此對它印象非常深刻。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突出重圍》的全部理由。它有精彩的劇情,有出色的演員,有震撼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個人見解,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影視凌凌漆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我是張全有,喜歡電影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我國的軍事題材電視劇非常多,軍事題材不僅能夠揚我國威,也能夠讓觀眾朋友們看到部隊中我們不知道的故事,看的熱情澎湃,令我們更加愛國。其中不乏一些製作精良,注重細節的良心劇,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推薦幾部我非常喜歡的軍事題材影視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士兵突擊》

這部《士兵突擊》可以說捧紅了太多優秀的演員:王寶強、張譯、李晨、段奕宏、陳思成、張國強等等...可以說有太多人就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而走上了部隊生涯,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可見一斑。這部電視劇記錄了一個普通士兵的成長經歷,堪稱傳奇。這不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大受好評,就是因為這部戲刻畫人物的真實狀態,許三多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表演中帶著真情實感,這樣的電視劇不愧是經典。總而言之,這部電視劇給了很多人力量,激勵了很多人,無論是否在部隊,我們都應該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努力奮鬥。

二、《我是特種兵》

《我是特種兵》陸陸續續出了幾部,但我認為最好的只有第一部,後續的都不及第一部精彩,當然了,很多人都說這部電視劇不真實,確實,這部電視劇很多細節和橋段遠沒有《士兵突擊》的那種真實感,但是不妨礙這部劇是一部好劇,《士兵突擊》和《我是特種兵》本身就是兩種風格,可以說兩者不分千秋。劇中的幾個重要角色表現的都不錯,總之,這是一部非常熱血的軍旅劇,即使有些誇張也絲毫不影響看完之後熱血沸騰的感覺。

三、《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本人最喜歡的軍事題材電視劇,沒有之一。看了可能不下十遍了,每一遍都能夠成功的擊垮我的淚腺。絕對的好劇,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兄弟連,那絕對是抬舉了《兄弟連》。每一次看完都感覺壓抑,透不過氣,在看過原著之後更是彷彿被掏空。每一個演員都是實力派,每一句臺詞都值得細細品味,如果要評分的話,《我的團長我的團》

在我心裡就是滿分,強烈推薦。

我國優秀的軍事題材還是非常多的,比如:《亮劍》、《中國遠征軍》、《激情燃燒的歲月》,比較輕鬆的《炊事班的故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希望在未來能夠拍出更優秀的軍旅題材作品。


張全有


1.《雪豹》

該劇改編自業餘狙擊手所寫的網絡小說《特戰先驅》,由陳皓威、杜玉明(劇中清風寨大當家朱子明)執導,文章、張若昀主演。

該劇講述了富家子弟周衛國,從一個紈絝子弟轉變成八路軍指揮官的英雄傳奇故事。

2.《我是特種兵》

該劇根據著名作家劉猛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改變,劉猛親自擔任本劇的編劇和導演,谷智鑫、徐佳等主演。

該劇全景式表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最精銳部隊——狼牙特種大隊,殘酷悲壯、鐵血精誠的訓練和生活的長篇畫卷。如果祖國需要,他們就是一顆上膛的子彈,時刻準備著!

3.《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根據蘭曉龍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戰爭題材電視連續劇,共43集。由原《士兵突擊》製作班底製作。

《我的團長我的團》以獨特的視角,講述60年前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歷史,突出了中國軍民的民族大義和豪邁正氣。

4.《突出重圍》

根據柳建偉的長篇小說改編拍攝的電視連續劇。

該劇講述了西南軍區例行軍演,"藍軍"不按常規出牌戰勝了"紅軍",震動了軍區上下,首長決定搞一次不事先預定勝負也不設導演部,直接憑實力決定勝負的真實軍演的故事。

5.《陸軍特戰隊》

《陸軍特戰隊》是中國2005年出品的一部現代軍旅劇。

該劇講述了S軍區從所屬各偵察、通訊等部隊選拔優秀官兵,組建一支能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需要,執行應急任務的精銳部隊的故事。《陸軍特戰隊》的拍攝歷時80多天,先後轉場於瀋陽、大連、錦州等地拍攝,投入兵力1萬多人次,動用了飛機、船艇、坦克、裝甲車等大型武器裝備500多輛次。


貴仁視界


《我的團長我的團》每個人的性格都表達的淋漓盡致。

1.沾點天時地利就沾沾自喜,還說老天開眼,終有正義。全民族的虛弱。

2.我們總說我們是最能吃苦耐勞的民族,可吃苦耐勞不單單是捱餓吧,自封的優點會害死我們。

3.炮彈打不下春苗般的生機,鐵翼下的種子徒生些抗力。應聲站起來大時代的戰士,高塔般豎立在我們的土地。什麼力也瞬不了火炭般的眼睛,什麼聲也遮蔽不了憤怒的吼聲。煙火裡孕育著復興的幼芽,獻血培養起自由之花。真的生存要從死裡來爭取,我們要在暗夜中樹立火炬。

4.國難當頭,豈能坐視。

5.靠誰啊,一支能把自個兒國家都丟了的軍隊,這種債能靠別人來還嗎?別捧美國人臭腳,捧也沒用,你知道人家為什麼來嗎?人家就為了這點money之內的事兒,money明白嗎

6.記住,我國很大,我族軍人數千年來沒有過如此的潰敗。

7.仗打成這樣,中國軍人都該死。你,我,他們,都該死。

8.無論你是何許人也,請先行一步,虞某隨後就到。

9.爹,了兒自幼便有一事困惑至今,今日斗膽想問,了兒的苟活對爹爹而言終究是難堪還是驕傲?

10.走啊,我帶你們回家!


鮮活的小號


讓我百看不厭的影視劇有很多,我推薦幾部:

戰狼:戰士冷鋒在協助公安抓捕毒販時違反紀律,面臨著退役的結局。但他因禍得福,被特種部隊的龍小云選中,進入被稱為特種部隊的特種部隊的戰狼中隊。毒販子的哥哥為了給弟弟報仇,出高價請了歐美的僱傭兵潛入中國。戰狼中隊在訓練中遭到襲擊,由於沒有實彈,和冷鋒最好的隊友“史三八”犧牲。僱傭兵囂張的在石頭上寫上“中國軍人娃娃兵”幾個字,揚長而去。戰區送來了真槍實彈,讓他們將失去的尊嚴奪回來。經過一翻激戰,冷鋒和戰友們不但消滅了潛入中國的僱傭兵,還抓住了毒販子的頭目。

戰狼2:冷鋒和戰友送“史三八”的骨灰回老家,發現“史三八”家正被強拆。氣憤的冷鋒一腳踢死了強拆頭目,被判刑五年並被強制退役。五年後,冷鋒出獄,到非洲謀生,同時,他也在找龍小云。因為在他坐牢的時候,戀人龍小云執行任務失敗,不知所蹤,唯一的線索就是一枚帶有花紋的子彈。非洲某國發生了動亂,國家組織撤僑。已經上了軍艦的冷鋒聽說有一批中國人被困在戰區,軍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主動請纓到戰區營救被困同胞。在退伍軍人何志國和富二代軍迷的幫助下,經過一翻艱苦的戰鬥,他們終於戰勝了僱傭兵和殘忍的叛亂武裝,帶領同胞和非洲兄弟一起到達安全的維和部隊營區。

閃電行動:一支代號為閃電的我軍特種作戰小分隊潛入655高地查找越軍隱蔽重炮群的故事。

鐵血大動脈:1951年5月,朝鮮停戰談判陷入僵局。為逼迫中國人在談判中讓步,侵朝聯軍司令李奇微下令實施絞殺戰。在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和前線運輸司令部司令梁軍英的帶領下,志願軍粉碎了聯軍的絞殺戰,終於逼迫聯軍回到談判桌上來。1953年7月27日,侵朝聯軍司令,美國將軍克拉克終於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志願軍徹底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高山下的花環:高幹子弟趙蒙生為了曲線調動,下連隊任指導員。但很不巧,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害怕上戰場的趙蒙生到處活動,想通過走後門的方式調離作戰部隊。雷軍長狠狠的批評了這種走後門的行為。戰鬥終於打響,連長梁三喜、副連長靳開來在戰鬥中犧牲,趙蒙生抱著炸藥包炸掉了敵人的碉堡。經過血與火的考驗,趙蒙生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邊防軍戰士。

勇闖奪命島:瓢潑大雨中,漢默將軍身穿軍禮服,胸前掛滿勳章,來到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務。那裡埋葬著他的妻子和戰友們。他來向他們告別,因為他準備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十多年前,漢默帶著一支特種部隊到海外執行任務,傷亡慘重。但由於關係到國家的機密,這次行動並沒有被政府認可,犧牲的將士得不到應有的榮譽和撫卹。漢默幾經奔走無果後,他決心用非常規手段給他們討回公道。入夜,漢默帶領特種部隊劫持了15枚VX神經毒氣彈,並將奪命島上的遊客全扣為人質,向政府索要一億美元的贖金。政府根本就沒有打算給錢他,一方面穩住他,一方面派軍醫史丹利和英國特工梅森帶領突擊隊上島救人。這部被一些網友稱為“美國大兵血淚討薪史”的影片很難說誰是正派誰是反派,只能說他們全是政治的犧牲品。

絕密飛行:一架叫埃迪的現代化無人機在執行任務中被雷劈,讓它產生了人類的思維。可怕的是,它正變得極端,將國防部的作戰計劃當成真正的戰爭行動,想付諸行動。為了阻止埃迪的暴走,美軍派出三名王牌飛行員對它展開了獵殺行動。

大決戰:影片共分為《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部分,描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著名的三大戰役。

大進軍:影片分為《大戰寧滬杭》《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南線大追殲》四部。《大戰寧滬杭》講述的是二野和三野打過長江,解放南京、杭州和上海的故事。《解放大西北》講述的是第一野戰軍解放陝甘寧青新西北五省的故事。《席捲大西南》講述的是第二野戰軍在一野18兵團和四野47軍的配合下,解放雲貴川康四省的故事。《南線大追殲》講述的是第四野戰軍在二野四兵團的配合下解放兩湖兩廣的故事。

莫斯科保衛戰:分為《侵略》和《颱風》兩部。講述的是1940年法國投降後,德國制訂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由於德國的偷襲,蘇聯損失慘重。但在蘇聯軍民的抵抗下,終於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解放:影片分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五部。講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取得了戰略主動權。德軍試圖在庫爾斯克發動大規模的戰役將戰略主動權奪回。蘇軍粉碎了德軍的企圖,爾後強渡第聶泊河,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出東南歐,解放波蘭並一舉拿下柏林。

虎虎虎:真實再現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故事。

中途島之戰:真實再現美日中途島戰役。可以看作是《虎虎虎》的續集。


血染戰旗紅


  1、《士兵突擊》;《士兵突擊》記錄了一個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經歷,堪稱傳奇。這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泛的讚譽,因為它刻畫了普通人物的真實狀態,演員們的表演帶著真情實感,沒有做作,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希望多拍些這樣的好劇。

  

  2、《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更是康家班,蘭小龍編劇和康紅雷導演合作的兩部作品。捧紅了一干實力派演技派年青一代的演員,現在的劇能看的很少,更是很少能看到這樣顏值演技和智商都在線的良心之作了。

  

  3、《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劇的背景是全國解放前的一段,屬於看見曙光,勇往直前的主旋律,所以非常激動人心。雖然看這部劇已經過去多年了,但那熟悉的旋律還是經常回蕩於腦海,我覺得這部劇的音樂,甚稱經典,一直為沒有主題曲而遺憾,但現在看來,也算另一種經典。

  

  4、《火藍刀鋒》;很勵志的軍旅故事,男主先開始牴觸軍隊生活,太苦了,經歷了師傅和領門人的犧牲,才漸漸明白軍人的職責,為守護祖國的海域學會團結協作,學會計謀,還有專業的知識,每次看都能激勵人前進。最後有點過於主旋律,但是還蠻好看的,喜歡上主題曲了。

  

  5、《我是特種兵》;雖然劇中有很多可以挑刺的地方,但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畢竟他們給我們還原了一些真正軍人的東西,至少,精神上是的。每個演員演得都很到位,從他們堅毅的眼神就能讀出來。真正的藝術是讓人沉醉的,我想,這部電視劇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6、《戰雷》;回頭看這部軍旅劇,從一開始樂個不停而後各種傷心大哭最後引發一系列思索…趙保家負傷回家那一幕眼淚止不住直流,傻傻的農村的孩子不懂報國大業心裡卻無時無刻不是裝了整個家…張曉菲家裡破產從一個公子哥變身為整日操心吃喝的小市民,一步步的成長讓人揪心。

  

  零差評的6部軍旅劇,甚稱經典,哪部讓你百看不厭?


拆遷戶的煩惱生活


前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解放》、《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歐洲諸國合拍的《滑鐵盧》、《戰爭與和平》,歐美合拍的《最長的一天》、《遙遠的橋》,英國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桂河大橋》,美日合拍的《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的《野戰排》、《戰爭啟示錄》、《坦克大決戰》、《中途島》、《巴頓將軍》、《埃及豔后》、《野鵝敢死隊》,日本的《日俄大海戰》、《隱武者》、《硫磺島家書》,中國的《四渡赤水》、《遼瀋戰役》、《淮河戰役》、《戰上海》、《英雄兒女》、《七戰七捷》、《三國演義》、《大秦帝國之裂變》、《血戰臺兒莊》、《挺進中原》、《南征北戰》、《風雨下鐘山》、《人間正道是滄桑》,德國的《從海底出擊》,南斯拉夫的《黑名單上的人》、《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法國的《老槍》、《虎口脫險》、《奠邊府》。


沉140769451


《亮劍》首播於2005年,至今已經14年多,但似乎從未為觀眾所忘記:她幾乎一直是各大頻道常播和暑期熱播的劇目,其婦孺皆知程度直不亞於《西遊記》《還珠格格》等老牌神劇,“亮劍”一詞也從此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用語。甚至於李幼斌的李雲龍和六小齡童的孫悟空等角色共同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受歡迎的三十個熒幕形象”之一,這對於一個晚出至05年的劇來說是極其難得的榮譽。(其他幾部有《上海灘》《血疑》《紅樓夢》《渴望》等)

事實上,《亮劍》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很鮮明的劇。先說缺點。如果從嚴格戰爭劇、抗戰劇的角度來說,《亮劍》是拿不到高分的,最多是及格。她存在的太多的硬傷,即使軍史黨史知識淺陋如我,也能挑出不少:一個普通的團居然有一次性用3600顆手榴彈的資本;毫無隱蔽的直衝式自殺式衝鋒;李雲龍多次抗命、殺俘而不被嚴懲(八路軍紀律之嚴格今人很難想象);從始至終全部冬裝;以及作者對冷兵器對決的酷愛和yy,原著中李雲龍組織的所謂特種部隊…雖然這並不符合史實。等等。有人說它是抗戰劇的巔峰云云,這是筆者實在難以苟同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人又把它說成是抗日神劇的開端。我亦不能同意。《亮劍》的些許虛構還到不了“神劇”的程度。即使與後起的神劇有關,那也是後來者因功力不逮而遺其糟粕,失其精華而已,這個鍋《亮劍》不背。按這些人邏輯,86版《西遊記》大約也可算後來三流神話劇的鼻祖了。豈不可笑。)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放寬評價的標準,甚至根本不去用嚴格戰爭片的標準去看待它,而是把它看作是一部小說的改編劇,那我們會發現《亮劍》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劇。

首先說人物。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人物塑造好了,成功與否先不論,把握住觀眾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方面《亮劍》滿分。李幼斌的李雲龍確實令人大呼過癮,他精彩的表現,成功表現出了農民出身、文化水平很低但又靈活狡黠且霸氣十足、重情重義的共軍將軍李雲龍身上的正氣、匪氣、霸氣和靈氣(此四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李雲龍)。

試想,我們這些生活在人情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限於教育、倫理、社會規範等因素的制約,大多很難做到那樣的個性飛揚,那樣的敢說敢做,敢愛敢恨,敢怒敢悲,敢笑敢哭。從心理學和文藝學的角度來說,鬱積在身體和精神中的情緒,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得到某種途徑的抒發,整個人才會覺得暢快。

其中,文藝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和電視劇,是最易被選擇作為這種抒發途徑的載體:人們在看小說看劇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代入進去,把自己想象成書中或劇中的某個人(通常是主人公),進而與之同喜同悲,同哭同笑。自然,當這個人物的經歷真正打動你讓你心有慼慼焉的時候,你就很難不去喜歡他。這就是為什麼如李雲龍、孫悟空、李逵、小燕子、白景琦等非常離經叛道、天不怕地不怕的虛構人物會經久不衰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因為人們通過代入的方式,很大程度地體驗了生活中所難得或沒有的人生體驗,心裡鬱積的許多感受和想象得到了難得的抒發和噴薄。

試想當我們和李雲龍一起笑傲江湖、痛擊日寇之時,當我們和他一起為了媳婦、兄弟敢於不顧一切大開殺戒之時,當我們體驗著他幾乎沒有任何阻礙的喜怒哀樂,看著他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充滿魅力的人生時,有誰能不從心裡大呼一聲“爽”呢?尤其是這樣舒爽的觀劇體驗,是我們看通常的主旋律作品,看那些文質彬彬、道德爆表如孔夫子般的我黨將領時所根本沒法擁有的。如此一比,李雲龍形象就顯得尤為珍貴,儘管他是那樣的不完美,那樣的缺點一堆,但我們仍然會由衷喜歡這個真性情的漢子。當然,儒雅而不失勇武的趙剛,智勇雙全深明大義的楚雲飛,沉著而不失霸氣的孔捷、丁偉,質樸勇敢又有點小狡猾的和尚,赤膽忠心的段鵬,乃至冷酷又充滿一種獨特魅力的山本一木……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忘懷。

一句話,把人當人來寫,寫出人的真實和複雜,是一切成功的敘事作品的共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此劇中出現了幾位我黨的真實將領,他們分別是陳賡、彭德懷、左權、劉伯承、粟裕,與別的許多劇裡他們那文縐縐的說教不同,這些形神兼備程度絲毫不亞於正牌紅劇的演員,在《亮劍》裡讓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些將帥們那粗獷霸氣豪邁的職業軍人素質,那氣衝牛斗敢笑敢罵的鮮明人格。試問這樣一群完全不同以往、令人眼前一亮的革命軍人群像怎能不獲得觀眾的青睞?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亮劍》最吸引人之處。

其次是情節。事實上,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抗日的部分只佔原著的一半不到,而且描寫遠沒有電視劇細膩可看(原因後面會說),如果不是原著者都梁和編劇江奇濤在再創作時的艱苦加工,而只是照搬原著,電視劇版恐怕不會如今天這般好看。而成片的《亮劍》把焦點對準了李雲龍的抗日生涯,大大小小的戰鬥和人物豐富的生活細節貫穿全劇,高潮一撥接一撥,令人慾罷不能(不少人覺得建國後的戲份沒有之前好看,主要原因就是沒什麼高潮了。當然也和原著的被閹割有關係)。好看的人物,好看的情節,有此二者,作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亮劍》已然成功。但她的優秀之處還不止於此,這就要說——

其三,情懷。這部電視劇是有精神的,它為我們塑造了一群熱血報國的革命軍人群像,乃如李雲龍、丁偉、孔捷、趙剛、孫德勝、魏大勇、楚雲飛等等,雖然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矛盾,但一旦風雲突變,劍將出鞘,他們就個個是頂天立地的好漢子。當我們看到孫德勝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騎兵連,進攻!”,趙剛毅然喊出“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要殺出獨立團的威風!”,丁偉那霸氣的“當然是我的了,我看上的就是我的!”以及李雲龍一次次的怒髮衝冠拍案而起,我們感受到的是一股股真正的男兒本色、英雄氣概對心靈的久久衝擊與震撼。應該說,這種震撼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它不僅對十幾年來影視劇領域因宮鬥、倫理等劇而造成的頹靡之風是一個有力的廓清,而且形象地展現了共產黨在抗日期間的不朽功勳——乃如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陳賡等等名將對日寇的沉重打擊和敵後(敵後指的是敵佔區,絕非有些人顧名思義理解的“敵人後面”)根據地的艱苦戰鬥,對於中國的抗日乃至世界反法西斯確實是有著重要的貢獻的。這對於網上日益風行的所謂“遊而不擊”“七分應付”等謠言無疑是有力的回擊。同時,以楚雲飛為代表的優秀軍人也讓我們看到了國民黨的抗日功績,這種比較客觀的描寫態度為很多觀眾所欣賞。


啟迪花剪劇段


《黑鷹墜落》,一部將戰爭變為“中性詞”的史詩之作。

經典的戰爭電影,總能留下經典的人物和橋段,展現浪漫主義與愛情國情懷,或是彰顯某大國恐怖的武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大家熟悉的戰爭影片,如《拯救大兵瑞恩》的燃情與煽情,《現代啟示錄》的揭露與反思、《全金屬外殼》中的人性泯滅與重生、《美國狙擊手》的悲憫與痛苦、《拆彈部隊》的寫實與冷漠。

然而,像電影《黑鷹墜落》這樣,將現代戰爭驚人的破壞力和血腥殘酷的戰鬥場景,以逼近真實的方式表達和呈現,並給出一個毫無榮譽感和勝利感可言的悲情結局,若被形容為好萊塢戰爭影片的“反骨”,恐怕再適合不過了。

片中,本來美麗豐饒的沙灘與熙熙攘攘的鬧市,都蒙在一層綠油油的濾鏡中,一種憂鬱的傷感自始至終縈繞其間。無時無刻的對比式諷刺,將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與貧窮積弱、連年內戰的“失敗國家”連在一起。

在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具有強烈對比性的配樂中,乘坐直升飛機、配備先進裝備的美軍精英部隊,“意想不到”的遭遇了一群烏合之眾一輪又一輪猛烈兇狠的自殺式衝鋒,情報失誤導致的輕敵冒進,葬送了19名海豹突擊隊員的生命,然而,當美軍衝出濃霧和硝煙籠罩的摩加迪沙,卻留下了數以千計的“敵人”屍首。

沒有炫酷逼真的特效場景,也沒有熱血沸騰的爽利鏡頭,灰暗、壓抑、悲觀、絕望的情緒,在美軍被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反覆圍困中達到高潮。所謂的正義之師、人道主義,在索馬里人看來就是干涉內政、無理取鬧,到了這時,雙方都變成了殺紅了眼的魔鬼與野獸。這便是戰爭的本質,將拋開了人性與悲憫的人類,變成了機械的服從命令、在殺戮中掙扎著苟活。

嚴謹還原的戰場、陷入絕望的人們、鐵血無情的殺戮、勝之不武的悲涼,在《黑影墜落》極盡剋制的視覺語言面前,戰爭被還原成了一個“中性詞”,是人類的侵略本性讓它變得充滿了異樣的色彩,然而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只有死者能看到戰爭的結束”。


得著說


我的團長 士兵突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