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導彈如果射程遠都需要中繼制導嗎?

一德格天1

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30~50公里以後,都需要中繼制導,由於有地球曲面的存在,軍艦的雷達無法探測到海平面以下的目標,無法為反艦導彈裝訂目標數據,這時就需要中繼制導了。

澄清一下什麼叫中繼制導。很軍迷一說超視距作戰,就每每唸叨著所謂的中繼制導,但很多人並不知道中繼制導是咋回事,實際上漁船也能給反艦導彈做中繼制導。



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國反艦導彈射程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數超出海平面雷達視距,例如美國AGM-84L(Block 2)魚叉反艦導彈的射程高達278公里,中國鷹擊83反艦導彈的射程也高達280公里。由於這些遠程反艦導彈的射程全都超出視距,本艦(機)平臺無法提供目標指示,所以需要中繼制導系統。



在超視距不是很遠的情況下,例如七八十公里,彈載慣性制導平臺的漂移量可以滿足自導段飛行的導航精度,那麼就可由其他平臺在前方指示目標,通過數據鏈將敵艦的航向、航速和方位角傳回本艦,經艦載或機載的導彈指揮儀測算,生成導彈規劃航路,再裝訂導彈,然後發射導彈。這種其他平臺指示目標的形式也叫中繼制導,早期的時候一艘漁船加上望遠鏡和無線電臺就行。

當導彈射程達到一百多公里時,初始裝訂的慣導數據精度不足以支持導彈長時間巡航所需精度,就需要使用數據鏈進行巡航段中繼制導,通過數據鏈在導彈飛行途中修正航路,使導彈準確地抵達目標區域。


科羅廖夫

現代的艦對艦導彈射程普遍在100公里以上。有些比較先進的可以達到400公里甚至更遠(例如我國最新的鷹擊18,披露射程600公里)。空艦導彈因為導彈飛行彈道的優勢則更遠。而現代艦艇的雷達系統因為地球曲率的問題,對海面目標的探測跟制導距離一般在200公里左右。那麼如果超出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如何完全發揮出導彈高射程的優勢呢?這就需要用到題主所問的中繼制導,也就是數據鏈傳輸了……


現代戰爭都是體系化戰爭。所以中繼制導的方式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就是艦載直升機,固定翼飛機,高空長航程無人機等。這也是為什麼題主說的需要制空權才可以提供中繼制導的原因。其實還有其他的制導方式,如潛艇,大型岸基雷達,同步衛星(同步衛星能夠持續為導彈提供座標方位,但制導通道不多,也就是具備這個功能。但實戰中為單枚反艦導彈提供製導意義不大,但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製導打擊敵方高價值目標(例如航母)意義完全不同,而且需要發動攻擊時剛好有同步衛星才可以)等。這些不需要奪取制空權的。

但是飛機制導的可能性更高。因為飛機的速度更快,在千遍萬化轉瞬即逝的戰場中更能快速的提供製導。這也是我國為什麼發展航空母艦的原因。當然以後一定會有隱身艦載機等,更多的也是為了提高飛機的生存概率跟突防幾率。假設沒有制空權,而且敵方是美國的航母編隊……美國艦載E2預警機可以輕易前出400公里以上建立警戒,機載可以偵測到300~400公里外的海面大型目標,這時候離美國航母就已經在800公里建立有效警戒了,遠超出你艦艇自身雷達探測距離了。更多的可能是你還沒有發現航母就被擊沉了……而且就算你用其他方式發現航母了,艦艇也未必能夠接近航母。

所以單靠艦艇是無法有效打擊航母的,但這個時候如果剛好航母附近有核潛艇並且沒有暴露,天空中也有同步衛星可以提供製導,就可以發射超遠距離的反艦彈道導彈進行攻擊,那航母的優勢就可以被抵消了……這也是國家需要大力發展體系化的武器裝備,而不是單單發展一兩款的原因了。


阿飛和他的刀

超視距目標指示,即OTHT,是實現反艦導彈超視距攻擊的關鍵問題,縱觀國內外對超視距目標指示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可以發現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是反艦導彈發射平臺直接對超視距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比如艦載超視距雷達,以蘇俄的“音樂臺”雷達為代表,利用海面蒸發波導效應,實現超視距探測和跟蹤;一是外部探測和引導,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利用艦載直升機對超視距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引導反艦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也可以利用預警機、岸基多用途海上巡邏機、無人機、偵察船、執行類似的任務。

但是,利用空基平臺的指示和中繼制導,並不是反艦導彈進行超視距射擊的唯一方式。以美國、蘇聯/俄羅斯等為代表的海軍強國已經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實用的反艦導彈超視距射擊方式,以滿足不同對抗場景、不同戰術情報支援情況下靈活展開水面交戰的需求。

在現代海戰條件下,目標大多處於機動狀態,因此其中的概略射擊和盲目射擊是目前應用較多的反艦導彈超視距射擊方式。概略射擊是指依託單站或者雙站無源探測手段對機動目標進行機動定位或者交叉定位,掌握機動目標的活動“線域”,對在該“線域”內活動的機動目標進行射擊,包括純方位射擊和概略距離射擊兩種,瞄準點是機動目標可能活動的一條線段(航路),反艦導彈發射之後,沿方位線或者概略距離線,自行對機動目標進行搜索捕獲,建立跟蹤,直至命中目標。盲目射擊是指在只能獲得比較粗略或者非常惡劣的機動目標信息,甚至無法獲得機動目標信息的情況下,根據交戰態勢、海洋環境和上級敵情通報,分析判斷機動目標可能的活動區域或者散佈區域,依靠遠程反艦導彈的遠射程、航路規劃和彈載雷達的遠距離大扇面搜索捕獲能力,對機動目標可能的活動區域或者散佈區域進行覆蓋,自行截獲機動目標,進行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