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有些人全身上下都很苗條,唯獨對小腹贅肉很苦惱。

吃藥、斷食、扎針、拔罐、或者用一些化學藥物,甚至直接去抽脂。辦法用盡都瘦不下去,或反彈很快。

其實,在古人對健康的定義裡,就有一個輕而易舉的答案, 那就是“坐”掉它!

先說這種腹部贅肉的成因。現代人往往長時間處於坐姿,且都喜歡把腰塌在椅子上,腰部的受力很大。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後背屬陽,腹部屬陰。腰部總是處於承受壓力過度的狀態,腹部便會自動地增加氣血,以保持陰陽的平衡。如果平時沒有鍛鍊腹部力量,那麼腹部就只能靠增加一些脂肪,讓陰陽達到平衡。

也就是說,要想從根源上消除小腹贅肉,必須先解決腰部的用力問題,“糾正坐姿”就能讓陰陽平衡。

前幾年我曾經指導過一些斷食養生營,每個人的方案都不盡相同。腹部贅肉突出的這部分人,往往婦科也有些問題。

所以她們的方案,除了正確地斷食、用藥物或手法消除任脈上的瘀滯,還有糾正坐姿:

保持坐骨的受力,而非塌在椅子上的腰受力。往往很短的時間,小腹贅肉就會明顯的減少,並且正確坐姿保持下去,還不會反彈。

所以說,”坐“掉小腹,的確簡單有效。它其實源自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對健康的定義:“形肉氣血必相稱也”,這是古人對健康的定義。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平人”,健康的標準

古人在《黃帝內經》時期,就引入了一個關於健康的概念,叫做:“平人”。平,意即中正平和。

《靈樞. 終始篇》說:“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是謂平人”。此中關鍵是,氣血平和、內外相符。

具體來說,成為“平人”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條件一:氣血充足、臟腑調和。

指在不借助藥物或者任何手法的前提下,氣血充足,臟腑調和,經脈暢通。

這樣的人,即便受到了外邪,也不用吃藥,因為身體有很大的恢復能力——自愈能力。這來源於臟腑的平和、氣機運行的通暢。

但這並不容易做到。

這句話大家都熟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說“春困秋乏”是季節應該具備的一些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一個人在相應的季節,有上述體感,那他一定不是一個平人。

因為春天出現睏倦,其原因是身體的陽氣不足,升發得不夠,這也就意味著你沒有達到健康標準。

包括上次課程中說到,這個季節有些人耳朵會覺得不舒服,眼睛會覺得不舒服,即使沒有表現出西醫的疾病,檢查的指標也沒有問題,只要出現類似的症狀,都說明這個人的臟腑不夠調和、經脈不夠暢通。

所以說,“平人”的第一個條件,看似簡單,但大多數人達不到。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條件二:形氣相符

這一點更容易被忽略。“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指氣血不光要充足,還得相互符合,相互吻合。

這就好比一個電腦,多大的內存要配相應多大的硬盤,電腦才會運行的很好。如果你的內存太小,硬盤特別的大,顯卡也很大,電腦就很容易死機,咱們的身體也是一樣的。

“糾正坐姿瘦小腹”的方法,體現了“形氣相符”的規律;而下邊例子嗎這種“盲目增肌”的行為,則說明了強行破壞“形氣相符”給人帶來的傷害。

《黃帝內經》說:“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

就是指,外在的形體和內在的氣血相符合,這個人就很健康,但是如果不符合就容易夭折。

例如,一個人110斤,體內有70的能量點,他怎麼吃也不胖。這種消瘦的狀態(形),正好能與70(氣)相吻合,那麼此時人體內外是相符的。若是保持這種狀態,即使有一些健康問題,也不會出現大的危機。

但是如果他想增肌,且採取了吃雞肉,吃牛肉,甚至吃蛋白粉、肌酐等健身藥物的方式,從110斤猛增到了140斤,身上的肌肉雖然練起來了,但卻沒有彈性,松不下來(不是正常“形”),能量點或許已經低於70了,這屬於透支元氣而產生的,這時候人體內外是嚴重不相符合的。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運動員看起來身體很好,平時幾乎不得什麼病,卻容易猝死;很多看似肌肉發達的人,健康問題卻非常多,並且容易出現一些重大的疾患。

無論是減脂,還是增肌,都希望大家看清隱藏其後的健康真相,從而獲得一個健康的生活態度,有意識地讓自己去接近“平人”狀態。

脾胃是中軸,生命力的來源

那麼就普通人而言,怎麼樣才能成為平人呢?平時養生,需要吃什麼?周圍朋友都在吃阿膠膏,海參,藏紅花,冬蟲夏草,我也該吃嗎?哪些適合我?怎麼判斷?

我覺得,如果不通過診脈進行判斷,而告訴所有人同樣的方法:怎麼吃,怎麼做,是非常難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

斷章取義的養生誤區

有人認為:春天應該吃酸的。因為酸的東西可以入肝、養肝。這其實就是一種斷章取義。

《黃帝內經》上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酸瀉之,辛補之”。從字面上理解,肝的急症,應該迅速地吃甜味的東西來緩和它,如果肝氣有餘(比如情緒容易急躁發脾氣)就吃酸的東西來瀉肝。如果肝氣不足(比如情緒抑鬱的人)就應該吃一些辛味的東西來補肝。

這段話說明,春天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點酸的。肝不足的人,天天吃酸的,就會加重他的疾病。

比如有些人一到春天就容易血壓高,據我觀察,他們往往不是肝氣有餘,而是看到一些斷章取義的養生文,於是每天都吃酸的東西,比如吃杏、喝醋,於是引發了高血壓。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那麼,想更接近平人的狀態, 有沒有一種基本適合所有人的養生方式呢?

是,有的。那就是維持脾胃氣機升降的平衡

基本適合所有人的養生方式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相當於人體的中軸,脾氣左升,胃氣右降,帶動整個身體“運”起來。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脾胃為人體中軸,氣血左升右降

人體氣血的上升有賴於脾氣的充足 。脾氣充足,整體的氣血就可以順利上升。人就會有勁,面色紅潤,手腳比較暖和,不容易出斑。如果脾氣不左升,人可能就會面色灰白,渾身沒有勁兒。容易拉肚子、怕冷,容易出汗等等症狀,此處只是強調,關於人體氣機上升、關於升發這方面,脾是個根本。

對於人體濁氣的排出,則有賴於胃氣的平和下降。如果胃氣不降的話,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便秘、肥胖、臉上容易有痘痘、皮膚不好,容易打嗝(呃逆),反酸,很多的亞健康疾病都是和胃氣不降直接相關的。

我這兩週出診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人,就因為過年期間飲食起居無度 ,造成了感冒、耳朵、眼睛或腰疼等問題,這都來源於胃氣不降造成的六腑不通。

脾胃作為人體的中軸,它是氣血升降的核心,所以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這一點可以理解成現在醫學講的“自愈力”,以及“生命力”。

當脾胃氣機平衡時,即使受到了外界的影響,通過氣機左升右降,人體自身也能很快的修復。但是如果平衡被破壞,人體修復力也會大打折扣。此時便不得不依靠外力進行治療。並且若是治療方式不正確,還會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氣血充足,更要內外平衡。

其實何止胖瘦,像長痘,出油,色斑等,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血不足”,“陰不足”,“有熱”等等,這些只是症象,其根本原因還是內外的不平衡,身體給了你一個提醒而已。

很多的亞健康或者疾病 ,在脾胃之氣恢復了正常的升降以後,都會有非常明顯的改變甚至消失。

具體怎樣恢復脾胃之氣呢?

怎樣恢復脾胃之氣

現代人有很多小煩惱,比如太胖、太瘦,比如長痘,出油,色斑等等。

用中醫的角度解釋為“瘀堵”、“血不足”、“陰不足”、“有熱”等等,這並沒有錯,但這些只是徵象,只是身體給你的一個提醒而已,其根本原因,是身體內外的不平衡,是脾胃氣機升降的不平衡,可以說這些問題是“吃”出來的。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相當於人體的中軸,脾氣左升,胃氣右降,帶動整個身體“運”起來。但現代人卻不大“運”得起來,因為運動太少,吃得太好,導致了很多問題。正確地“餓一餓”,讓脾胃之氣恢復正常地升降,很多亞健康或者疾病,都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甚至消失。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時機正好

過年期間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規律、運動又非常少,所以脾胃之氣沒法在正常的活動當中恢復。此時,特別適合“餓一餓”,來恢復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

“餓”是個技術活,盤點損害身體的錯誤“斷食法”

近年來,“辟穀班”、“斷食”、“輕斷食班”、“能量守恆飲食班”等斷食班很火熱,但它們真的適合中國人的體質嗎?大多數參加的人可能都所有這個想法:即使對健康幫助不大,至少還能瘦一點。

結果很多人中途就受不了了,甚至有人出現心慌、腹痛、月經不調、閉經、以及胃腸道的損害……得不償失。

下面說說兩種最常見的斷食法。

“辟穀”,修仙之法,不適合普通人

先說“辟穀”班。“闢”是避開的意思,就是不食穀物。

辟穀是道士修煉修仙的方法。算是“方術”,其理同“坐禪”,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更不適合普通人。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歷代的醫家都非常反對普通人辟穀。

《靈樞·平人絕谷》強調:“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難經》說:“水谷盡,則神去”。“故安谷者生,絕谷者死”。“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不僅經典這麼說,後世有很多有名的道醫也強調普通人不能辟穀。比如對後世中醫很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物葛洪說:“粒食者,生人之所資,數日乏絕,便能致命”……

要做到真正的辟穀,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1、辟穀需要一定的修為,需要“斬三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事。

2、歷史上,在辟穀期間需要服用的一些像黃精、白朮、熟地這一系列的藥物。大多數是散或者粉末類的。很多流派都把它稱為“辟穀丹”。

3、辟穀很重要的法門是“服氣”。“服氣”並不是朝著東方、看著太陽昇起來時的吸氣,那只是“喚醒”。“服氣”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是因為“內丹已成,丹成而不飢”。並不是暗示自己不餓就不餓,而是壓根就沒有餓的感覺。

4、辟穀一般都要遠離紛擾。心境清明,不容易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很多人在辟穀期間還要去上班,去開會,去炒股票……,你的心境怎麼能清明呢?

如果以上辟穀條件都不滿足,就冒冒然然的去辟穀,對於身體的損傷會比較大。

“輕斷食”,適合西方人,卻傷中國人脾胃陽氣

“輕斷食”在近年來很流行,一般以七天為期限,有兩天的緩衝期,五天的主要斷食期。其間不吃五穀、肉類,只喝果汁和蔬菜汁,還有的方法是隻吃青菜。

這種方法,不但不能養脾胃,反而對脾胃的損傷非常大。

不良後果:

1.有些人會拉肚子,甚至會排出像果凍一樣的東西。很多人以為這是在排毒。其實真相是:果凍樣東西接近於西醫所說的腸粘膜,是大傷了腸胃所產生的東西。或者中醫所說的寒涼食物不化所形成的膠凍一樣的東西,是痰飲不化的表現,並不是身體裡的毒素。

2.在《重訂通俗傷寒論》裡說:“胃有停飲或傷冷食,每致胸痞脘痛,俗間謂之肝氣痛,實則胃痛也。皆由多食瓜果冷酒冷菜而成。”這是說人會出現胸悶,胸痛等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不少人會誤以為是生氣導致。

3.斷食過程中對脾胃比較弱的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因為陽氣弱,脾胃的陽氣也弱,接受不了寒涼的水果和蔬菜,吃完當下便會難受。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適合人群:

“輕斷食”或“禁食”,最初是由西方傳來的,或許適合西方人的身體,因為他們的脾胃太強大了,像西方人能吃三分熟的牛肉,在澳洲生完孩子,護士直接拿一打涼啤酒催乳,這都是中國人完全不能承受的。

所以這種“輕斷食”,絕對不適合中國人素來虛弱的脾胃。這應該就是人種的差異

適合中國人的“斷食法”

那麼中國人應該怎樣斷食呢?同樣,古人也早已給出了答案。

《黃帝內經》上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五菜為充,五畜為益。五穀,是咱們身體最基本的營養,能化生氣血,恢復脾胃之氣的升降。

所以中國人的輕斷食斷的一定不是五穀,而是後三樣:五果、五菜和五畜。只吃五穀,就能減輕脾胃負擔,把之前吃出來的問題,都“餓”回去。

針對現代人的身體,在穀類裡邊,我比較推薦的是《本草綱目》裡邊說的“雀麥”。實際上就是燕麥。

燕麥可以降胃氣,通六腑,去積滯。

最大的特點:充飢滑腸——《本草綱目》。

充飢是指,吃了它不餓,並且還不影響日常的活動。

滑腸是指,臟腑裡邊很多的積滯,通過吃燕麥都可以排出來。

燕麥選擇

一定要選擇最普通的燕麥,而不是現在流行的水果燕麥、堅果燕麥。(燕麥片、燕麥米都可以)

把吃出來的疾病“餓”回去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燕麥絕對不能和牛奶同煮。和牛奶煮,它的通腑之氣就會大幅度的降弱。因為牛奶是一個很瘀滯的食物。脾胃弱的人喝牛奶之後會很難受、會吐。

2.用水煮燕麥。可以放少量的鹽或者少量的蜂蜜,增強它的下行降濁之力。

3.燕麥加蘋果。單純地吃燕麥時間不能過長,可以每天吃一個蘋果,既降濁氣又可養氣血,不耽誤上班。脾胃弱的,可以吃半個或者四分之一個。

應象斷食行動召集令

春天正值陽氣升發之際, 這個時間段適當的斷食不但對瘦身幫助很大,而且對現有的睡眠、皮膚、咽部的不適、脫髮,色斑等等問題,都會有比較大的改善。因為胃氣得降以後更有利於脾氣的左升。

咱們這次的斷食活動,有別於西方的“輕斷食”,是適合於中國人體質的斷食,起名叫“中斷食”。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恢復脾胃之氣,應象中醫特地舉辦這種“中斷食”的公益活動,由助教老師來解答問題,大家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來報名參加。

李奕霖,主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特聘講師,陰陽應象灸法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