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如果不買學位房,入讀民辦學校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近期關於小朋友報讀興趣班的事情,和身邊的朋友就順便討論到了教育方式和民辦教育與學位房之間的利弊得失。就差沒動手了。壓力,把年青一代的父母已經摺騰變形。學位房:房貴。民辦學校:學費貴。到底如果抉擇,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且聽問房四寶如何拆解吧。


懂的人都知道,“學位房”是保底的,家長都在拼命考民辦。大名鼎鼎的世外、協和、包玉剛這樣的超優質教育更是錄取率低於5%,2017年廣外外校,從4000名報考報讀的小朋友中,只有16名脫穎而出。比哈佛還難考!

在今年上半年時,還有媒體報道,上海一所民辦學校,學生考試時,家長在另一間教室考。還有學校考個名校要查祖上三代的情況等等。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的是,我們到底憑什麼來評價一間民辦學校的質量呢。其實不管你喜歡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還是探索式教育,AP課程,BI體系等等。都離不了一個本質的,來自靈魂深處的一問:牛校憑什麼在芸芸眾生中選擇平凡的你呢?

如果不買學位房,入讀民辦學校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如果你考查過一些國際學校,如師資、環境、師生比,課程體系……看著啥都好!或者只關注學校規模、環境、硬件之類的軟文,如果你認真了,那你就輸了。

就像公立高中比的是重本率、一本率一樣,升學率,才能證明一個學校的價值。其實你並不討厭應試教育,你只是討厭應試的方式和內容。國際名校只看一個指標就行:就看申請到的大學檔次!常青藤和頂級牛校可不是傻子,全世界都想去的學校,不考試(只要不是狹隘的理解為做題目的考試就行了)怎麼可能?那麼讓他們替咱把關國際校的教學水平,再合適不過了!

不管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條件,你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未來能從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走出來。但是這些頂級學校的招生量總是有限的。雖然我們知道還有很多牛逼的學校,但也許我們並不清楚的知道真實的水平。於是,有太多太多的所謂國際名校對口申請的國外大學,其實還不如中國的專科。(以下純欣賞)

美國TOP20大學:

普林斯頓、哈佛、芝大、耶魯、哥大、MIT、斯坦福、賓大、杜克、CIT、達特茅斯、約翰霍普金斯、西北、布朗、康納爾、萊斯、範德華、聖母、華盛頓聖路易斯、喬治城

如果不買學位房,入讀民辦學校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其他頂級學校:

牛津,劍橋,伯克利、UCLA、CMU

TOP10文理學院:

williams,amherst,bowdoin,swarthmore,wellesley,middlebury,pomona,carleton,CMC,davidson,Washington and Lee

如果按照錄取結果來排名的話(2017年),把國內的國際學校對行一個排名

第一階梯:

德威國際學校(59人進入藤校和頂級名校)

順義國際學校(48人進入藤校和頂級名校)

第二階梯:

京西(10餘人進入藤校和頂級名校)

第三階梯:

世青(5人進入名校)

王府(5人進入名校)

樂成(每年估計3-5人進入名校)

BISS(每年估計2-5人進入名校)

哈羅(3人進入名校)

加拿大國際學校(1人進入名校)

2017年11月30日,胡潤百富旗下國際教育平臺胡潤百學發佈《2017胡潤百學·中國國際學校百強》(Hurun Education Top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2017)。下面揭秘前10強基本概況:

如果不買學位房,入讀民辦學校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比如,同樣在廣東省知名的國際學校順德碧桂園學校的官網上,但官網上只有6人入讀了上述的學校。無法進入前10

作為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硬件、環境什麼的矇蔽,要看重點。重點就是畢業生升入頂級名校的比例!如果那些五花八門的學校名稱,合作辦學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名目搞不清楚的話,還是老老實實買個學位房,考上中國雙一流大學更靠譜一點。

親們,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