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如果不买学位房,入读民办学校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近期关于小朋友报读兴趣班的事情,和身边的朋友就顺便讨论到了教育方式和民办教育与学位房之间的利弊得失。就差没动手了。压力,把年青一代的父母已经折腾变形。学位房:房贵。民办学校:学费贵。到底如果抉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且听问房四宝如何拆解吧。


懂的人都知道,“学位房”是保底的,家长都在拼命考民办。大名鼎鼎的世外、协和、包玉刚这样的超优质教育更是录取率低于5%,2017年广外外校,从4000名报考报读的小朋友中,只有16名脱颖而出。比哈佛还难考!

在今年上半年时,还有媒体报道,上海一所民办学校,学生考试时,家长在另一间教室考。还有学校考个名校要查祖上三代的情况等等。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的是,我们到底凭什么来评价一间民办学校的质量呢。其实不管你喜欢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还是探索式教育,AP课程,BI体系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本质的,来自灵魂深处的一问:牛校凭什么在芸芸众生中选择平凡的你呢?

如果不买学位房,入读民办学校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如果你考查过一些国际学校,如师资、环境、师生比,课程体系……看着啥都好!或者只关注学校规模、环境、硬件之类的软文,如果你认真了,那你就输了。

就像公立高中比的是重本率、一本率一样,升学率,才能证明一个学校的价值。其实你并不讨厌应试教育,你只是讨厌应试的方式和内容。国际名校只看一个指标就行:就看申请到的大学档次!常青藤和顶级牛校可不是傻子,全世界都想去的学校,不考试(只要不是狭隘的理解为做题目的考试就行了)怎么可能?那么让他们替咱把关国际校的教学水平,再合适不过了!

不管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你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能从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走出来。但是这些顶级学校的招生量总是有限的。虽然我们知道还有很多牛逼的学校,但也许我们并不清楚的知道真实的水平。于是,有太多太多的所谓国际名校对口申请的国外大学,其实还不如中国的专科。(以下纯欣赏)

美国TOP20大学:

普林斯顿、哈佛、芝大、耶鲁、哥大、MIT、斯坦福、宾大、杜克、CIT、达特茅斯、约翰霍普金斯、西北、布朗、康纳尔、莱斯、范德华、圣母、华盛顿圣路易斯、乔治城

如果不买学位房,入读民办学校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其他顶级学校:

牛津,剑桥,伯克利、UCLA、CMU

TOP10文理学院:

williams,amherst,bowdoin,swarthmore,wellesley,middlebury,pomona,carleton,CMC,davidson,Washington and Lee

如果按照录取结果来排名的话(2017年),把国内的国际学校对行一个排名

第一阶梯:

德威国际学校(59人进入藤校和顶级名校)

顺义国际学校(48人进入藤校和顶级名校)

第二阶梯:

京西(10余人进入藤校和顶级名校)

第三阶梯:

世青(5人进入名校)

王府(5人进入名校)

乐成(每年估计3-5人进入名校)

BISS(每年估计2-5人进入名校)

哈罗(3人进入名校)

加拿大国际学校(1人进入名校)

2017年11月30日,胡润百富旗下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2017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Hurun Education Top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2017)。下面揭秘前10强基本概况:

如果不买学位房,入读民办学校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比如,同样在广东省知名的国际学校顺德碧桂园学校的官网上,但官网上只有6人入读了上述的学校。无法进入前10

作为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硬件、环境什么的蒙蔽,要看重点。重点就是毕业生升入顶级名校的比例!如果那些五花八门的学校名称,合作办学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名目搞不清楚的话,还是老老实实买个学位房,考上中国双一流大学更靠谱一点。

亲们,你们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