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自嘲“書呆子”的馬化騰,溫和表象背後的管理小宇宙

1998年,馬化騰和同學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列有限公司”,為尋呼臺建立網上尋呼系統,成為中小型網絡服務公司的最佳選擇。

21年後的今天,騰訊不僅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的商業帝國,更成為當代中國人無法割捨的一種生活方式。

被外界親切地稱為“小馬哥”的馬化騰,從程序員到創業者,再到投資者和管理者,經歷過官司纏身,亦體驗過柳暗花明,已然是當今互聯網世界的代表人物。

溫和、為人低調,但卻是當之無愧的明星。馬化騰作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

表象背後,是他具有核爆般力量的管理小宇宙。重視分享、知人善任、有收有放,如此才締結出亞洲市值最大的騰訊公司。

自嘲“書呆子”的馬化騰,溫和表象背後的管理小宇宙

1 傳統文化衍生出的管理思維:重視分享的力量

幾乎每年新年,騰訊都會因為發紅包而登上熱搜。大年初八的騰訊總部大樓前,數百人排好隊伍等待馬化騰和多位騰訊高管派送的紅包。狗年時公司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旺”字型的排隊走線,象徵企業興旺發達。

其實這個傳統從1999年世紀末的那個新春就早已開始。Pony馬化騰總會依照傳統習俗,在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站在辦公室的門口,給每個員工發紅包,並且送上一句“新年快樂”。

早上逗利是,下午品春茗,這種傳統讓騰訊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情。很多人重視的不是紅包裡錢的數額,而是想親耳聽到馬化騰的一句新年祝福。騰訊員工曾分享說“從安徽蕪湖老家回來深圳,三點下的飛機,把行李丟在飛亞達,就趕到騰大排隊。2017年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我想討個開工利是,圖個吉利。”

派發紅包的行為很容易模仿,不容易形成的是行為背後、馬化騰對於團隊的重視。他和管理層始終推崇一起創造、共同分享的精神,這也是騰訊最基礎的團隊文化。

馬化騰堅信:一家公司成功的關鍵是團隊的合作,團隊合作有賴於好的文化,而文化的核心由上層建築決定。

談到微信紅包時,他曾公開表示:紅包其實是一個帶著錢的表情包,是一種文化的溝通,所以不能單純從錢的角度考慮。廣東人稱其為“利是”,更看重的是金額背後的寓意,即人緣、社交反饋、一種分享和祝福的理念。

“分享”不僅體現在開工紅包上,同樣體現在對員工的長期回饋上。2016年馬化騰為感謝員工18年來的努力付出,送給每個員工300股騰訊股票。按照當天200港元的股價計算,騰訊每位員工可以獲得6萬港元。15億人民幣,用作了員工福利。

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真正成功的只有那些做好了本地化的理論。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中生髮,研究出能夠適應這個人情社會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凝聚團隊的力量。

馬化騰用定期分享把上下級關係變得更具有暖性,讓“我”跟“你”,真正變成了“我們”。

自嘲“書呆子”的馬化騰,溫和表象背後的管理小宇宙

2 靈活多變的用人策略:知人善任

馬化騰曾經是典型的程序員青年,根本沒有預想到自己會開公司。到了創業第一步,他立刻想到找一些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伙伴。

“張志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可以組建團隊,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有經驗。”就這樣憑藉對所用之人的瞭解,馬化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戰隊。

公司規模擴大之後,馬化騰同樣保持著對人的觀察和敏感,也在致力於將高管都打造成知人善用的管理者。

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在2000年離開華為加入騰訊時,只想做一名核心程序員,並三次提出申請辭去管理職務。但高管張志東看好其領導潛力,一心將其往管理者方向培養。如今任宇昕統領著騰訊業務的大半個江山,也證明了當年做出的正確判斷。

從高盛亞洲挖來的劉熾平,現任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對於馬化騰來說更是左膀右臂般的存在。

高盛操作騰訊上市項目時,馬化騰對這位倍感欣賞的人才拋出橄欖枝,並且結合劉熾平目光長遠的特質,給出了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的崗位。

如今在他的帶領下,騰訊公司在線生活戰略全面展開,逐步完成了面向即時通訊、網絡遊戲、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的全業務佈局。

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前總裁唐納德·簡道爾曾經說:“企業要尊重人、培養人、鍛鍊人,各盡所能,人適其位,把適當的人選配到最適合的位置上去。”

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團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同樣強調:“—個人的才幹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長於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將眾才為我所用,將許多偏才融合為—體,就能組成無所不能的全才,發揮出無限巨大的力量。”

馬化騰自己沒有開發出微信,但他用對了張小龍,就足以支撐他的商業帝國。善於集合眾智,才能無往不利。

自嘲“書呆子”的馬化騰,溫和表象背後的管理小宇宙

3 拒絕“一言堂”:有收有放的溝通技巧

馬化騰在調解員工矛盾的方法上有點像個“神棍”,或者說,他很會操控人的心理。

團隊人才聚集,往往眾說紛紜。公司發展不好的階段矛盾更多,這時候就很考驗管理者的才能:管多了像獨裁,管少了效率低

被問及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接受採訪的馬化騰自信地說:“說服人我覺得我還有一套,我主要聽你講,然後我引導大家,讓他覺得主意是他出的。”

最初馬化騰在會議上提出要做騰訊網,大家一致反對。騰訊公司的公關部負責人宋笑言回憶當時馬化騰的處理方式:他偷偷找到下面的技術人員,要求他們先做一個php版本出來,然後他再拿著這個php的版本,挨個找人討論,花了很長時間說服大家才通過的。

“如果有分歧就談,以理服人。如果這個決策只是因你的個性、性格決定的,人家首先就要懷疑你的能力了。”

馬化騰的溝通技巧有點潤物細無聲,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領導者的想法,還以為是自己的想法,這一招可謂很絕。

曾經在創業初期自嘲是“書呆子”的馬化騰,居然在溝通和說服的技巧上有如此高的段位。

他現場還原了一下勸導過程:“我的風格不是強勢的,也不是一言堂,反正是互相商量。

你可以問為什麼不能這樣,是不是這樣更好?他說‘也對’,很快就自己開始往下推了。那麼,‘對,好,這個方向你來做’。”

讓不同的聲音發出來,再往一個總路線上引導。既有各抒己見的民主,也有關鍵時候拍板的集中。沒有觥籌交錯、長袖善舞的領袖氣質,同樣可以有收有放、做好溝通。

自嘲“書呆子”的馬化騰,溫和表象背後的管理小宇宙

4 結語

騰訊公司從誕生到成長,經歷過數十場的自衛戰和反擊戰。昔日的“醜小鴨”如今羽化成“白天鵝”,離不開創造者馬化騰所經歷過的無數個作息不規律的日夜。

他很少主動做雜誌的封面人物,不喜歡接受採訪。人們常常發問,這個低調到經常不出席大會的領導者,究竟是如何打理好騰訊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帝國。

可能曾經在騰訊工作過的人會給出這樣一個回答: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把最簡單的管理理念落實到細枝末節,就是最大的成功。

期待馬化騰的小宇宙,爆發出更加具有影響力的能量,繼續改變一代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