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經濟“基石”能否穩住

■本報記者張全

在報道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時,《華盛頓郵報》等不少美國媒體都提到一個觀點,即美國零售商對如今的經濟大環境感到擔憂。

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

具體而言,全球經濟仍然疲軟,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四處點火,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不少美國公司投資放緩。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消費拉動,但是衡量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大企業聯合會指數顯示,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降。

Axios新聞網認為,強勁的消費支出一向被視作經濟增長的基石。眼下美國政府寄希望於消費者“彌補落後的商業部門的疲軟,抵消商業投資的低迷。”文章說,經濟學家下調第四季度GDP預期。如果不是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者態度穩健但略顯謹慎,評級下調的情況可能更糟。

“雙十一”不適用“黑五”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宋國友認為,新出爐的“黑五”消費數據總體符合預期,但並不是“特別醒目”。購買並沒有出現井噴式增長。從美國經濟增速看,第三季度修正值為2.1%,不是特別搶眼。而且在貿易和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美國企業正在削減投資和庫存。這些因素使得民眾消費信心、消費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特朗普挑起的貿易爭端推高採購成本,並逐漸傳導到普通消費者頭上。“總的來說,美國內需消費並沒有達到令人振奮的地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表示,現在的“黑五”數據已不能完全說明美國人的經濟需求與消費能力,其購物方式日益多元,例如非洲裔和低收入群體不願使用網購,而是去便宜的商店;消費習慣與中國也很不一樣,例如喜歡囤積式採購,導致購物高潮之後往往有較長的低潮期,而且美國處在由傳統消費模式慢慢轉向網購等更多選擇的階段。“所以不能用中國的‘雙十一’現象去簡單地理解美國的‘黑五’、分析美國的經濟情況。”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