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職務侵佔是常見的舞弊行為之一,員工通過隱瞞收入、虛構支出、直接侵佔保管的財產等方式將公司的財物據為己有,這種方式也是最直接損害企業利益的舞弊行為,危害性極大。

如今,企業對防範和治理舞弊的需求愈發迫切。瞭解舞弊發生的現狀、尋求如何有效地應對舞弊,進而從源頭上預防舞弊發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關心和期待的重要議題。

作為反舞弊業內經驗較為豐富的法律服務機構,上海星瀚內控和反舞弊法律中心著手研究“職務侵佔”這一頗為常見的舞弊行為,對於2018年國內重點省市的職務侵佔犯罪判例進行分析,希望能為企業及反舞弊執業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本文為《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節選)》

報告說明:

本次調研的罪名限於職務侵佔罪。

• 本調研報告所基於的裁判文書是通過Alpha案例數據庫整理而成的,其數據源為中國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網以及法信網等權威網站。

本調研報告案例的地區範圍限定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天津和重慶七個省市,上述7個省市是中國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

• 本次調研所包含的判決文書,其判決時間範圍為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

根據以上原則,本次調研共計獲得870份判決文書,被告人1185位。判決文書蒐集的時間為:2019年2月26日。

民營企業被侵害嚴重,佔比高達73%

根據企業性質,報告將被侵害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獲取的870例案件中,民營企業的有474例,佔比73%,國有企業有45例,佔比7%,外資企業有127例,佔比20%。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發生在民營企業的職務侵佔案件較多,一是相對來說民營企業的基數比較大;二是民營企業的內控制度相對不完善或落實不到位、財務管理混亂、無獨立監督部門,企業管理漏洞比較大;三是一旦發生員工侵佔公司財產情況,民營企業通過司法機關報案救濟的意願最強,民營企業主的挽回損失、打擊罰罪的意願最強烈。

國有企業的案件比較少,一是國企管理制度相對較為健全,而且設有紀委監察等監督機構,有常態的廉政教育機制。二是國企中的國家工作人員一旦發生侵佔企業財產情況,很多會構成貪汙罪,不在本報告調查範圍之內。

外資企業發生職務侵佔案件的數量相對較低。除了外企多為跨國企業,相關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外,據星瀚內控和反舞弊法律中心接觸的案件情況,外企對員工侵佔企業財產的情況,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意願也相對較弱。

千人以上的企業擅長主動出擊

在我們獲取的870例案件中,能夠查詢到企業人數的有467家,其中100人以下企業案件數量有221例,100-499人企業案件數量有120例,500-999人企業案件數量有44例,1000人以上企業案件數量有82例。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以上圖表反映出,少於100人的小型企業發生員工職務侵佔案件數量最多,到1000人以內的中等規模企業,數量逐步下降。但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職務侵佔案件數量又呈回升趨勢。

通常,小型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高管或員工權限大,是發生職務侵佔等舞弊案件的重要原因。而大型企業的業務形態相對穩定,企業會更加註重內部治理工作,通過健全內審、監察等監督管理機構,有效查處內部舞弊案件。

近年來,我們看到諸如阿里、京東、騰訊等大型企業都越來越主動地深挖、查處內部舞弊案件的情況。

犯罪人員平均年齡36歲,年齡最高75歲

統計的案例中共有1185名職務侵佔的犯罪人員,有年齡信息的數據是1024個。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實施職務侵佔罪的行為人以中青年為主,平均年齡為36歲。其中,31-40歲的中年人數量最多,佔比達52.05%

。一方面,中青年人工作年限超過5年,基本屬於公司、企業的骨幹人員,或掌握一定的實權,在實施犯罪時有一定基礎條件。另一方面,31-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經濟需求的壓力最大,房貸、家庭生活開支、小孩教育撫養乃至同輩人之間的攀比等,都會促使這類人群更可能產生侵佔公司財產的動機。

犯罪人員以銷售崗、管理崗居多

統計的案例中,有崗位信息的數據共有950條,其中銷售崗位人員共300位,管理崗位(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部門經理等)219位,倉儲崗位120位,技術崗位101位,財務崗位86位,運輸崗位60位,採購崗位49位,人事崗位15位。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很多企業都沒有遵循銷售、收發貨、付款等環節相互獨立以及崗位分離的原則,這是銷售崗位舞弊高發的原因。此外,技術崗位的職務侵佔也有一定特徵,其隱蔽性較強。

在犯罪人員崗位和侵佔行為方式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銷售崗位中,隱瞞收入為其進行職務侵佔的主要手段;管理崗位中,虛構支出和隱瞞收入均是其主要侵佔手段。財務崗位利用財務漏洞侵佔的比例較高。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入職5年以內的人員是案件高發群體

在統計的870份文書中,有行為人入職年限的共221條數據。其中,入職時間小於2年的有83人,入職2-5年有91人,入職6-10年有33人,入職10年以上的有14人。可見,入職5年以內的人員是案件高發群體。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單案平均侵佔金額超過120萬元

在統計的870個案件中,企業被職務侵佔的總額高達10.44億元,單案平均侵佔金額120.73萬元。侵佔金額超過100萬的案件佔總案件數量的18.61%,合計被侵佔金額達8.5億元,佔總金額的81.38%。這相當於,約80%的案件侵佔金額小於100萬,但約20%的案件大於100萬、且侵佔金額佔到了我們統計案件被侵佔金額總和的80%。

此外,500-1000萬侵佔金額的案件有12例,1000萬以上金額的案件有20例,其中最高金額達到7258.2萬元。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小於100人的小型企業平均被侵佔金額97.04萬元,100-499人的中型企業平均被侵佔金額為142.90萬元,500-999人的中型企業平均被侵佔金額為179.22萬元,1000人以上的企業平均侵佔金額152.78萬元。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企業規模越大,平均案值也相對較大;但是規模超過1000人的企業,平均案值金額又有所降低,可見加強企業內控工作是有價值體現的。

租賃和服務行業被侵佔金額最高

從行業情況看,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主要為融資租賃企業) 、房地產業、金融業的平均被侵佔金額較高,分別達334.60萬元、207.87萬元、204.42萬元。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賭博、高消費是主要犯罪動機

行為人的犯罪動機可分為賭博、高額消費、還債、日常消費與投資。在統計的案件中,有犯罪動機的案件共257例。其中,賭博有83例,佔比32.30%,高額消費有53例,佔比20.62%。還債有53例,佔比20.62%,日常消費有52例,佔比20.23%,投資有16例,佔比6.23%。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單獨作案的比例遠高於合夥作案的比例

調研統計的案例中可以區分是單人作案還是多人聯合作案的案例合計868例,其中單人作案613例,多人聯合作案255例。

多人聯合作案又可分為內部多人作案與內外聯合作案,分別有114例與141例,以內外聯合作案稍多。合夥作案的平均侵佔金額137.85萬元,相對來說高於單獨作案的平均侵佔金額113.74萬元。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實施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其關係以同事(44.71%)和商業夥伴(20.78%)為主,朋友(14.90%)和親屬(6.27%)稍次。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退賠金額僅佔損失金額的20%

查封凍結追贓僅佔總金額5%

在統計的870個案件中,有529個案例中存在退賠或追贓,即60.8%的案件的被害人通過退賠或追贓在判決前挽回了部分或全部的損失。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總共挽回金額為20624.45萬元,是總侵佔數額的19.7%。在有退賠或追贓的案件中,全額或超額挽回損失的案件數量佔49.55%。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職務侵佔刑事案件司法處置情況

法院判處刑罰的情況如下:免於刑事處罰的有2人,拘役的有93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901人,3-10年有期徒刑的有172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10人。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職務侵佔案件,法院適用免於刑事處罰的比例極低,在調研的所有案例中僅有2起。

根據我們的統計:

職務侵佔金額小於100萬(不含本數)的平均刑期:15個月(1年3個月);

職務侵佔金額在100萬到500萬之間的平均刑期:50個月(4年2個月);

職務侵佔金額大於500萬(不含本數)的平均刑期:67個月(5年7個月);

緩刑率一般,被害單位的諒解書很重要

統計案例中,被法院適用緩刑的有478人,佔比40.65%,未被適用緩刑的有698人,佔比59.35%(根據《刑法》相應規定,對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可以宣告緩刑)。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有退贓退賠的被告人,緩刑率為64.34%,無退贓退賠的緩刑率為16.12%。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獲得被害單位諒解的被告人,緩刑率為74.39%,未獲得被害單位諒解的被告人,緩刑率為32.42%。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如您希望獲得《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完整版,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小星”為好友,通過身份認證後獲取。

2018年度企業員工職務侵佔犯罪大數據研究報告

本文信息僅作一般性參考,不應視為針對特定事務的法律意見或依據。

聯繫作者/合作聯絡: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