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眾所周知,癌症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早期癌症的治癒率是很高的,防癌的一大手段就是定期參加體檢。然而數據顯示,我國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體檢中沒被發現,有相當比例的癌症患者被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面對體檢在癌症面前的種種“不作為”,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年年體檢都正常,最後還是被查出了癌症?做體檢到底能不能防癌?究竟什麼樣的體檢才能靠譜的檢查出早期癌症?

常規體檢對癌症有心無力

我們平時所參加的體檢,比如公司一年一度給安排的那種,其實都屬於是常規體檢,而常規體檢不等於癌症篩查,它的側重點主要在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並不專門針對癌症。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此外,早期的癌症腫瘤也難以通過常規的手段檢查出來。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實體瘤,大概需要8~10年,在早期時往往只有一個芝麻豆大小,常規體檢中的B超、X光等檢查很難發現它。

防癌體檢有什麼不同?

為了滿足大眾的防癌需求,彌補常規體檢篩查癌症的不足,各大體檢機構紛紛推出了專門的防癌體檢,那麼它比起常規體檢有什麼不同呢?

防癌體檢是由腫瘤專科醫師利用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針對癌症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面腫瘤篩查,和常規體檢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可發現常規體檢檢查不到或疏漏的“蛛絲馬跡”,讓腫瘤無處可藏。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通過防癌體檢,可以確診體內有沒有癌前病變或者早期腫瘤,從而對腫瘤採取進行更好的防治措施。

防癌體檢都查些啥?

防癌體檢項目分為五個方面,包括體格檢查、抽血化驗、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以及細胞學的檢查。

1、體格檢查:指頭頸部、胸腹部、以及下腹部和盆腔等身體部位的檢查,來發現體表上的腫物或者是否有異常。

2、抽血化驗:指腫瘤標誌物的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是常用的腫瘤篩查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基抗原、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3、影像學檢查:主要是檢查體內的器官病變,常用的有胸部X光片、超聲、CT薄層掃描、核磁共振等。

4、內鏡檢查:主要針對消化道疾病,包括胃鏡和腸鏡篩查。

5、細胞學檢查:指通過對患者病變部位脫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細胞,進行病理形態學的觀察並做出定性診斷。

防癌體檢應定期進行

雲優健康網建議35~4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常規體檢後,最好再加做一次防癌體檢;有腫瘤家族史、有吸菸飲酒等不良嗜好的高危人群,還應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每半年做一個特定腫瘤項目的篩查。

年年體檢都正常,為何還會得癌症?防癌體檢瞭解一下!

若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承擔全面的癌症篩查,也建議每年選擇有家族遺傳傾向或地域高發的腫瘤項目進行單項篩查。總之是要利用最有限的經費做好防癌的檢查,相比起幾十萬的治療費用和失去生命的代價,孰輕孰重相信大家心裡是有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