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我們,搬出大山

我們,搬出大山

初夏,傍晚。

走進威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五里崗安置點五里街道陽光馨區,只見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步梯房掩映在綠樹叢中,小區的農貿市場、超市一應俱全,居民們正悠閒地聚在一起拉家常、做運動。

“以前真沒想到這麼快就住上這樣好的房子。”雖然已經搬進小區一年多,但談及搬進新家的感受,居民王彥軍依然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

王彥軍家原本居住在龍場鎮營田村燈籠組,距離鎮上20餘公里,由於進村的公路一直未通,村民們的發展更是缺乏門路。

2016年,威寧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中,將五里崗作為一個安置點。通過兩年來的建設,目前來自全縣29個鄉鎮(街道)149個自然村寨組的1289戶6400人,已全部實現搬遷入住目標。

這個小區的建設和成型,是近年來畢節市圍繞脫貧抓搬遷,將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讓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一個生動典型。而像王彥軍這樣依託易地扶貧搬遷跳出“窮窩窩”、踏上“康莊道”的貧困戶在畢節市有成千上萬,他們擺脫了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生活環境,過上了幸福生活。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總規模為28.5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2萬餘人);整體搬遷1422個自然村寨8.2萬餘人。今年,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5個,計劃搬遷人口1.99萬戶9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1.3萬餘戶6.1萬餘人),計劃建安置房21186套。截至目前,15個安置點現已全部開工建設,建成住房2789套。

去年2月, 金沙縣平壩鎮7個村建檔立卡的191戶貧困戶847人搬進了佔地40餘畝的雙興社區,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今年5月,黔西縣23個鄉鎮的744戶易地扶貧搬遷戶3096人入住“錦繡花都”安置點新房。

今年5月,織金縣 26個鄉鎮(街道)的488戶搬遷對象喜獲新房。

……

告別了昔日的生活環境,但如何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畢節下足了功夫。

在威寧五里崗安置點,政府做好了搬遷安置過程中的土地調整變更、房屋產權登記、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搬遷群眾子女入學分流消化和社會管理等各項工作。此外,為了能夠及時為搬遷戶提供就業用工信息,五里崗搬遷綜合服務中心利用區位優勢,依託五里崗100家園區,成立了就業服務中心,方便與整個威寧縣城的企業隨時進行對接。

今年,七星關區32個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6149戶27907人將集中搬遷至碧海街道柏楊林安置點。為了解決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政府還在安置點附近加快推進區第二人民醫院、安置點幼兒園、學校等的建設工作,建立安置點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滿足搬遷對象就醫、就學需求。並充分利用各類資源,以經開區企業、公益性崗位、園區配套產業為主,向外輸出和自主創業為輔,分階段逐步完成培訓就業任務,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至少有一人能就業的目標。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自今年全省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啟動以來,我市全面落實“六個堅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的重中之重來抓,緊緊圍繞精準鎖定搬遷對象和謀劃安置方式,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步伐,加強後續政策扶持,做好產業幫扶、勞務培訓和輸出、社會保障兜底等配套工作,組織貧困群眾參與,激發其內生動力,促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實現脫貧。

在大方,恆大集團幫扶建設的幸福新村為每戶配套2至3個產業扶持或就業增收項目。

在納雍,縣政府按每人20平方米的標準統一在安置點周邊流轉土地給搬遷戶作為菜園子,每人還能獲得由縣財政配套的2000元入股發展產業。

在金沙,各安置點均引進小微企業入駐搬遷社區一樓商鋪,“樓上住房、樓下工廠”,實現就近解決就業。

……

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正逐步改變著農村面貌,助力產業興起,成千上萬的搬遷戶搭乘著這輛幸福的“列車”,開啟了幸福新生活,闊步邁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畢節日報 徐冰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