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2018年10月10日 ,國家統計局發佈信息:經核算,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4722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2%,這離5%還有一定距離。

早在2010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把文化體制改革作為議題中的重中之重,提出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在全國範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的預期。 當年,文化部部長蔡武說: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達到5% 。

不過,遺憾的是,2016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額只佔到4.14%,並未達到目標。2017年是4.2%,仍然未達標。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十二五規劃發佈之後,國家出臺了大量文化產業扶持鼓勵政策,電影、遊戲、音樂、電視等文化產業確實也非常熱鬧,但為什麼一直到2017年都沒有達到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中佔比5%的目標呢?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變緩

從統計數據來看,文化產業增加值在2012年前增長較快,但從2012年開始增速就開始放緩,從30%多的增長率一路降到11%的增長率。要注意的是:我國2012年新修訂《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國家統計局對2012年後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及相關數據進行了調整。因此,2012年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統計口徑的變化。

004年至2010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3%。因此,2011年文化部部長蔡武按照23%的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

雖然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還是一直高於GDP增速的,但是2012年之後兩者的增速差距已經顯著縮小。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最近十年,GDP在增長,各個其他行業也在增長。文化產業如果要在GDP中的佔比不斷提高,必須要高於其他行業的增速,顯著的高於GDP增速。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2013年以後,文化產業的增速要落後於金融業和其他行業(包含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9個門類行業)。2016年,文化產業的增速落後於房地產行業。

因此,從數據上來說,文化產業GDP佔比未達預期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產業的增速下降了,沒有能在GDP這個大蛋糕中分到更大的份額。

驅動文化產業向前的動力有三駕馬車:文化消費、文化投資、文化出口。增速下降必然是其中某一駕或幾駕馬車出了問題。

文化產業的三駕馬車

1、 文化消費

首先看文化消費。根據統計局數據,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一直在隨著GDP一起增長。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但是,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在居民支出中的佔比並非一直向上,而是有波動的,忽高忽低。2017年沒有增長,反而比2016年降低0.01%。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此外,從2013到2017,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的複合增長率是10.52%。同期的文化產業增加值的複合增長率是12.92% ,居民的個人文化消費明顯低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這是文化產業增速較慢的原因之一。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文化消費除了居民個人消費,還有公共消費。這塊可以用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文化與傳媒支出來進行推算。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從上圖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在整個國家財政支出中不僅佔比低,而且增長速度慢。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30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367億元,增長6.4%,落後於全國公共預算支出;佔比僅為1.65%,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可見,不論是個人文化消費,還是公共文化消費,都拖慢了文化產業的增速。

2、文化投資

從2011年到2017年,文化娛樂固定資產投資一直在快速增長。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文化娛樂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佔比也是不斷大幅提高。這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44%,遠高於文化產業增長值的12.92%增長速度。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因此,文化投資還是很給力的,這駕馬車沒有問題。

3、文化出口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從圖表看,文化出口的波動較大。比如,2014年文化產品的出口下降12.3%,聲像製品出口降幅達到了-48.9%,其次是視覺藝術品下降20.1%。

另外,從出口結構看,我國目前的文化產品出口主要以視覺藝術品(工藝品等)、印刷品、樂器、遊藝器材和娛樂用品、廣播電影電視設備等。這些主要為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核心的文化產品如影視媒介、表演藝術、出版物所佔比重很小。

2017年,文化服務(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動漫遊戲等)出口61.7億美元,同比下降3.9%,這塊佔總的文化出口額不到7%。可見,文化出口的國際競爭力還比較薄弱。

文化產業本質是內容產業,內容為王,影視、動漫、遊戲、圖書出版等這些內容才是核心,是產業鏈的高地和上游。內容發達了,才能拉動整個文化產業。當前文化內容的薄弱制約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通過分析文化產業的三駕馬車,可以總結出影響文化產業增速的兩大因素:文化消費增長速度較慢、內容的競爭力較弱。

當然,這只是整體上來看。具體到每個省份和城市,文化產業的每個細分類目,增長情況的差別是很大的。

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均衡

一方面,雖然整體上文化產業沒有佔GDP的5%,但是很多省份和城市早已經達到整個水平了。

早在2010年,北京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92.2億元,佔北京GDP比重12.3%;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630億元,占上海GDP比重為9.6%;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524億元,佔廣東GDP比重5.6%;雲南文化產業增加值440億元,佔雲南GDP比重達6.1%。

2013年,浙江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880.40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為5%。

2017年,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196億元,佔GDP比重6.35%。如果按照5%的數據門檻,在這些省市,文化產業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文化產業的區域發展呈現典型的梯度式:東部率先、中部追趕、西部起步,非常不平衡。

另一方面,各個文化產業的細分領域的增長差別巨大。

從2014年到2016年,新聞出版發行複合增長率最低,僅為7.53%;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最高,達到了23.2%的兩位數;文化創意和設計也達到了19.28%的增速。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為何只提高了0.06%?支柱產業再等5年?

文化信息傳輸包括了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服務(文化部分)、廣播電視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包括廣告服務、數字動漫、遊戲等。這些都是新興的數字文化產業。

工藝美術品生產、文化用品生產、文化設備生產等屬於傳統文化產品範疇,雖有文化屬性,更多偏向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很明顯,偏硬件的文化製造增速遠遠小於偏內容的數字文化。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網絡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未來極有可能超越傳統文化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動力。

那麼,按照當前趨勢,到底什麼時候文化產業才能真正晉升為支柱產業呢?

2022年文化產業或正式成為支柱產業

因為2012年文化產業分類標準進行了修訂,統計口徑有所變化。我們計算一下2012年到2017年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中佔比的年均增長率,為3.83%(計算公式:EXP(LN(4.2/3.48)/5)-1)。假設未來幾年能維持這個平均增速,那麼,要到202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才能超過5%,達到5.07%,成為支柱產業。也就是說,"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十二五目標可能要延遲6年才能實現。

依此,2022年之前,文化產業增加值每年的複合增長率需要達到9.6%。目前來看,只要不發生太大的變動,是很有可能達到的。

從過去看,最近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每年的最低增速是11%左右。從未來看,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提升,文化娛樂需求會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方向,文化娛樂支出有望在居民消費支出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同時,文化內容產出質量的提升也會大大刺激文化消費。

因此,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我國戰略支柱性產業,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最近幾年增速降低,只是延緩了超過GDP 5%的時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