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狼性"何來?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在5G爆發的前夜,雲計算市場風起雲湧。

2019年,騰訊雲多個產品成功入圍採購名單,在政務數字化領域又下一城。

6月,以8.7億元中標成都市"智慧綠道"項目;

7月,以5.2億元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9月,中標海南公安"智慧微警務"建設項目;

10月,中標遼寧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2019年12月2日,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佈了最新的中國雲計算基礎設施支出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騰訊雲銷售額同比增長91.6%,市場份額為18.6%,在五大雲服務提供商中增長最快。

自2018年"930變革"以來,騰訊雲一直處在主動進擊狀態,而且始終保持著最高的行業增長率。

2019年12月19日,騰訊雲官方宣佈,年度收入在前三季度破100億。為此,騰訊雲和TEG(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團隊成員每人獲得一部iPhone 11 Pro新款手機獎勵,這項舉措被稱為"陽光普照獎"。

很多讀者不禁要問,騰訊云為何能夠超越阿里雲、AWS、華為雲等眾多競爭對手,取得增長率第一?

930變革,讓騰訊雲具備了狼性精神

騰訊一直是一家以社交、遊戲、娛樂為主營業務的面向C端消費者的公司,因此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大潮來臨的時候,騰訊面向B端客戶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

於是,2018年9月30日,騰訊公司進行了創辦以來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俗稱"930變革"。通過這場組織架構調整,讓騰訊一方面可以夯實消費互聯網的優勢,另一方面讓騰訊具備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能力。

而正是這次組織架構的變革,激活了騰訊雲,讓這個本來隱藏在SNG中的TO B業務變得具有狼性起來。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930變革後,騰訊公司所有To B的產品業務都集中到了一個叫做"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中。

CSIG包含了此前SNG旗下的騰訊雲業務,也包括原SNG的音視頻團隊、優圖AI實驗室團隊,另外還併入了原CDG的智慧零售、原MIG的地圖、安全、孵化器的互聯網+業務。

此前,"騰訊雲"只是SNG的一個"種子"業務,沒有多少話語權。而云計算,是一個需要巨大投入而又短期難以實現快速盈利的業務,因此誰都不願背上燒錢的KPI。

而且雲計算只是產業互聯網的基礎,想要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還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安全、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支持。委身於SNG的騰訊雲,很難調動騰訊內部分散於不同部門的各類資源,地位十分尷尬。

而阿里雲、亞馬遜AWS等"友商",早就實現了雲計算業務的獨立。騰訊雲在與這些"友商"競爭的時候,顯然力不從心。當時就有很多客戶吐槽,想和騰訊雲合作,結果找不到統一的接口人。

獨立後的騰訊雲,成為CSIG中的核心業務,也是騰訊TO B業務的總出口。大數據、安全、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解決方案都要圍繞騰訊雲做服務,配合騰訊雲的調遣。

於是,騰訊雲的尷尬境地,迎刃而解。它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從公司中的TO B資源池裡,隨時調用資源,這大大增強了騰訊雲面向B端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

而且作為戰略性業務,不再要求團隊揹負短期盈利KPI,因此掣肘業務推進的阻力也消除了,員工可以放手、大膽的去搶奪B端客戶了。

專利是反映企業科技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知識產權出版社i智庫發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雲技術專利分析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12月,騰訊公司雲技術專利申請量達到4899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有效專利數量、專利價制度等均排名首位,發明人團隊規模達到5948人。

於是,在930變革後,騰訊雲從一隻不溫不火的綿羊,立即變成了一隻亢奮,有攻擊性的野狼首領,它率領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互聯網+、小程序等組成的狼群,向雲計算市場挺進。

C2B2C能力,連接11億網民

很多人認為,騰訊的基因裡寫滿了TO C,因此在做產業互聯網這個TO B業務的時候可能力不從心。這種以"基因論成敗"的思維,在騰訊930變革的初期被廣泛討論。

當時,阿里雲在國內超過40%的市場份額,騰訊雲不足阿里雲的1/4,身後又有亞馬遜AWS、華為雲等強勢對手,這種"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輿論集體唱衰的環境,都讓剛獨立的騰訊雲倍感"寒冷"。

這不僅影響了騰訊CSIG的士氣,同時也影響了投資者信心,騰訊股價持續低迷。

作為一個市場的後來者,騰訊做產業互聯網必須提出自己的差異化戰略,才能給行業、客戶信心。也只有差異化戰略,才能助力騰訊雲開闢市場,用真正的市場成績一舉擊破"基因論"。

第一,後來者,只有靠差異化才能突圍。

在騰訊930變革後的騰訊20週年生日之際,馬化騰發佈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在信中,他提出了騰訊做產業互聯網的定位差異化以及業務差異化。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騰訊並不是要到各行各業的跑道上去賽跑爭冠軍,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出更多的世界冠軍。"馬化騰說。

阿里雲提出的是"賦能"傳統產業,而騰訊提出的是做傳統產業的"助手",這體現出戰略定位上的差異化。

騰訊要做傳統產業數字化的"助手",而不是站在你的前面,對你指手畫腳,趾高氣昂的"老師",這種"利他"的謙卑心態,更容易被實體企業接受。

對於騰訊做產業互聯網的優勢,馬化騰說:"沒有消費互聯網助力的產業互聯網,就像一條無法與大海連通的河流,可能在沙漠中日漸乾涸。"

這句話的含義是,騰訊擁有連接11億C端消費者的獨一無二能力,這恰恰是騰訊做產業互聯網的差異化優勢。

後來,馬化騰在接受採訪時也特別強調:"產業互聯網To B、To G,最終還是To C的,通過To B、To G來服務消費者。這與我們原有連接廣大用戶的優勢是一脈相承的,這是我們能做好產業互聯網的最大優勢 。"

第二,TO C能力不是包袱,而是差異化戰略的源泉。

而騰訊CSIG掌門人湯道生則把馬化騰這一說法轉化成了切實可行的模式——C2B2C的閉環。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湯道生曾在演講中表示:"C2B是騰訊面向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戰略和主要優勢。在C端,我們有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觸達數十億用戶,也有長期積累下來的用戶洞察和運營經驗。

騰訊把C端的能力與經驗輸出給合作伙伴,並提供公眾號 、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讓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終實現C2B2C的閉環。在智慧零售、出行等領域,這一模式已經初見成效。"

通過C端消費互聯網業務打造雲計算基礎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比如,騰訊雲已經成為了全國第一家全網服務器數量超過了100萬臺,帶寬峰值超過了100T的雲服務企業;騰訊雲依託微信的複雜計算,打造了圖計算框架 Plato,將算法計算時間從天級縮短到分鐘級。

得益於C端海量用戶提供的數據"養料",騰訊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是領先行業。騰訊已成立騰訊優圖、WeChat、騰訊AI LAB(深圳)、騰訊AI LAB(西雅圖)這四大AI實驗室。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模式識別、OCR等AI技術均在行業裡奪得多項第一。

依託微信、QQ的11億C端用戶,騰訊雲利用小程序可以幫助政企客戶建立B到C的橋樑,打造了智慧零售、政務小程序等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比如,數智貴陽的項目中,貴陽就利用數智貴陽小程序提升服務公眾的能力,沒有比微信小程序更便捷的工具了。

因此,C2B2C成為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差異化戰略,讓騰訊雲在推進業務的過程中可以拿出與獨一無二的產品,從而迅速搶佔市場。

2019年前三季度,騰訊雲營收突破100億元大關,併成為營收增長最快的雲服務商。市場份額方面從佔據阿里雲1/4,僅用一年時間追至18.6%,超過阿里雲(份額45%)的2/5。同時,增速91.6%,超過阿里雲的57.9%、亞馬遜AWS的8.6%、百度雲的70.3%。

這組數據不僅證明了930變革的有效性,也擊碎了那些"騰訊沒有TO B基因"的陰謀論。

20年安全積累,3500人保駕護航

在數智貴陽項目公示中,除了提到騰訊雲政務小程序連接公眾的能力、大數據和AI的能力之外,還特意提到騰訊安全方面的能力。

公示書寫道:"騰訊公司20年為互聯網10億級用戶、自身海量業務安全運營經驗,能更好理解並滿足政務客戶海量數據共享、便民應用的安全需要,為政務安全提供最佳實踐。"

安全能力,對於上雲的政企客戶來說,是他們特別關心的問題。企業上雲後,數據就全放在雲服務商的平臺上,數據是企業的命根子,一旦遭遇安全威脅,後果不堪設想。

比如,萬豪酒店5億客戶數據洩露,導致股價暴跌;臺積電遭遇勒索病毒,生產線全數停擺;互聯網金融企業、雙11電商活動被"羊毛黨"薅到破產……

因此,雲計算服務商的安全能力,是影響客戶選擇的重要因素。

首先,安全技術領先。

騰訊930變革後,原MIG的騰訊安全業務併入CSIG,成為騰訊雲計算服務的核心優勢之一;而早在5月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還對外釋放了一個重要信息:目前全公司已經配置了一支超過3500人規模的安全團隊,而他們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全力為騰訊雲的安全服務提供護航。

在雲技術細分領域,騰訊在安全、大數據等多個維度保持行業第一,其中在安全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599件,領先第二名高達32%。

其次,移動互聯網安全NO.1。

談到騰訊安全,很多人都會想到3Q大戰。2010年底的那場轟動全球的3Q大戰,讓騰訊把安全提到了公司國防的高度。從那時起,騰訊利用自己保護自身業務的安全積累,面向病毒查殺、數據保護、應用安全、移動安全等方面推出針對第三方的各類產品。

在BAT三巨頭中,騰訊也是唯一一個燒錢做安全的巨頭,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拿到了移動安全市場第一,超越360等專業安全企業。

而且騰訊安全還招兵買馬,將TK、吳石、yuange、董志強等一大批知名的國際最頂尖白帽黑客納入麾下,建立了七大安全實驗室,涵蓋連接、系統、應用、信息、設備、雲六大互聯網關鍵領域。積累人才、專注技術,讓騰訊安全在國際、國內的頂級安全賽事中屢屢展現頂級安全廠商的硬核實力。

然而這些巨大的投資,在騰訊未進軍產業互聯網的時代,都只有非常微薄的收益,是個100%虧本的買賣。阿里、百度也都曾投資安全,還收購一些安全企業,但是並沒有堅持下來。

當騰訊安全的3500人團隊、大量白帽子黑客被調遣支持騰訊ToB ,為騰訊產業互聯網業務保駕護航之後,騰訊在安全的十年磨劍,終於到了亮劍的時刻。

再次,騰訊安全護航產業互聯網碩果累累。

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一直負責騰訊安全業務,他提出:"安全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和底線,大量的安全事件表明,安全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天花板,決定著企業發展的高度。

"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得益於騰訊20年的安全積累、全球最大威脅情報庫和最大安全雲庫、海量威脅情報與AI自動分析能力、全球頂級安全攻防能力,騰訊安全針對金融、政務、零售、出行等產業領域都量身打造了安全解決方案,客戶選擇騰訊雲計算服務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比如,包括四大行在內的80%的金融客戶選擇騰訊雲服務,享受騰訊金融安全防護。通過智慧風控系統,實現銀行3分鐘放貸款,0.22%的逾欠率,很好的杜絕了欺詐,降低了貸款成本,累計幫助銀行客戶阻斷可疑交易金額118億餘元。

在黑產識別方面,2019年上半年累計識別超過132億的營銷黑產請求,節省營銷費用93億元。能在180毫秒內精準識別羊毛黨,先後為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電商客戶以及家樂福、蒙牛、茅臺等零售客戶提供安全服務。

第四,安全的外溢效應。

安全能力的"外溢"效果,也在幫助騰訊收穫更多"圈外"的關注。

以汽車領域為例,科恩實驗室將針對寶馬不同車型的測試研究成果反饋給寶馬集團,獲得了 "寶馬集團數字化及IT研發技術獎"。多次破解特斯拉,幫助其及時解決系統漏洞,收到了埃隆馬斯克的推文致謝。在騰訊與東風汽車、億咖通科技、廣汽集團、華晨集團等的合作中,安全正是關鍵的合作內容之一。

在安全領域,長時間的激烈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缺乏一個完善的對話和資源協同平臺。進入TOB時代,市場的快速擴大、業務需求的不斷深化意味著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提供滿足整個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而擅長"長線作戰"更善於打"生態戰"的騰訊,恰恰在此時憑藉安全生態又一次佔據先機。

2017年,騰訊牽頭,與安全行業領先的13家公司聯合發起《網絡安全產業中堅共識》。到2019年,P13發展成為P17安全領袖圓桌,達成了生態資源共享、能力互補、生態共建的全新合作機制,為行業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安全解決方案及服務。

在廣東省某大型數字化項目中,就引入了十餘家安全生態夥伴聯合加入,共同打造了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和主機安全於一體整體解決方案。

沒有安全的雲計算,如同空中樓閣。騰訊在安全上的提前投入和積累,成為進軍產業互聯網的利器,也成為騰訊雲能夠給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重要來源。

用"互聯網思維"解決產業互聯網痛點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騰訊被認為是最懂用戶的企業,他們的產品體驗最為出色。QQ、微信、QQ郵箱、QQ遊戲、QQ音樂等一系列現象級產品都印證了騰訊產品力的強大。

在為傳統產業、政企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助手的時候,這種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的"互聯網思維"也成為解決產業互聯網痛點的最好工具,成為騰訊雲IaaS、PaaS和SaaS等各類產品的最大差異化賣點。

湯道生曾在回答記者關於騰訊TO C能力能否在TO B時代得到發揮時說:"一旦涉及到跟用戶交流、接觸、交互,這都是騰訊TO C領域的優勢。騰訊比其他同行更善於發現業務、流程中的痛點,並通過創新、迭代的方式,去解決痛點,打造更出色的客戶體驗。"

在騰訊雲服務政務客戶時,有這樣一個案例。面對客戶非常複雜的業務流程,騰訊人的互聯網思維不自覺地就上崗了,建議客戶改一改流程,以提升業務體驗。

在這個"客戶是上帝"的TO B市場,騰訊顯然還沒從服務C端用戶的思維中走出來,這可能會讓B端客戶暫時產生誤會,但是長遠看卻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一股清流,讓行業固本清源。

營收破百億,增長率全行業第一,騰訊雲的

前不久發佈的"騰訊會議"這款SaaS產品也同樣處處體現出"互聯網思維",解決了傳統電話會議產品的多個痛點。比如,支持企業微信、微信、QQ、小程序、web、APP多端隨時隨地進入會議室;支持AI降噪,讓語音質量更出色;

在開視頻會議的同時,還能和參會者共享文檔、文字聊天;還支持美顏功能、視頻背景虛化;

當前,在雲計算市場,那些沒有服務海量C端用戶經驗,沒有做過大量成功C端產品的企業,可能很難將互聯網思維用到產業互聯網中。

騰訊的一切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產品體驗為先的互聯網思維被武裝到產業互聯網的拓展中,必然可以比"友商"更能打造出更好用、更便捷、更出色體驗的產品。

無論是 B端客戶,還是C端用戶,誰都想要更好用的產品,這才是本質。迴歸到產品的本質看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這無疑是騰訊TO B的另一大差異化優勢。

結語:差異化能力決定雲計算市場增速

毋庸置疑,隨著節點數、算力等雲計算基礎能力的同質化,雲計算企業所能提供的差異化能力決定著獲客能力。

"數字化助手"的謙卑心態和開放胸懷,以及在連接11億最廣泛C端用戶上的能力,20年在安全行業的積累,以及最具產品力的互聯網思維,這都讓騰訊雲能夠為客戶提供不同於阿里雲、亞馬遜AWS、華為雲的差異化產品與服務。

因此,騰訊雲在930變革後,持續維持高速增長,展現出進擊的狼性精神,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