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仔豬流行性腹瀉如何防治?以下方法值得收藏!

豬流行性腹瀉是具有接觸傳染性的一種疾病,在不同的豬齡和品種之間都可以進行傳染,危害嚴重,一旦染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將會使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一旦養殖戶無法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仔豬流行性腹瀉如何防治?以下方法值得收藏!

1、豬流行性腹瀉的特點

(1)潛伏期短。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的潛伏期較短,通常在一兩天內。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染源較為複雜,可以通過病豬糞便、有問題的水和飼料,以及豬圈內的環境媒介等進行傳播。另外,病豬在康復過程中需要進行排毒,此時排出的糞便同樣具有傳染性。

(2)具有周期性。研究表明,流行性腹瀉的發病情況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一旦某一區域發病後會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緩和後的一段時間後將會再次進入爆發期。通常情況下,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播在染病初期以及新發病區域內傳播較快,之後傳播速度將會減緩。

(3)仔豬和育肥豬患病幾率高。試驗發現,哺乳期的仔豬、育肥豬在流行性腹瀉的患病幾率上比其他生長階段的豬要高。仔豬的患病跟母體有很大關係,一旦母豬的抗病能力減弱,仔豬患病率將會大大提高。另外,由於仔豬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強,一旦發病,將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4)與季節有關。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受到溫度和氣候的影響,通常冬季是發病的重要季節。研究表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份是流行性腹瀉發病的重要時期。因此養殖戶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準備。通過改善飲食、豬圈的衛生環境以及控制溫度確保豬群的健康生長。

仔豬流行性腹瀉如何防治?以下方法值得收藏!

2、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表現

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症狀主要有嘔吐、腹瀉、排水樣便,以及脫水等,新生豬仔一旦患病將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水樣便是豬流行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糞便顏色多呈現灰黃色或則黃色,伴有惡臭。患病後,豬體溫不會有明顯的升高,相對於成年豬,仔豬和幼年豬的臨床表現更加明顯。由於幼豬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弱,患病後將會導致嚴重的脫水。當脫水到一定程度後將會導致幼豬中毒死亡。這種情況的出現,直接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養殖安全隱患,極有可能造成其他幼豬感染同一種疾病,進而蔓延成疫情。

(1)飢餓治療。中等豬及成年豬發病後,應該及時控制其飲水和飲食量。並在食槽內定期添加液體鹽和淡鹽水,維持病豬體內的水平衡,避免出現脫水問題。同時在對病豬的飲食進行限制前,應該及時對食槽內的飼料進行處理,避免治療期間加重病情。

(2)藥物治療措施。豬流行性腹瀉本質上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途徑廣泛的特點。因此,使用恩諾沙星配合疫力特拌料飼餵,一般情況下,予以3~5天的用藥,可保證恢復。如果病豬在治療期間反應強烈,應該通過注射多聚肽核酸等方式進行治療。

仔豬流行性腹瀉如何防治?以下方法值得收藏!

4、豬流行性腹瀉的預防措施

由於該病發病率較高、傳播速度較快,同時對幼豬和仔豬的危害較大,為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應該積極開展防治工作。

(1)加強豬群的免疫管理。

應該根據豬的大小進行合理免疫,有效對豬流行性腹瀉進行預防。

(2)加強對生豬的飼養管理。

通過改善生長環境,對容易造成豬患病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降低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幾率。

綜上所述,豬流行性腹瀉作為一種傳播性較強的病毒性疾病,對豬的養殖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大,豬傳染性腹瀉也嚴重威脅著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當前該病的治療手段已經有了明顯進步,但為避免造成大的經濟損失,還是應該提高重視程度,積極進行預防,並且確保患豬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