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海经》里的记载是真的吗?

红皮麻麻


一部《山海经》,一卷中国传奇故事。《山海经》文辞简洁,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全书共计3万余字,分18卷,故事包含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包罗万象。

《山海经》虽是一部讲解古代自然地理的书,但其内容记载极富有神话色彩,也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神话源头,并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及《山海经》,可能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但能够读懂,晓其大意的人却很少。《山海经》的存在,很像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虽读不懂,却都喜于珍藏。

《山海经》内容博大精深,除了神话记载之外,更涉及到哲学、宗教、历史、民族、天文、医药等领域;其中所记之事,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怪”,书中记载的都是古代的怪人、怪事、怪物,古怪离奇至极,真假实为难辨!

《山海经》记载的“人面兽身”是真的吗?

从龙身人面神、到人面三足鸟瞿如,再到鱼身蛇尾的虎鲛,表面上看,《山海经》可谓是一个妖怪出没的世界,那么5000年前甚至1万年前真的有这些“人面兽身”的动物吗?

以作者之见,当时社会或许是存在这样的动物的,只是上古时期的人类,在文字记载方面略显粗糙,才造成了现在的错觉。

试想,在科学的生物学形成之前,那时候的学者们,该如何向别人描述一种陌生动物的形象呢?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这种动物与人们熟悉的动物做比较。

比如,一个人要向从来没见过猫的人,描述一只黑尾巴的猫。他大概会说:猫的身体大小如兔子,皮毛长得像老虎,却有黑色的尾巴,面孔有几分像人,叫起来像婴儿啼哭…

用《山海经》的口气描述,就成了“有兽焉,其状如兔而人面,其文如虎而黑尾,其音如婴儿。”没见过猫的人,恐怕真会以为这世上有种长着兔子身体、人的脸,老虎的皮毛,还会像婴儿一样哭泣的怪物。所以,《山海经》里那些长相怪异的鸟兽虫鱼或许是存在的,但却又不是现代人描绘和想象的那样。现代人在理解上,已经有所偏差了。

《山海经》里的那些怪物或妖怪最后怎么消失了?

既然这些怪物是真实的存在,那么现在才过去了几千年,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消失了?以作者之见,这些动物一方面在历史演变中慢慢消失,另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人为干预造成了灭绝!

据相关文献记载说,《山海经》里的很多动物,都灭亡于大禹治水阶段。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曾率领13位能人和3件兵器,巡视全国。

后来的史书有如下记载:“ 见有山林蒙翳,阴气晦昧,土脉难明,(大禹)俱命伯益领风火二将方道彰、宋无忌放起一把无情火焚之,神鬼精怪、毒蛇猛兽奔窜而去。”

从这一句话来看,因为当时地面上到处是原始森林,隐藏在其中的生物对人类居住威胁很大,于是大禹命人放了这一场大火,许多的怪物可能因此在这场大火中丧生了。

还有一些呢,是在大禹治水的途中发生的。比如第一个叫朏朏(读“匪”音)的,长得像狐狸,和大禹手下交战之后,虽然战败,因为举报了洪水的元凶,所以被免罪了;第二个叫鸣蛇王的,有两对翅膀,声音像是在敲打石头;另一个叫化蛇王,长的是人面狼身,有一对翅膀,声音尖锐。两个蛇王,一个主大旱,一个主大水,听说大禹要来治水,怕自己后果不测,便先下手为强,直接上来挑衅,却被大禹手下的宋无忌擒住,最后拖出去斩了。

关于《山海经》的故事和传说,读者们你们怎么看?有不同见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文史道


据我看一切都是真的,山海经是一部上古地理志,真的感谢我们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些,让我们知道我们这代文明来自何方,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地球是怎样变迁的,也让我们明白曾经是怎样沧海桑田的,更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山海经还警醒我们地球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来那么一次大灭绝的,但是人类通过末世的高科技还是可以从新让人类文明再次开始的,通过基因组合或者基因克隆传承物种,所以山海经里面有那么多合成怪兽,所以圣经里面有亚当和夏娃,所以有女娲造人,今天我们发展到此我们完全可以用我们的科技知识解释这一切,也可以解释我们的宗教,现代科技和古代很多经典里面的神奇现象已经可以吻合了。通过上古可以推知我们的未来,通过研读古书可以让我们获取上轮文明的高度智慧结晶,世界上唯有我们华夏民族传承了一些上轮文明末世的最有用的高科技,比如中医;比如易经,易经又分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其中周易比较容易懂也是易经之首,连山易比较复杂,如果我们掌握了我们可以演算一切;比如鲁班书,如果读了鲁班我们可以通过土木建筑与天地相通,比如天台秘苑,如果我们读懂了便可以知天象,我们祖宗其实留下了一座文化宝库给我们,可惜我们没有去重视也不去研读,我觉得好可惜,我希望大家都有兴趣把这些书读一点,哪怕读懂一本都将获益终身。


仰望802315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对于《山海经》内容真实与否,可以参考一个故事——盲人摸象。

大多数内容是真实的,但是究竟说的是什么,需要考证和一一对照。

因为书里记述的是片面的带想象和理解的误导。

所见、所思、所记

《山海经》是多人多书和在一起的。

古人把自己见到的,理解的再写下来。

那么这个内容就受当事人的理解能力的限制了。

这张图是超新星爆发的模拟图,如果是古人怎么描述?

“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门,其大如斗笠,鲜艳缤纷,后渐衰萎,于次年六月没。”

这还已经是《后汉书》,南宋时期人的理解能力了。

再早到《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就更可想而知了,与我们现在的理解能有多大的差距。

这个叫什么?大多数人应该说“野猪”。

《山海经》怎么说?

中一十一次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獜,见则天下大风。

这个还算靠谱,那下面的呢?

几个少数民族美妞跳舞。

如果你从没见过这种服饰这些人这种舞蹈,可能怎么形容?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皆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文开石


《山海经》中的内容并不能说全假,当然更不能说它是真的,而是一本真假混合,各种奇思幻想揉合在一起的古代志怪古籍。

实际上这个说法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因为不管是《山海经》,还是《搜神记》亦或是《汉武洞冥记》,《博物志》等,甚至是我们更熟悉的《西游记》,它采用的都是真假混合的记叙方式。例如《山海经》中多处提及的昆仑山等地名,是真实存在的吧?再例如书中记载:

驺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长于身。出孟山,亦出鸟鼠同穴山,日行千里。

这里的驺虞(zōu yú)在《草木虫鱼疏》里解释就是“白虎”,但是我们结合像老虎,跑得快,尾长于身,等体态特征,这不活脱脱就是一只“雪豹”么?

此外还有:

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飞,名曰耳鼠。可御百毒。

“御百毒”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状如鼠”,“兔首麋耳”,“以尾飞”,这家伙根本就是“鼯鼠”啊,别名也叫做飞鼠。

除此以外,还有“狌狌”=“猩猩”,“罴“=”黑熊“,”橐驼“=”骆驼“等,这些都算是真实的。而且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比如猩猩并不生存与中国境内,鼯鼠也非常稀少,但是这都是相对于现在而言。也许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虽然不至于到处都有”猩猩“,但至少可以碰到一两只,故而被记载了下来。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山海经并不是一部原创志怪古籍,古人理解它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那我们现在需要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方,比如《山海经》中有“夸父逐日”的记载,而这个故事最早实际出现在《列子·汤问》里面。所以它是一部把各个志怪小说中比较经典的故事摘录下来合辑而成的一部古籍。关于真真假假的事,前面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的。



三观粉碎机


大多数人是把《山海经》当科幻小说看的。

刑天执干戚以舞

这部奇书中,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内容交织,故而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都能发现一些有用的记载。自古至今,不乏有学者穷已一生,研究这部奇书。

《山海经》舆地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司马迁的这个评价比较中肯,说明在太史公所在的西汉时期,已经很少人能读懂这本奇书了。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将《山海经》归入“形法”一类,即“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班固大概是将《山海经》列入地志类。

对于山海经的创造时代,学界尚有争议,其实应该从其内容中看其主要描写范围与重点。

《山海经》书影

《山海经》一书中《中山经》论述的范围大致在巴、蜀和以东的湘、鄂、豫部分地区,此地区叙述最为详细,可能是作者最熟悉的地区。近人徐显之在《山海经探原》有论:“中山地区,是夏的势力所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中山经》的全部地区……所以《山海经》的调查者对于这块地方,既重视又了解,《山海经》的作者,也就不厌其详地加以叙述。”(徐显之:《山海经探原》,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知,《山海经》的创作年代,至迟在夏朝,甚至更早。

《山海经》中的记载,还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如《中山经》记载: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其状如橚,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杨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

有学者认为,“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的意思就是,形状像瓜的果子,味道酸甜,吃了可以治病。其实说的就是酸甜可口的猕猴桃(又称奇异果)。

“其中多人鱼”的意思就是,这条河里有像人一样的鱼,当然不是美人鱼,而是娃娃鱼,因为娃娃鱼叫声似婴儿,故名。

而这个区域所对应的位置,根据“洛水”等判断,就是在秦岭迆东的余脉伏牛山一带。

而这一带就有号称“中国猕猴桃之乡”的西峡猕猴桃,也是河南省西峡县的特产。

西峡猕猴桃

就在河南省西峡县,还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

溪水中的娃娃鱼

综上所述:《山海经》这部奇书,内容记载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现代人读不懂很正常,早在两千年前的司马迁、班固都读不懂。正是因为其年代久远,古文字等长久演变,造成对其文字含义的扭曲与误解。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历史宝藏


《山海经》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只是要看懂它不是很容易。

《山海经》的表述方法与大多数文献都不同,时空跳跃性太大、很杂很乱、名词晦涩难懂。不要说看懂,就是找到可以信赖的知识点去打开突破口也是不容易的。《山海经》似乎也不是一次性成书,而是存在大量的收集整理,这就使得同一事物使用不同名词表述之处非常多。也就更容易混乱了。

我之前写过一个读《山海经》的小心得,我认为提到某某之墟,通常就是指废弃的地方。提到某某之尸则是指这个群体的后人又在别的地方存在了。海内经一半是以古埃及昆仑之墟作为基准,海外经则更多是以中国作为基准,大荒经则是指没有开发的地区。但也不尽然,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谜团,也会有新的体会。比如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似乎更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大荒经是最早的洪荒开创时代,海内经是接下来上古的开明时代,也就是重心去到了中东古埃及的时代。海外经则是已经到了称古埃及为昆仑之虚的时代。这个定位似乎更符合《山海经》的编纂方法。但其时空交错之处太多,有时你很难区分他说的地理内容是中国还是古埃及。这里面可能有编纂错误的问题,但更多可能是我们没有打开突破口,没有找到其中联系之处。

《海内西经》一开始就表述贰负杀窫窳以及后稷之葬和流黄酆氏,接着就是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并且清晰地表述了古埃及以及东非大裂谷。这个表述方法实际就是将窫窳的后人与昆仑之虚联系起来,将窫窳与后稷以及被流放的黄酆feng氏联系起来。也符合我破译的羌人就是由中东古埃及返回的结论。窫窳就是被沿海支打击并驱逐出九黎的群体,正是被应龙所杀的蚩尤和夸父的合体。也就是羌人和乌拉尔N系。这么看,这一篇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完全对应了我从另外一个方向破解的内容。当然其中也有看不懂之处,比如提到了东北东胡,又没有说清楚。这似乎是对应了我的另外一个破解,就是还有一支由东北出发去到中东古埃及的人。可是经文里并没有表述清楚。

《山海经》还有一个特点是,似乎其表述的是一个世界性文明,甚至是描述世界性帝国。这与传统学者和大众的认识完全相反。我一直都说不存在那种星星点点的文明慢慢汇聚的情况,人类一开始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秦之前怎么看世界文明都是一盘棋,只是后来分成了两个集团互有争斗。到了汉代汉朝打了自家体系的匈奴,尤其是破了印第安基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才导致世界进入中古各自发展的时代。先秦之前就是世界历史,甚至大禹可能同时存在于中国和古埃及,代表大禹作为世界性大帝的那个时代,只要是认可大禹为帝的地区就都称为禹。大禹所导的积石山就非常值得研究。是运送石料,还是指金字塔?又或者这一段只是指中国。海内西经里伴随着昆仑之虚提到了禹导的积石山,那就可能会有联系。

远隔万里人类如何联动,为何不各自为政。这其实是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印第安基因之所以能旷日持久的在各国各族群里占据重要位置并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他们很可能是职业祭司群体。当人们认可了那样的一套意识形态时就会自觉维护他的存在。而且人类文明同源,在中国的开创时代也是多种族共和的,分散于世界仍然有它的连接方式。由于文化变化慢,还使得羌人这种离开了千年返回的后代能够清楚的找到自己的祖地和祖先的兄弟族群后裔。这是非常震撼的。《诗经》里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周灭商就是得到了苗瑶体系支持的。羌人是北三苗,他们双方知道互有关系。

最后一点是,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就好比印第安去到美洲大多数就是渡海过去的,而不是什么封冻的白领海峡。那种低估古人的自嗨想象是非常弱智的。否则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你又如何解释呢?

『附《山海经》海内西经』

[海内西经第十一]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千)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人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东湖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盾拔-扌]。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


國病



《山海经》的四山经和四大部洲一一对应,东山经对应东胜神洲,南山经对应南赡部洲,西山经对应西牛贺洲,北山经对应北俱卢洲。《山海经》是记录真实历史的史书,只不过人们无法理解当时的情况。要解读《山海经》其实并不难,只需遵循:1《山海经》讲的是全球地理。2当时地球上只有一块整体陆地即盘古大陆。3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上古史前文明资料中记录的方向是反的。

大陆漂移分两种,一种是普通情况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动两厘米左右,移动速度和人类指甲的生长速度差不多,所以人们不易察觉。还有一种是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剧烈地漂移,可以引发地质大灾难,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整个地球的陆地格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会有这种特殊情况发生!

大陆剧烈漂移时,非洲大陆没有怎么动,其他漂移的大陆上到处是山崩地裂、洪浪滔天的景象。陆地在剧烈地漂移时引发了海啸,持续很多年的海啸又给陆地上带来无数次的海潮,潮水比洪水还猛。海浪冲刷着内陆地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种稳定的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叫洪水海潮。低地和平原地区遭遇洪水海潮冲刷,海水倒灌上千里。大禹治水时,得到了外星人提供的河图和洛书,这是外星人通过模拟盘古大陆的变化,制作的两张抽象图,河图表示的是盘古大陆的地理情况,洛书表示的是盘古大陆分裂漂移后即将形成的地理情况。大禹看了这两张图就明白了一切。从河图到洛书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表达了)所有陆地的移动过程。(河图和洛书就是外星人给大禹治水用的地势图,不是让大禹到外太空旅游的星系图,后人引申到星象宇宙,根本就是瞎猜。)

河图和洛书里,空心的圆代表天,实心的圆代表陆地。河图以东非为中心!对应盘古大陆地图。有五组实心圆:2、4、6、8、10,代表五块陆地,即四大部洲和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其中2指南方的南赡部洲(以东亚为代表),4指西方的西牛贺洲(以澳洲为代表),6指北方的北俱卢洲(以南美洲为代表),8指东方的东胜神洲(以北美洲为代表),10指中心附近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

洛书以后来的中国为中心!对应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只有四组实心圆:2、4、6、8,因为大西洲已经沉没,所以没有10。其中2为西南方向的非洲,4为东南方向的澳洲,6为西北方向的南美洲,8为东北方向的北美洲。(当非洲为中心时(河图),中国为2。当中国为中心时(洛书),非洲为2。其他数字代表的陆地不变,4一直为澳洲,6一直为南美洲,8一直为北美洲。)从河图和洛书可以对比看出,“天(月)”一直没有变化,“地”发生了变化!地的变化正好可以对应盘古大陆的解体漂移!

《山海图》中记录太阳从西北方向升起过,给后人留下了地球反方向自转和地轴倾斜的线索。由于盘古大陆分裂和地轴倾斜使地理环境和天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禹决定一次性做个了结。但是人类是不能随便改变方向定义的,因为涉及到很多和方向有关的重要资料都需要变更,神的方向系统也得变。禹得到神的批准后,用神赐的风水罗盘对地球磁场进行测定,重新定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仍把太阳升起的方向定义为东方,《淮南子》记载“四极废,九州裂”,指大地裂开后,废除了原来的方向,定义了新的方向。

地球会反方向自转吗?会的。科学家证明,地球地磁会翻转。欧洲航天局在2016年发文,说地球磁场南北两极真的要发生翻转了。地理学家一致认为最严重的影响可能是需要重新设定地球上所有的指南针。科学家认为最近一次的地磁翻转发生在石器时代。其实,是很先进的史前人类文明由于地磁翻转的灾难退回到石器时代。人类科学家分析刺果松的年轮数据,根据碳-14的异常变化,发现7200年前地球曾受强烈宇宙射线的重重攻击,这就是由于地球磁场在翻转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零磁场,没有了磁场保护。

为了给后人留个交待,大禹要用特殊的方法留下线索。他下令让大臣伯益整理那些记录盘古大陆的影音资料,这些资料就是盘古大陆地理风土人情纪录片大合集,完成后取名叫《山海图》。《山海图》就是天下藏宝图!很详细地介绍了地球上基本的山川、物产、动物、植物,详细到什么动物能吃,什么动物吃人,吃了什么动植物以后会有什么效果!这也是一本《地球使用说明书》,有了这个说明书,以后的人类再遇上类似的灾难,也能生存下来了。《山海图》以山为参照物,因为山就是天然的最好的地标!没特殊情况的话千万年也不会变,所以以山为地标是相当的科学!一座山,山上有什么,附近有什么,相隔多少里又是另一座地标,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您想知道《山海经》提到的盘古大陆、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宇宙历史进程(包括《推背图》预言的人工智能“紫薇圣人”管理地球、智能武器机器人无人机战争、大同世界成圣、星际时代成神和神级外星人平起平坐)等各种奇闻趣事,请搜索关注“宇宙通鉴最新版”,作者会给您抽丝剥茧、细细捋来,提前声明,您可千万不要被书中惊世骇俗的事物给吓尿了。


科幻作家张晶晶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或许是假,但大多数异兽描写是真的。

看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其中关于异兽的描写多采用“其状如”来描述。没有详细描写。

“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东山经》中关于异兽犰狳的记载。而在南美地区有一种濒危物种,也叫犰狳。它有着尖尖的嘴,蛇尾,圆眼遇到危险身体缩成球。



关于“三尾,九尾,六翼”之类看起来无法解释的情况,其实动物界已经给了解释,譬如章鱼,就是一头八尾,而生活中常见的蜻蜓,则是双翅,四翼。

地球大约有20亿种生物,现存200万种左右。这又是一个可以侧面证明《山海经》存在的例子。

相信总有一天,科学会解开这些谜题。


1岁零240个月


《山海经》是本什么书呢?是战国秦汉巫者编成的作品,其中《山经》是战国所作,《海经》是西汉所作,整体来看更偏向神话传说。这部书的素材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可以和日本妖怪对比看。

大约古代人口稀少的时候,山林没有被开辟,交通不发达,禽兽众多,所以当时人类对神灵和野兽是非常惧怕的,所以到处都流传神怪传说。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商业交往已经很发达了,交通也大为便利了,但是这种传说仍然存在。所以巫师们就把它们搜集、整理、夸大,于是就成了《山经》这样的书。在他们的宇宙观里,认为大地是方的,东南西北都有大海,山在中,海内在山之外,海外又在海内之外,所以又有了《海经》这样的书。

既然知道这部书的形成,再去讨论真实性就容易了。这部书实际上是真假掺杂的,虽然有的是真实情况,但更多应该是幻想,或者是扭曲的真实情况。比如说《海经》的天毒(天竺)、朝鲜、倭这些国家都是真实存在的;《山经》中的《西山经》《北山经》又比《东山经》《南山经》详细,可以反映西北地区的一些地理特征。但是毫无疑问,有真实元素不代表完全真实存在,后世的志怪小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清楚楚,就够证明存在吗?

所以古人对其并不待见。太史公在《史记·大宛列传》直言不讳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予不敢言之也!”到了清朝修《四库全书》,更是直接把《山海经》从地理类剔除,划归到小说类去了。同样是战国秦汉时期地理类著作,《尚书·禹贡》就明显受重视多了,这反映古人的认识也是进步的。至于今天,我们自然不应该迷信《山海经》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应该注重其中保存的古神话,这也是先民优秀的思想财富。


林屋公子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价值: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概况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对《山海经》内容性质的认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即刘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学界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即“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山海经部分异兽

【经文】 《南次二经》: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解说】彘(音智)是水怪,又是食人畏兽,样子像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叫起来像狗吠。

九尾狐

【经文】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解说】:九尾狐多次见于《山海经》与古代典籍,是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海外东经》记:“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大荒东经》又记:“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帝江

【经文】 《西次三经》: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解说】: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朱獳

【经文】 《东次二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叫,见则国有恐。

【解说】:有一种兽,像狐狸一样狡猾,似鱼一样藏在水中,称为朱獳,它的叫声就是叫自己。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

毕方

【经文】 《西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解说】:毕方是独足怪鸟,兆火之鸟。它的样子像鹤,白嘴喙,黑羽毛上有红色斑纹,青色,一足,不食五谷,整天叫着自己的名字。毕方被称为老父神、老鬼,又是木之精、火之精。

凤凰

【经文】 《南山三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解说】:凤皇即凤凰,雄曰粉,雌曰凰;与麟、龟、龙合称四灵。凤凰为白鸟之王,有“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之说(李时珍《本草纲目》);凤又是南方朱鸟(李时珍),是仁瑞的象征。

精卫

【经文】 《北次三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絞。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长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说】: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狸力

【经文】 《南山二经》: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解说】狸力是一种奇兽,它的样子像猪。脚上长着鸡距,叫起来像狗吠,见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测狸力善于挖土。

三青鸟

【经文】 《西次三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

【解说】:三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的神鸟,广员百里的三危山是三青鸟栖息的神山。《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小鹙,一名曰青鸟。”

五色鸟

【经文】 《大荒西经》: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解说】:玄丹山的五色鸟是一种人面鸟、凶鸟、祸鸟。五色鸟是黄鸟的一种。《山海经》所记黄鸟有三类:一是治妒之鸟,二是镇守神药的神鸟,三是《海外西经》及本经之青鸟、黄鸟是祸鸟,是亡国之兆。

虽然 对《山海经》的性质各代的说法都不同,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古人想象力的结晶!谁说中国人没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