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江擁兵幾十萬,如果不歸順朝庭,帶領108將能否建立一個王朝?

終南冠




先不說歷史上他們只是嘯聚山林、打家劫舍、沒有政治目標的一小撮土匪了,就按照水滸傳說的,他們有一百單八將,個個武藝高強、能征善戰來設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建立王朝的條件。


首先看一下他們的首領宋江,成天假仁假義、道貌岸然,見人就是稱兄道弟。這麼龐大的一個組織,如果沒有軍紀約束,那不是烏合之眾是什麼?哪來的戰鬥力?

在一個團伙中如果沒有規矩,團伙成員的能力越強,團伙就會散得越快,這是組織行為學的一個基本準則。就像梁山的三十六天罡,誰都是老子天下第一,誰都不服誰。完全就是一盤散沙,怎麼進行作戰部署?

其二,他們雖然嘯聚山林,但是並沒有政治目標。他們這個組織到底要如何發展?要如何來擴張?最終如何長期的生存下去?都沒有嚴格的綱領。打了一個替天行道的旗幟,已經暴露了他們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在花果山搗搗蛋的孫猴子,一聚會就是喝酒吃肉謀一醉,圖個所謂兄弟相聚一樂,能夠成得了什麼大事?

一百單八將互相結拜,都是結義兄弟。紀律如何制定,如何施行?一旦有人違背軍紀,如何處罰?一動真格的要殺頭的話,那宋江就是殺結義兄弟,不仁不義,會寒了大家的心。不殺的話軍紀就是一張廢紙,一百單八將這麼龐大的一個人人自由散漫慣了的高幹集團如何管理?

所以從水滸傳中描述的他們的組織結構,和他們的人員相處模式等具體情況來看,根本不具有打天下所需要的潛質和要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不歸順朝廷只有一個命運,遲早被作為土匪剿滅,根本沒有建立王朝的可能。


謝金澎


說了很多真實的歷史,這次談談《水滸傳》。

浮世繪《水滸傳》。

《水滸傳》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宋江橫行齊魏”,還有一個就是發源於梁山地區種種關於宋江的傳說。宋朝史料中並無宋江嘯據梁山的記錄。不過樑山一帶於北宋確實極不太平。最多的記錄就是“多盜”,比如《宋史·許幾傳》載:

“梁山泊多盜,皆漁者窟穴。”

最早提出“水滸梁山”這一說法的,是東平府出身的書會才人高文秀,他在《李逵雙獻功》中寫到:“寨名水滸,泊號梁山”。

稍早一些的是福建泉州土豪陳泰在《所安文集》中:

“至治癸亥秋九月十六日,過樑山泊……問之篙師,曰,此安山也,昔宋江議事處,絕湖為池,闊九十里,皆蕖荷菱芡,相傳以為宋妻所植。宋之為人,勇悍狂俠,其黨如宋者三十六人。”

好,現在可以得知,宋江的不僅不是單身漢,而且性格上也和明太祖這種起家底層的“社會大哥”一樣,性格“勇悍狂俠”。而根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可知宋江一夥好漢們其實始終都是“流寇”而不是割據一方的“反王”,這也就造成了歷史上的宋江無法另立中央,稱孤道寡。

水泊梁山遺址。

至於《水滸傳》中的宋江為何急於招安而不學“江南方臘、河北田虎、淮西王慶”那樣自立為王,書中的不少章節已經給出了很有說服力的解釋,尤其是在“徵方臘”的章節中。

有人曾經指出: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

“徵方臘”是《水滸傳》的最終章,也是最顯示出作者軍事才能的部分。根據書中的描寫,對比一下宋江陣營和方臘陣營之間實際上實力相差懸殊,幫源洞有很多地方比梁山泊要強大的太多——梁山好漢的鼎盛時期只有梁山及周邊地區,連近在咫尺的東昌府東平府都無法佔領,只能打了之後迅速撤離,以防官軍圍剿(兩贏童貫、活捉高俅是靠的地利之險)。 而方臘則威震東南,虎踞八州二十五縣(歙、睦、杭、蘇、常、湖、宣、潤),都是物阜民豐的通都大邑。

自古以來,凡是想以割據一方而“王天下”、“臣諸侯”者必須先要有一個根據地做自己的後方。水泊梁山雖然名揚天下,但卻是一個十分兇險的死地。南北東三面皆臨滄海,西北有大名,西南有汴京,都是宋朝重兵所在。梁山好漢麾下兵馬就算像救盧俊義時打破了大名府或是之後攻破東平府等地,但也無法佔據。不能攻佔州縣,就沒有穩定的財源,僅靠在梁山周邊地區的流寇行為是很難讓幾萬人馬維持下去的。而方臘之所以能夠做大,就在於他佔據長江天險,宋朝兵馬鞭長莫及,所以可以佔據六縣五十二州。說白了,根據地與死地的區別就在於有無足夠的資源補給和對外交通的途徑——從這個角度看,方臘所佔據的是根據地,梁山只是死地。

在人物上,《水滸傳》雖然對方臘著墨不多,但寥寥數語也可知這位“南朝天子”絕非望之不似人君者。而幫源洞的公侯將相論起英雄也全都不在梁山好漢之下。也就是說曾經“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宋江之所以沒有像方臘那樣穿戴上“沖天轉角金幞頭、日月雲肩蟒繡袍、金鑲寶嵌碧玉帶、金顯縫雲根朝靴”,乃是因為自知自明。

毫無疑問,《水滸傳》的作者是將梁山泊和幫源洞雙方都視為英雄加以塑造的,無論是梁山好漢中的林沖、魯智深、武松、秦明、張清,還是與之對立的大將軍石寶、天師包道乙、國師鄧元覺、高侍郎,王尚書,都被描寫的凜然紙上,氣壯山河。而在描述戰爭的慘烈時也都充滿了唏噓和感慨。考慮到後來真實的歷史,也許《水滸傳》的潛臺詞可以這樣理解:當人才消磨殆盡的時候,就是亂世降臨之時。

武松單臂擒方臘。

明治刻本《忠義水滸傳》。注意那篇關於宋江的贊。


陳大舍


有這種想法不奇怪,好比技術超穩定的男足,如果十一個人都個個身懷絕技,組成一支功夫足球隊,是否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只可惜理想豐滿,現實好夢難圓。歷史戰爭不是單項體育競賽,要比跳高派鼓上蚤時遷去就行,身輕似燕,站在橫杆上也不會掉下來,跑馬拉松戴宗穩拿第一。

似乎花榮只要長弓一拉,就先取了對方首領性命,黑旋風雙板斧亂揮,殺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地……還不大獲全勝?

雖說108將天上星宿下凡,可也凡胎肉身之人,討田虎可不損一人,平方臘勝也慘烈。更別說打出梁山去,要殺入京都,取代宋徽宗皇帝。宋廷必舉傾國之力討伐,不說打了,幾十萬大軍圍個鐵桶陣,看看堅持得了幾時?

別瞧宋徽宗父子在金人面前小心翼翼,窩囊廢一個,宋朝軍隊豆腐渣似的,難道不曉得攘外必先安內?宋軍雖弱,但戰爭勝率亦有七成,並非不堪一擊,對付一群方圓不足千里的烏合之眾,豈非小菜一碟?

縱然人心齊泰山移,梁山鼎盛時有幾萬人馬,可真心與朝廷為敵的又有幾人?替天行道,殺殺貪官豪紳可以,要造反忤逆,打死也不同意。

何況梁山對宋軍勝利,皆取地勢之利,又兼用計。盧俊義,關勝,朱仝,林沖均來自正規軍,在原來陣營中算不得大將,能騎馬衝鋒陷陣的好漢太少。

試想歷史上規模時間都大得多的方臘起義,不足兩年收拾得乾乾淨淨,方臘便被斬首,小梁山心驚望風而投,才是正史真實。

戰爭的勝負,比拼的是綜合實力。個人英雄主義的成功,那是美國大片的傳奇。威風如趙子龍,不過曹操愛才要活捉手下留情,才能揹著阿斗逃得性命。

所以想想也就罷了,繼續玩通關遊戲去吧!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這個問題看了一下回答,覺得大家都說了一些觀點,很多有道理,但是還有一下根本性的原因,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這個問題是基於水滸傳這部小說問的,是基於一種假設的,真實性先不說,先用邏輯分析一下,你覺得國家會讓幾十萬人聚在一起搞事嗎?早就派兵鎮壓了,不要太天真。

其次,爭奪國家政權在封建時代絕對不是開玩笑的,皇權在國家根深蒂固,沒有合理的理由,正確的綱領,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基礎,民眾的擁護,你覺得有可能?宋朝怎麼滅的?是被蒙古人滅掉的,強大的外敵,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公認最強悍的冷兵器時代部隊,瞭解史實的都知道,宋朝的部隊不弱,對外戰爭也是輸少贏多,後期的岳家軍更是揚名千古

最後,再說說小說中梁山好漢的構成,宋江為首的108好漢,多數都是逃犯或者江湖人,都是車逼無奈上的梁山,能夠在官府的通緝下活下去就是很開心的事了,乾的是劫富濟貧的買賣,還是代一些正義性質的,說句現代話就是一個黑社會組織,只不過不是主動入夥的,對社會的不公平有怨氣,希望反抗這不公平的社會,從初創的理念就沒有想過推翻國家統治,而宋江畢竟是文人,受過皇權至上,報效國家的教育,投降官府獲得大赦才是他的根本想法,你讓這樣一些人去搞革命,你覺得可能嗎?



紫玄修行


我們不提真實的梁山集團,就以水滸中的原型來講,宋江也根本沒有建立王朝的基礎。

第一,一個王朝的建立必須有自己的根據地。比如劉邦據有蜀漢,李淵據有幷州,朱元璋據有金陵。而梁山看似兵強馬壯,但八百里水泊梁山只能用來屯兵,並沒有養兵的基礎。梁山前期人少時還能靠著搶劫州府來勉強生存,但後期發展到十萬人時已經沒有辦法來養兵了。


第二,正應為沒有根據地,所以梁山經不起失敗。梁山的人再多再強不過是一個軍事集團,勝利了不能佔領郡縣自強,一旦失敗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而宋朝則是以一國敵一隅,就算失敗了,整頓兵馬再戰便可。就如同劉邦和項羽一樣,項羽雖百戰百勝,但只垓下一戰失敗就全軍覆沒。

第三,沒有合適的外部環境。宋朝此時雖然國力漸衰,但卻沒有王朝末期遍地烽火的出現。說實話,宋徽宗時朝廷之上雖有黨爭和高俅等人作亂,但由於鼓勵工商,百姓的日子還過得去,從大名府放燈的繁華就能看出人民還算富裕。

正因為如此,所以兩宋的主要威脅來自國外,從來沒有因為國內起義而出現大的動盪。南宋直到滅亡,更是十萬軍民跳海殉國,這也可以看出宋朝直到滅亡都沒有被人民拋棄。失去了人民支持的梁山,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希望。

第四,梁山沒有一流的人才和明確的戰略依據。劉邦雖出生草莽,但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彭越。劉備更是有孔明輔佐,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朱元璋有淮西劉伯溫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戰略。

反觀梁山一夥,智多星不過是鄉村一教書先生,出點鬼點子還行,哪有什麼戰略思想,正是吳用無用。剩下的如李逵、時遷之流不過是一群莽夫,佔山為王還行,真要殺上金鑾寶殿不過是一個笑話。


第五,就是梁山內部以也是心向朝庭為主。梁山後期俘獲了眾多的朝廷官員,比如關勝、秦明、呼延灼、花榮、董平、張清等等,這些人都是支持詔安重歸朝廷的。這也是宋江將聚一堂改為忠義堂,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原因。


有此五點梁山也就沒有了建立王朝的希望。正因為如此宋江只能選擇詔安,用自己和兄弟的鮮血為老婆孩子拼一個前程。有些人只看到了宋江的窩囊和其葬送梁山的大好前程,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用自己的生命換十萬將士生存,換十萬家庭安全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值得喊一聲“呼保義”。


90後的職場


不能。

為何這麼說,其實跟當時梁山的現狀有關。

梁山匯合108將,擁兵數十萬,可謂是兵強馬壯。但是地理位置太差。現在的梁山:

八百里水泊,大則大矣,但是沒法產糧食,所以水泊梁山,水阻礙了敵人進攻,但是也讓梁山的糧食產出不足。逼得宋公明只能去外面替天行道,去搶糧食。

三打祝家莊,因為時遷偷了祝家莊的一隻雞,結果晁蓋一聽,為了只雞鬧這麼大,大怒:“孩兒 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結果宋江勸住了,為啥,糧草不多了,宋公明說出瞭如下這段話:“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 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 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 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 五年糧食。”

裡面關鍵的原因就是“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莊,倒有三 五年糧食。”祝家莊糧草眾多,餓急眼的宋公明哥哥趁機盯上了。

打曾頭市,起因更誇張,一個八棒子打不著的段景祝被曾頭市搶了頭馬,跑去梁山訴苦,段景祝長啥樣,書中有說明:雖是骨瘦形粗,卻甚生得奇怪。怎見得,有詩為證: 焦黃頭髮髭鬚卷。活脫脫一個猥瑣漢子,結果宋江一見這猥瑣人,立馬暗喜,這貨正好可以提供曾頭市的情報,等宋江引去見了晁蓋,,說明梁山兩個大頭目都很清楚,寨子裡糧草不多了,這是個送上門的買賣,所以曾頭市可算是撞上門板,不死也得死了。

至於打大名府,那就乾脆連理由也不找了,大名府怎樣: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錢糧彙集之地,自然是頭大肥羊。梁山眾好漢人越聚越多,人吃馬嚼,消耗也越來越大,打幾個小村子,幾個集市,已經滿足不了眾好漢的消耗了,只能打城市。

這些城市也好,村莊也好,都打下來了,搶也搶了個爽快,梁山以後幾年自然是衣食無憂,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梁山最大問題就是打下這麼多地方,都守不住,搶奪一番之後,只能放棄。還是隻能退回梁山。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勢力能夠靠搶來奪取天下的,都是攻城略地,佔一城,就據一地,起用地方官員經營。而梁山108將裡,殺人放火,衝鋒陷陣的一大堆,玩行政的寥寥無幾。你就是攻下一地,也守住了,你也缺乏人手去經營。所以底下人大魚大肉快活,可愁壞了老大黑三郎宋公明。

而攻得下,卻守不住的事實也給梁山封死了獨立建國的機會,梁山眾人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招安。


草長禿鷹飛


即使按水滸傳描寫,宋江也只有幾萬人馬,遠不足據地稱王,除非他能預料後來的變化。

首先,正史上的宋江,只是一夥流寇,頭領36人,部下人馬最多千餘人到數千人之間,被張叔夜招募了千人就打得大敗,被迫接受詔安,完全沒法和席捲數十縣的方臘相比。

即使在水滸中,宋江的兵馬也就不到十萬人。

盧俊義上山的時候,分兵兩路去打東平府、東昌府,每一路只有一萬五千人。後來得了二處,又兩敗童貫,三破高俅,之後就是受招安,徵大遼。征討遼兵途中,宋江和盧俊義曾有一次分兵,每一路也就三萬餘人。後來征討方臘,宋江和盧俊義再次兩路分兵,又是每路三萬。由此可知,梁山主力部隊就是六七萬人。再加上少數留守人馬,招安時遣散的,大戰中損耗的,那麼梁山最巔峰的兵力,不會超過十萬。以十萬兵馬,想要和宋朝分庭抗禮,還差得很遠。

另一方面,梁山無法持續發展和維繫。

所謂的八百里水泊,按書中確實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山寨。但是這個山寨只能死守,不能發展。七八萬人馬總不能全窩在山寨裡面捉魚吃。之前宋江依靠打祝家莊,打曾頭市,打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獲得了不少錢財糧草,足夠堅持一段時間。但是,等這些吃完了怎麼辦呢?

梁山不說進一步發展,單說要養活這幾萬大軍跟朝廷對抗,必須要有穩定的收益。周邊的城池都被劫掠過了,未來淪為和官兵對抗的戰場,那麼不會再有劫掠的機會。除非宋江自己設置官吏,在附近州郡收租稅,正式建立一國。可這樣一來,宋軍就必須為保住周邊州郡的控制權,與宋軍展開大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之前梁山能擊敗許多次官兵討伐,除了本身猛將如雲,還靠著梁山泊地利。可要保住周邊郡縣的租稅,就必須出兵到平地來和宋軍主力決戰。這難度不是一般的高,以宋江山寨的實力,很難進行這種全面戰爭。

方臘敢自己稱帝,是因為不但有幫源洞這個根據地(比梁山泊大得多),還能迅速席捲浙江富庶之地。可是即使如此,他也迅速被宋朝剿滅了。



所以,對梁山而言,當時根本不具備建立王朝的可能,持久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這也是宋江迫不及待要受招安的原因。他並不是自己忙著做官,實在是為了兄弟們的前途和性命。

當然,宋江也是沒有穿越眼。如果他能看到歷史書,可能就堅持下去了。因為幾年後,金兵入侵,靖康之恥,整個北中國陷入完全混亂。那時候,如果梁山泊還在,宋江倒確實可以憑藉手中一百零八個好漢和幾萬人馬,不管是借抗金旗號,還是接受金國任命當漢奸,都不難實現割據一方、稱孤道寡的夢想。


巴山夜雨涮鍋


歷史上確有宋江其人,山東鄆城人。但是說他傭兵幾十萬,就只能按照小說《水滸傳》的思路寫了。

按照小說中描繪,108將各個英雄好漢,包含了各類人才:神機妙算的軍師、能統兵獨擋一方的帥才、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猛將、通曉天文地理異人、妙手回春的神醫等等。再加上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根據地,還易守難攻,軍隊人數多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小說中並沒有明確提到過樑山人馬具體數字)。

綜合以上因素,如果宋江是個有王者霸氣的英雄,帶領手下文武幹一番事業,還是能割據一方的。畢竟,文學作品都是由作者創作的,如果作者這麼寫誰也管不著。但是,那樣的話《水滸傳》絕對不會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最精華的部分就是被朝廷招安,如果沒有最後被朝廷招安的部分,就變成了宋版的《隋唐演義》,嚴重脫離歷史進程。宋江外表豪爽,內心深處“升官發財”的本性也是《水滸傳》的點睛之筆。最後征討方臘時梁山好漢折損大半,活著回來的人大多也沒能得到善終,這些讓讀者看著悲涼的部分恰恰是它能成為四大名著的主要因素。

歷史上真實的“梁山好漢”。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間民變首領,後來投靠朝廷。這件事就是《水滸傳》的原型。很多史料中都有宋江造反這件事的記載:《宋史·侯蒙傳》、《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誌銘》、《宋史·徽宗紀》、《張叔夜傳》、《宋史·蒲宗孟傳》、《宋史·江幾傳》、《宋史·任諒傳》、《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等等。

以宋江為首的“淮南盜”一共只有三十六人,也有說五六十人的,反正不會超過百人,也就是個“團伙”的規模。而且也沒有八百里水泊作為根據地,因為“淮南盜”是流寇。他們不敢在一個地方待太久,一共幾十人,被官府發現後只有跑,是不敢硬扛的。順便說一句,晁蓋在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在“淮南盜三十六人”中排名第三十四。

《張叔夜傳》中記載:“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意思大概是:張叔夜率領千餘人戰敗了宋江,將其逼降。但按照《宋史·侯蒙傳》記載“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兩部史料記載的差距如此之大,在這一點上筆者也看不懂了。

個人觀點還是傾向於《張叔夜傳》,畢竟數萬正規軍打不過幾十個流寇讓人無法信服。

在宋江是否征討過方臘這件事上,是有爭論的。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宋江征討過方臘的概率較大。宋江被招安後,跟隨童貫一起征討方臘,宋江當時在童貫軍中的職位是裨將。歷史依據是《三朝北盟會編》:“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東南震動。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討之。”

另外一種說法是,當時亳州知州侯蒙提議招安宋江,讓他征討方臘,但是宋徽宗沒有接納他的意見。也就是說宋江根本就沒隨軍征討方臘。

在史學界關於宋江的爭論挺多的,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管怎麼樣,宋江最終能被朝廷接納,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無筆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是宋江不歸順朝廷,並且背景放在水滸傳裡,不是現實中。

宋江的隊伍108將,其實仔細瞭解我們不難發現魚龍混雜,其中不乏濫竽充數的,當然也有有真本事的人,古代要想稱霸一方,要有謀士,吳用,公孫勝就是這一類,要有強大的武將:林沖,魯智深就是這一類,還有有無腦追隨者,比如李逵,另外要有些有名的人讓你造反造的名正言順,比如關勝。這樣看來宋江集團是具備稱霸一方的條件的,另外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徽宗昏庸無能,朝中奸臣當道;地利,梁山水泊方圓八百里,自然形成天險,易守難攻;人和,宋江替天行道大旗一舉,天下英雄好漢紛紛響應,由此看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所以我認為宋江完全是可以割據一方的。

那麼他有沒有能力建成一個王朝呢?我覺得宋江集團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宋江他們是一群造反者,他們喊著要替天行道,罵著要殺朝中奸佞,但是每次出征乾的任然是打家劫舍的活,最初梁山勢力形成是晁蓋一夥為了自己發財,另外梁山物質供給不能自給自足,所以才有了三打祝家莊,大戰高唐州,這些過程中多少百姓死於非命?

並且我們看看梁山的戰鬥對象,之前的劫法場,打高唐州,這些地方官員都是吃皇糧的,第一要務是保命,不是打仗,包括討伐金,都是外強中乾的對手,看看徵方臘,方臘和梁山都是迫於生活而造反的,你要讓他生存不下去,他就能跟你玩命,結果呢?梁山好漢十損八九。(現實平方臘的是韓世忠!)所以梁山水泊這群人割據一方有可能,但是建立王朝真沒這本事,基於水滸傳的故事討論,不是放在現實!


玄坤文史


這個問題顯然是針對小說,而不是真實的歷史,因為歷史上宋江起義首領不過36人,而且這所謂的36首領實際上也就是大小頭目而已,以至於北宋不過動用數千政府軍就平定了這次起義,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完全沒有形成規模,只是由於小說《水滸傳》的問世,也讓這次起義多多少少地記載在歷史中。

但即便是小說,即便把這次起義說得活靈活現驚天動地,水泊梁山的宋江勢力也沒有題目中說的那麼大,傭兵幾十萬完全不存在,一個小小的水泊梁山也養不起這麼多的人,至於跟北宋分庭抗禮那也是完全做不到的。



想想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的方臘起義,軍隊一路發展到百萬之眾,勢力最大是一度席捲江南四省,攻佔大小州縣五十餘座,結果又怎麼樣?一年多的光景就直接宣告失敗,小說《水滸傳》中對方臘起義的規模的描寫倒較為實際,可如此大規模的起義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宣告失敗,水泊梁山又能鬧出多大的動靜?

想想水泊梁山一共三代領導人的做法就知道了,梁山也許想過未來某一天要擴大,但從來沒有想過敢跟北宋政府去作對,想法最多的宋江也只是想著儘可能的擴大規模,以做為未來向北宋詔安的條件和砝碼。



王倫領導梁山時,只想著如何看家護院,對於如何壯大自己的目標考慮的並不多,以致於林沖,晁蓋等人上梁山時王倫的第一反應卻是害怕引火燒身,以及害怕這些高手未來會取代自己的位置。

第二代領導人晁蓋上位後開始進行擴張,滅祝家莊、掠高唐州、打曾頭市,但終極目的也只是為了劫掠錢糧,以圖未來能夠顧守梁山,所以每次都是對外作戰結束後就匆忙撤退,事實上也並沒有真正的想要擴大,更像是高級土匪,企圖徹底生活在法律和政府的管轄之外。

至於第三代的宋江,滿腦子都在想著未來如何招安重新恢復自己公務員的身份,並且想方設法的提高盧俊義呼延灼等原政府高官在梁山的身份和地位,意圖擴大招安排在梁山的話語權,分庭抗禮?抗的也是梁山內部中反對招安的一派。

所以指望另立朝廷那是不可能的,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想法、沒實力,敢另立山頭,方臘就是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