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江拥兵几十万,如果不归顺朝庭,带领108将能否建立一个王朝?

终南冠




先不说历史上他们只是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没有政治目标的一小撮土匪了,就按照水浒传说的,他们有一百单八将,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来设想,看看他们有没有建立王朝的条件。


首先看一下他们的首领宋江,成天假仁假义、道貌岸然,见人就是称兄道弟。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军纪约束,那不是乌合之众是什么?哪来的战斗力?

在一个团伙中如果没有规矩,团伙成员的能力越强,团伙就会散得越快,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基本准则。就像梁山的三十六天罡,谁都是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服谁。完全就是一盘散沙,怎么进行作战部署?

其二,他们虽然啸聚山林,但是并没有政治目标。他们这个组织到底要如何发展?要如何来扩张?最终如何长期的生存下去?都没有严格的纲领。打了一个替天行道的旗帜,已经暴露了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在花果山捣捣蛋的孙猴子,一聚会就是喝酒吃肉谋一醉,图个所谓兄弟相聚一乐,能够成得了什么大事?

一百单八将互相结拜,都是结义兄弟。纪律如何制定,如何施行?一旦有人违背军纪,如何处罚?一动真格的要杀头的话,那宋江就是杀结义兄弟,不仁不义,会寒了大家的心。不杀的话军纪就是一张废纸,一百单八将这么庞大的一个人人自由散漫惯了的高干集团如何管理?

所以从水浒传中描述的他们的组织结构,和他们的人员相处模式等具体情况来看,根本不具有打天下所需要的潜质和要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归顺朝廷只有一个命运,迟早被作为土匪剿灭,根本没有建立王朝的可能。


谢金澎


说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这次谈谈《水浒传》。

浮世绘《水浒传》。

《水浒传》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宋江横行齐魏”,还有一个就是发源于梁山地区种种关于宋江的传说。宋朝史料中并无宋江啸据梁山的记录。不过梁山一带于北宋确实极不太平。最多的记录就是“多盗”,比如《宋史·许几传》载:

“梁山泊多盗,皆渔者窟穴。”

最早提出“水浒梁山”这一说法的,是东平府出身的书会才人高文秀,他在《李逵双献功》中写到:“寨名水浒,泊号梁山”。

稍早一些的是福建泉州土豪陈泰在《所安文集》中:

“至治癸亥秋九月十六日,过梁山泊……问之篙师,曰,此安山也,昔宋江议事处,绝湖为池,阔九十里,皆蕖荷菱芡,相传以为宋妻所植。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其党如宋者三十六人。”

好,现在可以得知,宋江的不仅不是单身汉,而且性格上也和明太祖这种起家底层的“社会大哥”一样,性格“勇悍狂侠”。而根据《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可知宋江一伙好汉们其实始终都是“流寇”而不是割据一方的“反王”,这也就造成了历史上的宋江无法另立中央,称孤道寡。

水泊梁山遗址。

至于《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何急于招安而不学“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那样自立为王,书中的不少章节已经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尤其是在“征方腊”的章节中。

有人曾经指出: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征方腊”是《水浒传》的最终章,也是最显示出作者军事才能的部分。根据书中的描写,对比一下宋江阵营和方腊阵营之间实际上实力相差悬殊,帮源洞有很多地方比梁山泊要强大的太多——梁山好汉的鼎盛时期只有梁山及周边地区,连近在咫尺的东昌府东平府都无法占领,只能打了之后迅速撤离,以防官军围剿(两赢童贯、活捉高俅是靠的地利之险)。 而方腊则威震东南,虎踞八州二十五县(歙、睦、杭、苏、常、湖、宣、润),都是物阜民丰的通都大邑。

自古以来,凡是想以割据一方而“王天下”、“臣诸侯”者必须先要有一个根据地做自己的后方。水泊梁山虽然名扬天下,但却是一个十分凶险的死地。南北东三面皆临沧海,西北有大名,西南有汴京,都是宋朝重兵所在。梁山好汉麾下兵马就算像救卢俊义时打破了大名府或是之后攻破东平府等地,但也无法占据。不能攻占州县,就没有稳定的财源,仅靠在梁山周边地区的流寇行为是很难让几万人马维持下去的。而方腊之所以能够做大,就在于他占据长江天险,宋朝兵马鞭长莫及,所以可以占据六县五十二州。说白了,根据地与死地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足够的资源补给和对外交通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方腊所占据的是根据地,梁山只是死地。

在人物上,《水浒传》虽然对方腊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也可知这位“南朝天子”绝非望之不似人君者。而帮源洞的公侯将相论起英雄也全都不在梁山好汉之下。也就是说曾经“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之所以没有像方腊那样穿戴上“冲天转角金幞头、日月云肩蟒绣袍、金镶宝嵌碧玉带、金显缝云根朝靴”,乃是因为自知自明。

毫无疑问,《水浒传》的作者是将梁山泊和帮源洞双方都视为英雄加以塑造的,无论是梁山好汉中的林冲、鲁智深、武松、秦明、张清,还是与之对立的大将军石宝、天师包道乙、国师邓元觉、高侍郎,王尚书,都被描写的凛然纸上,气壮山河。而在描述战争的惨烈时也都充满了唏嘘和感慨。考虑到后来真实的历史,也许《水浒传》的潜台词可以这样理解:当人才消磨殆尽的时候,就是乱世降临之时。

武松单臂擒方腊。

明治刻本《忠义水浒传》。注意那篇关于宋江的赞。


陳大舍


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好比技术超稳定的男足,如果十一个人都个个身怀绝技,组成一支功夫足球队,是否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只可惜理想丰满,现实好梦难圆。历史战争不是单项体育竞赛,要比跳高派鼓上蚤时迁去就行,身轻似燕,站在横杆上也不会掉下来,跑马拉松戴宗稳拿第一。

似乎花荣只要长弓一拉,就先取了对方首领性命,黑旋风双板斧乱挥,杀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地……还不大获全胜?

虽说108将天上星宿下凡,可也凡胎肉身之人,讨田虎可不损一人,平方腊胜也惨烈。更别说打出梁山去,要杀入京都,取代宋徽宗皇帝。宋廷必举倾国之力讨伐,不说打了,几十万大军围个铁桶阵,看看坚持得了几时?

别瞧宋徽宗父子在金人面前小心翼翼,窝囊废一个,宋朝军队豆腐渣似的,难道不晓得攘外必先安内?宋军虽弱,但战争胜率亦有七成,并非不堪一击,对付一群方圆不足千里的乌合之众,岂非小菜一碟?

纵然人心齐泰山移,梁山鼎盛时有几万人马,可真心与朝廷为敌的又有几人?替天行道,杀杀贪官豪绅可以,要造反忤逆,打死也不同意。

何况梁山对宋军胜利,皆取地势之利,又兼用计。卢俊义,关胜,朱仝,林冲均来自正规军,在原来阵营中算不得大将,能骑马冲锋陷阵的好汉太少。

试想历史上规模时间都大得多的方腊起义,不足两年收拾得干干净净,方腊便被斩首,小梁山心惊望风而投,才是正史真实。

战争的胜负,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功,那是美国大片的传奇。威风如赵子龙,不过曹操爱才要活捉手下留情,才能背着阿斗逃得性命。

所以想想也就罢了,继续玩通关游戏去吧!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这个问题看了一下回答,觉得大家都说了一些观点,很多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下根本性的原因,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这个问题是基于水浒传这部小说问的,是基于一种假设的,真实性先不说,先用逻辑分析一下,你觉得国家会让几十万人聚在一起搞事吗?早就派兵镇压了,不要太天真。

其次,争夺国家政权在封建时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皇权在国家根深蒂固,没有合理的理由,正确的纲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民众的拥护,你觉得有可能?宋朝怎么灭的?是被蒙古人灭掉的,强大的外敌,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公认最强悍的冷兵器时代部队,了解史实的都知道,宋朝的部队不弱,对外战争也是输少赢多,后期的岳家军更是扬名千古

最后,再说说小说中梁山好汉的构成,宋江为首的108好汉,多数都是逃犯或者江湖人,都是车逼无奈上的梁山,能够在官府的通缉下活下去就是很开心的事了,干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还是代一些正义性质的,说句现代话就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只不过不是主动入伙的,对社会的不公平有怨气,希望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从初创的理念就没有想过推翻国家统治,而宋江毕竟是文人,受过皇权至上,报效国家的教育,投降官府获得大赦才是他的根本想法,你让这样一些人去搞革命,你觉得可能吗?



紫玄修行


我们不提真实的梁山集团,就以水浒中的原型来讲,宋江也根本没有建立王朝的基础。

第一,一个王朝的建立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比如刘邦据有蜀汉,李渊据有并州,朱元璋据有金陵。而梁山看似兵强马壮,但八百里水泊梁山只能用来屯兵,并没有养兵的基础。梁山前期人少时还能靠着抢劫州府来勉强生存,但后期发展到十万人时已经没有办法来养兵了。


第二,正应为没有根据地,所以梁山经不起失败。梁山的人再多再强不过是一个军事集团,胜利了不能占领郡县自强,一旦失败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宋朝则是以一国敌一隅,就算失败了,整顿兵马再战便可。就如同刘邦和项羽一样,项羽虽百战百胜,但只垓下一战失败就全军覆没。

第三,没有合适的外部环境。宋朝此时虽然国力渐衰,但却没有王朝末期遍地烽火的出现。说实话,宋徽宗时朝廷之上虽有党争和高俅等人作乱,但由于鼓励工商,百姓的日子还过得去,从大名府放灯的繁华就能看出人民还算富裕。

正因为如此,所以两宋的主要威胁来自国外,从来没有因为国内起义而出现大的动荡。南宋直到灭亡,更是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也可以看出宋朝直到灭亡都没有被人民抛弃。失去了人民支持的梁山,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希望。

第四,梁山没有一流的人才和明确的战略依据。刘邦虽出生草莽,但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彭越。刘备更是有孔明辅佐,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朱元璋有淮西刘伯温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战略。

反观梁山一伙,智多星不过是乡村一教书先生,出点鬼点子还行,哪有什么战略思想,正是吴用无用。剩下的如李逵、时迁之流不过是一群莽夫,占山为王还行,真要杀上金銮宝殿不过是一个笑话。


第五,就是梁山内部以也是心向朝庭为主。梁山后期俘获了众多的朝廷官员,比如关胜、秦明、呼延灼、花荣、董平、张清等等,这些人都是支持诏安重归朝廷的。这也是宋江将聚一堂改为忠义堂,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原因。


有此五点梁山也就没有了建立王朝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宋江只能选择诏安,用自己和兄弟的鲜血为老婆孩子拼一个前程。有些人只看到了宋江的窝囊和其葬送梁山的大好前程,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换十万将士生存,换十万家庭安全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值得喊一声“呼保义”。


90后的职场


不能。

为何这么说,其实跟当时梁山的现状有关。

梁山汇合108将,拥兵数十万,可谓是兵强马壮。但是地理位置太差。现在的梁山:

八百里水泊,大则大矣,但是没法产粮食,所以水泊梁山,水阻碍了敌人进攻,但是也让梁山的粮食产出不足。逼得宋公明只能去外面替天行道,去抢粮食。

三打祝家庄,因为时迁偷了祝家庄的一只鸡,结果晁盖一听,为了只鸡闹这么大,大怒:“孩儿 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结果宋江劝住了,为啥,粮草不多了,宋公明说出了如下这段话:“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却才所说,那个鼓上蚤时 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厮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 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 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 五年粮食。”

里面关键的原因就是“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 五年粮食。”祝家庄粮草众多,饿急眼的宋公明哥哥趁机盯上了。

打曾头市,起因更夸张,一个八棒子打不着的段景祝被曾头市抢了头马,跑去梁山诉苦,段景祝长啥样,书中有说明:虽是骨瘦形粗,却甚生得奇怪。怎见得,有诗为证: 焦黄头发髭须卷。活脱脱一个猥琐汉子,结果宋江一见这猥琐人,立马暗喜,这货正好可以提供曾头市的情报,等宋江引去见了晁盖,,说明梁山两个大头目都很清楚,寨子里粮草不多了,这是个送上门的买卖,所以曾头市可算是撞上门板,不死也得死了。

至于打大名府,那就干脆连理由也不找了,大名府怎样: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钱粮汇集之地,自然是头大肥羊。梁山众好汉人越聚越多,人吃马嚼,消耗也越来越大,打几个小村子,几个集市,已经满足不了众好汉的消耗了,只能打城市。

这些城市也好,村庄也好,都打下来了,抢也抢了个爽快,梁山以后几年自然是衣食无忧,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梁山最大问题就是打下这么多地方,都守不住,抢夺一番之后,只能放弃。还是只能退回梁山。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势力能够靠抢来夺取天下的,都是攻城略地,占一城,就据一地,起用地方官员经营。而梁山108将里,杀人放火,冲锋陷阵的一大堆,玩行政的寥寥无几。你就是攻下一地,也守住了,你也缺乏人手去经营。所以底下人大鱼大肉快活,可愁坏了老大黑三郎宋公明。

而攻得下,却守不住的事实也给梁山封死了独立建国的机会,梁山众人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招安。


草长秃鹰飞


即使按水浒传描写,宋江也只有几万人马,远不足据地称王,除非他能预料后来的变化。

首先,正史上的宋江,只是一伙流寇,头领36人,部下人马最多千余人到数千人之间,被张叔夜招募了千人就打得大败,被迫接受诏安,完全没法和席卷数十县的方腊相比。

即使在水浒中,宋江的兵马也就不到十万人。

卢俊义上山的时候,分兵两路去打东平府、东昌府,每一路只有一万五千人。后来得了二处,又两败童贯,三破高俅,之后就是受招安,征大辽。征讨辽兵途中,宋江和卢俊义曾有一次分兵,每一路也就三万余人。后来征讨方腊,宋江和卢俊义再次两路分兵,又是每路三万。由此可知,梁山主力部队就是六七万人。再加上少数留守人马,招安时遣散的,大战中损耗的,那么梁山最巅峰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以十万兵马,想要和宋朝分庭抗礼,还差得很远。

另一方面,梁山无法持续发展和维系。

所谓的八百里水泊,按书中确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山寨。但是这个山寨只能死守,不能发展。七八万人马总不能全窝在山寨里面捉鱼吃。之前宋江依靠打祝家庄,打曾头市,打大名府、东平府、东昌府,获得了不少钱财粮草,足够坚持一段时间。但是,等这些吃完了怎么办呢?

梁山不说进一步发展,单说要养活这几万大军跟朝廷对抗,必须要有稳定的收益。周边的城池都被劫掠过了,未来沦为和官兵对抗的战场,那么不会再有劫掠的机会。除非宋江自己设置官吏,在附近州郡收租税,正式建立一国。可这样一来,宋军就必须为保住周边州郡的控制权,与宋军展开大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之前梁山能击败许多次官兵讨伐,除了本身猛将如云,还靠着梁山泊地利。可要保住周边郡县的租税,就必须出兵到平地来和宋军主力决战。这难度不是一般的高,以宋江山寨的实力,很难进行这种全面战争。

方腊敢自己称帝,是因为不但有帮源洞这个根据地(比梁山泊大得多),还能迅速席卷浙江富庶之地。可是即使如此,他也迅速被宋朝剿灭了。



所以,对梁山而言,当时根本不具备建立王朝的可能,持久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也是宋江迫不及待要受招安的原因。他并不是自己忙着做官,实在是为了兄弟们的前途和性命。

当然,宋江也是没有穿越眼。如果他能看到历史书,可能就坚持下去了。因为几年后,金兵入侵,靖康之耻,整个北中国陷入完全混乱。那时候,如果梁山泊还在,宋江倒确实可以凭借手中一百零八个好汉和几万人马,不管是借抗金旗号,还是接受金国任命当汉奸,都不难实现割据一方、称孤道寡的梦想。


巴山夜雨涮锅


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山东郓城人。但是说他佣兵几十万,就只能按照小说《水浒传》的思路写了。

按照小说中描绘,108将各个英雄好汉,包含了各类人才:神机妙算的军师、能统兵独挡一方的帅才、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猛将、通晓天文地理异人、妙手回春的神医等等。再加上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根据地,还易守难攻,军队人数多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小说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过梁山人马具体数字)。

综合以上因素,如果宋江是个有王者霸气的英雄,带领手下文武干一番事业,还是能割据一方的。毕竟,文学作品都是由作者创作的,如果作者这么写谁也管不着。但是,那样的话《水浒传》绝对不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最精华的部分就是被朝廷招安,如果没有最后被朝廷招安的部分,就变成了宋版的《隋唐演义》,严重脱离历史进程。宋江外表豪爽,内心深处“升官发财”的本性也是《水浒传》的点睛之笔。最后征讨方腊时梁山好汉折损大半,活着回来的人大多也没能得到善终,这些让读者看着悲凉的部分恰恰是它能成为四大名著的主要因素。

历史上真实的“梁山好汉”。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靠朝廷。这件事就是《水浒传》的原型。很多史料中都有宋江造反这件事的记载:《宋史·侯蒙传》、《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宋史·徽宗纪》、《张叔夜传》、《宋史·蒲宗孟传》、《宋史·江几传》、《宋史·任谅传》、《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等等。

以宋江为首的“淮南盗”一共只有三十六人,也有说五六十人的,反正不会超过百人,也就是个“团伙”的规模。而且也没有八百里水泊作为根据地,因为“淮南盗”是流寇。他们不敢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一共几十人,被官府发现后只有跑,是不敢硬扛的。顺便说一句,晁盖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在“淮南盗三十六人”中排名第三十四。

《张叔夜传》中记载:“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意思大概是:张叔夜率领千余人战败了宋江,将其逼降。但按照《宋史·侯蒙传》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两部史料记载的差距如此之大,在这一点上笔者也看不懂了。

个人观点还是倾向于《张叔夜传》,毕竟数万正规军打不过几十个流寇让人无法信服。

在宋江是否征讨过方腊这件事上,是有争论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江征讨过方腊的概率较大。宋江被招安后,跟随童贯一起征讨方腊,宋江当时在童贯军中的职位是裨将。历史依据是《三朝北盟会编》:“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

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亳州知州侯蒙提议招安宋江,让他征讨方腊,但是宋徽宗没有接纳他的意见。也就是说宋江根本就没随军征讨方腊。

在史学界关于宋江的争论挺多的,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管怎么样,宋江最终能被朝廷接纳,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无笔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宋江不归顺朝廷,并且背景放在水浒传里,不是现实中。

宋江的队伍108将,其实仔细了解我们不难发现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当然也有有真本事的人,古代要想称霸一方,要有谋士,吴用,公孙胜就是这一类,要有强大的武将:林冲,鲁智深就是这一类,还有有无脑追随者,比如李逵,另外要有些有名的人让你造反造的名正言顺,比如关胜。这样看来宋江集团是具备称霸一方的条件的,另外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徽宗昏庸无能,朝中奸臣当道;地利,梁山水泊方圆八百里,自然形成天险,易守难攻;人和,宋江替天行道大旗一举,天下英雄好汉纷纷响应,由此看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所以我认为宋江完全是可以割据一方的。

那么他有没有能力建成一个王朝呢?我觉得宋江集团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宋江他们是一群造反者,他们喊着要替天行道,骂着要杀朝中奸佞,但是每次出征干的任然是打家劫舍的活,最初梁山势力形成是晁盖一伙为了自己发财,另外梁山物质供给不能自给自足,所以才有了三打祝家庄,大战高唐州,这些过程中多少百姓死于非命?

并且我们看看梁山的战斗对象,之前的劫法场,打高唐州,这些地方官员都是吃皇粮的,第一要务是保命,不是打仗,包括讨伐金,都是外强中干的对手,看看征方腊,方腊和梁山都是迫于生活而造反的,你要让他生存不下去,他就能跟你玩命,结果呢?梁山好汉十损八九。(现实平方腊的是韩世忠!)所以梁山水泊这群人割据一方有可能,但是建立王朝真没这本事,基于水浒传的故事讨论,不是放在现实!


玄坤文史


这个问题显然是针对小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上宋江起义首领不过36人,而且这所谓的36首领实际上也就是大小头目而已,以至于北宋不过动用数千政府军就平定了这次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完全没有形成规模,只是由于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让这次起义多多少少地记载在历史中。

但即便是小说,即便把这次起义说得活灵活现惊天动地,水泊梁山的宋江势力也没有题目中说的那么大,佣兵几十万完全不存在,一个小小的水泊梁山也养不起这么多的人,至于跟北宋分庭抗礼那也是完全做不到的。



想想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方腊起义,军队一路发展到百万之众,势力最大是一度席卷江南四省,攻占大小州县五十余座,结果又怎么样?一年多的光景就直接宣告失败,小说《水浒传》中对方腊起义的规模的描写倒较为实际,可如此大规模的起义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宣告失败,水泊梁山又能闹出多大的动静?

想想水泊梁山一共三代领导人的做法就知道了,梁山也许想过未来某一天要扩大,但从来没有想过敢跟北宋政府去作对,想法最多的宋江也只是想着尽可能的扩大规模,以做为未来向北宋诏安的条件和砝码。



王伦领导梁山时,只想着如何看家护院,对于如何壮大自己的目标考虑的并不多,以致于林冲,晁盖等人上梁山时王伦的第一反应却是害怕引火烧身,以及害怕这些高手未来会取代自己的位置。

第二代领导人晁盖上位后开始进行扩张,灭祝家庄、掠高唐州、打曾头市,但终极目的也只是为了劫掠钱粮,以图未来能够顾守梁山,所以每次都是对外作战结束后就匆忙撤退,事实上也并没有真正的想要扩大,更像是高级土匪,企图彻底生活在法律和政府的管辖之外。

至于第三代的宋江,满脑子都在想着未来如何招安重新恢复自己公务员的身份,并且想方设法的提高卢俊义呼延灼等原政府高官在梁山的身份和地位,意图扩大招安排在梁山的话语权,分庭抗礼?抗的也是梁山内部中反对招安的一派。

所以指望另立朝廷那是不可能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没想法、没实力,敢另立山头,方腊就是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